收藏 分销(赏)

MUN英国核资料汇总.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42357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UN英国核资料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MUN英国核资料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这个国家比较特殊。他虽然属于欧盟,但是却和美国私交甚密,虽然布莱尔下台以后,布朗和美国因为伊拉克问题疏远了些。但是在朝核问题上他也决不是100%的欧盟立场。如果你要官方的表态,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除了伊朗,中国,巴基斯坦外其他所有国家都是强烈谴责。伊朗明确支持,巴基斯坦呼吁妥善处理。中国在二次核爆后才表示反对。 欧盟的立场,和中国类似,明里谴责,虽然没有暗地支持,但是它也希望朝鲜核爆就如同日本一样。日本可以借机发展核武器脱离美国,欧盟可以借机会让经济深入东亚,并且趁机插手朝核事务。然而美国,是想用六方拖住朝鲜,自然他不想朝鲜核爆。所以美国和欧盟暗地里的立场是相反的。 如果中国发现被共同处理伊朗问题的美、俄、英、法、德等国孤立在外,肯定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这会有损中国的国际地位 伊朗近期宣布将进一步扩充核计划,使得美国及其他相关国家要求加强对伊朗制裁的压力增大。 吴思田表示,中英一致希望阻止伊朗成为核强国,但他承认两国倾向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强调采取外交途径的必要性,希望看到问题尽快解决。近几周我们了彼此策略有所不同,但仍有探讨的可能。如果在一个不稳定的地区发生核扩散,中国将受严重损失,”他说。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9月21日,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其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倍,新一代离心机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 2003年的决议   6月19日,发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主席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   迅速纠正总干事巴拉迪在其报告中提到的伊朗在执行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立即和无条件地签署和执行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   9月12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其核计划,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突击检查其核设施,终止提炼浓缩铀   11月26日,再次通过决议 2004年的决议   3月13日,理事会通过决议批评伊朗没有公开其部分核计划   6月18日,理事会通过决议协助解决核计划的剩余问题   9月18日,理事会在维也纳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终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   11月29日,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4年的决议   8月11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核活动   9月24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 中东无核区: 1.关于无核区的部分定义 建立无核区并并非新思想,已经有两个人口稠密区成为无核区: 1947年的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TIATEIOICO)和1985年的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RAROTPHGA) 2.无核区的定义 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任何被联合国大会承认的,由任何一些国家自由行使主权建立的无核区均为无核区。建立无核区需要遵照一个有下述规定的条约或协定: 1、 确定有关地区遵守的使地区彻底无核的制度,包括确定地区界线。 2、 建立一个国际调查和监督机构,以保证履行上述制度的各项义务。 3.建立无核区的目的 不影响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根据需要增加的其他目的。下列目的是重要的: A – 使这一地区各国避免使用核武器和以使用核武器相威胁的危险。 B – 有利于阻止核武器区域性扩散,和限制有核国家核武器地理分布上的扩展。 C – 加强这一地区各国间的相互信任和改善它们之间的关系。 D – 有利于地区的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有利于裁军,特别是核裁军。 E – 促进和鼓励本地区和各国与地区为其它各国间在原子能开发及其和平利用方面的合作。 4.中东地区界线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研究,中东地区包括的范围是:西起利比亚共和国,东至伊朗,北起叙利亚,南至也门。联合国关于建立无核区的研究报告称:可以分阶段建立无核区,先由主要国家开始,然后扩大现新增国家。 做为选择之一,可以使这一无核区最终包括所有与中东现在冲突直接有关的国家,即所有阿盟成员国,以色列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希望伊朗能够借此机会寻找与国际社会以及欧盟合作的途径,尤其是关于中、德、法、英、美就伊朗核问题提出的通过对话和协商加以解决的方案,希望伊朗能够慎重考虑。 若要在某些类型反应堆和武器中使用铀,就必须对其进行浓缩。这意味着必须提高易裂变铀-235的浓度,然后才能将其制成燃料。这种同位素的天然浓度是0.7%,而在大多数通用商业核电厂中,持续链式反应的浓度通常约为3.5%。用于武器和舰船推进的丰度通常约为93%。但舰船推进可以只需20%或更低的丰度。鉴于在丰度0.7%至2%之间需要与丰度2%至93%之间同样多的分离功,因此浓缩过程不是线性的。这意味着在能够随时获得商用浓缩铀的情况下,达到武器级的浓缩工作量可减少到不足一半,而铀的供料量可减少到20%以下。 人民网5月19日电 (安国章)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俄罗斯政府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决议,反对美国等国对伊朗采取单方面制裁行动。   