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的临床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94091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的临床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的临床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的临床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 0 2 3,V o l.3 1N o.1 6第一作者:李晶,E-m a i l:l i j i n h l j 7 81 6 3.c o m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的临床观察李 晶,郭 力,李 凤(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 5 0 0 3 6)【摘要】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 2 D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9 1例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 2 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 5例采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组4 6例在对照组基

2、础上采用艾塞那肽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胰岛细胞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 b A 1 c)、空腹血糖(F P G)、餐后2h血糖(2hP G)、胰高血糖素(P G)、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 R)、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 C A)阳性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B(P T P 1 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 5),空腹胰岛素(F I N S)、餐后2h胰岛素(2hF I N S)、稳态细胞功能指数(HOMA-)、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 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 5)。结论: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 2 D

3、M患者可有效调节G L P-1、P T P 1 B水平,降低I C A阳性率,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关键词】2型糖尿病;艾塞那肽;维格列汀;二甲双胍;血清胰岛细胞抗体;胰高血糖素样肽-1中图分类号:R 5 8 7.1 文献标识码:A D O I:1 0.1 9 6 2 1/j.c n k i.1 1-3 5 5 5/r.2 0 2 3.1 6 3 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2型糖尿病(t y p e2d i a b e t e s,T 2 DM)的发生率也日益升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1。临床常采用二甲双胍控制T 2 DM患者血糖水平,

4、但由于病情进展过快或生活习惯不良等多种因素,常使患者血糖不达标2。维格 列 汀 是 一 种 选 择 性 的型 二 肽 基 肽 酶(D P P-4)抑制剂,可通过结合D P P-4抑制其活性,从而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 P-1)含量,进而发挥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3。但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 P P-4活性而间接升高G L P-1水平,故作用效果有限3。艾塞那肽为G L P-1受体激动剂,可直接升高G L P-1水平,升高胰岛素含量,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与维格列汀联用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M患者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

5、佳T 2 DM患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 0 2 0年1月至2 0 2 1年1 2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内科收治的9 1例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 2 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 5例,男2 1例,女2 4例;年龄4 0 7 0岁,平均(5 3.2 6 5.7 8)岁;病程3 1 0年,平均(7.3 2 1.3 4)年;体质 量 指 数(BM I)2 02 8k g/m2,平 均(2 4.6 33.1 5)k g/m2;糖化血红蛋白(H b A 1 c)7.0%1 0.0%,平均(8.5 11.2 1)%。观 察 组4 6例,男2

6、 0例,女2 6例;年龄4 07 0岁,平均(5 4.1 25.3 3)岁;病程31 0年,平均(7.4 41.2 1)年;BM I2 02 8k g/m2,平均(2 4.7 83.0 8)k g/m2;H b A 1 c7.0%1 0.0%,平均(8.6 31.3 3)%。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 0 2 0-K L-0 1 5)。1.2 诊断标准 符合 中 国2型糖 尿 病 防 治 指 南(2 0 1 7年版)中T 2 DM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质量下降,且7 5g糖耐量试验2h血糖

7、水平1 1.1mm o l/L,空腹血糖(F P G)7.0mm o l/L,随机血糖 1 1.1mm o l/L5。1.3 纳入标准 使用二甲双胍后血糖仍控制不佳;H b A 1 c水平为7.0%1 0.0%;B M I为2 02 8k g/m2;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4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近3个月内使用过其他降糖药物者;合并恶性肿瘤及心、肝、肾等701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8月第3 1卷第1 6期 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 0 2 3,V o l.3 1N o.1 6 严重疾病

8、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降糖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山西好医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 4 0 2 1 9 1 4)随餐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并进行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及适宜的有氧运动锻炼,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2.1 对照组 维格列汀片(S i e g f r i e dB a r b e r aS.L.,国药准字H J 2 0 1 7 0 0 2 3)口服,每次5 0m g,每日两次。治疗1个月。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塞那肽注射液(B a x t e r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S o l u

9、 t i o n s L L C,国 药 准 字H J 2 0 1 4 0 8 2 1)于早、晚餐前3 06 0m i n皮下注射,每次5g,每日两次。治疗1个月。3 疗效观察3.1 观察指标 血糖情况: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5m L,离心,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西门子,型号C 1 6 0 0 0)检测H b A 1 c、F P G、餐后2h血糖(2hP G)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5 m L,离心,采用半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泰格科信,型号M P-2 8 0)检测空腹胰岛素(F I N S)、餐后2h胰岛素(2hF I N S)、胰高血糖素(P G)水平,采用稳态

