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摘要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不小的升值,人民币的升值必然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新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又有了新的动向,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借鉴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进而探寻出我国进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影响;对策
要約
現在、中国の経済の急速な発展と経済実力の強まりにつれて、人民元のレートは国際市場で上がる一方である。人民元高はわが国の輸出入企業に必ずある程度の影響がある。しかし、2008年後半から、アメリカ発金融危機で、人民元のレートは新しい動きが出てきた。本文は旨としては人民元高の原因と人民元レートの推移を分析した上で、正反両面から人民元高のわが国の輸出入企業への影響を分析するのを重点にして、日本企業の円高への経験に学んで、輸出入企業の人民元高への対策・措置を研究して、わが国の輸出入企業の健康的な発展を促進するため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 人民元レート;人民元高;影響;対策
目录
绪论 1
一、 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其未来走势 1
(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 1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2
1.对人民币汇率的低估 2
2.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时造成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 3
2.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给人民币汇率直接带来很大的升值压力 3
4.美元的持续贬值 4
(三)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 4
1.人民币汇改将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5
2..人民币汇率低估程度难以精确的估算 5
3.人民币每年升值的幅度将控制在适度的范围 5
4.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汇率变动 6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7
(一)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分析 7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的影响 9
1.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依赖型企业成本下降 9
2.扩大进口消费品需求. 9
3.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9
4.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9
(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9
1.给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14
2.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企业的利润下降 15
3.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15
4.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 15
(四)人民币升值的积极作用 15
三、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16
(一)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实例分析 16
1.价格转嫁 16
2.降低成本.. 16
3.成本美元化 17
4.走向海外生产 17
5.全球性最佳生产战略 17
(二)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启示 18
1.短期应对策略 18
2.长期应对策略 19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绪论
人民币升值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国内市场经济和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总体来讲,人民币升值既有利也有弊,对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具有外汇收支业务的进出口企业,汇率变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拥有外币资产和负债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更大。面对这一现实的趋势,我国大大小小的进出口企业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的面对,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其未来走势
(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
图1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初始调整水平一次性升值2%。从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处于渐进的升值趋势中,如上图,至2009年1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21元/美元,比汇改前的8.2765元/美元,升值了近20%。其中,到2005年12月30日,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2.56%;到2006年末,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5.99%; 2007年9月13日,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突破10%。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0这个关键点位,报以1美元对人民币6.992元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18.4%。人民币汇率首度“破7”,从此开启“6元时代”。之后,直至2009年5月22日,人民币几乎始终保持一美元对人民币6.8-6.9的汇率状态。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对人民币汇率的低估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了估算,绝大多数的结果都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近年来存在较大程度的低估,即人民币名义汇率低于人民币均衡汇率。易纲和范敏(1997)易纲与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
抽取中美两国部分商品进行比较并估算出,1995年的人民币PPP约为每美元4.2元人民币,可贸易品PPP为7.5元人民币/美元。世界银行衡量GDP采用的2002年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1.79元/美元。温建东(2004)测算出的2002年人民币PPP为4.56元/美元,人民币可贸易品PPP约为7.6元/美元。 温建东.2004.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研究[C].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参会论文
张斌(2003)用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估算得到人民币实际汇率在2003年上半年大约低估了6-10%的水平。 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世界经济》,2003 年11 期
施健淮、余海丰(2005)认为,2002年2季度以后,人民币实质汇率低估的程度趋于严重,平均超过了10%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施建淮,余海丰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 No. C2005002 2005年1月11日
戈登斯坦和拉迪(Morris Goldstein and Nicholas Lardy,2003)粗略的估计认为人民币低估了15%到25%。 GOLDSTEIN, Morris and Nicholas R. LARDY, 2005, "A Faulty Strategy Weakens China's Prospect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p-ed in the Financial Times, March 4.
张欣和邵琴(Chang and Shao,2004)采用国际大样本并对异方差性加以控制,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人民币在2003年低估22.5%。这与戈登斯坦和拉迪的估计一致。CHANG, Gene H, and Qin SHAO,;2004, "How Much is the Chinese Currency Undervalue: A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15, pp.366-371.