在伦敦出版的《伊拉夫报》报道说,俄罗斯外交部19日发表声明说,俄罗斯政府支持目前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拿到的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决议草案。声明表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8日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进行了电话会谈。拉夫罗夫强调,5+1集团(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中国以及德国)就制裁伊朗决议草案达成原则协议是可取的。下一阶段是让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对这一决议草案充分发表看法。”俄罗斯外交部的声明强调,“拉夫罗夫在电话中还警告说,美国和欧盟不能对伊朗实施单方面制裁。”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19日也对记者发表谈话在说,“俄罗斯政府支持安理会即将讨论的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决议草案。”   报道说,这一决议草案是美国方面提出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18日向安理会成员国代表分发了决议草案文本,全文共10页。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之所以对伊朗实施新制裁,是因为伊朗仍在发展其核计划,更严厉制裁是对强硬立场最好的回答。希拉里指出,“这一决议草案可能不会得到安理会成员国一致支持,但我坚信绝大多数成员国会表示同意。”她还披露说,“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都表示支持这一草案,我们已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   另据报道,美国提出的新决议草案主要内容是:建立对海上船只的国际检查机制,对怀疑载有与伊朗核计划和导弹有关材料的船只进行检查;扩大对与伊朗核计划有关公司和个人的制裁范围;对包括伊朗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转账情况进行监督;采取切实措施禁止伊朗金融机构在外国设立办事处和分支机构;不允许伊朗在国外参与铀矿开采和与浓缩铀以及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等;扩大对伊朗武器的禁售范围,禁止向伊朗出售8种重型武器,如重型坦克、战斗装甲车、战斗机、军舰、武装直升机和导弹系统等。报道说,安理会将要讨论通过的决议草案主要是针对伊朗政府,不是针对老百姓,决议草案不会使伊朗瘫痪。 连大西洋彼岸的盟国,也对美国的这场争吵投入了空前的关注。英、法、德、意、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不仅早已在文件上签字,而且也全部批准了。10月初,当白宫与国会的争论达到炽烈之时,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特意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敦促美参议院批准核禁试条约。他们认为,核禁试条约的核查机制是有效的,同时欧美核大国有足够的投资和现代化技术,能够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继续确保维持核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联合国路透电)美国、俄国、英国、法国和中国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在中东建立无核区的构想。果真如此,以色列最终就会被迫销毁它所拥有的核武器。   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表的这份联合声明,显示美国宁可引发以色列的不满,也要换取阿拉伯国家支持制裁伊朗的计划。   5国联合声明说:“我们有义务履行1995年协议,把中东地区划为无核地带,我们支持所有朝这个方向进行的努力。”   以色列曾表示,只有在中东取得永久性和平后,中东无核区才有可能实现。   对五国的这份声明,一名以色列外交官说,除非把销毁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一起谈判,不然只讨论核武器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西方外交官指出,阿拉伯国家已经表示,美国要他们支持制裁伊朗,那也应一视同仁的对待以色列。 英国自从1971年取消陆基洲际导弹部队建制、1998年结束皇家空军核战备值班使命以后,便把英国战略核力量早早过渡到单一海基核力量身上。4艘“前卫”级核潜艇是英国硕果仅存的“核苗苗”,它们自身携带有160枚核弹头,另有40枚备用核弹头储存在陆地仓库里。实际上,“前卫”级核潜艇所用的“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导弹技术由美国提供,按照美英共同防务协定,英国所有核导弹发射训练都按要求限定在美国境内进行,这意味着英国核力量本身并没有什么独立性 中新网4月23日电据外电报道,欧盟一名发言人22日称,没有所有28个成员国的同意,美国不能从欧洲撤走其核武器。 一名欧盟发言人称,所有的决定应由双方敲定,“这是一份非常非常清楚的声明。” 此前,一个团体呼吁美国从欧洲大陆上撤走其核武器。外界估计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核弹数量约在240枚左右。 在世人的眼中,英国一直是个核大国;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是,英国的“核按钮”却是由美国老大掌控着,何时按下要由美国人说了算。也就是说,英国的“核外衣”是美国恩赐的,美国只要不高兴,随时都可以让英国脱去这层伪装露出本来面目。正因为此,虚顶着大英帝国威名的英国人一直很不爽。最近,英国下院通过了计划,要对核武库进行更新,形成独立的核威慑力量,誓把美国人撇一边。   曾“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英国皇家海军最怕谁?当然是“工党”,因为在过去60年间,每次工党执掌英国朝纲,就会逼皇家海军“卖马当锏”,英国最后一艘战列舰、最后一艘大型航母变成废铁就发生在工党执政期间。 但最近工党准备改变这一态度了,英国媒体报道,工党政府推动的下一代战略核武器库更新计划已在英国下院投票通过,由于该计划带有摆脱美国控制的浓重味道,它将对皇家海军乃至英国核战略的前途产生关键影响。   