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记承天寺夜游.短文两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24817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短文两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短文两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嵩县实验中学14—15学年上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人:赵红霞 审核人__初二语文组_ 审批人______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第___组.组长________.监督员_______结果______(批改\更正) 第六单元 第27课《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并准确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会翻译课文。 3、感悟意境之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将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和课时练) (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奠定学习根基) 1、作家作品我知道!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 ,号 , (朝代)人,著名的 、 ,人称“ ”。作品有《 》等。 2、《答谢中书书》中的答是 ,谢中书即 ,书是 ,题目的意思是 写给朋友 的一封 。 3、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感受节奏音韵之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2)把句子的节奏、停顿划在书上。 【探究案】: (一) 翻译课文,先自己翻译,画出自己不会的重点词和难点句,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掌握画线词的含义,并翻译句子:(小组选好代表,准备脱稿展示) 1、山川之美,古来( )共谈( )。 2、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4、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5、晓雾将( )歇( ),猿鸟乱鸣。 6、夕日欲( )颓( ),沉鳞( )竞( )跃。 7、实是欲界( )之仙都。( ) 8、自( )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 )其奇( )者。 (二)二读课文,分层次(分在书上)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文章第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 全文抓住哪个字来写景?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意境之美: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 之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提示: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例如: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俯视,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小结: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本,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 的感情。 【检测案】: (1) 统领全文的句子 (2) 写四季之景的句子 (3) 写一日之景的句子 (4) 表现动态的句子 (5) 表现静态的句子 (6) 仰视和俯视相结合的句子是 (7) 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8) 表达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并准确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会翻译课文。 3、学习作者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 4、欣赏月下美景,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以及乐观、旷达的心境。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结合课下注释和课时练,了解作者和作品 2、结合课下注释和课时练,了解写作背景,帮助理解作者感情 (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奠定学习根基) 1、作家作品我知道: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 ,字 , 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派词人代表,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 ”均在 “ ”之列。 2、会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1)读准字音: 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 )、荇( )交横 (2)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并标在书中)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3、为“庭下 如积水空明”一句的横线上加上一个词语 【探究案】:积极参与交流,解决自己疑问 (一)翻译课文,先自己翻译,画出自己不会的重点词和难点句,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掌握画线词的含义,并翻译句子:(小组选好代表,准备脱稿展示) (1) 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2) 念( )无与( )为乐者,遂( )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3) 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于中庭( )。 (4) 庭下(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 (5)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 (一)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1、 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 作者为什么要找张怀民?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 4、 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文中的“闲人”包含哪两层意思? 6、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根据表达方式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画在书中) 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检测案: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描写月夜庭院中景色的句子是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描写的对象是 ,“藻、荇”是指 ,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文中抒情的句子是: 4、对比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感情浓缩在“ ”的语句中。 5、收集描写月色的诗词并背诵。 中考链接一、2007年德州市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月色入户 户 ②怀民亦未寝 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3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