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三月
项目名称:
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建设项目
项目设计号:
委托方(甲方):
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筹建办
承担方(乙方):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3520218-9
城市规划咨询证书号码:
工咨甲13220070025
院长:
李肇娥
总工程师:
赵海春
院规划咨询专用章
设计编制完成时间:二 〇 一 一 年 三 月
参加编制人员:
审定人
:
桂 箐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
梁崇厚
高级工程师
陈孟荣
高级工程师
李军环
副教授
王晓峰
高级工程师
韩文军
高级工程师
刘云
工程师
目 录
1. 总论 - 1 -
1.1. 项目基本情况 - 1 -
1.2.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 3 -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及社会经济意义 - 3 -
1.4. 项目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 6 -
1.5. 可行性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 7 -
1.6.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 8 -
1.7.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 8 -
2. 市场分析及需求预测 - 9 -
2.1. 我国汽车产销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 9 -
2.2. 榆林市汽车市场发展概况与趋势 - 14 -
2.3. 榆林市汽车市场销量预测 - 19 -
2.4. 榆林市汽车新车市场销额预测 - 23 -
2.5. 榆林市汽车二手车市场销额预测 - 24 -
2.6. 汽车销售相关产业营业额预测 - 25 -
3. 汽车流通市场模式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26 -
3.1. 国外汽车销售卖场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 - 26 -
3.2. 当前我国汽车销售模式及特点 - 30 -
3.3. 我国汽车销售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 34 -
4. 汽车主题公园及车展专题研究 - 36 -
4.1. 国内外汽车主题公园专题研究 - 36 -
4.2. 中国三大汽车展览会及其影响 - 40 -
5. 拟建规模 - 46 -
5.1. 产品方案 - 46 -
5.2. 功能定位 - 46 -
5.3. 建设内容建设规模 - 47 -
6. 燃料动力供应 - 50 -
7. 项目选址和自然条件 - 51 -
7.1. 项目选址 - 51 -
7.2. 自然条件 - 51 -
8. 规划意向方案 - 52 -
8.1. 指导思想 - 52 -
8.2. 规划原则 - 52 -
8.3. 功能分区 - 54 -
8.4. 道路交通 - 55 -
9. 市政工程规划 - 56 -
9.1. 给水工程规划 - 56 -
9.2. 排水工程规划 - 57 -
9.3. 电力工程规划 - 58 -
9.4. 信息工程规划 - 60 -
9.5. 供热燃气工程规划 - 62 -
9.6. 环卫设施规划 - 65 -
10. 环境保护 - 67 -
10.1. 规划原则 - 67 -
10.2. 环境保护目标 - 67 -
10.3. 环境分区 - 68 -
10.4. 环保规划措施 - 68 -
11. 防灾减灾规划 - 69 -
11.1. 消防规划 - 69 -
11.2. 防震减灾规划 - 70 -
12. 能耗及节省能源 - 72 -
13. 项目建设计划与招标管理 - 72 -
13.1. 项目建设计划 - 72 -
13.2. 项目实施管理 - 73 -
13.3. 工程建设招标方案 - 74 -
13.4. 招标基本情况 - 76 -
14.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 77 -
14.1.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 77 -
14.2. 管理职能划分 - 77 -
14.3. 人员素质培训 - 78 -
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79 -
15.1. 投资估算 - 79 -
15.2. 资金筹措 - 94 -
15.3. 资金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 - 97 -
16. 财务分析 - 98 -
16.1. 财务分析依据和范围 - 98 -
16.2. 费用分析 - 98 -
16.3. 项目收益分析 - 98 -
16.4. 财务评价结论 - 99 -
17. 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 99 -
17.1. 改善目前汽车流通市场的面貌 - 99 -
17.2. 规范汽车市场秩序,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 - 100 -
17.3. 可推动榆林市现代化商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 100 -
17.4. 提供就业机会,减轻政府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 100 -
17.5. 项目投资的环境效益分析 - 100 -
18.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 - 101 -
18.1. 项目风险分析 - 101 -
18.2. 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 103 -
19. 结论与建议 - 104 -
附图:
《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图
1. 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汽车,作为当代文明的代表,已无可置疑地正在快速地进入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
