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路难》 教学设计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 刘亚峰
教学课题
《行路难》
课时安排
10分钟左右
课的类型
微课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 ;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人李白;
2、了解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3、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角度赏析诗歌。
4、学习诗人在困境中保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角度赏析诗歌。
2、学习诗人在困境中保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角度赏析诗歌。
2、学习诗人在困境中保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课堂流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猜猜他是谁?”
请看人物头像的图片,结合他的诗句,猜猜他是谁?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不错,这个人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
二、诗人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为豪放飘逸。他被后人赞誉为“诗仙”、“谪仙人”。其代表作《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赠汪伦》、《行路难》等。
三、创作背景
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招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做一番大事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李白只能做个御用文人。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天宝三年被皇帝赐金放还,实际上,他被撵出了长安。在临行的盛宴上,诗人完成了《行路难》 。
2、“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共三首。此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四、小试牛刀
老师范读古诗。
五、探究研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直万钱,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歌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快的宴饮,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是三四句诗的笔锋急转直下,杯停箸投,拔剑起舞的两个细节描写,展示出诗人内心的茫然。1、2句与3、4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苦。
3、4句诗人化用了南朝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的诗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进而彰显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愁,强化了哀的极致。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冰塞川”,“雪满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抽象的愁绪融入到形象的困境中,道出了仕途的艰难,包含着无限的悲伤。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运用两个典故,一个是姜尚的典故,一个是伊尹的典故。姜太公80岁了还能被重用,一展才华。伊尹在被商汤委以重任的时候,梦游日月。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一再表明:自己渴望被重用,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的无比愤怒之情。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极度的复杂。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节奏短促、跳跃,声调低抑,这是诗人在复杂情绪的驱动下,真实的内心独白——无穷的忧虑与不安。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诗人将痛苦之情交织于心。诗人在此发出了人生的感叹。无限的迷茫又笼罩了前方的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谪仙人”并没有为困境所束缚,结尾境界顿开,唱出高昂乐观的凯歌。是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错的,理想终究有实现的那一天。诗人自信、乐观、豪迈的人生态度,怎能不让我们华夏子孙景仰呢?
六、课堂小结
1、思想内容上:诗人在困境中对未来仍然抱有希望,同时还能保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2、艺术特色:夸张,对比,用典,细节描写等。
七、拓展迁移
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资料,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出发,预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时小组研讨两首诗的异同点。各小组交一份关于这两首诗思维导图。
出示人物图片,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引导。再结合诗人的诗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人的认识。
继续深入了解诗人的相关知识。
提供创作背景,为学生深入的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老师朗读诗作,然学生排除字词障碍,同时也在营造诗歌氛围。
进一步的探究研读诗歌。品读诗歌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回归课堂主题。
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在形式上采取小组合作;在内容上先巩固,再去比较分析。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合作意识。
课后反思:
1、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课堂小活动“猜人物”,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细致的分析,将诗人在困境中保持自信乐观的精神透彻的讲解。
3、对课上的内容要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及时的追踪考察,进而保证课堂效果。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