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度不能试听音乐_推出谷歌音乐 谷歌中国第一次走在百度前面日期:2010-02-08 17:53作者:366p知道网 2009年3月30日,谷歌、巨鲸正式推出MP3搜索业务,向用户免费提供100多个唱片公司数十万首正版音乐的试听与下载服务。对于习惯了盗版免费午餐的中国用户而言,该业务可能还存在一些音乐资源欠缺的瑕疵;但对于谷歌来说,为了在不做恶与照顾唱片公司利益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用去了整整几年时间。 百度发展的轨迹上有几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与事件,一,谷歌被屏蔽;二,MP3搜索;三,百度贴吧;四,百度知道;五,百度百科。以上五条是主线,中间还穿插了一个收购导航网站的岔线,后者为百度带来巨大流量
2、这些流量通过百度联盟最终变为导渗入渗出百度公司的真金白银。谷歌中国很快开始了多个领域的“补课”工作,包括与天涯推“问答”产品对抗百度贴吧与知道,收购域名对抗百度。 谷歌与百度关于中国市场的博弈,发生在2005年9月的“屏蔽事件”属于百度的一次性优势,它不可能重复。唯独MP3搜索,由于涉及版权问题,以及谷歌总部在音乐产业链中的诸多利益,该业务当时在谷歌内部的角色如同不敢轻易触碰的“高压线”,而其中的音乐搜索,是百度争抢年轻用户最核心的竞争力。涉及版权问题,公司的长遥发展,要让总部答应做MP3搜索,是一项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谷歌内部普遍都觉得MP3搜索不能做。而且唱片公司不可能放弃版权保护措施,这
3、意味着谷歌无法让用户享受到免费的正版音乐下载服务。 2006年7月,百度低调收购音乐下载与播放软件千千静听,千千静听的价值在并入百度平台后得到入一步放大。通过这一布局,百度在MP3搜索上解决了搜索、分享、播放、下载等“一条龙服务”,技术环节非常完备。这种完整产业链国外有一个成功且合法的模式苹果itunes,百度MP3搜索游走于国内法律的空隙中,飞速发展。 对于谷歌来说MP3搜索必须做,但自己做肯定不行,因为唱片公司太多,谷歌单独与这么多大公司博弈,可能一辈子也谈不下来。必须要找一个在这方面有优势的合作伙伴,才能帮助谷歌MP3搜索跑的更快。2006年,我国出台了一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避风港
4、原则,明确搜索引擎无需为搜索到存在盗版侵权嫌疑的网页负责。在该原则的影响下,索尼BMG、环球等输掉了与百度MP3的一些诉讼。 唱片公司曾提出一个关于版权保护措施的要求,让谷歌方面完全不能接受。很多唱片普遍持有的态度是,谷歌可以做免费、正版的MP3搜索,但要支持版权保护措施。支持它这就意味着,音乐只能试听,不能下载。在中国市场,下载的魅力要遥遥大于试听。推出一个这样的产品,只能试听,没法下载到手持终端,是不会有广泛应用前景的。 但2007年全球几大唱片公司相机宣布放弃版权保护措施,从百代与环球开始,这给谷歌MP3业务带来了新的契机,就等于该业务拥有了快速成长的土壤。 与唱片公司谈合作。而如何能
5、顺利通吃华纳、百代、环球、索尼这全球四大唱片公司,则是其中最难攻克的课题。原因除了这四大唱片公司占据着全球超过90%的份额,还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小公司容易搞定,大公司难搞,因为这几家喜欢左右对比观望,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四大缺一家,这个事情就不好玩了,因为好多用户找歌就找不到了。如果三缺一,最后一家可能会趁机提高价码;如果是二比二,未签的那两家就会观望很久,这些都是行业规则。 2008年谷歌和巨鲸整整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谷歌成功拿下全球四大唱片公司,这是百度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一直未能实现的事情。2009年3月30日,“四大”相关高管谈及谷歌、百度模式的差异,指出正版、利益分享以及合
6、作诚意是让这些公司优先选择谷歌的主要原因。这是一次商业模式的巨大转变。唱片公司承担了很大风险,也是一张单程票,谷歌能说服大家,确实不容易。谷歌目前尽管未能给予唱片公司丰厚的分成,但给出了共同培养、分享这一市场的美好愿景。后者,恰恰是在遭遇数字音乐的巨大挑战下无所适从的唱片公司所需要的。 对诸多被盗版宠坏了的中国用户而言,未能充分认识到谷歌用多年时间创立的这种完全合法、免费的正版下载模式的意义。让中国人第一次可以有尊严地在网上免费地享受正版音乐,这在过去是不存在的。它彻底改变了音乐产业,改变了中国音乐市场,改变了音乐消费方式。过去唱片公司完全是卖拷贝赚钱,现在是选择了广告分成,把实惠留给了用户,