在推动一个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序曲中,汽车工业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带来的不仅是GDP的快速增长,更带来的是人的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汽车使人们对空间关系再次理解,使一个城市半径有效扩展。汽车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象征,更是一种审美的传达。汽车,代表了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汽车文化。这种文化与城市文明同步,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汽车文化的塑造和传播。
毫无例外,在中国开始走入经济起飞的进程中,汽车产业成为了与当今中国最为强劲的房地产业几乎并驾齐驱的热门产业。中国最为发达地区无不将汽车列为区域竞争中抢夺经济话语权的制高点。继日内瓦、法兰克福、巴黎、东京、北美车展之后,中国车展无疑已成为世界主流车商家豪门云集,一展风采的场所。而北京、上海、广州车展,其一年比一年更大的场馆投入,更大的声势,无不在为争夺中国车展的龙头位置而奋力一搏。
榆林市是陕北的一个重要城市,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1.63万,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
榆林市2009年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等五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2.31亿元,增长13.3%,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二。
作为陕西省连续多年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二的一个我国西部重要城市,理应成为汽车流通领域的一个最具特点的重要市场。然而,榆林市汽车的销售、流通的手段却与经济总量全省第二不相称。目前的汽车流通主要手段,仍处于传统销售的低端形式,代表汽车文化的展览、展示更处于业余水准。再加上城市的扩容,现有的若干汽贸市场,一方面与城市的发展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城市土地的日益紧缺,也成为了汽贸市场发展的瓶颈。榆林,急需开辟一个新的区域,发展出一个更具时代特色,拥有更高科技含量,更多综合资源集聚,更多汽车文化展示,更多用户全情参与的集汽车交易、博览、文化、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在提升榆林汽车流通平台的同时,使汽车的产业、文化在榆林市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互相辉映,丰富多彩。
榆林汽车交易博览园区项目位于榆林市榆阳区色草湾村,总用地面积约10068.8亩,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招商,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特别聘请国内外知名的策划机构和设计公司,联手打造中国西北一流,陕西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品位最高、服务最优、环境优美、国内知名的一流的现代化汽车交易博览园区,以汽车会展、汽车贸易、汽车后市服务、汽车文化及体验娱乐和汽车购物为核心,并成为中国西部的汽车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网络的重要节点。
1.2.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筹建办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及社会经济意义
1.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城乡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以前属于生活奢侈品的汽车正进入普通家庭,成为大众消费品,以车代步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尤其是连续多年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二的榆林市,经济发达,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有力,消费水平高,陕西省富豪榜前十位中,有超过一半是分布在榆林市。因而这一地区的汽车消费潜力十分巨大。
经济的发展,带旺了消费市场。汽车消费的兴起,促进了汽车市场的繁荣。在风生水起的汽车消费热潮中,汽车市场开始崭露头角,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榆林市汽车市场快速发展,4S店从2006年的3家增加到目前20多家。汽车市场专业的服务和多样的品种,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汽车消费的热情,引导着人们的消费。
尽管如此,榆林市的汽车市场发展远不能令人满意,汽车市场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汽车市场的规模普遍偏小,面积不大的汽车专卖店居多;二是由于汽车市场规模较小,因而难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市场功能单一,物流配送等业务发展缓慢;三是汽车市场的档次较低,设施与设备简陋,环境欠佳。
随着榆林市汽车消费市场呈“井喷”的扩大,榆林市汽车市场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的态势已越发明显。从汽车流通来说,榆林市需要有规模宏大的、能抗衡国内外汽车销售商竞争、具有多种功能、提供高质量服务、长距离辐射能力的现代汽车市场。
1.3.2.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1)该项目的实施是推动本地汽车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汽车产业在我国属幼稚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培育对象,发展空间广阔。此项目的建设,符合榆林市的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
