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遵义市第二十八中学
《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教案
基本
信息
课题
《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授课教师
遵义市第二十八中学 邓仕柳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议论本身作为表达方式中的一种就被同学们所熟知,但真正系统地学习议论文还是在八年级,同学们对议论文的问题知识有一定基础,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本次我的教学主要针对中考的几种常见考试题型展开,重点在于巩固并教会他们怎么答题。
学情分析
我校作为红花岗区的一所郊区学校,同学们的基础较为薄弱,但距离中考时日不多,同学们都有强烈的求学心态,所以本次教学,我主要引导总结答题方法,让同学们在练习中去巩固知识点。议论文的学习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的教学都在练习中进行,同学们也可以在练习中更好的思考巩固。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2、复习巩固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3、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4、结合具体文章进行阅读训练,规范答题模式。
。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议论文的文体常识,结合具体文章进行阅读训练,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文章进行阅读训练,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设置指引,连接课堂与中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目的
一导
入
开门见山,展示课题。
老师叫起立
展示课题后再叫同学们坐下。
同学跟随老师进入上课状态
告诉同学们,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进入课堂,明确我们本节课要做什么。
二直击中考
1、判断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
2、辨识、分析文中的论据,品味其作用。
3、理解、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效果。
4、剖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5、理解并品析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理解品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6、联系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感受,对文章观点作评价。
老师给同学们分析常见的中考题型,同学认真听并做到心中有数。
明确中考考试题型,让学生带着目的进入课堂,明确我们本节课要做什么,要收获什么。
三文体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据的分类:
3、论证方式:
4、论证的常用方法: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老师摆出框架,让同学们回忆回答
。学生回忆议论文文体知识并回答
文体知识是学习一种问题最基本要有的,这样框架式结构回顾,既可以让同学们理清晰还可以加深记忆。
四明确内容
我们将从以下具体四点学习
一、关于论点
二、关于论据
三、关于论证
四、关于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理清学习结构
再次梳理清楚今天的复习内容,增强目的性和条理性。
五关于论点
(一)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
句式:完整的表达观点和态度的陈述句。
中考中常见的几种题型: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这篇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你觉得下面能成为论点的是(1.4.5.9 )
1、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宽容
3、勤俭与自强 4、学贵质疑
5、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6、谈谦虚
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9、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0、阅读的愉悦
(三)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例:《谈骨气》
论题:谈谈关于“骨气”的问题。(话题)
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四)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中心论点?
一看题目
看看下面题目
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题:
1、 《敬业与乐业》
2、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3、 《成功》
4、《多一些宽容》
5、《论美》
6、《学问与智慧》
二看开头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勤出智慧
三看结尾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本文的论点是: 做老实人不吃亏
(五)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当文章对中心论点的表述不集中,作者的观点隐含在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时,需要自己归纳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论点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辨析,学生思考回答。
同时,老师展示练习题,同学们小组或同桌合作完成探究学习。
最后老师与学生一同总结。
论点是议论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必考题目,所以我以辨析的方式让同学们区分论点与论题,明确论点是怎样的,在以后的答题中也可以起到自我检测的作用。
六关于论据
(一)1、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2、论据的种类:
事实论据--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
3、基本要求: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二)如何辨识、判断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音乐家贝多芬,战胜众多挫折,艰难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事实论据
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名著《史记》。事实论据
3、“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道理论据
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事实论据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道理论据
(三)论据有什么作用?
学贵质疑
……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请同学们分析这则材料有什么作用?
(证明了哪个观点)
这则材料采用事实论据,列出达尔文的事例,证明了“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这一观点。
(五)方法指导:
1、论据的作用:
2、答题模式:运用(事实\道理) 论据,列出(事例/道理)直接论证(分论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跟随老师的课堂节奏进入学习状态
这部分的重点在于辨析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规范论据题的答题模式。
七关于论证
(一)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
(二)练习题一
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把人的“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1分)生动形象地证明“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具体形象,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1分)
(三)训练题二
躬行践履,是一个人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李冰父子如果不是沿峨江两岸实地考察,弄清水情和地势等情况,就不能带领当地人民建成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毕升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印刷劳动,并反复试验、摸索,就不能发明活字印刷术。司马迁如果不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访贤搜史,了解遗闻轶事,就写不出《史记》。白居易如果不亲自和百姓接触,熟悉人民的生活,就写不出《卖炭翁》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詹天佑如果不亲临工地现场,反复勘测,与筑路员工并肩奋战,就不能建成工程艰巨的京张铁路……
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本段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李冰父子,毕升,司马迁等人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躬行践履,是一个人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有说服力。
(四)归纳答题格式
①举例论证: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使论证更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和权威性。(趣味性)
③比喻论证: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从而把抽象的东西说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与····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五)论议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常考题型:1、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请说说文中几个段落的论证思路。
解答思路:
文章开头首先通过…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证明了…的中心论点)。
(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总结全文,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
(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开头的作用
①引出中心论点
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采用练习方式来完成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做题并思考
在明确答题模式时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据的过程,在议论文的学习中属于重点
其中,论证过程中的论证方法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学习对象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我采用练习题总结答题模式的方式来教学巩固。
八关于与论文的语言特色
(一)准确,严密
常考题型:
1、句中加点词语可不可以删掉(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不能,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不符合实际若删去无法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词句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不能,正确判断词句关系
3、解释词句含义。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义
(二)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感受,对文章观点作评价
思路:首先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结合实际阐述看法。注意观点必须是积极健康,且言之有理。
老师带领同学一起回顾学习过的知识
这个环节也是针对中考题型设定,相对来说这种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只需要提点即可。
九小结
刚才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复习
一、关于论点
二、关于论据
三、关于论证
四、关于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整体与同学梳理本节课结构,深化记忆
整体与同学梳理本节课结构,深化记忆
十
作业
请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老师发放复习巩固联系卡,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答题模式进行回答。
最后将答案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大家订正。
(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要学会运用到实际考察中去,让同学们巩固,查缺补漏。)
十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