7、谷歌MP3搜索是谷歌中国最大的一次商业模式的创新。 谷歌MP3搜索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谷歌在中国证明了MP3搜索不做恶也可以挣钱。它让谷歌在过去3年与百度的正面竞争中,第一次以领跑者的姿态走在了百度前面。此次合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本,几百家唱片公司、巨鲸、谷歌中国、谷歌总部、音著协,这么多利益方,最后竟能达成一致,它将给中国以后很多解决版权问题的案例提供借鉴意义。比如曾用了黑屏这种生硬的方式来打击盗版的微软,又如目前仍存在版权风险的百度。 如果我是李彦宏,也会去跟唱片公司好好谈谈。盗版是不长久的。与其像上次等到竞价排名被媒体曝光后才改,不如趁这个契机下定决心转型。百度完全有能力与经
8、济实力去解决MP3搜索的版权问题,目前只是缺乏痛定思痛的决心。 2005/9/23百度 vs Google:用户,技术,市场从 alexa 记录的门户和搜索引擎访问统计看:Google 用户高度集中在网页搜索,其次是图像搜索和 Gmail 邮箱服务;百度用户主要使用网页搜索,但 MP3 搜索、贴吧也使用较多;两者的新闻服务相对使用都比较少。作为搜索引擎的 Google,除了被用户高度依赖的搜索服务之外,已经向 MSN、Yahoo! 等门户吸取了积极的做法,利用其不断创新的技术,在加强用户体验的同时,在逐步加大对用户资源的深入利用。Gmail的重要意义,当然不在于大得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容量,而在于
9、对用户个人的个性分析和身份定位,以及之后的用户忠诚度维持、广告效果的提高、新服务的扩展。因此,Gmail帐户顺理成章地就变成了Google帐户。(Gmail帐户可以作为Google帐户,但注册Google帐户却不提供Gmail帐户。现在Gmail开放了注册,但需要美国的手机号,又是一个对用户的个人绑定。)相比之下,除了搜索之外,百度的贴吧也是用户访问得较多的服务。贴吧可以注册,但也可以匿名和不注册,这样在用户识别及其分析定位上,贴吧的价值要低于邮箱,不容易进行后续的服务扩展。(另外的百度帐户,局限于百度已有的服务,没有邮箱那样内容上的丰富和开放,对于用户识别的意义也就不是很大。)就用户对两者的
10、搜索来说,Google 的网页搜索高达约80,第二位的图像搜索不到10;百度的网页搜索约占50,mp3搜索约20,图像搜索约10。两者的图像搜索占的比例都不大,这和用户需求,以及目前图像搜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有关。Google的网页搜索,较之百度的网页搜索,被用户访问得更多。在搜索领域,Google拥有专利创新,其技术无需多说。百度宣称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有超过Google的中文分词技术。网上流传的百度打击Google的宣传片,创意不错(都抢着认领了),但看过之后也就一笑了之,网上并不缺这样的搞笑娱乐。如果真的技术过硬,不如向用户展示更好的搜索体验来得更高明。再说,中文分词虽然是一个技术难题,
11、但毕竟只是中文才有的特殊问题,缺乏普遍的技术意义,并不能构成搜索引擎的一种长期核心竞争力。再退一步,即便百度的中文分词比Google更好,那么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呢:在百度里搜索“搜索引擎”时,列第一位的搜索结果是“宝通搜索引擎服务器”;但搜索“搜索引擎服务器”时,前3页都没有这个专门卖“搜索引擎服务器”的公司。不能提供客观公正的搜索结果,再好的分词技术又有什么意义呢?最近,百度的mp3搜索又惹了官司。这样的版权诉讼,倒不是百度一家的事,涉及到整个搜索引擎行业,不仅音乐搜索有,图像搜索也有,Google也被起诉过。在互联网上,版权制度面临着不少新问题,一时还很难从法律上得到根本解决。在这种情况下
12、搜索引擎与版权拥有者都有各自的谈判筹码,本可以争取庭外和解,或者一边打官司一边谈合作,根据官司的进展来谈尺寸。但百度的态度反复和口气强硬,把自身推到了更为不利的位置上。输了官司,便少了筹码,而且口子一开,以后只能作出更大的牺牲。连Google对此类诉讼都相当低调谨慎,百度何必扛起整个行业的担子,去冲锋陷阵当冲头呢。还有,百度不断强调的专注,也和Google不断出击的扩张,形成有意思的对照。Google的非核心业务越来越多,平面、手机、光纤等等,甚至进军电视市场,而媒体却司空见惯到“并不令人奇怪”。近2年来,较之Google对其他市场的扩张,其核心的搜索业务相比动作是不大。Google应该不会
13、停止搜索技术的脚步,但要取得重大的突破(当然不是嘴上说的进入第三代搜索引擎),并非那么容易。搜索技术的几个方向中,从搜索历史的记录和保存,到个性化搜索的实现,并向社会化共享发展,这一条路线已基本成形;其他的,比如智能化,目前还处于自动化提问和结果处理的阶段,缺乏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和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的支撑,搜索智能化依然还比较幼稚。作为上市公司,Google需要每年、每季都亮出漂亮的财务报表,对利润的追逐,使之不得不从创业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虽然去年以来网络广告增长强劲,但未来将可能逐步趋缓,何况网络广告已经不能满足Google快速增长的胃口,乘着现金宽裕、广告收入丰厚的时机,腾出精力在其他市场
