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93861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水 力 发 电 .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韩树军 王 勇 李 伟 韩华强 尤 恒 陈 叶 魏向诚 赵署光(内蒙古赤峰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内蒙古 赤峰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摘 要:为研究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的抗剪强度特性 结合芝瑞抽水蓄能电站 采用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试验仪 通过直剪试验 对比研究了不同强度基岩与坝体接触面的力学特性 结果表明 坝基与坝体软弱接触面的应力应变关系大体仍符合 等提出的双曲线接触面模型 随着接触材料由较硬基岩到软岩 接触面剪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由典型的软化型转变为硬化型

2、且采用双曲线接触面模型整理得到的坝体与坝基接触面的力学指标发生了急剧衰减 作为坝基与坝体的接触部位 坝基为软弱基岩、尤其是软弱覆盖层时 相关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值得重视及进一步研究关键词:软弱基岩 坝体 接触面 抗剪强度 直剪试验 芝瑞抽水蓄能电站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网新源公司科技项目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韩树军()男 内蒙古赤峰人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工作 韩华强(通信作者).0引言土石坝存在多种不同材料的交界面或接触带如心墙与反滤料、坝体与岸坡或基岩、混凝土(沥青)面板与垫层料以及坝基与防渗墙等部位 由于接触面两侧材料性质的差异 在界

3、面两侧常存在较大的剪应力并出现位移不连续现象 已有研究表明 水 力 发 电 年 月 .种强度都较高的接触面材料 剪切破坏面就是接触面 而这些部位通常也是大坝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 从格里拉斯()和里苏()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运行和实测情况看 在狭窄陡峭河谷地形条件下 坝体堆石可能会沿陡峭的坝肩发生滑移 从而导致面板裂缝或止水破坏 陈生水等对“”黏土心墙砂砾石坝进行原型观测表明该坝防渗体和陡岸坡接触部位在水库运行期发生了较大的剪切和水平位移 导致上游防渗体和岸坡出现脱空趋势 从而可能在高水头作用下形成渗漏通道当前 对于土石坝接触面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材料分区之间或与岸坡、面板、基岩之间随着我国水

4、电事业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坝直接建在软弱基岩甚至覆盖层上 一般情况下 坝基软弱基岩与新填坝体的力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且由于接触面 种材料之间的刚度差异较大 在荷载作用下 两者接触面因变形不协调会发生相对位移 为了反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必须考虑其接触特性 两者的接触部位也应是大坝建设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基于此 本文结合芝瑞抽水蓄能电站 通过软弱基岩和较硬基岩与新建坝体之间接触面的直剪试验 对比研究了不同强度接触面的力学特性1工程概况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镇百岔河左岸山体顶部玄武岩台地上 库区开挖范围内坝基岩性主要为新近系气孔状玄武岩

5、和凝灰质角砾岩 厚约 玄武岩具多个韵律旋回 显示多期次的火山喷发活动 每期次火山喷发活动之间具有一定间断 表现为每期次玄武岩之间均具一定厚度的凝灰质角砾岩 岩石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气孔状玄武岩饱和抗压强度相对较高 凝灰质角砾岩饱和抗压强度为 平均值仅为 各向异性不明显 凝灰质角砾见图 图 凝灰质角砾岩根据上水库库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调节库容要求 上水库采用库内开挖、环库周圈填筑方式形成库盆采用全库沥青混凝土简式面板防渗形式 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主坝坝顶宽度 坝轴线长 最大坝高 上游库坡及坝坡均为 下游坝坡在 高程以上为 高程以下为 坝体从上游到下游分区分别为垫层区、过渡区、堆石 区、堆石

6、 区、干砌石护坡 坝体下部与坝基接触部位采用将过渡区从上游一直延伸到大坝下游的“”形布置方式2试验设备试验是研究不同材料间接触面应力变形特性的重要途径 等较早采用直剪仪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试验时将压实砂样置于直剪仪的上剪切盒 将养护完成的混凝土块置于下剪切盒中 通过研究砂与 及 龄期的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特性 初步揭示了不同材料间接触面的力学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 接触面的位移与剪应力的关系仍符合 所提出的双曲线模型 然而 由于直剪试验自身的缺点 在沿接触面剪切过程中剪切面积一直在减少 使得施加于剪切面的法向应力不断增大无疑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 一些研究者对常规直剪仪进行了一定的改造 如 等

7、提出的双自由度扭剪仪、提出的大型合成直剪仪、提出的对称直剪仪等 卢廷浩等则把常规直剪仪的下剪切盒取出 直接用结构物(混凝土、砖、石等)代替 较好地解决了剪切过程中实际剪切面积不断减小、上下剪切盒边缘处应力集中的问题借鉴上述研究成果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与南京土壤仪器厂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试验仪 该设备具有试样尺寸大、应力大、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适用于土石坝工程中粗颗粒土与不同材料间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仪由框架构件、上下剪切盒、导轨、法向力及剪切力施加装置、测量控制单元等组成 框架构件承担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计算机控制软件实现试验

