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40338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VI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 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 一、选择题 1. 地层产状符号“35°°”中的35°代表 ( B ) A. 地层的走向 B. 地层的倾向 C. 地层的倾角 2.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 A ) A. 走向 B. 倾向 C. 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 3. 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 A. 视倾角 B. 斜倾角 C. 真倾角 4.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 C ) A. 倾伏角 B. 倾伏向 C. A和B 5. 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 B ) A. 正常 B. 倒转 C. 直立 6.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 A ) A. 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 B. 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 C. 反向弯曲 7. 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 C ) A. 整合 B. 平行不整合 C. 角度不整合 8. 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B ) A. 顶面 B. 底面 C. 褶皱面 9. 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 B ) A. 由细变粗 B. 由粗变细 C. 没有明显变化 10. 滑塌构造是 ( B ) A. 次生变形 B. 成岩后变形 C. 软沉积物变形 二、简答题 11. 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 12. 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3. 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14. 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15.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 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 3.1 应力 一、选择题 1. 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 A. 体力,面力 B. 面力,体力 C. 作用力,重力 2. 如下图中所示,其中、和p分别表示 B A. 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 B. 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 C. 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 3. 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三个截面称为 B 。 A. 正应力,正应力面 B. 主应力,主应力面 C. 剪应力,剪应力面 4. 当σ1>σ2 =0 > σ3时,这种应力状态称作 A 。 A. 压缩-拉伸应力状态 B. 双轴拉伸应力状态 C. 双轴压缩应力状态 5. 三维应力摩尔圆中,最大剪应力位于 A 和 组成的应力圆上,位于与 呈45°夹角的截面上。 A. σ1,σ3,σ1 B. σ3,σ1,σ2 C. σ1,σ2,σ1 6. ==> 0时,表示 A A. 静水应力状态 B. 静岩应力状态 C. 三轴应力状态 7.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称为 A A. 应力场 B. 应力组合 C. 应变场 二、简答题 8. 写出下图应力园所示的应力状态 9. 在应力分析时,物体内部假想的截面是任意方向的吗? 10. 在单轴应力状态下,当截面的延伸方向与作用力方向平行时,作用在该面上的应力状态如何?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又如何? 3.2 应变 一、选择题 1. 构造地质学中所指的变形是指物体的 C 。 A. 位移和旋转 B. 旋转和体积变化 C. 畸变 2. 应变的度量可以用 A 来表示 A. 线应变和剪应变 B. 体积变化程度和旋转角度 C. 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 3. 应变椭球体的主轴表示为 C A. λ1,λ2,λ3 B. X,Y,Z C. 都可以 4. 主应变面常表示为XY面,YZ面和XZ面,其中 A 面为压缩面(最大扁平面)构造中代表褶皱面或劈理面的方位。 