10、模型评估法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 R)和稳态细 胞 功 能 指 数(HOMA-),HOMA-I R=F P GF I N S/2 2.5,HOMA-=2 0F I N S/(F P G-3.5)。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5m L,离心,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胰岛细胞抗体(I C A),并计算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G L P-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B(P T P 1 B)水平,试剂盒均来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低血糖情况。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 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

11、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H b A 1 c、F P G、2hP 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 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 5)。见表1。表1 两组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xs)组别例数时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mm o l/L)餐后2h血糖水平(mm o l/L)观察组4 6治疗前8.6 31.3 39.5 31.4 31 3.1 51.9 8治疗后6.4 20.9 57.1 51.1 48.6 62.1 6对照组4 5治疗前8.5 11.2 19.4 51

12、.6 41 3.0 22.0 5治疗后7.1 41.1 98.0 61.2 91 0.2 11.9 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 5)。治疗 后,两组患者F I N S、2hF I N S、HOM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 5),且观 察 组 高 于 对 照 组(P0.0 5);两 组 患 者P G、HOMA-I 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 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I C A阳性率、P T P 1 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 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 5);两组患者G L P-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

13、0 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 5)。见表3。表2 两组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细胞功能比较(xs)组别例数时间空腹胰岛素水平(mU/L)餐后2h胰岛素水平(mU/L)胰高血糖素水平(p g/mL)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细胞功能指数(%)观察组4 6治疗前6.5 41.6 42 5.7 45.4 92 7 3.7 53 9.1 93.4 30.8 43 3.0 56.7 2治疗后8.2 52.1 53 6.6 36.4 62 0 2.6 73 5.3 02.4 30.6 44 5.8 15.7 8对照组4 5治疗前6.4 81.5 32 6.5 45.6 12 7 0

14、.1 83 7.5 83.3 80.8 93 3.6 66.2 8治疗后7.2 31.8 93 1.1 25.7 32 2 9.6 83 6.8 52.8 60.5 54 1.8 35.6 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 5。801 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8月第3 1卷第1 6期 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 0 2 3,V o l.3 1N o.1 6 表3 两组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组别例数时间I C A阳性率(%)G L P-1(n m o

15、l/L,xs)P T P 1 B(g/L,xs)观察组4 6治疗前4 1(8 9.1 3)2 1.5 44.3 24.4 71.2 3治疗后9(1 9.5 7)3 0.6 45.1 42.6 40.6 1对照组4 5治疗前3 9(8 6.6 7)2 0.6 44.3 34.5 81.1 6治疗后1 8(4 0.0 0)2 6.8 74.8 93.1 70.8 9 注:1.I C A阳 性 率,胰 岛 细 胞 抗 体 阳 性 率;G L P-1,胰 高 血 糖 素 样 肽-1;P T P 1 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B。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 5)。见表

16、4。表4 两组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组别例数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低血糖总发生观察组4 61(2.1 7)1(2.1 7)2(4.3 5)4(8.7 0)对照组4 51(2.2 2)0(0.0 0)1(2.2 2)2(4.4 4)4 讨论T 2 DM的首选治疗药物为二甲双胍,该药可通过增加机体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发挥降糖作用5。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已无法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需寻找更多降糖药物进行联用。维格列汀为D P P-4抑制剂,可竞争性结合D P P-4使其失活,阻断其水解G L P-1的过程,从而发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6。但贾景树7研

17、究指出,维格列汀应用于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M患者不能完全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艾塞那肽为G L P-1受体激动剂,具有促进G L P-1释放,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8-9,与维格列汀联合应用可能会使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M患者血糖维持在更好的水平。G L P-1具有促胰岛素作用,可通过结合胰岛细胞膜上的受体,发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可有效维持人体内血糖水平;P T P 1 B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类,可用于负调控胰岛素信号转导,可用于检测T 2 DM发病情况1 0。H b A 1 c、F P G、2hP G水平反映人体内血糖水 平。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治 疗

18、 后 观 察 组P T P 1 B、H b A 1 c、F P G、2hP G水平低于对照组,G L P-1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 M患者可有效调节G L P-1、P T P 1 B水平,降低血糖。可能的原因是维格列汀通过特异性地结合D P P-4形成蛋白复合物,使该酶失活,抑制其水解G L P-1的作用,进而可有效提高G L P-1浓度,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6。艾塞那肽为人工合成的G L P-1类似物,可通过作用于胰岛细胞上的受体,发挥调节环磷酸腺苷细胞内信号转导作用,进而增加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合成,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7-

