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1单元 大与小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1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 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方法:收集法、观察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单元措施:
1.预计8课时完成教学。
2.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3. 本单元着重对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扫一室”与“扫天下”
认知目标:掌握7生字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重难点: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板书:陈蕃 不扫 薛勤 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让学生充分读句子,体会反问语气,感情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要做成大事,往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课后第一题;“扫一室”和“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
并板书:扫一室——平凡小事 扫天下——轰轰烈烈的伟业
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地面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六、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 (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七、教学后记:
井底之蛙
认知目标:掌握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对照课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其内涵。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故事是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重难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故事是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分析课文思路,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初步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板书):“井底”、“大海”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井底之蛙原来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呢?
因为青蛙听了鳖的话,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只是一只小小的青蛙,所以它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4、 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 学了课文,从知道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6、 这个寓言故事是用用讽刺什么的?
(板书: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7、 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朗读,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教学过程: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三、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 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四、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4、解释。
举:举证,用这个例子来说明。
仞:古代八尺为一仞,“千仞”形容高度深度。
极:达到顶点。
禹:指夏禹,即大禹治水的禹,夏朝第一个国君。
潦:“涝”的通假字。
崖:通“涯”,水的边,指海岸。
加损:降低。
夫:发语词,无义。
顷久:指时间的多少。
五、作业设计: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预习《“三颗钮扣”的房子》。
板书: 井底之蛙
井底 大海
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六、教学后记:
“三颗钮扣”的房子
认知目标:掌握9个生字
能力目标:通过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重难点:通过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教法:自读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么?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意大利童话:三颗钮扣的房子(板书)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课文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课文大意,再有重点的读课文。
2、认读生字:
钮扣 出租 搁置 锤子 刨子
锯 门槛 膝盖 拒绝 仆人 嘭嘭
寡妇 喇叭 娶亲 笑眯眯
开火车读生词。
3、默读课文,自己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4、三颗钮扣都为人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5、它的小木屋为什么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
6.默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品读国王的话,体会问题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板书:(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三、小结:
想一想,老国王为什么摘下自己的王冠?
木匠用它博大纯朴的爱心容纳了自己身边的人,它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
四、表演
请同学把自己组编的故事演一演,想一想,木匠的房子为什么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人?
五、作业:
如果你是那位国王,你会为自己的人民做些什么?
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六、教学设计:
做房子
穷木匠 收留过路人 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感动国王
七、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
认知目标: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能力目标:学习转折句型
背诵读一读的句子。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要忽略了小事,要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重难点:背诵法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摘录笔记,读一读组词,名言,开卷有益
一、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自己从课文中摘抄下来的好词佳句
2、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还收集到了哪些课外词句,比较难以理解的要为同学们加以讲解。
3、读例句考虑冬冬提出的问题: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的下全世界的人。
考虑:前半句说“小”后半句说 “大”,用可连接,“可”还能换成什么词?(但是)
你能不能再说几句这样的话?
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了解到不少名人名言吧,互相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一步理解心存大志也要从小事做起
班级交流,并进行板书
根据同学的交流,在自己的摘录本上进行补充。
三、 开卷有益
自己读文章,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交流你最近读过的好书或者好的文章,说说内容,谈谈感想,把它推荐给你的好朋友读一读
第二、三课时
笔下生花。
一、写作内容:
小水滴和大海
难忘的一件小事
二、分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全班交流。
例文引导,总结方法。
四、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五、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要点:内容与中心是否吻合;是否存在病句;有无错别字。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
组长要对组员的修改情况作记录:
一、 充分展示。.
二、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