8、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 可实现试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实时绘图等 框架结构见图 考虑到土木和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 借鉴粗颗粒土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的先进成果 为克服沿接触面剪切过程中剪切面积一直在减少的缺点第 卷第 期韩树军等: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图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仪框架结构沿剪切方向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仪下剪切盒长比上剪切盒长 (上剪切盒尺寸 、下剪切盒尺寸 )使得试样的最大允许剪切位移达到 用以保证剪切过程中剪切面积不发生改变 克服了沿接触面剪切过程中剪切面积一直在减少而法向应力一直在增加的缺点 保证了试验成果的可靠性 试验设备见图 图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

9、仪3试样制备及试验过程试样时 上剪切盒充填过渡区料 模拟新填坝体 为研究新填坝体(过渡区料)和下部软弱基岩(凝灰质角砾岩)的接触关系 分别进行了过渡区料和凝灰质角砾岩的接触面试验、过渡区料和较硬基岩的接触面试验 芝瑞上水库大坝基岩以气孔状玄武岩为主 由于符合试验尺寸的长方体岩块现场取样和制备均有一定困难 所以采用和基岩单轴抗压强度接近的混凝土试块模拟基岩(气孔状玄武岩)并在混凝土试块表面采用人工增糙模拟现场边坡的开挖 人工增糙面的凿毛起伏差不大于 过渡区和凝灰质角砾岩的试验级配曲线见图 从图 可知 过渡区料级配曲线相对连续光滑 级配良好凝灰质角砾岩细料含量相对较高 以下细料含量超过了 以下粉粒

10、及黏粒含量接近 细料及粉粒黏粒均相对较高 使得凝灰质角砾岩力学性能相对较差 过渡料制样干密度采用设计干密度值 /凝灰质角砾岩的制样密度则采用现场检测密度均值 /图 试验级配曲线试样均采用振动击实法分层进行装填 并根据不同的干容重控制每层试样的振动时间 试样装置完成后 采用静水头法对试样进行饱和 待试样饱和后 按要求对试样施加垂直荷载 试样固结稳定后对试样进行剪切 剪切过程中 控制上下剪切盒开缝值为 并同步记录水平剪力和水平位移直到接触面剪应力出现峰值后结束试验4接触面模型在接触面本构关系的研究中 学者们一般直接将由接触面试验得到的剪切曲线作为建模的基础 和 根据接触面直剪试验成果提出了双曲线接

11、触面模型 该模型至今仍是最常用的接触面本构模型 和 认为 接触面剪应力 与接触面相对位移 呈非线性关系 可近似表示成双曲线形式 即 ()式中、为反映接触面性质的参数 通过试验确定相应参数后 接触面的切线剪切劲度系数 可表示为 ()式中、分别为接触面摩擦角和凝聚力、为试验参数 均由试验确定 为大气压力 取 为水的容重 取 /、分别为接触面上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5试验结果及分析对于过渡料与凝灰质角砾岩接触面、过渡料与水 力 发 电 年 月 .气孔状玄武岩接触面 均分别开展了 、和 共 级垂直应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试验过程曲线分别见图、从图、可知 不同垂直压力下接触面的剪应力与剪位移均具有较好的变化规律

12、 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曲线的初始切向劲度系数随着剪切面法向应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但由于接触面材料的差异 两者的试验曲线形状差异明显 过渡料与气孔状玄武岩的接触面剪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有明显的峰值出现 呈现出明显的软化型的变形特征 各试样的破坏剪切位移随剪切面的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 过渡料与软弱基岩(凝灰质角砾岩)的接触面剪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则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 呈现出典型的硬化型的变形特征图 过渡料与凝灰质角砾岩接触面试验过程图 过渡料与气孔状玄武岩接触面试验过程根据上述试验结果 整理出相应的接触面模量参数 结果见表 从表 可知 新建坝体与坝基软弱基岩及较硬基岩的结果差距显著 尤其是接触面

13、摩擦角 由 降低到了 降低了约 劲度系数由 降低到了 降低了约 随着坝基由较硬基岩转换为软弱基岩 新填坝体与坝基接触面的力学特性急剧衰减 显然 坝基软弱基岩(凝灰质角砾岩)与较硬基岩(气孔状玄武岩)种接触材料间力学特性的差异 是造成新填坝体与上述材料间的接触面力学特性产生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作为坝基与坝体的接触部位 除基岩外 坝基为软弱基岩 尤其是软弱覆盖层时 其与新填坝体间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差异显著 相关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值得重视及进一步研究表 接触面试验结果接触面/()/过渡料与凝灰质角砾岩 过渡料与气孔状玄武岩 6结语本文基于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试验仪 通过直剪试验 对比研究了软弱基岩和