独立设计新式弹头   根据这项计划,为了应付来自“无赖政权”和“有国家支持恐怖分子”的威胁,英国将独立设计研制新一代核弹头,以应对现役核弹头寿命将要到期的“时间危机”,不过新弹头的数量将比现在少40枚,达到160枚的标准。   英国还要花费200亿英镑为皇家海军添购3艘新式战略导弹核潜艇,以替换预定2024年退役的4艘“前卫”级核潜艇。据悉,新潜艇的建造需耗时17年,它们能够服役到2050年以后。据英国简氏集团海军专家本·列特维森预测,新一代核潜艇仍将保持1.5万吨以上的排水量,可搭载16枚潜射洲际导弹,每枚导弹可搭载3个核弹头,每枚弹头相当于120千吨以上的TNT当量,“能在瞬间抹平莫斯科那样的大型城市”。   列特维森还强调,按照英国正打造的“2010未来舰队”的安排,该舰队将以2-3艘中型航母为核心,包括10艘核潜艇、45型防空驱逐舰、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等战舰,建成后将恢复英军全球快速部署和环球作战的能力,3艘战略核潜艇的建造无疑让皇家海军的底气更足了。   “核独立”志在必得   英国自从1971年取消陆基洲际导弹部队建制、1998年结束皇家空军核战备值班使命以后,便把英国战略核力量早早过渡到单一海基核力量身上。4艘“前卫”级核潜艇是英国硕果仅存的“核苗苗”,它们自身携带有160枚核弹头,另有40枚备用核弹头储存在陆地仓库里。实际上,“前卫”级核潜艇所用的“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导弹技术由美国提供,按照美英共同防务协定,英国所有核导弹发射训练都按要求限定在美国境内进行,这意味着英国核力量本身并没有什么独立性。   由美国“托管”英国核武库一直让英国人有点不舒服,工党政府这次拿出核武库更新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英国人的顾虑。与上世纪80年代英美联合制造“三叉戟”潜射洲际导弹的计划相比,新的英国核武库更新计划明显是在“去美国化”,从已公布的内容看,大多数篇幅不再强调依赖美国的技术支援,取而代之的是鼓吹独立防务,要求英国国防工业自己解决海基核武器系统的一切生产难题,特别是把最关键的核潜艇生产任务完全放到英国国内,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主张“英美合作”,这也表明了英国建立独立核力量的决心。   布莱尔力主更新核武   去年12月4日,布莱尔发誓要更新英国的核武库。当时,英国政府说,英国将花费200亿英镑购买多艘新的核潜艇,以使英国到本世纪50年代仍能保持核威慑力。新潜艇将取代英国目前已有的核潜艇,这些潜艇将于2024年左右退役。   作为对工党内反对建立新的核武器体系的议员的让步,布莱尔说英国将削减20%的核弹头,将核弹头数量削减到不足160枚。同时可能还会把英国的核潜艇数量从4艘减少到3艘。这一决定使英国仍然留在核俱乐部中。布莱尔说:“英国放弃核武器,放弃独立的核威慑力是危险的和不明智的。”   从世界范围看,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英国作为美国最铁杆的盟友,长期接受美国“核保护伞”的照顾,因此国内总有声音强调英国干脆安心接受美国的“核保护伞”,把更新核武库的高昂费用转入卫生、社会救助和防范全球变暖等方面。   但出于面子上的考虑,英国并不打算主动放弃核武器。BBC的报道曾指出,一旦英国放弃核武器,整个欧洲大陆就剩下法俄还留有核威慑力量,这将触动不列颠民族的敏感神经,因为英国传统安全政策是“不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任何支配性力量”。在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时候,唯一能阻止核武器的就是核武器本身。从某种意义上看,英国更新核武库的计划类似于不得不做的“面子工程”。   美国打压英国“核自立”   英国《独立报》近日发表文章,披露了英国“独立核威慑”的惊人内幕:实际上是美国控制着英国的核武器系统。令英国尴尬的是,尽管英国一直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但英国核力量自建成之日起,就受到美国的牵制,并且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得到改变。   《独立报》援引非政府组织的研究结果说,英国核弹头工厂是由一家美国公司按照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的核工厂设计建立的。英国的启爆系统是由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设计制造的。一些核材料是从美国进口的,弹头的外壳和制导系统也是从美国进口的。四十多年来,英国的核武器图纸一直是由美国提供的。   《独立报》批评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的核力量就不可能是可靠的,英国的核威慑依赖美国使英国付出了外交上的巨大代价。英国自购买“三叉戟”导弹之时起就与美国达成了如下协议:没有美政府的同意,英国皇家海军不得擅自使用核导弹。尽管从理论上讲,英国首相有权下令发射这些武器,但是,美国总统拥有各种政治和军事选择,可以防止英国违反美国的意愿发动一场核战争。 伊朗核问题: 2004年9月,伊朗宣布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2006年1月,伊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并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浓缩铀所需要的“铀黄饼”技术。随后,伊先后宣布成功提炼出纯度为3.5%和4.8%的浓缩铀。 2007年4月9日,伊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该国已能进行“工业规模”的核燃料生产。次日,伊还宣称制订了在纳坦兹核设施内安装5万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的相关计划。2009年年初,仅纳坦兹的核设施就有约7000台离心机在运转。 2009年4月,伊朗首座核燃料工厂落成,每年可生产40吨核燃料。9月,伊宣布开始在库姆附近建设第二座半工业化核燃料浓缩设施。11月,伊还宣布将新建10处铀浓缩设施,以将核燃料年产量提升至250吨至300吨;同时,伊还需要50万台离心机来满足发电需要。 今年2月11日,伊宣布生产出第一批纯度为20%的浓缩铀,并计划在一年内着手新建两座铀浓缩工厂。4月9日,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伊研制出第三代离心机,并宣称将在纳坦兹核设施安装6万台第三代离心机,每年为6座核电厂提供燃料。 自2006年年底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三份对伊制裁决议。面对伊朗新的核计划,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积极酝酿对伊进行新一轮制裁。