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杜仲叶水提醇沉工艺对氯原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红 李稳宏 吴道澄 李晓晔
【关键词】氯原酸
关键词:杜仲叶;氯原酸;提取;醇沉
0 引言
氯原酸(chlorogenicacid,CHA)是名贵补益中药杜仲的主
要活性成分之一,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是
众多药材和中成药抗菌解毒、补中益气、镇痛强志、消炎利胆的主要
有效成份.杜仲传统仅以皮入药, 近来研究证实杜仲叶和皮成分基本相
同,且叶中 CHA 含量明显高于皮.若以叶为原料提取 CHA,不但可变废
为宝, 而且为杜仲叶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目前国内外对氯原
酸的提取分离多以咖啡豆及金银花为原料,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提
取,用柱层析、沉淀萃取及 HPLC 分离纯化,这些方法不但成本高而且
工序复杂.CHA 分子中有五个羟基,有一定的水溶性.因此我们尝试了
水提醇沉工艺,着重研究了一次醇沉及以梯度递增方式醇沉(分次醇
沉)对水提液中 CHA 含量的影响,为后续 CHA 分离纯化打下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杜仲叶由陕西省城固县科委提供.氯原酸标准品由
美国进口.日本岛津 UV-265 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ZF-2 型三用紫外仪.
1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上清液.新华 1 号层析纸.所用试
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杜仲叶 60℃干燥后搓成粗粉,过 20 目筛,称取杜仲
叶粗粉 4 份各 100g,分别加水 600mL,50℃下浸提 40min,趁热过滤,
滤渣加水 600mL,重复操作,第三次加水 400mL,50℃下浸提 30min,
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 60mL,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1].滤液分
别进行一次醇沉和分次醇沉,除去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测定含量.滤液
加饱和醋酸铅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滤取沉淀,水洗,10%H2SO4 脱铅,
活性炭脱色,调节 pH 值,减压干燥得粗品氯原酸,纸层析法分析其纯
度. 2 结果
用 6 倍于杜仲叶重量的水,50℃下 40min,浸提 3 次,平均
浸出率 93.82%,加 90mL 无水乙醇醇沉至 60%(溶液中乙醇浓度)时,
CHA 损失率为 6.5%;若用 240mL 无水乙醇醇沉至 80%时,CHA 损失率
9.8%;540mL 无水乙醇醇沉至 90%时,CHA 损失率为 16.4%.若采用梯度
递增方式醇沉即 60%~80%~90%,依次加入 95%的乙醇 103mL,216mL,
760mL,CHA 损失率仅为 11.7%.由纸层析图谱可知,紫外灯下 Rf0.70
处为 CHA 斑点 蓝色荧光) 随着醇沉浓度的增加,
( , 杂质含量逐渐减少,
当醇沉浓度达 90%时,几乎未检出杂质,且分次醇沉比一次醇沉至 90%
时所得 CHA 斑点大,显色深.粗品氯原酸纯度仅为 22.14%.
3 讨论
2
氯原酸水提工艺简单经济,但与一般中草药提取不同的是
CHA 的邻苯二酚结构不稳定,高温及长时间加热易氧化分解.为此我们
对水提液温度作了正交实验,发现 50℃以后随着温度增加,浸提液中
氯原酸含量反而下降.醇沉除杂时醇沉浓度越高越有利于除去杂质, 但
损失率随之增大, 氯原酸含量反而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醇沉时夹带着析
出部分 CHA 造成的.一次醇沉至溶液中乙醇浓度为 90%时损失较大,损
失率达 16.4%,而分次醇沉仅为 11.7%.一次醇沉至 60%时,损失率虽
然较低, 但其中的杂质在纸层析上显而易见.因此选择合适的醇沉浓度
及醇沉方式非常重要.分次醇沉(60%~80%~90%)不但除杂效果好,
且减少了杂质对药液的包裹, 效果明显优于一次醇沉.对杜仲叶中氯原
酸提取物的分离,我们尝试了铅沉、脱铅脱色工艺,但损失较大,分
别为 8.4%,9.3%.根据氯原酸的结构特点及杂质性质,拟采用离子交
换树脂和吸附树脂对水提醇沉后的滤液进一步分离,以期得到纯度较
高的氯原酸提取物.
参考文献:
[1]WuH,LiWH,WuDC,LiuW,LiDW.Determinativeway'
scomparisonofchlorogenicacidfromtheleafofEucommiaul-moidesOl
iv J] [ .Di-siJunyiDaxueXuebao JFourthMilMedUniv) preprinting.
( ,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