随着汽车使用环境的逐渐优化,汽车消费政策的日益改善,中国内地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普及率将大幅度提高。中国进入WTO,国际品牌汽车及经营模式迅速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榆林市没有专业的大型汽车交易市场,购车客户为购置满意的车辆,必须在全市区分散的汽车销售点之间来回奔波;而西部大开发迅速扩张基建工程的规模,以及陕北能源开发更增加了载货车与工程机械的使用需求。根据汽车行业“高起点、国际化、代理制”的原则,迅速组建现代化、品牌化、规模化与国际接轨的汽车营销体系,必将加快榆林市汽车贸易、信息产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都市型服务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与发展。
(2)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汽车流通体系
据国外资料表明:在汽车产业的利润中,制造业仅占30%~40%,流通及售后服务领域占60%~70%。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由于起步晚,再加上传统计划经济影响等因素,使得厂家相对重视生产过程,比较忽略流通贸易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汽车服务贸易相对薄弱,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服务贸易,包括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各方面的内容,即:售前购车指导、上牌手续办理、汽车配件供应、售后维修、装饰美容、驾驶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建设以及汽车文化培育等。国家有关汽车服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各地区的汽车交易大环境状况、生产厂家对所售车辆执行的售后服务力度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汽车服务贸易的水平。现阶段,主要问题集中在生产与售后服务脱节,服务标准、维修技术差,零配件质量不高,伪劣配件多,政府有关部门监控不力,收费混乱等方面。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发展缓慢,但在不久的将来,服务贸易作为汽车销售必将延伸的部分,发展潜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本项目的实施并运营,将弥补榆林市缺乏超大规模汽车市场的“空白”。而且凭借便捷的交通优势、经营优势及网络资源优势,把广大的消费者、生产厂商、配件供应商以及配套服务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集团化的经营优势,真正形成物流、销售、服务一条龙配套体系,并建立完善的经营格局,实现政府、厂商、消费者、市场经营者真正意义上的“四赢”。
(3)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榆林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将在榆林市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的专业市场。通过市场带动相关制造业与辅助行业的发展,包括物流中心、酒店、餐饮娱乐等,必将有力地带动榆林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3.3. 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升城市形象,并提供一个全新的旅游购物新天地。
“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建成后,必然会改变目前榆林市汽车流通领域落后面貌,并提升城市形象。而且作为中国西北一流,陕西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多、品牌最全、服务最优、环境最美、信誉最高、国际知名的一流汽车贸易和汽车主题公园相结合的汽车城,必然会吸引中国西部的客商和消费者前来购物和游览,成为榆林市旅游的又一景点和目的地。
二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税收来源。
“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正常投入营运后,预计年新车交易经营额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可提供超过10000个工作岗位,上缴税费超过15亿元人民币,不断地促进榆林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三是带动榆林市汽贸产业的快速、规范发展
榆林汽车服务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北一流,陕西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多、品牌最全、服务最优、环境最美、信誉最高、国际知名的一流的、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型汽车商业MALL,必将带动榆林市汽贸产业的快速规范发展,并使榆阳区一跃而成为榆林市汽贸产业的新中心。
1.4. 项目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数据见表1-1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数据和指标
备 注
1
年产营业额
亿元
>200
2
建筑总面积
m2
28850
筹建办投资部分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19760.6
筹建办投资部分
4
规划园区总建筑面积
万m2
236.475
1.5. 可行性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1.5.1. 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项目方案设计、环保、消防、节能及安全、招投标方案、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项目营销策划、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按我国现行财会制度对项目进行财务计算和经济分析评价,并提出项目建设的建议,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1.5.2. 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用地10068.8亩,建设内容有展示中心、品牌汽车4S店、整车销售、配件及用品销售、试车场、综合办证厅以及有关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等。另外还包括酒店及商务会议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维修中心、物流中心、主题公园等。
