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奶粉市场营销.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25554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粉市场营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奶粉市场营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在贵阳开设奶粉店铺的策划 一、宏观环境分析 2 一、经济环境 2 二、政策环境 2 三、人口环境 3 四、社会环境 4 家庭单位 4 教育水平 4 二、微观环境分析 5 (一)婴幼儿奶粉市场现状 5 1、贵阳奶粉市场排名 5 2、全国奶粉市场现状分析 5 (二)价格分析 6 2、市场格局 8 1、由温州市场看贵阳奶粉市场份额 8 2、外资巨头日渐引领价格走势 9 3、奶粉消费需求状况分析 9 4、婴幼儿奶粉总体质量状况分析 10 5、婴幼儿品牌表现 12 6、现状及满意度总结 13 三、贵阳奶粉市场分析 14 一、各类产品分析 14 1、市场环境 14 2、市场格局 14 二、市场要素分析 14 1、当前市场状况分析 14 2、市场前景分析 21 3、竞争分析 22 4、店铺产品组合分析 23 5、市场定位分析 25 四、营销方案 26 1、市场环境研究 26 2竞争对手研究 26 3消费者研究 27 A、消费需求分析路线图 27 B、奶粉行业男性网民高于全网近9个百分点 27 C、奶粉行业网民年龄段集中在30-39岁 28 D、购买者分析图表 28 5、营销策略 30 阶段战略制定 30 初期战略阐述 31 中期战略 32 后期战略 32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中国的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奶粉行业也会有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为奶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GDP在目前甚至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高速的增长,奶粉消费与GDP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将来一段时间的消费量也有着巨大的增幅。 中国奶粉市场远未饱和,对奶粉的需求量大 20012-2014年将是一个生育高峰,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婴幼儿奶粉消费市场。全国0-3岁的人口有6900万,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在1700万左右。就算其中80%能够得到母乳喂养,那么还有20%,也就是340万婴儿没有母乳,需要用奶粉来喂养。到2010年,中国将有5700万户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其中多数中国城市家庭处于4-6个成年人抚养一个孩子的阶段。届时,中国将可能成为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第一大市场。因此我们相信,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每年至少需要80万吨,产值在300亿元以上。到2014年,中国将有5700万户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其中多数中国城市家庭处于4-6个成年人抚养一个孩子的阶段。届时,中国将可能成为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第一大市场。中国的奶粉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的提高,让广大的人们有了购买奶粉的购买力,有市场,有需求,然后会让国内奶粉的销售量急剧上升。 二、政策环境 ①2008年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其中提到:“至2011年10月底前,在推进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以及规范市场竞争、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乳制品生产企业完成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70%以上;乳制品加工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奶业的质量标准体系、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奶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达到新水平,现代奶业基础格局初步形成。“ 针对当前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奶农面临的困难,《纲要》提出了具体扶持政策。其中:“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政策。