14、试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Google正在用这些非核心业务的尝试,寻找和界定未来发展的可能市场空间。“百度人民很行”,融资1亿多美元,但上市后也面临着Google同样的利润压力。而且,百度原先的业务,由于当时历史的原因,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些隐患,比如mp3搜索、竞价排名等,需要尽早进行调整,如果能利用资金充足的机会,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那么未来的日子会好过很多。CNNIC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对百度比较不利。倘若百度被认定为“学生用的搜索引擎”,那么广告收入会受很大的冲击,而流失的客户,多半会流向Google。这些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越晚越被动。分词技术再好,不如出
15、一个公正的搜索结果。宣传片的创意再好,不如亮一份满意的财务报表。Google和百度之间的竞争似乎一直以来都是IT业界的时尚话题。坊间传说,因为这个话题,无数摸爬滚打了多年的IT写手们终于赚够了足够的稿费,完成了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 不谈枯燥的数据,不说曾经的过往,我们单纯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看谁在是中文搜索的NO.1。 评测一、WEB2.0 WEB2.0虽然已然成了VC毒药,但是客观地看,一些WEB2.0的应用已然成为了当前中国互联网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志于成为芙蓉姐姐、后舍男孩继承人的网友。汗 Google: WEB2.0对于Google这个老江湖而言,显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犹
16、记得2002年,Google收购的时候,方兴东还好生高兴了一回,以为自己找到了知音。但是,现在的怎么样呢?多年的停滞不前使其的风头远不如Myspace等迅速崛起的新秀。至于在国内,由于Google公关的失败,俨然是一个著名的“非主流人士”。 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之前开放注册的Gmail。虽然邮箱是个老古董,但是在这个超有黏性的老古董基础上做WEB2.0应用也不是不行。网易不就是这么玩的吗?关键是Google的执行能力如何。不过,Gmail.CN这个“李鬼”已经让Google露怯了。但李开复同志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打开 百度:不知道为什么,擅长跟风的百度在WEB2.0领域却异常的“沉稳”?直
17、到超女的疯狂催生了百度贴吧的崛起之后,人们再突然发现了百度在WEB2.0领域的潜力。之后,百度顺势推出了百度空间、百度百科等一系列WEB2.0应用。对此,麦田在blog中甚至预言,百度有做中国Myspace的实力。 没有人知道他的预言能否成真,我们看到的只是百度真的发力了现在打开百度的首页,就可以方便地找到百度空间的登录链接。 评测结果:百度暂时胜出,Google还需努力 评测二、视频 感谢张钰,感谢你的激情一裸。如果说木子美是中国博客之母,那么你就是中国互联网视频之母。既然视频这么火,那么在对比Google和百度时,我们也不能不比较一下两家的视频服务 Google: Google的视频搜索是
18、个跟风yahoo!的东东,一直以来是不温不火的。所以,财大气粗的Google最终选择了收购。Youtube 16亿美元的天价惹得小牛队老板库班“牛气冲天”,诱的国内视频网站口水横流,间接促成了张钰小姐的一脱成名。当然这些是题外话了,就此打住。 虽然Google的视频搜索和Youtube都各有各的风采,但是它们暂时并不适合中国市场没有人会怀疑Youtube上大量的*暂时是不能通过审查的。所以对于国内网民而言,Google视频服务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迅雷(两者有合作关系)。不过迅雷有自己的搜索引擎,Google似乎还没有实现和迅雷的无缝衔接或者,两者根本没有无缝衔接的计划 百度: 说起百度的视频服务