A. XY B. YZ C. XZ 5. 应变椭球体中, B 面为压缩面(最大拉伸面),代表张破裂的方位。 A. XY B. YZ C. XZ 6. 在应变椭球体的弗林(Flinn)图解中,当k=1时,反映变形类型为 A A. 纯剪变形 B. 拉伸变形 C. 单剪变形 7. 根据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是否改变,可以将变形分为 A A. 旋转变形与非旋转变形 B. 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C. 递进变形和非递进变形 二、简答题 8. 什么是线应变,剪应变?挤压/拉张力或剪切力与线应变和剪应变是怎样联系的? 9. 应变椭球体中的主应变面(XY,YZ, XZ)面与主应力有什么关系?* 10. 递进变形的概念对构造分析有什么意义?简述共轴递进变形中不同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过程中的变化状况? 11. 在Flinn图解中,五种形态的应变椭球体分别反映岩石受到何种变形?导致变形的应力状态和可能的受力方式是什么? 3.3 变形 一、选择题 1. 在围限压力下,当压力超出一定值时岩石就会以某种方式破裂,发生断裂变形,此时的压力值就称为岩石的 C A. 压力强度 B. 抵抗强度 C. 极限强度 2. 岩石变形一般经历 , B , 三个阶段。 A. 压缩变形,拉伸变形,断裂变形 B.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C. 挤压变形,微裂隙变形,破坏变形 3. 材料破坏时的各种极限应力状态摩尔圆的公切线称作 B 包络线()。当一点应力圆与该包络线相切时,这点就开始破裂,所以也称作材料的 线。 A. 库仑,破坏 B. 摩尔,破裂 C. 摩尔,破坏 4. 在斜线型摩尔包络线理论公式中,、和分别表示: A A、抗纯剪断裂极限、内摩擦系数、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主应力 B、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主应力、内摩擦系数、抗纯剪断裂极限 C、抗纯剪断裂极限、内摩擦系数、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剪应力 5. 围压增高,使得岩石的岩石强度极限得到 ,韧性 B 。 A. 增加,减弱 B. 提高,增强 C. 降低,增强 6. 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 B 。 A. 容易发生 B. 不易发生 C. 正常进行(没有影响) 7. 应变速率小, A 塑性变形。 A. 不利于 B. 有利于 C. 不影响 8. 流体内部各流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层面之间存在内摩擦力表述为流体的 C A. 抗剪性 B. 抗变性 C. 粘性 9. 式中, 、分别代表 C A. 粘度和流速 B. 粘度和速度梯度 C. 剪应力和粘度 10. 由公式可知,牛顿粘性定律可以表示为物体发生流动变形时,各点的 与该点 B 成正比。 A. 粘度,剪应变速度 B. 剪应力,剪应变速度 C. 剪应变速度,剪应力 11. 在地质观测中,可以通过有限应变状态的对比、劈理折射的对比、香肠构造的对比、褶皱形态的对比等来了解不同岩层的相对 C A. 强度 B. 坚硬度 C. 能干性 12. 在应力作用下,晶体沿内部一定的滑移系发生的滑动称作 A ,是岩石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 A. 晶内滑动 B. 位错滑动 C. 颗粒边界滑动 13. 核幔结构是 A 结果形成的。 A. 动态重结晶 B. 静态重结晶 C. 岩浆冷却 二、简答题 14. 沥青是脆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为什么? 15. 岩石变形是否一定都经历弹性、塑性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为什么? 16. 库仑剪破裂准则的依据是什么?莫尔准则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二者与格里菲斯准则的区别在哪里? 17. 列举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及其作用。 面理和线理 一、选择题 1. 面理(Foliation)按照形成和发育过程可以分为 C A. 透入性面理和非透入性面理 B. 主要面理和次要面理 C. 原生面理和次生面理 2. 沉积岩中的层理和韵律层理及岩浆中的成分分异层理和流面等是 C ;变形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劈理、片理、片麻理和各种破裂面是 。 A. 次生面理,原生面理 B. 透入性面理, 非透入性面理 C. 原生面理,次生面理 3. 将岩石按照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是为劈理。劈理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劈理中的 和 C 相间的平行排列。 A. 片状矿物,粒状矿物 B. 暗色矿物,浅色矿物 C. 劈理域,微劈石 4. 根据劈理的结构可以将劈理分为 B 和 。 A. 板劈理,滑劈理 B. 连续劈理,不连续劈理 C. 滑劈理,千枚理 5. 