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及材料选择
活动内容及主要材料提供
目标与指导要点
主指导区:美工区
1、折纸:提供彩色手工纸、剪刀等;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3、粘贴:废纸、色纸、香糊、湿巾等;4、装饰画:提供钩线笔、油画棒、图画纸等;5、吹画:提供广告颜料、墨水、图画纸等。
★训练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初步学习用正方形的折叠方法。★初步学习吹画的技能,能选用颜色来进行装饰。★引导幼儿运用搓、团、压、印的塑造技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科学区
1、好玩的磁铁:磁铁、各种含铁的和不含铁的物品等;2、好玩的水:水枪、注射器、有孔瓶子、小水桶等;3、颜色变幻:主色颜料水、玻璃瓶、棉签等;4、溶解现象:盐、沙子、果冻、食用油、洗发水等;5、虹吸现象:玻璃杯、塑料卡纸等。
★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感知探索磁铁的特性。★能运用多种工具了解水的特性,探索玩水的多种玩法,体验玩水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色感的兴趣,尝试用主色调配变成另一种颜色。★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益智区
1、图形分类:分类盒、不同形状的图形等;2、数字分类:数字分类盒、写有数字的汽车若干;3、图形排序:排序卡、图形粘贴纸等;4、图形拼图:七巧板等。
★学习不受大小和颜色干扰,要求幼儿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学习根据数字投放相对应物体的数量。★学习有规律的图形排序。
语言区
1、看图讲述:提供语言图书等;2、故事拼图:提供拼图等;3、表演讲述:提供指偶表演台、小指偶等;4、双语认读:字卡、英文字母卡等;
★培养幼儿喜欢看图书,初步学习按顺序翻阅图书并能边看边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教育幼儿爱护图书。★初步学习用小指偶来进行表演,并能讲出简单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文字、英语的兴趣。
建构区
提供自制的大型纸箱积木、小型积木;提供中型、小型塑料花片以及一些辅助材料。
★在模拟结构中学习各种基本的建构技能和建构物体的基本特征。★能根据意感或命题进行有目的建构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育幼儿懂得爱护玩具和与同伴友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区
提供:录音机、音乐磁带、各种打击乐器、节奏卡、头饰、纸制服饰等;
★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学习用不同打击乐器演奏2/4拍的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大胆表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家乡的美好情感。
小班区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境下的幼儿游戏,是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创造的自主活动。教师其能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留给孩子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尊重他们的想法与做法,让区角活动真正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发展原则。为此,我们小三班在班内分别设置了植物角、操作区、小超市、美工区、娃娃家、图书角等区域。
一、植物角
(一)活动目标 :
让幼儿观察小草、小花的生长变化。增添班级的活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材料:
废旧小盒、土、蒜。
(三)活动规模,
全班幼儿。
(四)活动过程,
我们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了小盆花,放在了植物角,然后我们又共同用废旧小盒,大家一起装饰后栽上蒜宝宝,让幼儿每天为花草、蒜宝宝浇水观察它们的变化,让他们慢慢长大。从而让幼儿认识 植物同他们一起在努力长大的!
二、操作区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区分物体的大小,分辨红、黄、绿、紫等
2、学习剥一些食品的皮、壳,试用瓶盖、扣子、珠子等有洞的安全材料穿链,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手眼的协调能力。
(二)活动材料:
瓶盖、扣子、珠子、橘子、花生、绳子若干。
(三)活动规模:
全班分两组
(四)活动过程:
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剥皮,一组穿链。
1、一组让幼儿尝试如何剥去食品的外壳,能把剥下来的垃圾堆放在指定处。
2、一组引导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穿手链,启发幼儿使用多种材料穿。
三、图书角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自由取放图书,学习能将图书按编号放回原处。
(二)活动材料:
1、收集幼儿读物。
2、桌子、椅子
(三)活动规模;
全班分两组
(四)活动过程
请幼儿在图书角里,自由取放图书阅读,幼儿可以坐在桌子边的椅子上看书,也可以坐在地垫上靠着靠垫看书。看完书后把自己的图书按编号放回到原处。
(五)活动提示:
1、看书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
2、爱护图书,轻拿轻放。
四、美工区
(一)活动目标
运用揉、捏、接、插的技能,制作不同动态的人。
(二)活动材料
泥塑材料及火柴棍
(三)活动规模
全班幼儿
(四)活动过程
1、请幼儿看老师用塑泥和火柴棍制作各种动态的小朋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请幼儿用塑泥和火柴棍试试看,看看谁能做出可爱的小娃娃。指导中要求幼儿分泥时注意头和身体的比例。用火柴棍当四肢,可以选用各种色彩不同的泥进行制作。
3、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
(五)建议:
为儿童安全,可将火柴棍事先用水泡过,把火柴头的药物洗掉再用。
五、娃娃家
(一)活动目标,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能自愿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游戏。 2.初步学会模仿各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二)活动材料
娃娃家里应有的废旧材料制作物品摆放好。如;布娃娃、毛绒玩具、餐具婴儿用品等。
(三)活动规模
一个区,5-6名幼儿。
(四)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己简单说一下活动内容,以及怎样分工。
2、幼儿能简单地学着照顾娃娃、喂娃娃吃饭等。
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有效利用的实践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区角活动的开展,是将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在区角活动中,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要素,促使儿童自主活动。然而在我们农村幼儿园条件差,教室小,面积少。作为老师应如何为幼儿创设条件,挖掘一些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泥土、种子、布、蔬菜、水果……经过加工、筛选有效的运用到区角活动中。 那么,对于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呢?
