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消费者选择理论回顾
1.1 基本结构
1.2 消费者偏好——商品组(consumption bundle)——商品集(set of consumption bundles)假定共两种商品,X,Y,分别为正商品(goods,not bads)
——公理(axioms)或假设
(1) 不满足性(non-satiation)
所得到的每个商品数量越多越好。
这样,以任何一个商品组为参照,能把整个X-Y空间划分为五个相互排斥的部分:点a,好于集(better-than set),差于集(worse-than set),以及另外两个集。如果存在一个无差异集,那么它必定位于这两个集中(下图I、IV区域)并包括a点。
注意,好于集和差于集分别包括所有边界,但不包含a点。
(2) 完备性
能对任何两个商品组进行比较(两两相比较)
ab, ab, 或a~b
如果X和Y都是无限可分的,并且消费者能对任何两个商品组进行比较,则存在一个连续的无差异集(indifference set),且该集必定是条向下倾斜的线。如
在上图,在无差异曲线的任何一点,其斜率都是负的。其斜率绝对值即是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根据完备性,可将X-Y空间划分为三个互相排斥的集,分别为无差异集,好于集(位于无差异集右上方)、差于集(位于无差异集左下方)。
(3) 凸性(convexity)。凸性分严格(strong)和不严格的(weak)。
严格凸性:边际替代率递减;
不严格凸性:边际替代率不递增;
(4) 可导性或平滑性(differentiability or smoothness)
==(边际替代率)
(5) 传递性(transitivity)
如果a~b且b~c,则c~a
传递性不允许有任何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相交
1.3 无差异曲线图
——重要性质:
不交叉
不一定平行
每一右上方的曲线都意味着更高的效用
——其他情况
完全替代品
完全互补品
1.4 效用函数U(X,Y):A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 of a person’s preference
——序数效用函数与基数效用函数
——编辑替代率的数学推导和表示
=+=0
=<0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充分条件
=
上式中,指的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的。则如果
<0,<0,>0,
>0
即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1.5 预算约束
——设消费者有收入I,全部用于购买/消费X和Y两种商品(goods),和分别为X和Y的价格。则
I=X+Y
=+=0, =
()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另一种推导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方法:
I=+
Y= ,=
——比较边际替代率与预算约束线斜率:
前者说的是根据消费者个人的主观偏好,一单位X值多少单位的Y;后者说的是根据市场价格,一单位X能在市场上换取多少单位的Y
——预算约束线随收入I的增加/减少而平行向右/左移动。
1.6 消费者均衡
给定收入I,价格、,以及消费者偏好,某一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点即为均衡点(上图e)。在该点,消费者的效用得到了最大化(给定收入,他/她达到了一条最高的无差异曲线)。在该点=
(问题:如果,消费者效用得到了最大化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