连续劈理按照结构和矿物粒度可以分为 B A. 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B. 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 C. 轴面劈理和层间劈理 6. 目前能够比较全面解释劈理形成机制的作用是 A A. 晶体的塑性变形 B. 压溶作用 C. 重结晶作用 7. 褶皱岩层转折端附近,强岩层和弱岩层中劈理组合形态分别表现为 C A. 反扇形、正扇形 B. 平行轴面、平行轴面 C. 正扇形、反扇形 8. 按照线理的形成机制,线理可以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其中拉伸线理和矿物生长线理属于 A A. A型线理 B. B型线理 C. 两者都不是 9. 窗棂构造属于 B A. A型线理 B. B型线理 C. 两者都不是 10. 石香肠构造是具有不同力学性质的互层岩系受到 A 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A. 垂直或近于垂直 B. 平行或近于平行 C. 斜交 二、简答题 11. 简述压力影构造和矿物生长线理生成机制的异同? 12. 劈理与线理在构造研究中有何意义? 13. 是否有可能实现劈理形成过程的实验室模拟?如果进行实验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5、 褶皱 一、选择题 1. 褶皱是指岩石中的各种面(如面理、层理等)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在未确定地层面向方向时,褶皱的基本形态用 和 予以描述。( B ) A. 向斜,背斜 B. 向形,背形 C. 向斜,背形 2. 褶皱按照翼间角的大小可以分为 B A. 圆弧褶皱和尖棱褶皱 B. 平缓褶皱、开启褶皱和中常褶皱 C. 紧闭褶皱和等斜褶皱 3. 褶皱枢纽的产状一般表示为 ( B ) A. 走向,倾角 B. 倾伏向,倾向角 C. 倾向,倾角 4. 褶皱按照枢纽的产状可以分为 ( C ) A. 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 B. 平卧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 C. 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 5. 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称作 C 。 A. 重弯褶皱 B. 再褶皱 C. 叠加褶皱 6. 由变形复杂的高塑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石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形成的构造称作 C 构造。 A. 穹隆 B. 顶托 C. 底辟 7. 根据褶皱过程中岩层的变形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 A 和 A. 主动褶皱、被动褶皱 B. 对称褶皱、不对称褶皱 C. 平行褶皱、相似褶皱和底辟构造 8. 纵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 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横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 C 岩层的挤压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褶皱作用。 A. 垂直于,平行于 B. 斜交,斜交 C. 平行于,垂直于 9. 根据褶皱层内各部质点的相对运动关系,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 褶皱作用、 褶皱作用和 褶皱作用。( C ) A. 主动,被动,剪切 B. 纵弯,横弯,斜弯 C. 中和面,弯滑,弯流 10. 褶皱作用过程中岩石物质的滑动和流动不受层面的限制,层理在变形中不具积极的控制作用,只是作为岩层错移方向的标志,从而产生一种外貌上的弯曲现象,这种作用称为 B 褶皱作用。 A. 主动 B. 被动 C. 流动 11. 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褶皱称作 C 。 A. 原生褶皱 B. 生长褶皱 C. 同沉积褶皱 二、简答题 12. 试分析褶皱的形态与形成褶皱的岩层能干性差之间的关系? 13. 简述顺层剪切作用形成的褶皱的特点? 14. 如何根据褶皱中的劈理域轴面的关系判断褶皱的背向斜? 15. 简述横弯褶皱、剪切褶皱作用的特点? 16. 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的区别是什么? 17. 简述兰姆赛(Ramsay)褶皱形态分类的做法及其褶皱的分类类型和各类型的特点? 18. 在同一构造运动时期或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具有一定几何规律的褶皱的总体样式,称为褶皱的组合型式;按照褶皱的组合型式,请简述褶皱组合型式的典型类型及其各种型式的特点? 6 节理 一、选择题 1. 按照节理成因分类,节理可以分为 和 A 。 A. 张节理,剪节理 B. 走向节理,倾向节理 C. 纵节理,横节理 2. 在实际的观察中,剪节理的剪裂角通常 ( C ) A. 大于45° B. 小于45° C. 