其中园区综合服务楼、基础设施等由筹建办出资建设,经营商户自用设施由商户自行建设。筹建办建设具体内容见表15-1 总投资估算表。
1.6.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规范》
9、《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10、《防洪标准》
11、《城市排水规划设计规范》
12、《城市给水规划设计规范》
13、《城市供电规划设计规范》
14、为促进该项目的开展,榆阳区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有关该项目的各种资料
15、项目咨询合同
1.7.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符合榆林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经可行性研究论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较好,我们认为该项目是可行的。
2. 市场分析及需求预测
2.1. 我国汽车产销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特点
(1)、我国汽车市场处在大发展阶段
我国汽车市场的大发展不仅表现为汽车产量的大规模增长,产品结构的迅速变化,新车品种和数量的日新月异,外来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而且也表现为个人消费的迅猛膨胀,汽车消费市场的全面兴起,汽车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以及汽车消费政策的日益变革和进步。
从生产角度看,我国汽车发展速度惊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826.47万辆,同比增长32.4%,销售汽车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
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2000年突破200万辆,2010年产量和销量均已突破1800万辆大关。我国实现汽车产量100万辆奋斗近40年,实现200万辆年产量奋斗了8年时间,而突破300万辆只用了2年时间。2010年实现的汽车产销量1800万辆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从对国民经济影响角度看,汽车支柱产业地位越来越突出。国家经贸委8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8月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从消费角度看,汽车消费已日益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汽车社会日益临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更多鼓励私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的私车消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09年汽车市场高增长,销量达到1364万台,增速46.2%。2010年汽车销量达到1806万台,增速为32.4%。2003年~2010年汽车销量分析图表见图表1。
图表 1乘用车03-2010年表现对比分析 单位 万台,%
按照国际惯例,以一个国家私人用车在汽车保有量中超过50%,年消费量中超过70%作为私人汽车消费时代来临的标志,中国南方一些城市已经进入私人汽车消费时代。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汽车文化已俨然成为新兴的消费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渗透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汽车话题成了人们的热点话题,每一次场面火爆的车展也表明汽车开始与老百姓关系越来越密切,以时尚和现代为理念特征的汽车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崇。据了解,私有汽车市场购车主体多是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在他们的消费观念中,汽车是延展生活内容,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工具,他们将日益成为潜在的消费群的主体,推动汽车业的持续发展。
(2)、我国汽车市场处在群雄并起,竞争剧烈的阶段
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大发展时期,汽车市场明显具有投资主体、投资模式、营销手段多元化的特征。群雄并起,剧烈竞争,市场正处在多个竞争主体的磨合期和整合期,结果必将会导致缺乏竞争力的竞争者在市场中被淘汰出局。
在汽车销售的有形市场上,我国存在多种不同的销售市场模式,以金字塔式多级销售为主。国产车主要有:1.产销结合模式。以一汽、二汽和上汽等大汽车集团为代表,该方式有利于加强对市场的参与和控制,加强与顾客联系,提高品牌知名度;2.产销分离模式。为大多数资金实力较弱,销量较小的企业所采用。当然,不同的汽车生产企业会根据各自资金实力和市场策略,采用不同销售模式。但在整体上,根据相关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汽车营销模式是以汽车商店为主,专卖店为辅,以租赁营销模式为补充和以网络直销为方向的发展模式。市场规模化和专业化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2.1.2.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存在问题与发展优势
(1)、存在问题