在此背景下,5月17日,伊朗在巴西和土耳其的斡旋下,与巴、土两国达成一项核燃料交换协议,以期化解这场危机。 1 《核不扩散条约》对“核问题”的有关法律文件和解释     伊朗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合法的权利,包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4]但是否有权发展核工业,很大程度上由《核不扩散条约》的相关内容来决定,那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的相关内容关于一个国家是否有权利发展核工业则是表明的非常清楚。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国、美国、苏联和其他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     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根据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1997年5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应多个国家的要求核准了附加议定书。[5]     2 伊朗有权发展用与民用目的的核工业     根据对上述的条约的解释的研究,我们发现,伊朗有权利发展核工业,但发展核工业的目的只限于用于民用目的。基于的如下:     “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上述的内容很清晰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伊朗作为一个“无核”国家,有权利发展核工业,但只能发展用于民用目的的核工业;同时,必须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而没有权利去发展用于军事目的的核工业,一旦发展用语军事目的的核工业,将会遭到国际社会调查饿严厉谴责和制裁。     同时我们发现很显然的一个事实,即条约并不仅仅对缔约国有效。尽管对于一些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来说似乎没有遵守条约的义务,但实际上,不加入或者不批准该条约的生效恰恰正是对条约的最大的不遵守。而作为其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家,都有义务去督促尚未加入该条约的国家尽快签署和加入该条约,批准该条约的生效。伊朗作为该条约的签署国家,更加有义务去遵守相关的规定,如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并主动和联合国安理会作出解释及说明,以解除国际社会的疑惑。正如安理会在就伊朗核问题的主席声明中而言:“安理会呼吁伊朗采取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特别是其第GOV/2006/14号决议执行部分第一段所要求的步骤,这些步骤是确信伊朗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可或缺的,并为此强调,再次全面和持续地暂停包括研究与发展在内的所有与浓缩有关的活动和后处理活动,并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予以核查尤为重要。”“安理会表示深信,暂停活动和伊朗全面、可核查地遵守IEAE理事会提出的要求将有助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保证伊朗的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并强调国际社会愿积极努力寻找这样一个解决办法,这也有利于其他地区的核不扩散努力。”伊朗只有遵守相关的规定。而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做法,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 由《核不扩散条约》引发出来的问题     在伊朗核问题上,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谁有资格去监管伊朗的核工业的发展,谁最有权力作出最具权威性的决定?毫无疑问,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角色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二是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是加速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荣的贡献,并确保由机构本身,或经机构请求、或在其监督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     自成立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保障监督和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先后主持制定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安全公约》、《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料管理安全联合公约》、《修订〈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议定书》和《补充基金来源公约》等一系列与核安全、辐射安全、废物管理安全标准有关的国际公约。     为达到这个目的,原子能机构援助包括电力生产在内的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对于欠发达地区给予特别的照顾。它充任该机构成员国之间提供劳务式供应材料、装备或设施的中间人,促进科学和技术情报的交换,鼓励科学家和专家的交流和训练。原子能机构还制定并执行保障措施,以确保由原子能机构本身或通过原子能机构所提供的裂变物质和其他材料、劳务、装备、设施和情报不致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它制定安全标准,并规定这些标准的应用范围。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在核领域进行科技合作的政府间中心论坛。作为一个协调中心,该机构的设立便于在核安全领域交换信息、制订方针和规范以及应有关政府之要求提供如何加强核反应堆安全和避免核事故风险的方法。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在旨在确保核技术的运用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扮演重要作用。