19、8。程速远等1 1研究也指出艾塞那肽应用于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M患者的治疗,可通过提高G L P-1水平,增加胰岛素分泌,进而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T 2 DM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胰岛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等。其中I C A为胰岛细胞质自身抗体,为胰岛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用于判断T 2 DM疾病转归情况1 2。F I N S、2hF I N S、HOMA-、P G水平高低反映胰岛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水平,HOMA-I R水平反映胰岛素抵抗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 I N S、2hF I N S、HOMA-水平高于对照组,P G、HOMA-I R水平及I C A阳

20、性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M患者可有效降低I C A阳性率,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可能的原因是艾塞那肽不仅具有调控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还可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和再生,抑制胰岛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数量,减少外周组织抵抗胰岛素,从而可有效降低I C A阳性率,增强胰岛细胞功能1 3。艾塞那肽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阻碍糖异生过程,减少肝脏组织输出葡萄糖数量,进而降低血糖1 3。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马齐芳等1 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M患者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艾塞那肽大

21、部分不通过水解氰基进行代谢,只有较少部分会通过肾脏排泄,并不会使药物蓄积造成肝肾损伤,故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综上所述,艾塞那肽辅助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T 2 DM患者可 有效调节G L P-1、P T P 1 B水 平,降 低I C A阳性率,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参考文献1 何颖,路海平,东方.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与基础/大剂901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8月第3 1卷第1 6期 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 0 2 3,V o l.3 1N o.1 6 量胰岛素治疗高糖

22、化血红蛋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 0 1 9,3 7(7):1 9 6-1 9 7.2 李惊东.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 0 1 9,4 8(1 2):1 4 6 1-1 4 6 3.3 黄云鸿,方芳,王育璠,等.加用维格列汀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 0 2 0,4 1(2):1 1 8-1 2 2.4 魏彦红.艾塞那肽微球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 0 2 0,2 0(2 0):3 4 6 1-3 4 6 3.5 中华 医学 会 糖尿

23、病 学 分 会.中 国2型 糖 尿 病 防 治 指 南(2 0 1 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 0 1 8,1 0(1):4-6 7.6 邓丽萍,武红梅,袁唯唯.维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 0 2 2,3 0(2):1 1 6-1 1 9.7 贾景树.维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 0 2 0,3 5(1):1 3 0-1 3 4.8 孟祥健,姚新明,高家林,等.艾塞那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

24、杂志,2 0 1 9,3 5(1 9):2 2 3 6-2 2 3 8.9 陈平.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 0 2 0,3 6(3):2 4 6-2 4 9.1 0 李捷,成仲,孔丽.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胰高血糖素样肽-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B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 0 2 1,4 2(9):8 0 5-8 0 9.1 1 程速远,李小静,罗建辉.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 0 2 0,2 9(2 2):2 5 8 0-2 5 8 5.1 2 唐与晓,孙海

25、燕.2型糖尿病患者I C A、GA D-A b检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0 5,1 4(1 4):1 8 9 0-1 8 9 1.1 3 王米娜,金安林,高欣彤.艾塞那肽对老年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及血清F G F-2 1、C T R P 3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 0 1 9,3 0(1 7):2 2 0 0-2 2 0 2.1 4 马齐芳,张彤,彭方书.前列地尔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 0 2 0,3 5(1):1 1 3-1 1 7.(收稿日期:2 0 2 2-0 5-1 8)第一作者:上官昌瑾,E-m a i l:l x h

26、q w e 81 6 3.c o m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医证候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上官昌瑾,肖麟蔚,张端端,范金荣(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福建 龙岩3 6 4 0 0 0)【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医证候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 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 4例)及死亡组(1 6例),依据中医辨证将患者分为毒热证组(1 6例)、腑气不通证组(1 5例)、血瘀证组(1 4例)和急性虚证组(1 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一般资料、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

27、状况评分系统(A P A CHE)评分及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 O F A)评分,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一般资料、A P A CHE评分及S O F A评分,采用R O C曲线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中医证候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存活组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A P A CHE评分、S O F 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 5),红细胞分布宽度小于死亡组(P0.0 5),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及血瘀证组A P A CHE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0.0 5),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S O F A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0.0 5)。R O C曲线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医证候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结论:老年脓毒症死亡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大于存活患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医证候与老年脓毒症预后具有相关性。【关键词】脓毒症;脱证;厥证;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医证候;预后;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 6 3 1 文献标识码:A D O I:1 0.1 9 6 2 1/j.c n k i.1 1-3 5 5 5/r.2 0 2 3.1 6 3 1011 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8月第3 1卷第1 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