汽车行业重生产轻流通,重供给轻服务的现象突出,难以应付入世的挑战。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一个完全成熟的汽车市场中,50-60%的利润在服务中产生,与国外相比,我国差距和发展空间都较大。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业的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将更为明显,一是商品进入的进一步国际化,二是资本输入的国际化。因此,随着我国世贸条款的逐步实施,国外汽车巨头必然进入我国抢占汽车贸易市场,为应付入世挑战,构建有竞争力的汽车贸易服务模式对我国汽车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汽车产供销三者的关系不够协调,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以产品为主导的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相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销售商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一个团体能保障他们的利益,厂商关系微妙。一旦进口车增加,国内经销商可能会摆脱从属的地位,成为进口车的销售网络,威胁国产车市场。相对于经销商与生产企业的关系,消费者也处在弱势地位。如果产供销的关系不协调,体制不完善,加入世贸后,国产车市场会受到较大冲击。
汽车销售市场弊病多多,市场建设迫在眉睫。
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往往满足于当前的业绩,各种软硬件环境未能及时改善。目前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缺乏市场规划;临时建筑、假坑骗和占道经营的现象突出;缺乏永久性市场,市场管理混乱等等。这些已成为很多城市汽车市场的问题。它既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服务的需求相矛盾,也落伍于国际上汽车有形贸易市场,不利于与国际接轨,不利于市场发展。因此,汽车市场建设迫在眉睫。
(2)、发展优势
基础优势
可观的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汽车行业效益不俗。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国汽车行业15163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数据,2010年1-11月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上年同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50亿元,同比增长38.82%,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119亿元,同比增长54.81%。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比较大,均实现增产增收。
政策优势
基于汽车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汽车行业发展。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汽车工业第一部政策性法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以此产业政策为导向,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区也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推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继续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今后会有更多有利于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出台。政策的扶持为汽车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大环境优势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稳定发展时期,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为汽车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为居民高档消费提供了前提。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时间观念的加强,社会汽车文化的普及等为汽车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产业自身的关联优势
汽车产业本身具有极强的关联效应。有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上游的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的保险、金融、销售、维修、餐饮、旅馆、加油站等服务行业。据统计,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给上游带来的增值至少是1元,下游则至少是2元。另据专家预算,今后10年我国每年GDP新增量中,有1/7至1/6由汽车产业提供。可见,汽车产业对整个社会具有极强的经济拉动效果。同样的,由于汽车业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
2.1.3. 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汽车专家对中国汽车业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普遍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汽车大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只要走市场化发展汽车产业的路子,在今后不很长的时期内,中国汽车业的中低档产品价格可能降至世界最低水平之列,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汽车生产国。同时,在有形的汽车贸易市场发展上,将以完善的市场服务为导向,以运用电子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手段,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专业化和综合化服务相结合以及多品牌聚合营销模式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2.2. 榆林市汽车市场发展概况与趋势
2.2.1. 榆林市汽车市场特点
(1)、汽车保有量相对小,增长势头猛
榆林市车管所机动车保有量统计表显示:截至2010年5月10日,榆林市(1个榆阳区11个县)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9.8万辆,汽车保有量达到27.4万辆。