由于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模型很难达成一致,再考虑到数据上的限制,精确地估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和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幅度非常困难。这些研究的结论更多的意义在于反映均衡汇率变动的趋势,以及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大致区间,而不在于非常准确地给出一个汇率失调的具体数字。至2007年6月29日,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比汇改前已经升值了8.68%。但是,很明显,这些升值幅度还不足以纠正当时对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程度,人民币汇率在当时仍然是被低估的。
2.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张斌、何帆(2004)关于日本、德国货币升值的国际经验,证实了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往往会伴随着货币升值。张斌与何帆;如何应对经济崛起时期的汇率升值压力——日本、德国的经验与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5-6期
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5.9%,远远高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张斌(2003),施健淮、余海丰(2005)等研究中认为:贸易品(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造成人民币均衡汇率升值的主要推动力量。张斌 ;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 《世界经济》 ,2003年 11 期
施建淮,余海丰;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 1991-2004” No. C2005002 2005 年1 月11 日
人民币除了现有的低估外,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继续提升,人民币均衡汇率本身也会继续升值,综合考虑这两点,人民币汇率在未来总的升值幅度会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品部门依然保持非常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中国贸易品部门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还有充分的学习模仿空间,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还会持续较长时间。2007年2月国际商业组织“大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全球第一,达9.5%;印度紧随其后,为6.9%,欧盟是4.1%,而美国在该年度劳动生产率仅仅增长1.4%。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2007年1月26日
3.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给人民币汇率直接带来很大的升值压力
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出口为我国带来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而每年吸引的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则使我国资本项目也一直保持顺差,双顺差使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见表1。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已经造成了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
表1:近年我国进出口差额、FDI、国际收支概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时间
项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进出口差额
225.5
304.3
254.7
320.9
1020
1774.6
1774.8
2955
FDI
468.78
527.43
535.05
606.30
603.25
658.21
747.68
923.95
经常项目顺差
174.05
354.22
458.75
686.59
1608.18
2498.66
3718
4261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347.75
322.91
527.26
1106.60
629.64
100.38
735.09
189.64
累计外汇储备
2121.65
2864.07
40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中人民银行网站的统计数据整理
4.美元的持续贬值
美元从2002年以来总体上一直处于弱势之中,对世界主要货币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由于美国积累了大量的经常账户逆差,为了调整其经常账户逆差,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元需要继续贬值30-40%。根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IE)估计,美元需要比2002年最高水平贬值30%才能将经常项目逆差减少到GDP的2%-3% 高海红;美元长期贬值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纠正,《世界经济》,2005年第3期
。IMF也曾在2007年4月和2008年5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两次呼吁美元要进一步贬值,以稳定其贸易赤字和外债余额,帮助纠正全球失衡。因此,美元过去的持续贬值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
虽然人民币汇率仍面临着很大的升值压力,可能将继续保持升值趋势,但是不能通过短时间内大幅升值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调整。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1.人民币汇改将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主动性,就是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从国际经验看,即使一个国家汇率偏离均衡汇率水平有较大的幅度,向均衡汇率水平靠拢的调整过程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渐进完成。美元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早在几年前,学术界就普遍预测美元价值被高估了20-30%以上,但是美元并没有一次性完成调整,而是渐进地朝着均衡汇率水平靠拢,至今还未完成调整,在以后较长时间内仍将继续这一趋势。因此,虽然人民币有较大的升值压力和升值空间,但是,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人民币汇率都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完成这么大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将会是渐进的过程,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这个趋势。
这“三性”原则决定了人民币汇改不能采取激进的方式,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2.人民币汇率低估程度难以精确地估算
即总体升值幅度难以确定应该有多大,因此,不可能通过短期内大幅升值来实现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汇率水平的调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使市场供求关系起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通过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的调整。这种调整将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保持长期渐进的升值趋势。
3.人民币每年升值的幅度将控制在适度的范围
