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湖泊的开发与治理
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流域是湖泊之源、湖泊是流域之汇,湖泊与流域是一个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互为反馈的动态变化系统。
我国的淡水湖泊大多处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降水分配不匀。洪水季节,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申论热点分析:湿地生态保护
Tag: 申论热点 2011-04-07 来源: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然而,从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普查结果看,已完成调查的6个省份中,北京、吉林和广东的湿地面积在进一步减少,黑龙江、江苏和天津湿地效益和功能还在下降。湿地资源数量的减少,效益的下降,不只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珍贵动物的栖息、生存和繁殖,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湿地危机表现】
第一,湿地面积依然在大幅度地减少;第二,天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的速度很快;第三,湿地过度利用带来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
【湿地破坏的原因】
湿地破坏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主要间接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快。而这并非问题的全部,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当是,湿地保护缺乏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在有限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中,湿地在土地利用方式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的地位。
【前进中的一缕曙光】
江西是我国湿地资源大省,湿地资源丰富。在湿地生态建设方面,江西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表示。
总结反思江西湿地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如下:
一、加强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要把湿地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把湿地生态的保护、开发和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来抓,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完善健全机构,明确各自责任。湿地工作牵涉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国土等多个政府部门,应由各级林业局牵头成立监测体系和具体实施体系,各个部门做好相应工作,联合共同严格执法。
三、开展湿地普查、调研,做好统一规划工作。详尽的普查是高起点规划的基础,应按广义和狭义湿地分别进行普查,有利于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把湿地保护、湿地地产、污水处理和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四、全民动员,普及学习湿地知识。领导应带头学习,消灭“湿地知识盲”。集中一段时间,采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办展览、实地参观等方式全面普及湿地保护、开发和建设知识,做到人人都有保护湿地的自觉意识。
【重要论述】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
一望无际;枯水季节,水束如带,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自然地理特征,丰枯季节湖泊水面和蓄水量差异甚大;秋冬季节,湖滩外露;草洲湿地植物种群多、数量大,浅碟形洼地中浮游植动物、水草、底栖动物、鱼类十分丰富,湖泊湿地上生物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一、湖泊的重要性
湖泊不仅具有调蓄洪涝、引水灌溉、饮用水源地、交通运输、发电、水产养殖和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
二、湖泊环境问题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双重胁迫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状堪忧,给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湖泊萎缩与干涸、水面积锐减;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湖泊围网养殖过度、生态系统受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淤塞严重;湖泊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
三、湖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全球气候变暖;
第二,过量排放污染物使湖泊环境恶化;
第三,围垦及围堤养殖使湖泊面积锐减,调蓄功能降低;
第四,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五,对湖泊缺乏统一的管理;
四、湖泊环境问题的治理举措
第一,重视立法,依法管理;
第二,构建合理的权利结构,调动有关各方参与流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科学制定流域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以相关“行动计划”为载体,整合资源解决湖泊突出问题;
第五,尊重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调动公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第六,应用“生态学系统方法”,综合管理流域自然资源;
第七,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提高流域管理的科学性。
五、实用语句积累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元尹廷高)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明杨周)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