19、就不得不提一下百度光辉的“自宫”历史。2005年,为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百度毅然删除了百度MP3搜索的大量侵权链接,并且关闭了百度下巴。当时的IT评论将百度此举称之为“自宫” 但是,在时隔自宫一年多之后,百度却成功恢复了“功能”。百度下吧重新上线,百度影视也是红红火火的不仅获得维亚康母公司以“版权”相赠,而且还从MOTO、联想等大腕那里成功拉到了广告。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家维亚康母公司,却因为Youtube的侵权问题和Google互不买账。如果岳不群再世,肯定会对百度的经历感慨万分的 评测结果:百度拿下了本土化的先机 评测三、新闻 什么?评测三是“新闻”?如果你发出上述的感慨,那么恭喜你你的视
20、力还不算太糟糕!你没看错,我也没打错,现在要比的就是新闻! Google: 新闻对于Google这个老江湖而言,显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犹记得2004年,Google新闻进军中国的时候,方兴东还好生为新浪们担心了一回。但是现在怎样呢?新浪虽然不复当年之勇,但活得还算滋润。而Google新闻却因为种种的原因,难以被访问! 再好的网站,如果不能被访问,那又能怎样! 百度: 百度新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跟风产品!“抄袭对象”就是Google新闻。但是恭喜百度,它的抄袭得到了网友的认可。Alexa统计就是证明! 也许是因为尝到了甜头,百度甚至动起了门户的念头。在向投资者解释财报的有关细节时,帅帅的李彦宏同
21、志已经“招供”了,百度获得了门户牌照!但是,关于百度是否会进军门户,李帅哥却始终没有松口。不过,财经时报记者李国训、奇虎副总编丁振辉却先后传出了跳槽百度的传闻。现在,百度一下“千万别对我好,一对我好,就成奴隶了”,你甚至可以看到百度自己制造的新闻资讯。 评测结果:都是潜力股但是李开复还需要努力公关,而李彦宏在面对十字路口的时候也需要多思量啊 评测四、客户端 终于谈到了客户端这个因为流氓软件而污名化的东东。不过所幸的是,我们两位主角的客户端还算干净。 Google: Google的Toolbar一直是一款让人称道的产品。还有Google Pack,这个产品虽然没有操作系统这么复杂,但是据说还是让
22、微软吓出了一身冷汗。更值得一提的是,Google一改一贯的“傲慢”,用预装的方式推广软件产品的做法非常行之有效。 当然,最近引起网络上流言四起的还是传说中的Google输入法。业界对这一产品似乎还是挺有好感的。方刚就曾经在blog上写道,“输入法是什么?输入法就是分词,就是用户体验,就是客户端,就是人工智能,就是搜索,就是社区,就是太多东西了。看你用不用,看你怎么用?”现在唯一需要确定的是,传闻是真是假?希望Google的fans们不要空欢喜一场 百度: 百度搜霸虽然一度陷入了“流氓软件”的“绯闻”,但是笔者个人感觉,这还是一款比较干净的软件,值得一用。但是,包括百度搜霸在内,百度硬盘搜索等一
23、系列百度开发的软件都或多或少有些Google的影子。当然,对于用户而言,不管Google百度,好用就是硬道理!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控制”了天空软件。得渠道者或许就能得天下!说实话,很愿意为李彦宏同志的这一创意鼓掌但前提是,百度在整合天空软件站的资源上能够走得更远。 评测结果:各有各的精彩,都有再上一层楼的可能! 评测五、无线增值服务 该说说无线增值服务了。对于Google和百度而言,这也许是它们的一片蓝海;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又找到了一个购买诺基亚高端手机的理由像用电脑一样用手机,难道你不羡慕吗? Google: 在无线服务方面,Google联手了中国移动。这是一个非常明智也非常弱智的
24、决定。 说它明智是因为中国移动主宰无线网络的野心已然显露,跟随产业链的上游强者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它弱智是因为选择了中国移动,也就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加上了一个“低低在下”的天花板。有人戏称,现在的Google Wap搜索就是移动梦网的站内搜索。当然,这仅仅是双方合作的第一阶段,Google未来仍旧有希望在无线方面分到一杯羹关键是这杯羹有多大了 百度: 在无线服务方面,百度联手了中国联通。这是一个非常符合所有IT写手新意的选择。 Google Vs 百度,中国移动 Vs 中国联通多好的新闻热点啊。当然在和中国联通合作之前,百度也在无线搜索领域耕耘了很久,虽然造诣或许还不及爱问,但是相比Google似乎还有一点微弱的优势。 评测结果:都在探索中,看谁更能把握明天了! 以上评测基于客观事实,但也非常非常的主观。以上评测没有理会谁模仿谁的问题,只关注谁更适合中国人。如果你有任何意见,请在下面留言。欢迎拍砖!这个视频很好笑,大家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