如果年升值幅度过小,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程度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而不是减少。因为如上文提到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并不是一个不变量,本身也会继续升值,只有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快于其均衡汇率的升值速度时,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才会减小,人民币渐进式升值的进程才能最终完成。另外,由于美元贬值是一个长期趋势,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过小,很可能达不到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上升的作用。如果年升值幅度过大,又担心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太大冲击,不符合我国政府“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从实际情况看,2005年7月21日汇改开始,到2005年12月30日,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2.56%;2006年末,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5.99%;2007年9月13日,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突破10%。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0这个关键点位,报以1美元对人民币6.992元人民币。汇率比汇改前升值18.4%。人民币汇率首度“破7”,从此开启“6元时代”。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之大。那么,中国目前每年能承受多大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2006年11月06日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暗示,中国可能会考虑让人民币年升值速度提升至5%,但“年升值5%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樊纲;人民币年升值超5%是灾难性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与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对于中国企业所内外能够承受的年升值极限的预测也是在5%左右。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每年升值的幅度将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4.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汇率变动
美国次贷危机从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其一,次贷危机导致美欧日经济集体陷入衰退,造成发达经济体进口需求下降;其二,次贷危机爆发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发生逆转,对于中国资产价格的糟糕表现有推波助澜之作用。由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均在进行去杠杆化——抛售风险资产、偿还负债,从而降低财务杠杆比率——导致大量短期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事实上,从2008年6月起,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明显减缓,至2008年9月已经开始出现逆转;其三,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价值面临巨大的潜在损失。
次贷危机下,如果短期汇率政策的目的是用来削弱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那么理想的汇率水平应当有助于促进中国出口、抚平短期国际资本的波动以及最小化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损失。然而,合理应对上述三大冲击,所要求人民币汇率的运动方向是不一致的。为了促进出口,人民币应当对主要贸易国货币贬值;为了避免短期国际资本大幅流出我国,人民币应当对美元升值;为了避免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人民币应当避免对美元大幅升值。
从以上分析可见,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不能同时用来实现多种政策目标,这正是丁伯根所谓一种政策工具只能用于服务于一种政策目标的政策搭配原则。那么人民币汇率应当用来服务于什么政策目标呢?根据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一国经济要维持可持续增长,汇率政策应用来实现国内外经济平衡。对内而言,适当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应保证资源在制造业(贸易品)与服务业(非贸易品)部门之间得到合理配置;对外而言,适当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应保证中国在中长期内实现贸易平衡。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下,汇率政策的运用也不能脱离其政策目标。
最近几个月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于出口增速显著下降,央行加强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明显减缓。如2008年第3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仅升值0.6%,远低于第1季度的4%。与此同时,由于这一期间内美元对欧元大幅升值,造成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也出现大幅升值。2008年第3季度,人民币对欧元名义汇率升值7.5%,这是人民币汇改以来对欧元最大的单季升幅。受此影响,2008年第3季度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7.6%,远高于第二季度的1.7%以及第一季度的0.62%。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趋势减缓固然有助于缓解以美国为主要目的地的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对欧元汇率的剧烈升值却不对称地加大了以欧盟为主要目的地的出口企业的压力。考虑到当前欧盟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人民币汇率近期来的波动现状从整体上而言是不利于中国出口行业的。
在各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大起大落之际,对于一个外贸依存度较高且出口市场分布较广的国家而言,最合理的汇率政策是盯住按贸易权重加权的一篮子货币。这样有助于平衡聚焦于不同目标市场的出口商利益,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如果实施严格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则过去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应当是对美元贬值、对欧元升值(幅度没现在这么大)。事实上,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时,中国汇率政策的定位就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现在我们需要的或许仅仅是将“参考”改为“盯住”。
综上所述,我认为,尽管从长期看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但短期来看仍将难以大幅升值。升值将是渐进的,年升值幅度将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数据对比分析
表2: 1990—2008年间中国进出口增长率、汇率波动率
出口增长率 与上年相比汇率 进口增长率
(%) 波动幅度(%) (%)
1990 18.2 -27.04 -9.8
1991 15.8 -11.29 19.6
1992 18.1 -3.59 26.3
1993 8 -4.49 29.3
1994 31.9 -49.58 11.2
1995 23 3.11 14.2
1996 1.5 2.54 5.1
1997 21 0.29 2.5
1998 0.5 0.13 -1.5
1999 6.1 0.01 18.2
2000 21.8 -0.01 35.8
2001 6.8 0.02 8.2
2002 22.3 0 21.2