对诚信守法经营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符合信贷条件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要给予足额贷款支持;中央财政对企业生鲜乳收购贷款,按照半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半,给予三个月贴息,地方财政也可给予贴息支持。拓宽奶业直接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给予积极支持。” ②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通知》中提到:“ 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关,严格乳制品行业管理,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管理,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强化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加强对生鲜乳、原料乳粉和奶畜饲料的检验,加强乳制品出厂和流通环节的检验,切实做好风险监测和评估。完善乳品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完善进货查验制度,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加大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审核力度,严格落实驻厂监督制度等。” 从国家出台的以上政策分析,未来奶粉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增高。行业内的监管将更为严格,一些生产设施落后,生产质量管理不严格的乳制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几年内国内现行的乳品企业为通过监管要求,一方面会加大资产投资,一方面会提高产品检测环节和流通的管理,未来乳制品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加大,但在面对乳制品行业通行的市场价格战中,市场售价未必能大幅提高,因此未来乳制品生产企业将向大型企业方向发展,中小乳制品生产企业市场生存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三、人口环境 进入21世纪,我国年均人口出生率约为12.76%,每年新生儿约有1700万,其中,超过20%的宝宝都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主要辅食,因此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潜在市场需求在40万吨/年左右,按平均零售价100元/千克计算,市场总量在300-400亿元/年。 我国近年来的婴幼儿数量直线上升,为婴幼儿奶粉市场带来了商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容量节节攀高。从2004年到目前。婴幼儿奶粉市场容量呈两位数高速增长,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0%左右,我国正在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婴儿配方奶粉市场,其中高端婴幼儿奶粉的市场规模将在50亿元左右。 我国每年大约有1700万婴儿,就算其中80%能够得到母乳喂养,那么还有20%,也就是340万婴儿没有母乳,需要用奶粉来喂养。每个孩子每年需要27.2公斤奶粉,这样总计就大约需要9万吨奶粉/年,这里计算的是6个月以下的孩子。那么稍大一些的孩子呢,每年大概需要31公斤奶粉,总共大约需要11万吨。加上母乳不够的,用一些奶粉来补充,大概也需要9万吨左右,这样每年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就需要30万吨。而排除其他因素,50%的市场也要15万吨。 我国现在一年的婴幼儿奶粉产量仅8—12万吨,而年市场需求约30万吨,简单计算可得出婴幼儿奶粉需求递增年缺口达20万吨左右。 四、社会环境 用奶粉育婴已经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而大多数多为乳和奶粉育婴。所以奶粉已成为父母的必然选择。母乳是刚出生宝宝补充营养的最好食物,可有些新妈妈出于一些自身或者工作的原因无法让宝宝吃上香甜的母乳。现今,超市货架上的婴儿配方奶粉种类很多,功能开发得十分细致,非常周全。虽说不能完全替代母乳,但对母乳不足或完全没有母乳喂养的宝宝,确实是好选择。我国每年大约有1700万婴儿,就算其中80%能够得到母乳喂养,那么还有20%,也就是340万婴儿没有母乳,需要用奶粉来喂养。所以这就给奶粉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环境。近年来,伴随着乳品行业和婴幼儿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发展迅速。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持续“走高”。 家庭单位 中国家庭多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甘于消费,在2014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会出现4个老人和一对父母共同养育1个子女的现象。