根据榆林市交警队车管所车辆上户统计,2010年元月1日至2010年11月29日,共有50888辆小汽车和12024辆大型车辆上户,不到11个月的上户数量已经超过了2009年全年上户数量。
(2)、榆林市富豪多,豪华车市场大
根据搜狐新闻2010年04月02日资料,陕西千万富豪有11000人(占总数的1.26%),亿万富豪有680人(占总数的1.24%)。
而陕西省财富前10位的富豪中,有超过一半在榆林市!见表2-1 陕西省的前十位富豪基本情况表。
表2-1 陕西省的前十位富豪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财富
(亿元)
所在公司
座驾
1
孙俊良
96
榆林市神木县恒源集团
雷克萨斯5700
2
高乃则
89
榆林市府谷县侏罗纪煤炭有限公司
奔驰AMGS65
法拉利458
3
吴起豹
74
榆林市聚富皇家集团
迈巴赫62S
宝马750
4
荣海
55
西安海星集团
奥迪A8W12
5
石掌雄
53
榆林市府谷县天桥化工集团公司
路虎
宝马X5 4.8
6
丁贵喜
36
商洛钼业集团
法拉利F430、612、599 宾利跑车奔驰AMGML63奔驰S600
7
张占彪
27
榆林市神木县神广海湾焦化有限公司
迈巴赫
8
张侯华
22
榆林市府谷县黄河集团
奔驰AMGS6、G5、悍马H2
9
高云峰
16
陕西延安双翼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雷克萨斯4700
奔 驰S600
10
募伟
11
西安市
GMC 房车
法拉利F430
经济实力雄厚的陕北人,对豪华车的喜爱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将2007年到2009年榆林市车管所新车注册车型进行归类分析后,可以发现以宝马、奥迪、奔驰、路虎、雷克萨斯、保时捷卡宴为代表的豪华车型,依然呈平稳增长态势。
从近几年榆林地区新车注册登记情况来看,陕北地区豪华车消费成快速增长趋势。目前,无论是西安在售的豪华车还是尚未在西安销售的豪华车,在陕北地区都能看到其身影。从榆林市每月新车注册登记表上可以看到,购买奔驰、宝马、奥迪、路虎、保时捷等豪华汽车品牌的人不在少数。榆林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神木和府谷两县,一支以豪华车为消费目标的新富阶层正在形成,这些人为陕北地区的豪华车消费“推波助澜”。
(3)、有形的销售市场特征。
从全省各地市的汽车市场来看,在4S建店数量上榆林仅次于省会城市西安。3年前在榆林建4S店的汽车品牌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如今4S店数量一下子由原来不超过3家增加到了20多家。南北大众、铃木、东风标致、雪铁龙、福特、日产、雪佛兰、现代和海马在内的主流国产汽车品牌,均已落户榆林。
2.2.2. 榆林市汽车市场的存在问题与发展优势
(1)、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1.63万,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由于能源资源优势,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加之临近的延安等其他地级市均经济较发达,该地区整体消费水平高。
经济优势。私家车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其原因首先得益于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普遍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等五项指标居全省第一。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2.31亿元,增长13.3%,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3亿元,同比增长41.6%;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2个,总投资1440.11亿元,引进资金1381.13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7.5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5.9%。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政府可以有更多的公共开支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改善用车环境,推动汽车消费。总之,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水平提高必然加快汽车普及时代的到来,为榆林市汽车市场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动力。
政策优势。汽车市场对政策有极强的敏感性。随着汽车生产的发展,鼓励私家车消费政策的实施,汽车流通领域必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汽车市场将会成为榆林市流通业创新的重点。在微观消费政策上,政府鼓励私车消费的政策逐渐出台,如各种税费的降低,汽车上牌手续的简便化等,都会极大促进汽车市场的发展。
(2)、存在问题
量多面广,档次偏低。众多的整车销售店和零部件配套店零星分布在市区,总体的经营环境欠佳,发展档次低,缺乏具有现代化软硬件条件并与国际接轨的永久性汽车市场。从目前来看,榆林汽车行业各自为阵,散兵游勇的方式严重制约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据了解,现有的草海则汽车城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土地都是企业自己租赁,发展没有余地。而且,在没有政府规划的前提下入驻使得市场混乱,暖、电、下水、广电配套设施都未统一等日常生活问题让企业老板头疼。
布局随意,发展无序。汽车市场布局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不能与榆林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影响城市景观,增加整治难度。
2.2.3. 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汽车行业的日益重视和扶持,我国必将进入私人汽车消费普及的时代,汽车市场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产销量会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新车型和品种不断问世,汽车文化深入人心。汽车流通业也将面临市场重整和升级的机遇,汽车服务产生的增值效益的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汽车销售继续保持多元化的模式,高档化、规模化、大型化、规范化的汽车市场会逐渐取代分散无序的汽车卖场。