2003 34.6 0 39.8
2004 28.9 0.01 35.7
2005 28.4 1.03 17.6
2006 27.2 2.66 20.0
2007 25.7 6.50 20.8
2008 17.2 6.86 18.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和中国货币网
表2中的数据为1990-2008年间中国进出口增长率、汇率波动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国际统计数据,以及商务部网站,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汇率波动率用汇率计算得出,人民币波动值用“+”号表示升值,“-”表示贬值。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90-1994年间,随着人民币贬值速度的减缓,出口量呈现一个减少现象,而进口量则逐年增多;2005年汇改以后至今,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量再次出现逐年减少的现象,同时可见进口量也随之增多。可见人民币升值,会减少我国的出口量,增加我国的进口量。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的影响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
1.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依赖型企业成本下降
中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人民币升值后,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企业在进口环节的费用。
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或进口能源和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越大,其受益程度就越高。人民币升值,既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在花费不变的前提下,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进口更多、更好的能源和原材料,从而有利于其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扩大进口消费品需求
人民币升值后,国外产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下降了,将会扩大国内市场对国外汽车、机械、电器、石油、粮食、原材料和日用消费品的需求,那些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由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经营利润。
3.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大量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行业,如:航空、电力和电信行业。由于人民币升值改变了本外币的兑换比例,偿还外债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的还本付息压力。如国内航空公司债务多以外汇浮息货款为主,人民币升值节省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财务成本与费用,为航空公司直接带来会计账面上的汇兑收益。
4.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使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有利于进口企业的发展。
(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经过上面的经济学理论论证,不难看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影响究竟有多大,有什么影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内容。由于客观条件不允许,我无法亲自去调查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情况,故借助中央财经大学企业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研究报告》中的一些数据来讨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简略的看一下中央财经大学企业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08年6月1日发布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研究报告》。此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针对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海南等沿海省市出口企业,总样本数为1900。其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总共1780家中小型出口企业作为该课题研究的样本。样本企业的基本构成及行业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课题组 ,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研究报告, 2008年06月12日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全部样本企业
1企业数量(家)
884
896
1780
2平均经营年限(年)
15
8
12
3产业分布状况
农副产品加工业
23
144
16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
0
2
金属采矿业
15
0
15
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
27
70
9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18
291
409
锯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98
138
236
石油加工炼焦行业
7
0
7
化学工业
62
8
7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
2
1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3
4
17
金属制品业
95
20
115
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
6
5
11
机器设备制造业
76
16
9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
9
29
电器机械及家电制造业
55
31
86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43
56
99
仪器表行业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2
42
64
服务行业(包括运输、进出口商贸企业等)
103
15
118
其他行业
89
45
134
企业经营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税后利润率。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也体现在了企业利润上。通过对企业利润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情况。该课题组将样本企业在2007年的税后利润率分成五个档次,即3%以下、3%-5%、5%-10%、10%-15%和15%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研究报告, 2008年06月12日
图2 各利润率分布空间图
可以发现07年出口企业税后利润率主要集中在3%以及3%-5%这两个区间段,这部分企业(1015家)占到了全部样本企业总数的57.0%,而其中3%以下的企业(541家)占全部样本总数的30.4%,其次最多的依次是5%-10%(498家,占28.0%)、10%-15%(170家,占9.57%)、15%以上(97家,占5.45%)。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企业利润率主要集中在5%以内,另外5%-10%这个阶段占据了28.0%的比重,而利润率在10%以上的则占比很小,充分说明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分布极不平衡,低利润率仍然是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的一大特征。另外对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来说,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其次5%-10%的占6.67%、10%-15%占4.13%,而利润率在15%以上的为0。