他们会把所有的精力和爱都给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会得到所有资源的照顾,优质奶粉会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愿意或者说不得不愿意去购买优质奶粉,为了下一代的成长。据统计,我国正处于人口生育高峰期,每年新生婴儿增加在1700万左右,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婴幼儿奶粉消费大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对国际奶粉巨头无疑是一个诱惑。不过,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里就这么个宝贝,加上婴儿期的孩子还很娇嫩,许多家长自然舍得在这些用品上花钱。由此,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前景大为看好。 教育水平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奶粉的,特别是中高收入的家庭,在选择婴幼儿配方奶时,奶粉的营养成分已经凌驾于价格之上。因此,婴幼儿配方奶粉高端市场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共有1500家左右,婴幼儿奶粉在企业生产的奶粉总量中,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但在目前的婴幼儿奶粉中,高档奶粉的比例远不到三分之一,因此其市场空间还非常广阔。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城市家庭处于4~6个成年人抚养一个宝宝的阶段。"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父母一个坚定的信念。 二、微观环境分析 (一)婴幼儿奶粉市场现状 1、贵阳奶粉市场排名: 数据来源:思博网《国内婴幼儿奶粉排行榜》 2、全国奶粉市场现状分析 2007年, 全国各类乳品企业总共73 6 家, 其中, 大型企业12 家, 中型企业126家, 小型企业598 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为166 家。按照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时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全国生产奶粉的企业各地区奶粉产量共计为140万t; 其中产量居前5位的地区有新疆、黑龙江、陕西、河北、宁夏。2008年经过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约40 % 的奶粉企业正常生产,60 % 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原因之一是国产奶粉销路不畅, 以广州为例, 200 7年进口奶粉2 .43 万t, 比上年下降38 .9 6万t 。而今年上半年广东省进口奶粉3 .3万t,已经超过20 07 年全年的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 .1倍,价值7675 万美元增长86 .4% 。 6 月份进口量再创新高,达8021 t,猛增4 7倍!但与此同时,进口价格却持续走低,上半年进口均价为234 7美元/t ,同比下降54 .9% 。6月份再创新低,为21 47 美元/t 。与此相反, 国产奶粉纷纷积压, 仅第一季度就积压30万t, 国家迫不得已采取紧急措施, 以减缓企业压力。 据南方网报道,目前洋奶粉的婴幼儿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9 0 % . (二)价格分析 1、贵阳奶粉价格走势   从2007年起,奶及奶制品的价格一直处于平缓的上升阶段奶及奶制品的价格指数变化 奶及奶制品的价格指数变化 年份 环比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 2012 117 121.96 2011 102.7 104.24 2010 100.9 101.50 2009 100.9 100.59 2008 100.5 99.70 2007 99.2 99.20 表3-1 (注:以2007年作为分析基期) 奶及奶制品的价格指数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 2 3 4 5 6 年份 % 图3-2 城市居民价格指数从2000年的100.8%到2008年的105.6%,已经上涨了4.8个百分点,期间波动较大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4.00 96.00 98.00 100.00 102.00 104.00 106.00 108.00 1 2 3 4 5 6 7 8 9 年份 % 图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自200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在奶产品方面的支出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每人每年平均68.03元上升到2008年的179.77元,同比上升了160多个百分点,接近3倍。 奶及奶制品实际支出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1 2 3 4 5 6 7 8 9 年份 单 位 ( 元 ) 图3-3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奶及奶制品占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明显上升,而是基本处于平缓的波动状态。 