首先,对收集的各种资源进新分类。其次,根据各年龄段的划分,进行分层次的运用。还有,对于一些自然资源有效的整合在其他材料中;(如废旧材料),从而充分挖掘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在实践摸索中,我们对以下的几种自然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合理的利用,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幼儿喜欢的区角游戏探索操作活动。
一、 泥土的运用
泥土是农村中最丰富、最富变幻的一种自然资源;可以说在农村是随处可见的,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隐含着不可估量教育价值。首先从他的功用看,可设计让幼儿进行搓、捏、压等动作练习。其次,可以幼儿在探索操作中研究水与泥的比例关系以便更好的塑造东西,再次,可以拓宽到泥土制品等等。
1、“泥和水”找朋友:
因为孩子都喜欢玩泥巴,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水加得太多或太少都捏不拢,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就会有探索的兴趣,通过探索也就掌握了水与泥的比例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展开想象,捏造各种泥塑作品。(适合大班)
2、泥土变变变 : 教师准备好水和好的泥,让孩子展开想象,塑造各种不同的作品,发展孩子手部肌肉与想象力。(中班)
3、我是点心师:教师准备好一些泥制小点心,让幼儿用泥制作点 心,还可以想象自己设计点心的。(小班)
二、种子的利用
农村具有丰富的种子资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年用完明年又会有。种子可分为农作物(稻谷、小麦、米、玉米、各种菜子);蔬菜作物(花生、丝瓜子、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玉米、扁豆、刀豆、虹豆)种子不但可以装饰物体,还可以进行分类、探索声音等多种用途。
1、 摇摇乐:在废塑料瓶中分别让幼儿用各种方法装上各类种子等物,幼儿轻轻摇晃,瓶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对幼儿进行听音辨音的训练(小班)
2、 给瓶子娃娃戴帽子:把大小、颜色不同的塑料瓶集中在一起,瓶身与瓶盖分开,并在瓶盖和瓶身上贴上数量不一的实物图片点子或数字,要求幼儿为瓶身与瓶盖配对,再让幼儿接瓶子身上物体的数字,放上一些种子,这样就有数字与实物,数字与点子,点子与图片的训练,又有按数量取物与物体的多少和声音不同的探索。(中班)
3、 喂瓶娃娃吃东西 用饮料瓶做成各种可爱的娃娃,并开一个口贴上娃娃的嘴巴,让幼儿用小勺等工具喂娃娃吃豆和干果类东西,训练其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小班、中班上半学期)
4、 种子宝宝分家:提供各类种子让幼儿进行分类,可按颜色、大小或形状等。(适合中、大班)
5、 种子画:提供各类不同种子,让幼儿根据图片按需要进行用种子作画。(中班可提供背景图,大班也可以自己画轮廓自己装饰图片)(中、大班)
6、 装饰画:根据图片内容,利用各种农作物或自然物在边框上进行装饰,可以随意装饰,也可以对称装饰或有规律、排序装饰,不但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孩子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大班)
三、蔬菜水果的利用:
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夏天是瓜果水果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正是各类水果丰收的季节。这些五颜六色蔬菜水果真是孩子活动的好材料。
1、 蔬菜娃娃真可爱:就是利用南瓜、黄瓜、茄子、土豆、红薯等一些蔬菜,添加一些辅助品,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蔬菜娃娃。(中大班)
2、 蔬菜拼盘:选一些蔬菜(鲜红柿、黄瓜、茄子、南瓜、黄瓜、土豆、红薯、辣椒)等,洗净后,让幼儿玩蔬菜拼盘。(小、中、大班)
