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饮食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41996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饮食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食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内容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以此标准来评判,似乎餐饮饮食并不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但是饮食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以及和饮食同时存在的礼仪,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确是不可否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法国大餐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法国大餐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这个组织首次将一国的餐饮列入该名录。委员会成员认为,法式大餐已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个人或团体庆祝重要时刻的习俗。消息传来,法国一片欢腾。外国人不由好奇,法国大餐究竟魅力何在?何以成为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产? 在中国,艺术是职业;在法国,艺术是生活。法式大餐正式成为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法国餐饮方式的肯定,同样,也是对法国生活方式的嘉奖。法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举世闻名。他们从小就被带到博物馆里接受艺术的熏陶。他们不论城镇还是乡村,遍地是花店,生活里从不缺少鲜花。而他们的厨师自然是属于艺术家的范畴。他们做出的法式大餐,也如一场高雅辉煌的歌剧,或是一幅气势恢宏的绘画一般,带有特别的艺术气质。法国人对精致、豪华的法式大餐青睐有加,便是这种艺术生活的最好体现。 法餐最大的特点是严格选取世界各地最新鲜的原料,配上法国的红酒,烹饪方法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他们注重餐具的考究、进餐的顺序,进餐环境的幽雅和隆重的餐桌仪式等细节。最新民调显示,92%的法国人认为吃是一种“乐趣”;而在与家人朋友享用美食时,法国人希望免受一切打扰,无论是电话、电子邮件或是读报,遭到80%以上受访者的反对,而且绝大多数的法国人认为,一顿传统的家庭大餐至少应持续1个半小时。 正是这样一种对待艺术作品和享受艺术作品的态度使得法国大餐成为了世界上首个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之后,还有意大利会同西班牙、希腊和摩洛哥三国,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久负盛名的“地中海饮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个工作小组将从文化、历史、社会、制作等多角度,对“地中海饮食”的特别之处进行挖掘和整理。 二、 日本和食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月6日,日本文化审议会的特别委员会正式批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将“和食·日本人的传统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和食为包括从北海道至冲绳地方菜系在内的所有日本传统料理。 报告书里将日本的饮食文化特征分为了4部分。第一部分为“饮食同年中的活动仪式和人生礼仪的结合”。第二部分为“乡土气息浓厚的多样新鲜食材的使用”。第三部分为“米饭为中心,优秀的营养平衡”和第四部分“美味多汁的发酵食品的运用”。除此之外,对饮食文化的内容整理和传承方面,为申请做了必要的准备。 提到日本料理,我们平日最常接触的无非是寿司、刺身、怀石料理诸如此类的食物,而这些经过几番周折才来到其他国度的料理并未全然展现出最真实的日本传统食文化,被视作最具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精髓的“和食”,最近正式获得日本文化审议会正式批准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日本临近的韩国也不甘寂寞,韩国的泡菜以及泡菜文化也在积极的申遗当中。 三、 舌尖上的中国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句话叫西方饮食看法国,东方饮食看中国,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掀起了中国饮食文化在国内的热潮。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申遗的道路上,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取的脚步。在中国烹饪协会的倡导下,各省开展的关于饮食文化申遗的会议层出不穷,与著名传统饮食企业合作举办研讨会,更有两会期间关于保护饮食文化的提案提交到全国人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对饮食的追求也正在逐渐趋同,人们可以接纳来自欧洲的臭芝士,学会品大洋彼岸不同酒庄的红酒,懂得欣赏生吃的乐趣,西餐来到中国也开始融合中国特色与元素,把原本搭配的土豆换成了米饭,五成熟的西冷变成了十成熟。同样的,中国料理走出国门,同样做了本地化的调整,在老外眼中,宫保鸡丁、北京烤鸭、饺子这些几乎已是最为典型的中国饮食,殊不知在海外品尝中餐的人们,或未曾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之精华。 在饮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适度的改良和调整无可厚非,但如何在美食经过漂洋过海之后,仍能保留最本真的面目?如何将更多传统地方美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能够有所见识,有所认知?通过饮食拉近人们因地域文化而产生的距离?在走出去的同时亦能保护文化精髓,留存饮食风骨,我们当然希冀申遗之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 江西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绍平曾说道:“遗产保护是皮,遗产利用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地政府一定会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博弈是永恒的话题,如要获得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必然要直面商业化开发的问题。然而讽刺的是,如今诸多餐饮老字号对传统饮食都未能长久坚持,抓不到传统之精髓,只能做到一味迎合消费者口味,多有献媚之举,而非真正引导大众消费,并进行传统饮食文化的有效传播。 此前人们对国内掀起的申遗热潮也进行了不少反思与自省,尤其是地方政府斥巨资申遗更是遭受社会人士的质疑。实际上,这样的行为误差多半是夸大了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将其最根本的要义抛之脑后了。 当我们刚刚吃完甜滋滋的元宵汤圆,可曾回味一番它所蕴含的团圆之意,可知不同地域有各种不同的吃法与做法?可知不同形式的它们各自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饮食文化自然掩藏在美味之中,但仍然需要人们耐心深挖,诚心探究,也需要人们那份执着的坚守,接纳的包容和走出去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