有资料表明,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中,汽车销售利润约占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而50-60%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而我国的汽车流通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汽车经销商多为传统贸易商,其贸易方式、服务内容、售后服务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在二手车交易等方面仍有广阔空间。
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将表现为:汽车服务业商机得到充分挖掘,二手车市场会越来越发育,汽车服务业在服务内容和新技术运用上会越来越改善,电子和信息化技术运用会越来越普遍,以专业化、综合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为主流的市场模式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
2.3. 榆林市汽车市场销量预测
2.3.1. 预测模型一:根据我国汽车市场的历年销量预测
我国历年汽车销量见图表 1乘用车03-2010年表现对比分析。
将我国03~2010年汽车销量按时间为横坐标,销量为纵坐标绘制图表,见图表2 。
可以看出,各年销量数据接近指数曲线。用指数曲线对其进行拟合,可以得到其拟合公式和R2置。从图表中可以看出,R2=0.9588,非常接近1,说明该趋势是成立的。
结合榆林市近年汽车上牌量数据可以看出,榆林市汽车增长趋势和全国是一致的。
以2010年榆林市汽车上牌量为基础,对以后五年销量进行预测,结果见表2-2。
图表 2 2003~2010汽车销量指数曲线拟合图
表2-2 榆林市乘用汽车销量预测表一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全国销量预测值(万辆)
1806
1964.97
2455.33
3074.98
3809.14
4757.80
年度增长率
8.80%
24.96%
25.24%
23.88%
24.91%
榆林市汽车销量预测值(辆)
55510
60396
75468
94514
117079
146238
根据预测结果,榆林市到2015年乘用汽车销量大约为14.6万辆。这个数据不包括其他地区到榆林买车而又回当地上牌的汽车销售数量。
2.3.2. 预测模型二:根据我国汽车市场的所处阶段预测
所有国家的汽车产业都要经历两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个是孕育期,即千人保有量达到5辆车,持续时间5年左右。日本汽车产业的孕育期是在1960~1964年,年均增长35.8%;韩国是1981~1985年,平均增长率为25%,而中国则是2001~2008年。
第二个阶段是普及期,即千人保有量达到100辆车,持续时间十年左右。日本为1965~1973年,韩国是1986~1997年,速度在年均20%左右。
表2-3 中国乘用车市场阶段
开始年份
结束年份
孕育期
2001
2008
乘用车销量(万辆)
86
570
销量平均增长率
30.4%
普及期
2009
2023
乘用车销量(万辆)
864
销量平均增长率
13—15%
中国会花更长时间以比日韩相对低的速度来完成这个普及化进程,乘用车内需增长率大致相当与GDP增长率的1.5倍左右,13—15%是正常水平。时间分布上前高后低。
根据专家结合各方面信息对我国汽车市场所处阶段划分和普及期销量平均增长率,在考虑我国09、10年汽车销量高增长的惯性影响,对榆林市汽车销量进行预测,见表2-4。
表2-4 榆林市乘用汽车销量预测表二
年份
销量(辆)
增长率
2010
55510
2011
72163
30%
2012
90204
25%
2013
108245
20%
2014
124481
15%
2015
143153
15%
根据预测结果,榆林市到2015年乘用汽车销量大约为14.3万辆。
2.3.3. 根据汽车千人保有量验证
榆林市现有人口数量为351.63万人,截至2010年5月10日榆林市(1个榆阳区11个县)汽车保有量达到27.4万辆。据此计算,榆林市千人汽车保有量为78辆。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28辆。而中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52辆,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美国是全世界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950辆,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一般都超过千人500辆。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汽车大国,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市场,汽车保有量近年来迅速扩大。
榆林市属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其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快速增长。
根据上面两个模型预测量,考虑现有的27.4万辆汽车在2015年将有很大一部分达到使用年限报废,综合计算,到2015年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200辆。这个数字还不到发达国家现状500辆的一半,我们认为,榆林市到2015年千人汽车保有量200辆的数字是可信的。
2.3.4. 乘用车销售量预测结论
根据以上预测,我们认为,到2015年,榆林市乘用汽车销售量将达到14万辆以上,如果考虑外地人员到榆林市购车,则其销售量将超过每年15万辆。
2.3.5. 大型机动车销售量预测
未来5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10%上下的增长速度,按大型机动车销售量增长速度为GDP增速的1.5倍计算,预计2015年榆林市大型机动车年销售量将达到2.5~2.6万辆。
2.4. 榆林市汽车新车市场销额预测
前文已经提到,榆林市富豪多,豪华车市场大。
根据我国有关统计资料,豪华车占乘用车比重呈上升趋势,见图表3。
图表 3
注:统计中豪华车指: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沃尔沃、英菲尼迪、讴歌、保时捷等品牌汽车。
而榆林富豪多,结合豪华车占乘用车比重的上升趋势,预计2015年榆林市豪华车所占比重将超过8%。
按豪华车平均售价30万元,所占比例8%,普通乘用车(价格区间3万元~20万元,平均按10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