奶及奶制品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1 2 3 4 5 6 7 8 9 年份 比 例 ( % ) 图3-4 年份 消费性总支出 奶及奶制品支出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奶及奶制品支出占总支出比例(%) 实际消费性总支出 奶及奶制品实际支出 2004 4998.00 68.57 100.80 1.37 4958.33 68.03 2005 5309.01 80.06 100.70 1.51 5272.11 79.50 2006 6029.88 104.76 99.00 1.74 6090.79 105.82 2007 6510.94 124.70 100.90 1.92 6452.86 123.59 2008 7182.10 132.37 103.30 1.84 6952.66 128.14 2009 7942.88 138.62 101.60 1.75 7817.80 136.44 2010 8696.55 150.23 101.50 1.73 8568.03 148.01 2011 9997.47 160.72 104.50 1.61 9566.96 153.80 2012 11242.85 189.84 105.60 1.69 10646.64 179.77 表3-2 注:以上均为城镇居民的消费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2综合 2、市场格局    在社会的通胀预期经济形势下,业内包括液态奶和奶粉在内的乳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销售情况国外品牌占大部分,消费者更青睐进口产品 (1)由温州市场看贵阳奶粉市场份额   据统计资料得知,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前,温州市场上的奶粉销售量为国外品牌占54%,国产品牌占46%;而现在,市场上的奶粉销售量为国外品牌约占70%,国产品牌30%,其详细情况如下:此次走访针对其中9个中外奶粉品牌为主开展调查,包括:国外品牌4个,国产品牌5个。这9个品牌奶粉2009年1至5月份在温州市场上的销售额总计约为9900万元,其中4个国外品牌的销售额为77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77.78%,国内品牌2200万元,占总额的22.22%,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国外品牌的奶粉。详情见下表    在中国乳业市场,奶粉是唯一由外资主导的领域。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炙手可热,在国内消费者的一片恐慌之中,一度走俏的断货。外资巨头和国产品牌的格局已初步划定,跨国品牌夺得头筹。 (2)外资巨头日渐引领价格走势 2006年,原本就占据着奶粉高端市场的进口奶粉又“价高一筹”。多美滋将在全国范围内提价,规格为0至1岁、6至18个月、1至6岁、3至6岁的多美滋婴幼儿奶粉的价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涨,900 克装的一款桶装奶粉从原价139 元提高到170 元,400 克的一款盒装奶粉从原价59 元提高到70 元,最高涨幅达22%。惠氏奶粉的奶价格对部分城市也进行了调整,惠氏婴幼儿奶粉盒装奶粉涨价3-5 元,罐装奶粉涨价5-10元,涨价幅度约为3%-5%,涨价范围主要集中在母婴渠道销售的产品。继两大品牌实施涨价计划后,美赞臣奶粉也已从118 元上涨到125 元,雅培则从133 元涨到145 元。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进口奶粉的销售情况不但没有受到的影响,反而一度走俏的断货。   2007年,雅培金装幼儿喜康力由150元涨到179元。多美滋金装多乐加也从160多元涨到了172.5元。惠氏婴儿奶粉4个阶段的奶粉价格均相应有了上调。   2008年进口奶粉价格出现上涨5%—30%不等的涨幅,全球的奶源价格大涨,进口脱脂奶的价格涨幅近90%;进口全脂奶粉涨幅近50%。   2009年进口奶粉的价格从‘三聚氰胺事件’后调高,并未下降,但在09年上半年,进口奶粉的促销力度有所增大,多数产品的单价都下降了10元以上。譬如有款知名进口婴儿奶粉品牌金装礼盒,促销期间的价格从159 元降至149 元;而原价187.5 元的多美滋金装多领加2 阶段则降至了177.2 元,随着进口奶粉的来势凶猛,奶粉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受进口乳品原料价格大幅回落影响,进口品牌奶粉价格在高位回落的同时,将促使国内奶粉市场形成新一轮的价格战。 2010年1月1日,雀巢正式上调部分成人奶粉价格5%-10%,澳优、贝因美跟风调整约10%。而本次始作俑者则是婴儿配方奶的销量冠军美赞臣,平均涨价幅度在8%左右。 由市场份额分析及价格走势观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市场份额方面,进口品牌在我国的奶粉市场一直占据领先地位且近年来优势日趋明显;从价格方面来看,无论怎样的价格战(上调或者下跌)都是由外资品牌发起,国产品牌大多处于被动地位,而获益最多的还是外资巨头。在国内的奶粉市场上,国产品牌面临严峻考验。 3、奶粉消费需求状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食品消费中,奶粉还是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有近九成消费者表示日常会给孩子消费奶粉。