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直线与方程
【基础知识归纳】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概念:(1)倾斜角:当直线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a叫做直线的倾斜角。(2)倾斜角的范围: 0°≤a<180°。
2、直线的斜率
(1)斜率公式:K=tana(a≠90°)(2)斜率坐标公式:K= (x1≠x2)
(3)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一条直线必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a=0°时,k=0;当0°<a<90°时,k>0,且a越大,k越大;当a=90°时,k不存在;当90°<a<180°时,k<0,且a越大,k越大。
二、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1)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都是90°,即斜率不存在,则这两直线平行;
(2)两条不重合的直线,若都有斜率,则k1=k2 Û ∥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1)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这两直线垂直;
(2)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且都不为0,则⊥ Û k1·k2=-1
三、直线方程
点斜式:,(斜率存在) 斜截式: (斜率存在)
两点式:,(不垂直坐标轴) 截距式: (不垂直坐标轴,不过原点)
一般式:.
四、直线的交点与距离公式
1.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直接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可简记为“方程组思想”)。
相交方程组有唯一解,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平行方程组无解.重合方程组有无数解.
2. ①两点间距离: 推导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②点到直线距离: 推导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
③平行直线间距离: 推导方法:在y轴截距代入②式;
五、直线系方程
1.平行直线系
平行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2.垂直直线系
垂直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3.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题型分析】
题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与
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所示, 直线PA的斜率是,
直线PB的斜率是.
当直线由PA变化到y轴平行位置PC, 它的倾斜角由锐角增至90°,斜率的变化范围是[5,;当直线由PC变化到PB位置,它的倾斜角由90°增至,斜率的变化范围是.
所以斜率的变化范围是.
例2.直线2xcosα-y-3=0(α∈)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直线2xcosα-y-3=0的斜率k=2cosα,由于α∈,所以≤cosα≤,因此k=2cosα∈.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θ∈,由于θ∈[0,π),所以θ∈,即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选B.
变式:1.若过点的直线与曲线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解析:记圆心为,记上、下两切点分别记为、,则
,∴的斜率即.
2.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分析: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斜截式,得出直线的斜率,再由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得出关于的一个三角不等式即可.
解:已知直线的方程为,其斜率.
由,得,即.由,得.
说明:解题易得出错误的结果,其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题型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已知两条直线和互相垂直,则等于 ( D )
A.2 B.1 C.0 D.
变式:已知两条直线l1:ax+by+c=0,直线l2:mx+ny+p=0,则an=bm是直线l1∥l2的 (B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题型3:直线的方程
例1:将直线y=3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将直线y=3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y=-x,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为y=-(x-1),即y=-x+.
例2:直线过点(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分析:借助点斜式求解,或利用截距式求解.
解法一:由于直线在两轴上有截距,因此直线不与、轴垂直,斜率存在,且.
设直线方程为,
令,则,令,则.由题设可得,解得或.
所以,的方程为或.故直线的方程为或.
解法二:由题设,设直线在、轴的截距均为.
若,则过点,又过点,∴的方程为,即:.
若,则设为.由过点,知,故.
∴的方程.综上可知,直线的方程为或.
变式:1.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3x+4y-12=0,求与直线l平行且过点(-1,3)的直线的方程.
解:直线l:3x+4y-12=0的斜率为,∵ 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又由于所求直线过点(-1,3),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即
2.已知直线经过点,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5,求直线的方程.
解:由已知得与两坐标轴不垂直.
∵直线经过点,∴ 可设直线的方程为,即.
则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在轴上的截距为.
根据题意得,即.
当时,原方程可化为,解得;
当时,原方程可化为,此方程无实数解.
故直线的方程为,或. 即或.
3.直线过点(-1,3),倾斜角的正弦是,求直线的方程
解:因为倾斜角的范围是:,又由题意:,所以:,
直线过点(-1,3),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到:,即:或.
说明:此题是直接考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计算中,要注意当不能判断倾斜角的正切时,要保留斜率的两个值,从而满足条件的解有两个.
题型4:与交点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为实数,两直线:,:相交于一点,求证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轴上.
【解】解方程组得交点(-).
若>0,则>1.当>1时,-<0,此时交点在第二象限内.又因为为任意实数时,都有1>0,故≠0.因为≠1(否则两直线平行,无交点) ,所以,交点不可能在轴上
【点拨】也可先讨论=1时,两直线平行,无交点.再考虑≠1时的情况.
变式:若直线l:y=kx与直线2x+3y-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分析】可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交点坐标解出,再求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解决.
【解】如图,直线2x+3y-6=0过点A(3,0),B(0,2),直线l:y=kx必过点(0,-).当直线l过A点时,两直线的交点在x轴;当直线l绕C点逆时针(由位置AC到位置BC)旋转时,交点在第一象限. 根据,得到直线l的斜率k>. ∴倾斜角范围为.
【点拨】此解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斜率公式,抓住直线的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求得结果. 也可以利用方程组的思想,由点在某个象限时坐标的符号特征,列出不等式而求.