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3. 确定节理的分期一般依据节理组之间的 C 关系以及各期节理 关系。 A. 强度,密度 B. 间距,范围 C. 交切,配套 4. 雁列脉中单脉的形态变化很大,主要有平直型和“S”型两类,其中平直型属于 ( A ) A. 剪裂节理 B. 张裂节理 C. 无法断定 5. 雁裂角的大小对分析节理的力学性质很有意义,其中雁裂角有两组高峰值,分别为: ( C ) A. 15°和75° B. 45°和15° C. 45°和10° 6. 导致形成缝合线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沉积作用 B. 风化作用 C. 压溶作用 7. 发育范围广、规模大、间距宽、延伸长、可切穿不同岩层的节理通常是 C 。 A. 剪节理 B. 张节理 C. 区域性节理 8. 根据节理排列、组合的规律程度,区域性节理可分为 C A. 主节理和次节理 B. 主节理和负节理 C. 系统性节理和非系统性节理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雁列节理局限发育在剪切带中?挤压或拉张环境中能否形成雁列节理?试付简图予以说明。 10. 利用节理恢复古应力场有何种条件限制?为什么? 断层概论 一、选择题 1. 断层是地质体中沿着破裂面发生 B 的断裂构造。 A. 少量位移 B. 明显位移 C. 位移量没有限定 2. 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线的几何形态 C A. 可能是一直线或是一条曲线 B. 可能是一条闭合的圆或曲线 C. A和B均正确 3. 已知,两个断块的总滑距是500m,断层擦痕的侧伏角为30°,则其侧滑距为 A A. 250m B. 250m C. 500m D. 以上全错 4. 已知条件同上题,则其走向滑距为 B A. 250m B. 250m C. 500m D. 以上全错 5. 按照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断层可以分为 A 断层、 断层和 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 B. 纵,横,斜 C. 正,逆,平移 6. 按照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B 断层、 断层和 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 B. 纵,横,斜 C. 正,逆,平移 7. 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关系,断层可以分为 C 断层、 断层、 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 B. 纵,横,斜 C. 正,逆,平移 8. 飞来峰和构造窗是 B 断层的产物。 A. 正 B. 逆 C.平移 9. 下图表示的是 B 。 s1 s3 s A. 正断层的应力状态 B. 逆断层的应力状态 C. 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 10. 下图表示的是 D 。 t D. 正断层的应力状态 E. 逆断层的应力状态 F. 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 11. 断层岩是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根据断层岩的特征、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断层岩可以分为 岩系列和 C 岩系列。 A. 断层角砾,断层泥 B. 破碎,角砾 C. 碎裂,糜棱 二、简答题 12. 研究断层岩有何意义? 13. 列举在野外实地观察时,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 14. 如何识别断层的上下盘以及上升盘和下降盘? 15. 如何识别两期断层作用的先后顺序? 16. 同沉积断层是指什么?它主要分布在什么样的构造环境中,如何识别同沉积断层? 伸展构造 一、选择题 1. 伸展构造是岩石圈在 A 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构造组合系统。 A. 拉伸 B. 挤压 C. 剪切 2. 下图中,A、B分别是 A A. 地堑, 地垒 B. 沉陷,隆升 C. 盆地,穹隆 3. 美国科迪勒拉山区发育的一系列不对称纵列单面山及其间的盆地组成的地貌构造单元称之为 C 。 A. 地堑 B. 裂谷 C. 盆岭构造 4. 大陆岩石圈地幔由于较软流圈温度低、密度大,而产生重力不稳,并导致岩石圈地幔沉入软流圈中,这种机制被称为 B A. 俯冲作用 B. 拆沉作用 C. 沉陷作用 二、简答题 5. 断陷盆地与同沉积盆地在结构以及形成环境和过程方面有何异同? 6. 裂谷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裂谷在全球大地构造格局中占据着何种地位? 7. 简述变质核杂岩的特征? 7.3 逆冲推覆构造 一、选择题 1. 逆冲推覆构造是由 A 和 组合而成的大型乃至巨型构造。 A. 逆掩断层,推覆体 B. 逆断层,推覆体 C. 飞来峰,构造窗 2. 逆冲推覆构造在结构上常表现为 、 A 和 等型式; A、 背冲式、对冲式、楔冲式 B、 正冲式、反冲式、台阶式 C、 对冲式、反冲式、楔冲式 3. 