奶粉之外,分别有七成左右消费者会给孩子消费营养保健品和辅食。 婴童消费,奶粉为大。配方奶粉是母乳最重要的替代品和延续,奶粉消费是婴童消费结构中重要的一项,通常也是比重最大的一项。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奶粉消费在2岁以上略有下降,消费比例大概从九成降到八成。 4、婴幼儿奶粉总体质量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2010年度婴幼儿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有所改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一认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与去年相比基本差不多,有一半多认为稍微有一些改善,而有14.6%的比例认为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认为还不如去年的比例不到1%。 为了我们的孩子,希望不断改善的局面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相比之下,省会级城市和地县镇村的受访者有更多比例认为2010年度婴幼儿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稍微有一些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在婴幼儿食品产品质量方面和消费过程中,有34.9%表示没有出现过问题,意味着有65%的群体遇到过质量与消费问题。   调查中设计了消费者可以直接感知的问题,而在所遇质量与消费问题中,有四成多受访者提到“孩子上火、过敏、拉肚子等不适反应”,所占比例明显超过其他方面。接下来,产品包装没有科学指导及其他食用注意事项、销售产品已过保质期或即将到保质期、没有畅通的投诉渠道如400\800全国免费电话、包装破裂等问题出现的比例也较高,均超过15%。   5、婴幼儿品牌表现 (1)最喜爱的品牌 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奶粉是婴幼儿家长最为关注的领域,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最喜爱的奶粉品牌中,美赞臣位列第一,多美滋及雅培分别以微弱的差距位列次席和第三。贝因美和惠氏分列四到五名。前五个品牌的优势明显超过其他品牌。总体来看,洋品牌依然整体强势,贝因美成为国内品牌的旗手。 (2)消费总体满意度及地区市场差异 满意度是消费者实际感受与期望匹配的结果,是获取消费者信任和长久市场的根本。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质量和消费的总体满意度是8.20分,基本达到了良好的水平。相比之下,省会级城市的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的满意度水平更高一些,达到8.35分,一线城市最低,为8.13分。 (3)主流品牌质量及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多美滋、美赞臣、雅培和惠氏四大品牌的满意度基本处于中游,略高于行业总体满意度水平。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雅培、多美滋、惠氏和美赞臣。而从满意度排名来看,完达山、美素、合生元、明治和三元排在前五名。完达山和三元作为国产品牌的优秀代表,已经逐渐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数据来自中国质量万里行和艾索儿童市场咨询公司及搜狐母婴频道) 6、现状及满意度总结 通过以上对婴幼儿奶粉的需求、产品质量与信誉满意度三方面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婴幼儿奶粉对婴幼儿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其发展前景是无限的,婴幼儿奶粉的需求受到母乳喂养有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必将不断攀升,走势必将高涨,加上婴幼儿奶粉在一定时间内难以有替代品出现,需求量不会有回落之势。 然而,尽管目前婴幼儿奶粉数量和质量正朝向好的态势发展,国内市场现售的奶粉质量仍存在各种不尽人意的问题,宝宝喝后身体感到不适成为群众反应最为普遍的问题,更有严重的各个奶粉事件绕过人心恐慌。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奶粉的质量,甚至是发展适合东方宝宝体质的优质奶粉应该是今后奶粉业努力的方向。 从区域客户满意度分析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和地级县市区对奶粉质量的满意度还有待提升,奶粉业今后可以向高品质低价格奶粉方向发展以满足一线城市及地级县市区客户对奶粉的需求。 从品牌满意度和国内的品牌结构来看,国外品牌占据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而完达山三元等国产品牌日渐崛起,逐步被消费者接受和信任。国产品牌不被重视,除了配方和技术上的落后,质量上的担忧也使消费者望而却步,因而只有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逐步温暖国人的心,还用在营销策略上,采用低价策略打开中国市场,与外国品牌一争高低。 