3、 水果拼盘:选一些水果,让幼儿玩水果拼盘游戏。同上
4、 剥橘子、剥蚕豆、拣菜……,提供四季豆或毛豆、豌豆、蚕豆等带壳的豆子,芹菜、菠菜等蔬菜,毛巾、抹布等清洁工具,小围兜,放蔬菜的盛器(盆、筐均可),剪刀等小工具。玩法拣菜可以拣菜叶或把菜分开;剥豆刚开始可以利用小工具,后来可以利用手;当大部分幼儿能熟练地剥豆子后,可以提供一组写有10以内的数字的小盆子,让幼儿根据剥好的豆子的数量,将豆子一一对应地放如小盆内。(小、中班)
5、 蚕豆小制作:拿一些新鲜的蚕豆,剥掉壳,再配上牙签、火柴等辅助材料,制作各种蚕豆小动物。(中班)
6、 榨水果汁;提供橘子、苹果、西瓜、生梨、草莓、猕猴桃等水果,碗、盆、勺、杯子、吸管、榨汁机、毛巾等工具,切菜板,西餐刀,统计图表。首先,提供已切好的小块水果,用勺、盘、纱布等榨水果汁。其次,给水果去皮后,将水果切成小块,比较手工榨汁和用榨汁机榨汁的不同。最后,互相品尝自制的水果汁,并通过统计图表比较水果榨汁前后重量、颜色的差别及不同水果榨出汁水的多少。(大班)
四、自然物的作用
在农村各种自然物到处可见,芦叶、茭白叶、芦秫叶、树叶,还有常被废弃的稻草等,这些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可真是件宝呀。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如包东西,制作小制作,装饰物品,还可以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1、芦秫灯笼 取新鲜芦秫若干,去叶一片一片分好,请幼儿均匀撕成八次,用剪刀把它剪尖,再播在芦秫上这样一只可爱的芦秫灯笼便做好了,即可以装饰教室,又可以获得成就感(适合中大班)
2.树叶分类:收集各类叶子引导幼儿可以按颜色、大小、边缘进行分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适合小中班)
3.树叶装饰画:收集各类树叶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制作树叶贴画,塑造一些有趣可爱的造形(小中大)
4.芦叶粽子:找一些新鲜的芦叶,糯米,让幼儿包粽子,即可以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又可以体验劳动的快乐。(适合大班)
5、芦叶风车:取一些干净新鲜的芦叶制作风车,到场地上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发展孩子奔跑能力。(中大班)
6、稻草真有用:取一些干燥的稻草,让幼儿利用捆、扎、串、排、编、剪等方法制作稻草人、草帽、绳网、鸟窝等多种稻草制作。(中大班)
7、丝瓜筋变变变:提供些干燥的丝瓜筋让幼儿进行装饰改变其形状,塑造一些有趣可爱的造物体:丝瓜飞机、丝瓜金鱼等等。
五、土布的应用
土布虽然粗糙,不象丝绸、化纤等色彩艳丽、图案丰富,但质地柔软温和,可塑造性强。又不用花费钱,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有;不但可用来制作可爱造型的布玩具,还可以进行印染、扎染、腊染。
1、 给娃娃穿衣,利用土布料做成小衣服、小衣裤。让幼儿给小宝宝穿脱衣服,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小班)
2、 纽扣花:用碎布料制成太阳和光芒,幼儿把纽扣扣上,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纽扣花。让幼儿反复操作,锻炼孩子的小肌肉群。(小班)
3、 亲亲娃娃包,具有拉拉链、扣纽扣、系鞋带等功能的包。可以这样制作:缝制一个椭圆形的布包,在上半部分的两旁各缝上三根布条;在包面上缝上纽扣,并裁剪相应的几何图形布块,挖扣眼;在包的下沿缝上拉链。首先,练习系鞋带、扣纽扣、拉拉链、编辫子等技能。其次,再练习各种技能的基础上,寻找又快又好的方法。最后,利用多功能包,进行生活技能的比赛。(小中大)
六、小动物的利用
在农村小蜗牛、小蝌蚪、小鱼、小虾、蚂蚁、蚯蚓是属于较常见的小动物,让他们通过饲养观察了解其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然后根据获得的经验,可利用各种方法塑造这些小动物,如画、剪、贴、用泥塑造等,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