[6]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最有权力的机构,负责维持国际间的和平与安全。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与其他联合国机构不同,它做出的决定必须被相关成员国遵守与执行。安理会所做出的决定被称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     安理会的职权则包括: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     而安理会会按照《联合国宪章》的相关内容去作出他们的决定,相关的内容包括:[7]“第六章 争端之和平解决 第三十三条 一、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二、安全理事会认为必要时,应促请各当事国以此项方法,解决其争端。第三十四条 安全理事会得调查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磨擦或惹起争端之任何情势,以断定该项争端或情势之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8]以上几个方面充分说明,当出现如伊朗核问题争端的时候,联合国安理会应当根据各会员国的反应去行使职权,或斡旋,或调查,要令事件充分得以完美和平的解决。     以上的内容清楚地表明,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去解决伊朗核问题,都必须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为权威报告,以联合国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作出的决策为最终决策,任何国家、机构个人都不得单方面以任何非善意的手段去解决伊朗的核问题。     (二) 焦点二:伊朗发展核工业的最终目的     1 伊朗声明发展核工业只为用于民用     伊朗一直强调其发展核计划“纯粹是为了民用”,并列举了如下几点理由:1、虽然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四、第二位,但这些资源毕竟有限,必须寻找可靠的替代能源。2、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出口可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伊朗不应过多地依赖国内能源,而应将这些资源作为创造利益的产品出口。3、核技术在医疗、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平利用核技术将造福于伊朗人民。4、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约国,伊朗有权和平开发核能。5、从生态方面考虑,伊朗需要开发更加清洁的核能。     2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认为伊朗打着发展民用核工业的口号发展军事核工业     伊朗一直在进行秘密的“核武”研究。据西方报道,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新政府继续聘用德黑兰核研究中心(TNRC)有关核武器研究的关键人员,沿用研究人员的资料和知识,并逐步开展一些计算机模拟和核爆炸装置的基础研究。伊朗从国际上大量购置用于制造武器部件和辅助设计任务的所需设备,先后从英国购置到高速摄影机和闪光x射线装置,从美国公司购置了示波器和脉冲发生器等。这些仪器可用于测量和检验内爆型核装置的冲击波。此外,伊朗还采购了一种熔炼和获得精密加工机器工具的真空设备,可用于铸造和加工武器。在20世纪90年代,伊朗至少从9家西方公司购买了两用技术。2005年7月,美国情报机构称其从一台绝密的伊朗笔记本中获得了伊朗秘密研发核武的证据。     3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相关报告     2003年8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在伊朗检测到武器级浓缩铀[9]的痕迹。( 2004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先后在伊朗发现了未向该机构申报的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设备图纸和部件,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份机密报告称伊朗从卡迪尔·汗的黑市网络中获得了有关如何制造核弹关键部件的文件。2006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副总f事奥利·海诺宁的一份“秘密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伊朗的“绿盐计划”,该计划包括发展军事核技术有关的铀转化、高能爆炸物和导弹发射车等项目。同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该机构理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一份报告说.伊朗在安理会确定的期限到来前仍在进行小规模的铀浓缩活动。报告认为.伊朗核计划迄今的进展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十分有限。该机构近期在对伊朗核计划的核查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但没有具体迹象表明,伊朗的核计划用于军事目的。报告指,由于缺少伊方合作,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计划中一些悬而未决问题的调查已陷于停顿。     4 结论:伊朗掌握了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并有能力在实际中生产     实际的调查报告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即虽然现阶段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伊朗有制造核武器的迹象,但是种种证据表明,伊朗有足够的能力将现在拥有的技术从民用的目的转化为核武器即军事上的目的。所以,伊朗更加有义务和必要接受IEAE的核查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定,以证明其声明[10]是可靠的,否则,将会导致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变化。     