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7.1.1 有序数对说课稿
白龙祥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节《有序数对》。
下面我从教材内容与地位、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与地位分析
“有序数对”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也是几何图形与代数之间相互转化的初步内容。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地位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我确定出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在活动中学习有序数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难点确定为: 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有基础性的了解,能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但是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侧重于感性认知,喜欢从感兴趣和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挑战数学未知领域,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进行教学,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与产生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互相统一。
2、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的过程,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具准备:座次序号单,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及设想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根据捡到的电影票引出问题,如何找位置,导出新课。
2.你认为需要几个数据能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
(师生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关注学生能否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的知识学习的兴趣。我通过组织学生到场景院找自己的位置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激发他们思考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兴趣,为导入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做游戏:“找朋友”,“定目标”,“定考场位置”,“找坐位”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座位为背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化为“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第三环节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活动2、“条条大路能罗马”(见幻灯片最后一张,指出行走路径)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适当地给予点拨、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三个活动体现了人文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它们环环相扣,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面内物体的位置与有序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重点突出了概念的应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
第四环节 小结反思,自我评价
(师生活动:学生个体小结,小组归纳,集体补充)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以记日记的形式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形成自我总结与反思的学习习惯。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第五环节 能力达标
1.下列关于有序数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 3 )与( 3, 2 )表示的位置相同.
B.(m,n)与(n,m)表示的位置一定不同.
C.(2,-3)与(-3,2)是表示不同位置的两个有序数对.
D.(-1,-1)与(-1,-1)不是同一位置的点.
2.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希望路25号 B.北偏东300
C.东经1180,北纬400 D.西南方向50米处
图2
3.我们规定向东和向北方向为正,如果向东走4米,再向北走6米,记作(4,6),则向西走5米,再向北走3米,记作 ,数对(-2,-6)表示 .
4.如图2所示,如果点A的位置为(3,2),那么点B的位置为 .点C 的位置为 .点D和点E的位置分别为 , .
第六环节:当堂检测
5.七年级(6)班有35名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队伍共7排5列,如果把第一排从左到右第4个同学的位置用(1,4)表示,那么站在队伍最中间的小明的位置应该怎么表示?(6,5)表示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能力达标,当堂检验”这是借鉴洋思经验,目的是使学生能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用活动串起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