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藤野先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22567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藤野先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2.检索资料,掌握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3.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情感目标 1.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2.感受字里行间透出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要点] 简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引导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通过研读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2.时代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人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人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2)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隆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学生情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叙述线索。 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 明确: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2)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文章开头写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知,以“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精彩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1)特点鲜明的肖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2)生活习惯角度 生活俭朴 (3)治学角度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4)对待学生角度 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研讨: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性格? (2)“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 (1)文中选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①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这些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②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③关心解剖实习。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我”考试及格了,他很高兴,如释重负。 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2)“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章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5.作业:(二选一) (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2)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