题型5:距离
例1: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 C )
A.36 B. 18 C. D.
解析:圆的圆心为(2,2),半径为3,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3,
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2R =6,选C.
例2:直线2x-y-4=0上有一点P,求它与两定点A(4,-1),B(3,4)的距离之差的最大值.
【解】找A关于l的对称点A′,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点. 设, 则
,解得, 所以线段.
【点拨】问题转化为两定点在直线的同侧时,直线上有一点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之差有最大值;两定点在直线的异侧时,直线上有一点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有最小值
例3: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的值;
解:
例4:求与直线及都平行且到它们的距离都相等的直线方程.
解:直线的方程化为. 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则,即,解得.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点拨】与两条平行直线,都平行且到它们的距离都相等的直线方程.
题型6:过定点问题
例:求证:直线恒过某一定点P,并求该定点的坐标。
解法一(换元法) 直线方程中的点斜式可以表明直线过点P(,),
因此我们可以将直线的一般式通过换元法转化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从而证明该直线恒过定点,并且可直接求得该定点。
证明:,当时,
。 令。
由此可得。 即原直线方程可化为。
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知该直线过点P(3,1)。
当即时,原直线可化为,此时点(3,1)仍然在直线上。
综上,直线恒过定点P(3,1)。
解法二:(参数分离法)此法为常用方法.
分析:对于直线方程来说,如果我们将其中的m看作参数,
并将其分离得0,此时我们令,,
则这两条直线的交点P(,)一定满足直线方程0,
即P(,)在直线上,这样就将直线恒过定点转化为两条直线的交点了。
证明:。
令,=0,解方程组得
令点P为(3,1),因点P(3,1)满足。所以也满足。
进一步得点P(3,1)满足。故直线恒过定点P
练习:已知直线l:kx-y+1+2k=0(k∈R).
(1)证明:直线l过定点 (2)若直线l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l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O为坐标原点,设△AOB的面积为S,求S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
解:(1)法一: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y=k(x+2)+1,故无论k取何值,直线l总过定点(-2,1).
法二:设直线过定点(x0,y0),则kx0-y0+1+2k=0对任意k∈R恒成立,即(x0+2)k-y0+1=0恒成立,
所以x0+2=0,-y0+1=0,解得x0=-2,y0=1,故直线l总过定点(-2,1).
(2)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y=kx+2k+1,则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2k+1,
要使直线l不经过第四象限,则解得k的取值范围是k≥0.
(3)依题意,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1+2k,
∴A(-,0),B(0,1+2k),又-<0且1+2k>0,∴k>0,故S=|OA||OB|=×(1+2k)
=(4k++4)≥(4+4)=4,
当且仅当4k=,即k=时,取等号,故S的最小值为4,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2y+4=0.
题型7:对称问题
(一)特殊的对称问题
点M(x,y)
直线Ax+By+C=0
关于x轴对称
(x,-y)
Ax+B(-y)+C=0
关于y轴对称
(-x,y)
A(-x)+By+C=0
关于原点对称
(-x,-y)
A(-x)+B(-y)+C=0
关于直线y=x对称
(y,x)
Ay+Bx+C=0
关于直线y=-x对称
(-y,-x)
A(-y)+B(-y)+C=0
简单的说,要想得到对称的直线方程,只需将对应的对称点的坐标代入即可;函数亦然。
(二)一般的对称问题
1.点关于点的对称点
注:点(x,y)关于点(m,n)的对称点为(2m-x,2n-y)。 利用点(m,n)是两点连线的中点。
例1:求点A(2,4)关于点B(3,5)对称的点C的坐标.
解: B是线段AC的中点,设点C(x,y),由中点坐标公式有,解得,故C(4,6).
练习:求点A(2,2)关于点(-1,5)的对称点坐标。
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注:先利用直线AB与直线l互相垂直可以求出直线AB的方程;然后求出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C;再利用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求出点B的坐标.
例:求点A(1,3)关于直线l:x+2y-3=0的对称点A′的坐标.
解 据分析,直线l与直线AA′垂直,并且平分线段AA′,设A′的坐标为(x,y),则AA′的中点B的坐标为
由题意可知,,解得. 故所求点A′的坐标为
练习:求点A(2,2)关于直线l:2x-4y+9=0的对称点B坐标。
3.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
注: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可以先设出所求直线的方程Ax+By+C=0;再利用点到两线的距离相等列出方程求出待定系数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方程应有两个根,其一为所求直线的C值,其二为已知直线的C值.
例:求直线2x+11y+16=0关于点P(0,1)对称的直线方程.
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两直线平行,以及点P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求解,也可以先在已知直线上取一点,再求该点关于点P的对称点,代入对称直线方程待定相关常数.
解法一 由中心对称性质知,所求对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可设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c=0.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
即|11+c|=27,得c=16(即为已知直线,舍去)或c= -38. 故所求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38=0.