课题组对样本企业07年前后三年的平均利润增长率进行了统计。一共分为六个档次,即4%以下、4%-6%、6%-8%、8%-10%、10%-12%和12%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研究报告, 2008年06月12日
图3 利润增长率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出口企业近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主要集中在4%以下以及4%-6%这两个区间段,其中利润增长率在4%以下的企业(626家)占到了全部样本企业总数的35.14%,其次最多的依次是4%-6%(424家,占23.80%)、6%-8%(271家,占15.21%)、8%-10%(186家,占10.42%)、12%以上(163家,占9.15%)、10%-12%(110家,占6.18%)。由此可见,平均利润增长率大部分处于6%以下,这与我国GDP持续多年的10%以上的增长率显然不相匹配,出口企业利润增长遭遇瓶颈。
针对当时人民币升值的加速,该课题组对出口企业所能忍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做了一个统计。分为五个档次,即2%以下、2%-4%、4%-5%、5%-6%和6%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研究报告, 2008年06月12日
图4 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容忍度分布图
从图2中发现,出口企业所能忍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主要集中在2%(包含2%)以下,这部分企业(707家)占全部样本总数的39.7%,其次最多的依次是2%-4%(602家,占33.8%)、4%-5%(340家,占19.1%)、5%-6%(88家,占4.95%)、6%以上(43家,占2.42%)。不到30%的出口企业所能忍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4%以上。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只能忍受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包含2%)以下的高达44.5%,而所能忍受6%以上的企业占比为零。说明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所能容忍的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
借助以上数据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概括如下。
1.给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美元才买得到了。如果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的话,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所具有的竞争力,使得我国出口的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其在贸易上的影响只具有媒介炒作时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产品因货币升值在他国产生的价格波动,以及对贸易商的利益影响微乎其微,但别有用心者却借此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即人们或许会不加具体分析地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涨价了,商人们也会认为到中国进口产品会赚不到多少钱了。从而给中国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响。就其性质而言,类似于一次成功造谣对中国的中伤。或者说,让人民币只要稍稍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而言,就会起到“造谣”性质的伤害。
2.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企业的利润下降
结合图2、图3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大多保持在低水平。人民币升值后,若我国出口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要求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这样,我国对外出口量不会受到影响,但我国企业的利润却下降了。若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出口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将会上升,则我国出口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就会下降,出口企业的利润也会受损。由于我国出口企业长期以来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低价格来占领国际市场,出口利润本来就十分微薄,很多企业是依靠出口退税和有关优惠政策才维持出口,所以人民币升值会导致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的、成本高且效益低的出口企业发生亏损,从而将它们淘汰,并使优秀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3.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中国主要以“价廉物美”打进世界市场。企业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如:石油、石化、纺织和钢铁行业,要看采购成本下降能否弥补因产品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人民币升值后,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一定的伤害,最终导致出口的减少。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纺织企业的利润还不到5%。而且从图4可以看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只能忍受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包含2%)以下的高达44.5%,而所能忍受6%以上的企业占比为零。容忍度低,意味着这些企业的压力更大,即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容易造成冲击。
4.人民币汇率升值还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
同时,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企业吸引资金的能力减弱。人民币升值会使外资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这将削弱我国出口企业吸引资金的能力,减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使我国出口企业的资金来源缩小,规模扩张速度放缓,设备更新和生产技术提高的速度放慢。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将不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四)人民币升值的积极作用
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减少我国的出口量,使出口企业利润减少,但对我国的发展也并非没有益处。从长期来看,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关键在于通过进出口推动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一般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供求结构也会比较适应,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缺陷的国家,供求结构上的矛盾就比较突出;在本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进口一些先进技术、管理及紧缺资源,对于推动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有重要意义。从贸易条件来看,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对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