三 国际法的博弈:国际法的解决途径     在明确了伊朗有权力去发展核工业,并且应当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管下发展用于民用目的的核工业的同时,我个人认为,伊朗应当和联合国保持一致,向联合国通报情况,遵守联合国的章程和做出的决定,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     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有义务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和监督,遵守有关条约的规定和履行有关的义务,包括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发展用于民用目的的核工业;同样,基于伊朗的核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区域性问题,很有可能发展上升为世界性的问题。并且,伊朗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之一,有义务去遵守联合国的相关守则。所以,伊朗同样有义务接受联合国大会,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作出的相关的决议。     而以美国为首对伊朗的声明持怀疑态度的西方国家,同样有义务从遵守国际法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将伊朗核问题以和平的目的解决,尽一切可能避免用武力解决问题。在这里,与伊朗“过节”最深的美国,也是同时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美国,更加有义务做出表率。而其他的国家,不管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还是非缔约国,都有义务敦促伊朗接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协议和决议,尽最大的诚意促使各方以和平的原则解决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联合国安理会以及在核问题上有着巨大权威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则应该充分调动所有可以动用的资源,在《宪章》的指引下,在相关的条约和文件的指导下,以和平善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作出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的手段。 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的职责非常重大。在伊朗核问题上,它是最有话语权的机构,同样也是最有权威的机构。伊朗核问题的各方,都必须以联合国安理会的最后裁定为行动的准则。所以,安理会能否很好地发挥作用,可以说是伊朗核问题解决的关键。 四 结论:伊朗核问题的未来预测 (一) 法律的争执并不是焦点 从世界范围内可以看出伊朗核问题的本质。对伊朗,美国千方百计直接或间接地迫使它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而且目前还在想方设法地使朝鲜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对以色列等国家拥有核武器等事实视而不见。还是一位西方学者说出了真正的原委:“现在我们讨好印度,并与之签署了核合作附加协议,因为如果我们‘关心’中国时,就会需要印度的友谊。巴基斯坦穆沙拉夫将军的友好行动,在我们打击塔利班的斗争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如何,至少现在如此。”“朋友”、“坏家伙”正是由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的。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伊朗核问题的演进轨迹: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敌、友、非敌、非友——核武器上的双重或多重标准——伊朗核问题的产生。正如我国军控专家顾国良所言:“美国对各个国家在核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均出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考虑,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映。”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在核问题上的双重乃至多重标准清楚地表明,伊朗核问题的本质不是伊朗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矛盾,而是美伊矛盾,是它们的敌对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11] (二) 伊朗核问题实质是大国之间的较量 朗核计划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可以不成为问题(20世纪70年代),也可以成为问题(21世纪初)[12],因此伊朗核问题的本质是美伊矛盾。由于核问题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因此又可以更具体地说伊朗核问题的本质是美伊国家安全战略的矛盾。当美伊关系友好时,伊朗核计划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没有成为“问题”,而当美伊关系敌对时,无论伊朗是否违反此条约,伊朗的核计划都成了“问题”。在本质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国际原子能结构,英、法、德,甚至联合国都无非是美国限制、打压伊朗的工具。这意味着,在关键时刻美国可以全部抛开它们,伊拉克战争已证明这一点。而这也正是“问题”的严峻所在。这再次说明了“问题”的本质是美伊敌对关系。而事实上从最新的六方会谈的结果来看,各个国家的反复的变动的立场,尤其是美国在过去和现在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无不说明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法国,还是原子能机构,他们在伊朗的核问题中扮演的不同的角色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的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计划,而在表面上大家都做足了工夫,但较量的背后,归根到底是自己的利益在做驱使的动力。[13]这正应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