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访的故事
陈娅
平时写文章总不太喜欢平实的开头,往往觉得华丽些可能更加夺人眼目。
可是这次,我决定用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开头来开始这个故事,这个家访的故事。
过去一个月的家访活动已基本完成,然而和家长见面的清醒仍然历历在目。
尤其是家长们那么相似的眼神,透出一股难以名状的热切。
家访的第一站是班级中一个姓张的小朋友的家,这是一个外地的孩子。这个家在一个弯弯曲曲的偏僻的小村庄的尽头,有两间低矮的平房,一间作为客厅,一间是卧室。房子的面积也不大,其中一间甚至放了一张床以后就只留下了一条走路的空间。小朋友的书桌就是家里的餐桌,桌子上还有昨天留下的的一碗简单的菜汤。爸爸孩子加班,妈妈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特地准备了几个橘子。还有一个蹒跚学步的女儿在一旁不断嗷嗷地叫着。张妈妈,不太会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听我们说,不断点头,还有那一双热切的眼始终望着我们。说得最多的是:孩子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妈妈不识字,连签名都不会。
这个时候,我似乎有点明白家长们的眼神了。
家访继续进行,第二户孩子的家在一个院落的简易房当中,二楼小小的一个空间里,紧凑的摆放着两张床,其中一张上面铺满了每个季节的衣服,想必是兼顾了衣柜。过去的时候,孩子的爸爸正在午睡,看到我来了,匆匆抹了把脸就起来,忙不迭的把我迎了进去。但是,脸上却是掩盖不住的倦意,爸爸在为一家每天“三班倒”。
我无意叙述和孩子父亲简单的谈话,但此时,我有点明白家长们的眼神了。
家访仍在进行。
第三户孩子的家仍旧不宽敞,在一张床上,坐着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爸爸很诚恳,搓着枯瘦的布满老茧的双手,对我说:“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辅导已经很吃力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不高,这些个题目都不太会……”在送我出门的时候,一家人站在门口望了我很久,他的一句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我就希望她把书读读好”,我开始明白家长们的眼神了。
这种眼神是对知识的渴望,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这让我感受到了肩头担子的沉甸甸。
在后来的家访中,虽然房子没有变大,家长仍旧很忙,很疲倦,但是我在更多的家里看到了一本本的书。
《格林童话》、《盛世繁花》、《城南旧事》……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本本的书,这些更是知识,更是钥匙。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们却用自己最为朴实的语言对我们提出了一个个可行性的建议:我们会配合学校让孩子少看电视,不上网;我们会配合学校不买零食而且不带零食;我们建议让孩子们把课外书带回来看,相互交流,并且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反馈。
我更加明白家长们眼神的含义了。
我们可以做什么?
家访的故事毕竟会有结束的时候,但是教育的故事是没有结束的终章的。
面对着历历在目的眼神,作为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上更加专注,对于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真心。
窗外的雨开始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如那目光般历历在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