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 C 和 组成。 A. 上盘,下盘 B. 逆冲,平移 C. 断坪,断坡 4. 与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相比,双重逆冲构造具有 C 。 A. 底板逆断层 B. 断夹块 C. 顶板逆断层 5. 根据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向,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可以分为 A 和 。 A. 前展式,后展式 B. 背驼式,上叠式 C. A和B都正确 6. 如下图所示,图中褶皱作用属于 B A. 断弯褶皱作用 B. 断展褶皱作用 C. 断滑褶皱作用 二、简答题 7. 论述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性及其在各带的主要构造特征? 8. 自然界经常出现逆冲推覆构造与褶皱作用伴生的现象,你以为两种地质作用孰先孰后? 9. 关于逆冲推覆构造的驱动力的解释,你认为那种解释比较合理? 7.4 走向滑动断层 一、选择题 1. 走滑断层是断层两盘沿着 A 走向发生位移的 断层。 A. 断层面,大型平移 B. 水平层面,滑脱 C. 地层,滑动 2. 下图为走滑断层中的 A A. 右行右阶式 B. 左行右阶式 C. 右行左阶式 3. 走滑断层在走向上常常发生弯曲,弯曲部位的应力状态由于受到走滑的左右行与平直段左右阶组合的控制,常在断层弯曲部位形成不同的构造现象,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A、右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拉伸和断陷盆地 B、右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挤压和断块隆起 C、右行左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拉伸和断陷盆地 D、左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形成拉分盆地 4. 拉分盆地的形成与 B A. 走滑断层有关 B. 多条走滑断层有关 C. 走滑断层无关 5. 与其它类型的盆地相比,拉分盆地具有 、 B 、 、 的特点 A. 发育慢、沉降慢、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不明显 B. 发育快、沉降快、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 C. 发育慢、沉降慢、沉积厚度小、沉积相变化不明显 6. 成熟拉分盆地的长宽比大致保持在 B 。 A. 2:1 B. 3:1 C. 4:1 7. 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系中的一种特征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散开。根据花状构造的 和 C 可以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正花状构造是 断层派生的在 应力状态中形成的构造。 A、 结构、力学性质;聚敛型走滑、剪切性 B、 结构、力学性质;离散型走滑、张扭性 C、 结构、力学性质;聚敛型走滑、压扭性 8. 走滑断层派生的雁列式褶皱的褶皱轴与主走滑断层相交之锐角指示 A 滑动方向。 A. 对盘 B. 本盘 C. 无意义 二、简答题 9. 试分析走滑断层与逆冲推覆断裂的联系与区别? 10. 试分析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联系与区别? 11. 在板块俯冲碰撞带能否形成与碰撞带平行的走滑断层? 7.5 韧性剪切带 一、选择题 1. 韧性剪切带根据几何形态和运动方式可以分为 C 型、 型、 型三种类型。 A. 走滑,推覆,滑覆 B. 平移,逆冲,正断 C. A和B都是正确的表述 2. 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以将剪切带划分为 剪切带、 剪切带、 性剪切带和 B 性剪切带; A. 正断层型,平移断层型,逆冲断层型,斜冲断层型 B. 脆性,脆-韧性,韧-脆性,韧性 C. A和B都是正确的表述 3. 脆性剪切带是在地壳上部的低温及高的孔隙压力与静岩压力比的条件下发生的脆性变形的产物;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高剪切应变带。韧性剪切带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剪切带的 B 及其所限制的 。 A. 上下盘,断层面 B. 左右盘,高塑性变形带 C. 两盘,高塑性变形带 4. 糜棱岩是Lapworth于188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苏格兰沿莫因断层发育的一种细粒的、具强烈面理化的断层岩。糜棱岩发育于 中。与原岩相比,糜棱岩的粒度显著 ,面理和/或线理显著 ,至少有一种造岩矿物发生明显的 C 。 A. 断层带,变小,增强,塑性变形 B. 狭窄的高应变带,变小,减弱,塑性变形 C. 狭窄的高应变带,变小,增强,塑性变形 5. 根据糜棱岩中细粒化基质含量在岩石中所占比例多少和静态重结晶作用,糜棱岩可以分为: A 、 、 、 、 五类。 A. 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变余糜棱岩 B. 