14、较硬基岩与坝体之间接触面的力学特性 得出以下结论:()沿剪切方向 采用下剪切盒长度大于上剪切盒的设计方式 型高性能大型接触面直剪仪可以保证剪切过程中剪切面积不发生改变克服了沿接触面剪切过程中剪切面积一直在减少而法向应力一直在增加的缺点 保证了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不同垂直压力下 接触面的剪应力与剪位移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大体仍符合 等提出的双曲线接触面模型()由于接触材料的差异 新填坝体与不同材料间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差异显著 随着接触材料由较硬基岩到软弱基岩 接触面剪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由典型的软化型转变为硬化型()随着坝基由较硬基岩转换为软弱基岩 采用双曲线接触面模型整理得到的新填坝体与坝基

15、接触面的力学指标发生急剧衰减 接触面摩擦角降低了 劲度系数降低了约()作为坝基与坝体的接触部位 坝基为软弱基岩 尤其是软弱覆盖层时 相关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值得重视及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韩华强 陈生水.高土石坝中接触问题研究进展.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保华富 罗玉再.垫层料与混凝土面板接触面工程特性试验研究.云南水力发电 ():.郭兴文 王德信 蔡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流变分析.水利学报 ():.宋永杰.关于周边缝止水结构设计的探讨.水利水电技术():.陈生水 霍家平 石泉 等.“”黏土心墙砂砾石坝工程性状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 ():.第 卷第 期韩树军等:不同强度坝基与坝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

16、究 .殷殷 张丙印 袁会娜 等.接触面直剪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水力发电学报 ():.魏匡民 陈生水 李国英 等.陡峻河谷高面板坝坝体与坝基接触效应.岩土力学 ():.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北京:国家能源局.于立宏 赵玉滨 杨喜军 等.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渗漏分析.资源环境与工程 ():.():.():.():.卢廷浩 王伟 王晓妮.土与结构接触界面改进直剪试验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蔡正银 茅加峰 傅华 等.型高性能大接触面直剪仪的研制.岩土工程学报 ():.(责任编辑 杨 健)(上接第 页)参考文献:周云 房艳国 王家祥 等.滇中引水工程穿过活动断裂

17、防震抗震思路研究.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白久林 杨乐 欧进萍.结构抗震分析的耐震时程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钟紫蓝 甄立斌 申轶尧 等.基于耐震时程分析法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岩土工程学报 ():.徐强 徐舒桐 陈健云 等.混凝土重力坝的耐震时程损伤指标分析方法.振动工程学报 ():.马天骁 张燎军 张汉云 等.基于耐震时程法的特高拱坝极限抗震能力研究.振动与冲击 ():.张社荣 杜敏 王超 等.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耐震时程法性能评估.水力发电学报 ():.杜修力 蒋家卫 许紫刚 等.浅埋矩形框架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指标标定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钟紫蓝

18、严智豪 史跃波 等.基于 方法的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黄忠凯 张冬梅.软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现代隧道技术 ():.王涛 李宁宁 赵旭东 等.预制装配式箱涵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因素分析.北方交通():.马笙杰 迟明杰 陈红娟 等.黏弹性人工边界在 中的实现及地震动输入方法的比较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韩国徽 苏超.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下洞室地震响应分析.水电能源科学 ():.屈铁军 徐建 石云兴.不同受力状态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等效弹性模量.混凝土():.李清富 匡一航 郭威.模型参数计算及取值方法验证.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范书立 陈明阳

19、陈健云 等.基于能量耗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损伤分析.振动与冲击 ():.:.(责任编辑 焦雪梅)(上接第 页)曹力桥.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坑底隆起的有限元分析.岩土工程学报 ():.刘传林.软土地区双侧深基坑开挖对中间地铁隧道变形影响/.桂林理工大学学报:.:./.马雪妍 叶文启.软土地区相邻基坑开挖时序对围护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建筑施工 ():.钮佳伟 郭锐 谭文韬 等.软土地区电缆沟通道基坑开挖回弹控制研究.土工基础 ():.沈华骏 蒋正 祝斌.软土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分析.城市勘测 ():.周书东 张贵保 张彤炜 等.滨海湾新区软土基坑支护变形及控制措施研究.广东土木与建筑 ():.李锦 陆善佳 陈祥侨.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铁路的影响分析.土工基础 ():.朱亚睿 李俊杰.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监测及变形应急处理研究.水利技术监督 ():.刘雷 张岗平 徐启良 等.软土地区低净空上跨运营地铁盾构区间隧道的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研究.陕西水利 ():.乔世范 蔡子勇 张震 等.南沙港区软土狭长深基坑围护体系性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责任编辑 杨 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