三、贵阳奶粉市场分析 一、各类产品分析 1、市场环境 三聚氰胺事件重创了中国乳业,同时也为二线品牌们制造了重新“洗牌”的机会。年销售额100亿元的三鹿轰然倒塌,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等企业大片“领地”失守,光是中低端奶粉市场就出现接近1/3的市场空白。这些变故给其他品牌带来了正面的推动力,尤其是飞鹤等产品质量口碑良好的企业更是逆市突进,成为这场市场危机中最大赢家之一。 2、市场格局 高端市场都一直被外资或合资品牌所把持,奶粉事件后,很多奶粉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销量大增,但还是因为动作太慢而与外资品牌无法抗衡;据统计:“美国美赞臣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仅在广东省的销量就增加了8倍,日本的明治乳业和九州乳业对华出口量也增加至5倍。其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美赞臣15.95%、多美滋13.05%、惠氏12.32%、 雅培10.85%、贝因美2.46%。前五个品牌占据高端市场更是高达80%!剩下20%的市场分额由内资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共同瓜分,且长期都遭受价格战的折磨。 二、市场要素分析 1、当前市场状况分析 纵观奶粉行业,各路英雄纷纷出手,攻城掠地,顿时奶粉市场战火四起,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奶粉产品分为如下几类: 洋品牌:惠氏、美赞臣、多美滋、雅培、明治、美素、味全、雀巢、安怡、万朝等; 海归派:美国施恩、智恩康、聪尔壮、飞鹤;澳洲雅贝氏、可淇、澳优、香港明一; 国产品牌:雅士利、南山、完达山、伊利、圣元等; 下面是对奶粉行业的主要厂家的简单对比分析: 1、多美滋/Dumex: 这几年来应该是中端的领导品牌,2010年的销售应该在40亿左右,现在是达能的品牌。多美滋是中国奶粉行业的一个奇迹,是10多年来奶粉行业快速成长的最大的受益者和典型代表。多美滋的前身新安乳品公司是上海崇明岛的一家很小的农场企业,成立于1987年,是做低价袋装奶的为主的;1992年底,引进了丹麦宝隆洋行的资金,成立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 ,1995年年中企业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多美滋奶粉,2006年被荷兰的NUMICO公司收购 ,07年又被达能收购,2008年12月才改名为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多美滋奶粉从95年开始在短短的十年间,从0到40亿的产量,从一个小小的私营承包企业到国际巨头并购,成就了一个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的脱变,也是中国奶粉市场快速成长真实写照。和雅培、惠氏等真正的全球性公司相比,多美滋更像个暴发户,底蕴和口碑不够,但他们像康师傅等很多品牌一样,是真正发家在中国的,深刻理解中国市场的特性,知道如何做中国市场,营销水平一流,懂得如何公关,如何和媒体做好关系,前期给经销商的利润也很高,能让经销商和店铺主动帮他们介绍,而且经营的面很广,业务、导购和医务等推广人员也很多,有人、有关系、有利润成就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多美滋也因此成为了国内所有奶粉(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向往的榜样,这几年来,几乎所有的私营奶粉企业,都在拼命投入,将销售做大做广,然后引进外资或转手他人,赚个好钱。这也是奶粉行业非常地急功近利甚至为业绩不择手段的原因之一。多美滋在国外根本没有厂,其产品全在上海生产,本来也只在国内销售,这几年被达能收购后,才开始开发越南、印度等海外市场。但客观地说,除了性价比不是太高外,多美滋的奶源和产品质量控制,比绝大多数的其他国产奶粉,还是相对放心的。 2、惠氏/Wyeth: 惠氏以前是属于美国惠氏制药厂,但现在已经被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制药收购了,做伟哥的现在做奶粉了,看来是进一步往下游产业发展了,呵呵。虽为美国品牌,但惠氏在美国早已不生产和销售奶粉,也就是说在美国,是没有惠氏奶粉卖的。网上很多英文版的惠氏,说是从美国托运回,原产美国的,都是骗人的,充其量是从菲律宾或新加坡等地水货进来而已。在中国销售的惠氏奶粉都为新加坡等地生产的,他们现在在苏州设立了工厂,准备将最大的生产线搬到中国来,就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惠氏在美国的厂,早就卖给了山姆源公司,山姆源现在主要是做代工产品,比如说沃尔玛自有品牌的奶粉和国内施恩原装进口的奶粉,就是他们代加工的。说到美国奶粉,虽然很多品牌都打着美国的旗号,说是美国奶粉,但其他在美国,奶粉就象中国的移动通讯业一样,是实行牌照制的,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能生产和销售婴儿奶粉生产商仅5家而已,只有雅培、美赞臣、雀巢、山姆源和Solus五家。其实很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奶粉是给生小孩的公民免费派发的婴儿必需品之一,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而是半社会福利品,所以部分国外品牌的销售由ZF采购,并不需要自己做市场,其实他们的品质不错,只是我们市场上看不到而已,比如象德国的HIPP(华人译作喜宝,可惜别人不做中国市场,国人买不到)。