粗糜棱岩,中粒糜棱岩,细粒糜棱岩,碎粉糜棱岩,变质糜棱岩 C. 眼球状糜棱岩,斑状糜棱岩,均质糜棱岩,千枚状糜棱岩,重结晶糜棱岩 6. 在各向异性地质体中产出的韧性剪切带内,主动纵弯褶皱发育的先决条件是标志层与围岩之间存在 B 。 A. 软弱层 B. 能干性差或韧性差 C. 滑脱面 7. 在韧性剪切带中,标志层的变化决定于标志层的产状及标志层与剪切带的夹角(),其关系式为 t‘= 其中t和t’分别为原始及改变后的厚度,那么当>90°时,则标志层厚度的变化趋势应是 C 。 A. 变薄 B. 变厚 C. 先变厚再变薄 8. 韧性剪切带中的A型褶皱是指 A 。 A. 褶皱轴与剪切带中拉伸线理平行 B. 褶皱轴与剪切带中拉伸线理斜交 C. 褶皱轴与剪切带中拉伸线理垂直 9. 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鞘褶皱属于 A A. a型褶皱 B. b型褶皱 C. c型褶皱 10. S-C面理是韧性剪切带中两种常见的面理。其中S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体的 A ,在剪切带内呈S型展布;C面理又称糜棱岩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延伸方向。 A. XY面 B. XZ面 C. YZ面 11. 在剪切带内发育“S”型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使剪切带内的岩石具有良好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这类岩石称作 B 。 A. 糜棱岩 B. S-L构造岩 C. 构造片岩 二、简答题 12. 在韧性剪切带中,如何确定剪切带的剪切运动方向?请列举确定剪切带的剪切运动方向的证据 - 《构造地质学》复习习题 1:何为“构造演化”?如何了解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构造演化? 构造地质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科?应该使用何种研究手段,向什么方向发展?哪些现代技术可以用来进行构造问题研究? 2: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 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4:应力圆若为位于横坐标左侧(<0)的一个点,代表何种应力状态?自然界有无这种应力状态? 5:纯剪应力状态中的“纯剪”是何含义? 6:单轴应力状态下,为什么在α= 90°的截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都等于零?能否举例予以说明? 7:什么是线应变,剪应变?挤压/拉张力或剪切力与这二者怎样联系? 8:应变椭球体中的主应变面(XY,YZ, XZ)面与主应力有什么关系? 9:递进变形的概念对构造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10:三种形态的应变椭球体分别反映岩石受到何种变形?其可能的受力方式是什么? 11:岩石变形是否一定都经历弹性、塑性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为什么? 12:建立库仑剪破裂准则的依据是什么?莫尔准则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二者与格里菲斯准则的区别在哪里? 13:关于劈理成因解释,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比较合理?为什么? 14:如何实现劈理形成过程的实验室模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15:如何定义线理的轴型?a型线理与A型线理的区别是什么? 16:Alpino- ( Jura-, German- ) type 褶皱是在何种应力和变形条件下形成的? 17:Ramsay为什么提出了基于等倾斜线的褶皱分类方案?这种分类的意义何在? 18:自然界大部分褶皱是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从地壳变形的角度考虑,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19:对于柔流褶皱作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描述和研究? 20:为什么雁列节理限于发育在剪切带中? 21:利用共轭剪节理确定最大主应力方向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2:Anderson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断层形成时的应力状态?这种模式的局限是什么? 23:褶皱是塑性变形,断层是脆性变形,二者为何可以同时出现? 24:断层的识别标志中哪些是最重要的标志?可否根据一、二条标志确定断层的存在? 25:如何理解逆冲推覆构造的台阶式结构?形成这种结构有无变形条件的限制? 26:走滑断层带内部应力状态的解释可否用于对其它类型断层带的解释? 27:变质岩区构造研究的原则是基于何种需要提出的?沉积岩区构造研究是否可以参考和借鉴?28:构造层次概念对认识和解释构造现象有何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