解法二 在直线2x+11y+16=0上取两点A(-8,0),则点A(-8,0)关于P(0,1)的对称点的B(8,2). 由中心对称性质知,所求对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可设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c=0.
将B(8,2)代入,解得c=-38. 故所求对称直线方程为2x+11y-38=0.
练习:求直线 y=2x+3关于点A(2,2)对称的直线方程。
4..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
(1) 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则所求直线与已知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线.可以先设出所求直线的方程Ax+By+C=0;再利用直线到直线线的距离相等列出方程求出待定系数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方程应有两个根,其一为所求直线的C值,其二为已知直线的C值.
例:求直线l1:x-y-1=0关于直线l2:x-y+1=0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分析 由题意,所给的两直线l1,l2为平行直线,求解这类对称总是,我们可以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再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或者利用距离相等寻求解答.
解 根据分析,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y+c=0,在直线l1:x-y-1=0上取点M(1,0),则易求得M关于直线l2:x-y+1=0的对称点N(-1,2),将N的坐标代入方程x-y+c=0,解得c=3,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3=0.
练习:求直线 y=2x+3关于直线 y=2x-1对称的直线方程。
(2) 两条直线是相交直线:两条直线是相交直线,则所求直线与已知两条直线也是相交直线,并且经过已知两条直线的交点.在此利用的知识为直线到直线的角相等,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再代入点斜式方程即可。
例:试求直线l1:x-y-2=0关于直线l2:3x-y+3=0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解 由解得l1,l2的交点,设所求直线l的斜率为k,
由到角公式得,,所以k=-7.由点斜式,得直线l的方程为7x+y+22=0.
练习:求直线 y=2x+3关于直线 y=x-1对称的直线方程。
题型8:有关最值的问题
例:已知A(3,0),B(0,4),动点P(x,y)在线段AB上移动,则xy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
解:线段AB的方程为+=1(0≤x≤3),∴1=+≥2 ,∴xy≤3.(当且仅当x=,y=2时取“=”).
练习:
1.经过点P(1,4)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正值,且截距之和最小,则直线的方程为 ( )
A.x+2y-6=0 B.2x+y-6=0 C.x-2y+7=0 D.x-2y-7=0
解析:设直线的方程为+=1(a>0,b>0),则有+=1,∴a+b=(a+b)(+)=5++≥5+4=9,
∴直线方程为2x+y-6=0.
2.若点A(a,0),B(0,b),C(1,-1)(a>0,b<0)三点共线,则a-b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
解析:因为A(a,0),B(0,b),C(1,-1)三点共线,所以kAB=kAC,即=,整理得-=1,于是a-b=(a-b)=2--=2+≥2+2=4,即a-b的最小值等于4.
3.直线过点(2,1),且分别交轴、轴的正半轴于点、.点是坐标原点,(1)求当面积最小时直线的方程;(2)当最小时,求直线的方程.
解:(1)如图,设,,的面积为,则
并且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是 +=1
由直线通过点(2,1),得 +=1,所以:==
因为点和点在轴、轴的正半轴上,所以上式右端的分母.由此得:,当且仅当,即时,面积取最小值4,这时,直线的方程是:+=1,即:
(2)设,则=,=,如图,所以 ==
当=45°时有最小值4,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说明:此题与不等式、三角联系紧密,解法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能力.动画素材中有关于此题的几何画板演示.
直线与方程练习
1.直线x+6y+2=0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A. B. C. D.-2,-3
2. 直线x - y + 3 = 0的倾斜角是( )
(A)30° (B)45° (C)60° (D)90°
3.直线3x+y+1=0和直线6x+2y+1=0的位置关系是( )
A.重合 B.平行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4.已知直线ax-by-2=0与曲线y=x3在点P(1,1)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为 ( )
A. B.- C. D.-
5.直线x=3的倾斜角是( )
A.0 B. C.p D.不存在
6. 点(-1,2)关于直线y =x -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7. 三直线ax+2y+8=0,4x+3y=10,2x-y=10相交于一点,则a的值是
A.-2 B.-1 C.0 D.1
8.“m=”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相互垂直”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已知直线l1的方程是ax-y+b=0,l2的方程是bx-y-a=0(ab≠0,a≠b),则下列各示意图形中,正确的是
10.已知直线l1:x+ay+1=0与直线l2:x-2y+2=0垂直,则a的值为( )
A.2 B.-2 C.- D.
11. 不论k为何实数,直线(2k-1)x-(k+3)y-(k-11)=0恒通过一个定点,这个定点的坐标是( )
A. (5, 2) B. (2, 3) C.(5, 9) D.(-,3)
12. 若A(-2,3),B(3,-2),C(,m)三点共线 则m的值为
13.直线l1:x+my+6=0与l2:(m-2)x+3y+2m=0,若则=__________;
14.直线mx+ny=1(mn≠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15.已知点A(2,3),B(-5,2),若直线l过点P(-1,6),且与线段AB相交,则该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16.当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在 象限.2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