另外,美国小宝宝常喝Similac和emfamil的婴儿液体奶,这在中国好像难以理解,中国的液态奶是不适合直接给婴幼儿喝用的。 3、美赞臣/Meadjohnson: 美赞臣其实是他们公司的创起人的名字,到现在差不多有100年的历史了,产品在全球大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销售,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品牌,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大品牌之一,年销售在30亿左右。美赞臣之所以在国内不如多美滋,主要原因是美赞臣开始时并没有看好中国市场,在国内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的大城市,在下面的一些地市和县城做得很差。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原装进口产品,他们在广州开发区设有厂,在国外大包装运原料粉进来,在国内分装,所以他们的产品条形码都是69开头的。美赞臣一向不重视中国市场,其最先进的产品和配方都没有进入大陆,其在美国主要提供给ZF采购后免费或福利性低价提供给新生儿的品牌Enfamil,配方要比大陆市场的科学很多,价格也远比国内便宜。 4、雅培/Abbott: 很多消费者对雅培产品的产地很怀疑,一会是广州的,一会是新西兰、一会是爱尔兰,一会是新加坡,一会是丹麦和荷兰,其实雅培的培乐和孕妇奶粉很早就由原来的恒天然在广州的工厂(即安满)代为生产,三聚氰胺事件后,安满撤出了中国市场,广州安满的工厂被雅培收购了,现在主要生产培乐系列产品。雅培早几年并不太重视中国市场,认为中国的消费能力水平比较低,中国的奶粉标准低,给中国的配方是早已落后的老配方,以前销售的雅培根本不添加DHA,而且采用的是国内总代理制,营销拓展比较一般,很多二三线城市做得并不怎么样,但其在美国销售的similac就很不错。相当惠氏和美赞臣,雅培前期在中国是相对保守的,这几年才急起猛追。 5、雀巢/Nestle: 在中国出过比较大的麻烦,其在碘超标事件之前,业绩很好尤其是其中低档的力多精等产品,是国内性价比最好的奶粉之一。但因为隐瞒和拒绝对问题奶粉退货,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媒介和消费者,所以很多妈妈对雀巢敬而远之,要不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让它重新受益,它几乎要退出中国市场了。不过总体上而言,雀巢的奶粉技术和研发技术力量还是不错的,雀巢承诺在欧洲不使用任何转基因食品,但是不对亚洲国家承诺,现在主要是在黑龙江生产,是唯一一个敢使用国产奶源的国际品牌,虽然其使用国内的奶源,但是生产管理比较严格,在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并没有牵连,反而成为了受益者。 6、牛栏/NUMICO NUTRICIA始创于1901年,属于荷兰皇家NUMICO集团,是欧洲最大的临床营养品生产商之一,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Numico旗下的品牌: Nutricia主要销售地荷兰,正宗荷兰原装原产; Cow&Gate(牛栏)主要销售地英国、爱尔兰和香港; Milupa(美乐宝)主要销售地德国; Mellin主要销售地北欧; Karicare主要销售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我们国内比较熟悉的产品是恩贝儿,曾经进入中国经营,由于经营不善,转而和多美滋合资,主推多美滋品牌,一般是水货进来的Nutrilon和Cow&Gate,这个品牌在香港和东南亚销量较好,华南尤其是广东一带水货很多的,网上和妇婴小店代购的也比较多,但价格差别很大,假货很多,建议专业人员或特别放心的拿货渠道才给小孩吃用。 7、美素/Friso 和牛栏一样是荷兰的品牌,不过Nutrilon是以婴儿食品为主的,Friso是综合经营各种食品。原来是由大昌洋行做的总代理,目前市面上的美素佳儿,是荷兰菲仕兰乳品公司生产,产地有荷兰和德国两种,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有段时间出现了“大陆美素”和“港版美素”之争,其实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很早菲仕兰公司就在香港销售美素奶粉了,相关的产品比内地的齐全和丰富些。在香港销售多年后,于1992年,美素佳儿系列婴幼儿奶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大昌洋行总代理,美素奶粉开始了十几年“大昌版”“香港版”的纷争,各大论坛以及网店到处都有“港版、内地版美素奶粉,哪个更优?”“如何辨别港版美素真伪”这样的讨论。从2009年3月1日起,菲仕兰在中国成立了富仕兰食品贸易公司,取代了大昌洋行,正式接管美素的在华业务,同时确定了美素的品牌为“FRISO美素佳儿”,以后在市面上所见到的美素产品均由富仕兰公司统一销售。 8、喜宝/HIPP HIPP成立于1901年,是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制造商,也是德国最大和最早的婴儿食品供应商,产品包括配方奶粉、果泥等辅食和婴儿护肤用品,主要品牌包括:HiPP:高端的婴儿食品品牌,以有机食品为主,致力于天然和优质,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比利时等德语语系的国家中是领导品牌;Bebivita品牌主要产品是中高端奶粉,销售在奥地利、捷克、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欧地区;Kecskeméti(KK)品牌主要是婴儿罐头食品,销售在中欧和匈牙利等地;Bebimil品牌主要销售在东南欧和克罗地亚市场。