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县四中2011-2012年度期中考试题一.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96561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县四中2011-2012年度期中考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县四中2011-2012年度期中考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环县四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 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它是我国古代 部 体史书,和《 》、《 》合称春秋三传。 2.《荆轲剌秦王》选自《 》。文中两个最精彩的场面是 和 。 3.鲁迅称赞 著的 是“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体例分为 、 、 、 、 五个部分。 二、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每空1分共8分) 1. 供其乏困。 通 2. 失其所与,不知。 通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 4. 图穷而匕首见。 通 5.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 6. 拒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通 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通 8.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三, 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每词1分共9分)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 樊於其褊袒扼腕而进曰。 5. 劳苦功高而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6.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7.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8. 诸郞中执兵皆陈殿下 四.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共10分 1. 夫晋,何厌之有?                 2.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 大王来何操?                   4. 不然,籍何以至此?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7. 群臣侍(于)殿上者。               8.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五、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期年(jī)  忤视(wǔ)  提秦王(dí)   谒见(yè) B 、美姬(jī)  鲰生(zōu) 以飨士卒(xiǎng) 按剑而跽(jì) C、 樊哙(kuài)卮酒(zhī) 瞋目视之(chēn)  目眦尽裂(zì)  D、箕踞(jíjù)  被八创(chuānɡ) 贻笑大方(yí) 参乘(shèng) 2、下列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越国以鄙远       肉食者鄙 C、不可不蚤自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3、下列黑体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为击沛公军 (替,给)  有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B,常以身翼蔽沛公(掩护)  再拜献大王足下(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C,又欲肆其西封(边界)   唯君图之(仅仅,只是) D,吾其还也,亦去之(离开)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4、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 ②函封之 ③烛之武退秦师 ④使使以闻大王 ⑤乃朝服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箕踞以骂  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 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5、黑体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有: ①敢以烦执事。 (胆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给予)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渡过;筑土用的夹板) ⑤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⑥吾其还也。(还是) ⑦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⑧失其所与,不知。(结交;同“智”) 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 A、①⑧②⑤⑨ B、②③④⑤⑩C、③④⑤⑥⑦ D、①⑦⑧⑨ 6、下列句中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觉今是而昨非 B.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  是天下之大贼也 D.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相同 D.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不相同 9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翻译: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求行动。 B.唯大王命之。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翻译:去了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翻译: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10.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六、阅读欣赏(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棗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2分) (2)客何为者?(2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4)会其怒,不敢献。(2分) 2.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4分) 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 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3.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8分) 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称:称赞 B.食不重肉 重:重叠 C.虽详与善 详:通“佯”,假装 D.是章朕之不德也 章:显扬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而又缘饰以儒术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所善宾客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力行近乎仁 吾尝疑乎是 D.因赐告牛酒杂帛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2分) ( ) A.天子以为谦让 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 D.遭遇右武 7.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2分) ( )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七、写作训练(55分) 13.作者不下断语,通过言行表现人物,刘帮老谋深算,项羽胸无城府,樊哙粗中有细,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请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300字左右。 高一语文试题答题卡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 文学常识(15分)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它是我国古代 部 体史书,和《 》、《 》合称春秋三传。 2.《荆轲剌秦王》选自《 》。文中两个最精彩的场面是 和 。 3.鲁迅称赞 著的 是“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体例分为 、 、 、 、 五个部分。 二,指出下列句子通假字(8分) 1, 通 2, 通 3, 通 4, 通 5, 通 6, 通 7, 通 8, 通 三,指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9分) 1, 2, 3, 4, 5, 6, 7, 8, 四,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0分) 1, 2, 3, 4, 5, 6, 7, 8, 五,选择题(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阅读欣赏(23分) (一)(15分) 1.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2分) (2)客何为者?(2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4)会其怒,不敢献。(2分) 2.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4分) 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 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3.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2分) (二)(8分) 4 5 6 7 七,作文(30分) 附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左传》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战国策》易水送别 庭刺秦王 3、司马迁 《史记》 表 书 列传 本纪 世家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A2、D3、C4、A5、C6、C7、B8、D9、B10、D 六,1.(1)军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取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2)来客是什么人? (3)如今别人成了切肉的刀和板,我成了鱼肉,还辞别什么呢? (4)正逢他发怒,没有敢献给他。 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讨好项羽,平息项羽的怒气。 3.胸无城府,不善狡辩。 4、 A(说) 5、D(都是“到”介词,“于是”;A、介词,“用”\表目的;B、助词,无实义\表“……的处所” C、介词,相当于“于”(到)\对) 6、C(古义:尽责任。今义: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A、均有“谦虚、推让”之意;B、均为“造反”;D、古义:碰上(祸患),今义:碰上(敌人或不好的事)或生活中不幸的经历,两词意义接近。) 7、B. 13、略。 参考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他家里穷,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武帝建元元年,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武帝元光五年,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封他为博士。 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他曾经和主爵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官位升到丞相,应当辅助贤明的君王安抚国家,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道理。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过去说:‘努力实践接近于仁,喜欢询问接近于智,知道羞耻接近于勇。’知道这三种情况,就知道怎样自我修养了。知道怎样自我修养,然后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天下没有不能自我修养却能去治理别人的,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现在陛下亲行大孝,以三王为借鉴,建立起像周代那样的治国之道,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鼓励贤才,给与俸禄,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如今我的才质低劣,没有汉马之劳,陛下特意把我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封为列侯,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我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和搪塞责任。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武帝答复他说:“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我从前幸运地得以继承皇位,害怕不能安宁,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应当知道我的想法。你不幸得了霜露风寒之病,何必忧虑不愈,竟然上书要交回侯印,辞官归家,这样做就是显扬我的无德呀!”于是,武帝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有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公孙弘发病,终于以丞相的身份死去。 10 环县四中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