HIPP是家有100多年传统的德国家族企业,讲究品质和口碑,但营销上过于保守和慎重,产量也较小,并带着日尔曼人特有的孤清和高傲,虽然在瑞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也设有工厂,也经营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对远东市场不太感冒,并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只能通过留学生和网购带货。但他们在欧洲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其高端的有机系列产品,口碑很好,是欧洲航天宇航局的太空食品指定供应商之一。   9、明治/Meiji 明治是日本天皇睦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他开创了日本最为辉煌的历史,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唐朝概念,而明治企业始建于1910年,以练乳和冰淇淋起家的,1930年开始开发婴儿奶粉,现在主要是在日本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中华区销售。明治奶粉有3个版本,日本产明治,澳洲产明治,大陆产明治(珍爱儿,珍宝儿)。日本产的量很少,不出口,很难买得到,网上的假货也特别的多,澳洲产因缺锌被判不合格,现在销量很少了,在台湾销售为主。其实日本的几个奶粉品牌明治、和光堂、雪印和森永原来质量都差不多,价格也不贵,就是一直歧视中国人,就像汽车之类的一样,本来女子好的东西,出口给中国的就变了样,几乎都是最差的东西才给中国,因为本人对日货不太感冒,不多评论。   10、安满/Anmum 是新西兰恒天然在国内的孕妇奶粉品牌。恒天然是世界上最大乳制品供应商之一,也是目前市面上很多奶粉品牌的原料粉供应商,在全脂、脱脂奶粉和乳清粉的供应上领导地位,其安满品牌曾经很不错,是孕妇奶粉的第一品牌,但由于和三鹿合资后出现三聚氰胺事件,被迫全面退出了中国市场,三鹿破产后,恒天然重新独资进入中国,重新经营安满品牌,现在还在重新启动市场的开始阶段,销量很小。    11、迈高/MG 迈高和恒天然类似,是澳大利亚的主要乳制品供应商,主要销售的产品是全脂、脱脂奶粉和乳清粉等原料,同时也是主要的代工公司,前期的澳优等品牌是它代为生产的。近年在青岛设厂,开始独立经营中国市场,但迈高品牌是专为中国而开发的,在澳洲本土并没有销售,而由于其本身是原料供应商,其在中国的老总也是原来青岛外经贸局的官员,营销很落后,都是大包给经销商来操作的,不过利润很高,部分区域做得还不错。 12、旭贝尔/Brightbeginning 这家PBM营养品公司主要是靠卖原料粉和代工为主的,国内的假洋鬼子施恩的所谓的美国原装进口产品就是他们代工生产,这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主要是销售原料粉和为别人代工的。在2005年,惠氏全面退出美国、加拿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时,PMB收购了惠氏在美国Georgia的工厂,这只是当年收购了惠氏淘汰的老厂才有的企业,没有强大的研究实力,也是三聚氰胺后才进入的中国市场,主要是大包给妇婴店销售,店面利润较高,不过销量也很小。 参考链接:  14、伊利:  这个不用说了,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品牌,伊利和中国大多数所谓股份制的国企一样,最大的优势是ZF的资源,20年前就是呼和浩特市国营的红旗奶牛场,现在几乎是内蒙的企业旗帜,国家尤其是内蒙ZF总会举全省之力支持的企业,据说里面很多的管理人员是各种各样的背景,派系非常的复杂,但其优势也非常的明显,几乎拥有着中国最好的奶源基地和牧场,所以就奶源而言,应该是国内比较好的了,很多做液态奶的同事,喝奶几乎只喝伊利,所以当初发生三聚氰胺事件时,雷倒了很多人,但得益于ZF的大力支持,伊利非但没有被三聚氰胺所打倒,反而因为三鹿、圣元和雅士利等主要竞品的下滑而受益,不但市场恢复很快,市场份额也上升了,09年已经成为了国产奶粉的第一品牌,奶粉销量超过40亿元了,对于中低档的收入家庭而言,伊利这样的大国企的产品,仍然是很有竞争的较为放心的选择。 15、圣元: 98年才成立的民营企业,现在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了,圣元的老板叫张亮,不过控股股东是他老婆,张亮原来是个军人,转业后做乳清粉(奶粉的原料)进出口业务的,后来看到奶粉行业利润高,就自己做品牌,张亮最大的本事就是胆子大,2003年底将营销外包给了优识营销顾问公司,在后来的几年中业绩大增,曾经成产国产奶粉的前三品牌,08年销量约30亿。相对国内其他私营企业,张亮为人较大方,胆子大,思想较开明,可能和他做过军人和在外企呆过有关,是行业中公认的好老板,对员工很不错。但公司上市后头脑发热,他的摊子铺得太大了,一场三聚氰胺过几乎要了圣元的命,名山的成立和解体、东北奶源基地的建设和被迫转卖,都是无奈之举,在三聚氰胺业绩下降严重,而且欠了经销商、供应商很多钱,市场动作少了很多,开始明显走下坡路。不过就国产品牌而言,在私营企业当中,圣元算了比较好的了,优博是圣元公司的主打高端产品,价格和进口品牌差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市场营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