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施工期风、水、电、通信设计.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80991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期风、水、电、通信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施工期风、水、电、通信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CD74040 FCD 水利水电工程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期风、水、电、通信 设计大纲范本 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8年6月 工程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期风、水、电、通信设计大纲 主 编 单 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 编 单 位: 主 要 编 写 人 员: 软 件 开 发 单 位: 软 件 编 写 人 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 月 目 次 1. 引 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基本资料 4 4. 施工期供风设计 8 5. 施工期供水设计 8 6. 施工期供电设计 18 7. 施工期通信设计 22 1 引言 提示:简述工程概况,说明本设计任务依据及初步设计进度要求, 前设计阶段审批的主要结论。 1.1 设计任务简述 提示:摘要说明有关文件对风、水、电、通信设计的要求。 1.2 有关文件对设计的要求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工程初步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合同书); (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意见; (3)中间报告及审批意见; (4)专题报告及审批意见。 2.2 主要设计规范 (1)DL 5021-9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SDJ 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3)GBJ 29-90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4)GBJ 13-86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 (5)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GBJ 15-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7)全国供用电规则; (8)SDJ 3-79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9)SDJ 2-79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10)GBJ 42-81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11)CECS 09:89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 (12)SDJ 8-84水电厂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3 基 本 资 料 3.1 地形 (1)风、水、电、通信系统布置用地形图: 一般为1/1000~1/5000,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到1/10000。 (2)风、水、电、通信设施布置用1/200~1/500地形图。 3.2 地质 (1)风、水、电、通信设施布置有关地域的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大地导电率和土壤电阻率;1/1000~1/10000工程地质测绘图。 (2)风、水、电、通信设施布置有关地域的物理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地震等)。 3.3 水文 (1)坝址洪水标准与流量、水位关系(表1); 表1 洪水标准与流量、水位关系表 洪水重现期,a 10 20 50 100 洪水流量,m3/s 洪水水位,m (2)坝址河流的流速 m/s,泥沙分布及河势规律; (3)坝址河流及地下水的水质资料; (4)坝址河流最高洪水位 m,最枯水位 m; (5)地下水渗透系数 cm/s; (6)地层岩性 ,含水层厚度 m,埋深 m。 3.4 气象 (1)坝址气温(表2) 表2 现址气温与湿度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多年月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相对湿度,% (2)坝址水温(表3) 表3 坝址水温表 单位:℃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多年月平均水温 (3)坝址地温(表4) 表4 坝址地温表 单位:℃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面月平均温度 0.5m深平均温度 2.0m深平均温度 (4)坝址风速(表5) 表5 坝址风速 常年主要风向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m/s,风向 最大瞬时风速 m/S,风向 (5)坝址雾日 多年平均雾日 d; 年最多雾日 d。 (6)坝址降雨、降雪量 年平均降水量 mm; 最大年降水量 mm; 年平均降雪厚度 mm; 最大年降雪厚度 mm; 电线最大复冰厚度 mm。 (7)雷电日 坝址最大年雷电日 d。 3.5 工程特征 3.5.1 水库 (1)正常蓄水位 m; (2)防洪限制水位 m; (3)枯季消落低水位 m; (4)百年一遇洪水位 m; (5)设计洪水位 m; (6)总库容 亿m3; (7)防洪库容 亿m3; (8)兴利调节库容 亿m3。 3.5.2 主要建筑物 (1)大坝: 坝顶高程 m; 最大坝高 m; 坝轴线长度 m。 (2)电站: 总装机容量 MW; 保证出力 MW; 多年平均发电量 亿kW·h; 单机容量 MW; 装机台数 台; 发电机电压 kV; 厂用电电压 kV; 主变压器容量 MVA/台; 主变压器电压等级 kV; 输电线路电压 kV; 输电线路回路数 回 。 3.5.3 施工 (1)土石方开挖量 m3; (2)土石方填筑量 m3; (3)混凝土量 m3; (4)钢材量 t; (5)钢筋量 t; (6)总工期 a; (7)第一批机组发电工期 a; (8)施工总体布置图(中间成果); (9)施工总进度表(中间成果)。 3.5.4 供风 (1)土石方工程(含山场开采)施工规划(强度、进度)、主要用气设备数量、耗气量及供气方式; (2)灌浆工程施工规划,主要用气设备数量、耗气量及供气方式; (3)混凝土工程施工规划,主要用气设备数量、耗气量及供气方式; (4)混凝土加工系统初步设计中间成果。 3.5.5 供水 (1)工程区施工企业生产用水量及水压; (2)混凝土大坝冷却用水量及水压; (3)其它生产用水量及水压; (4)工程区施工期规划人口数; (5)居住区职工、公共建筑、市政等生活用水量; (6)消防用水量。 3.5.6 供电 (1)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导流工程(包括基坑排水)、 各施工企业生产规模或施工强度,用电设备名称、型号、装机容量、台数、电压; (2)工程区其它用电负荷资料; (3)工程区地方电网现状地理接线图及单线图; (4)工程区地方电网发展规划及附图; (5)有关单位对施工供电的意见或协议文件。 3.5.7 通信 (1)工程区行政管理、施工生产、设计科研等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 (2)水情予报方式及对施工通信的要求; (3)水电站永久通信系统资料; (4)工程区现有通信系统资料; (5)工程区邮电部门的通信系统发展规划; (6)有关单位对施工通信的要求及协议文件。 4 施工期供风设计 4.1 用气负荷统计计算 提示:根据基本资料的情况,选择用气负荷的计算方法。方法一:设备累计法,即累计各用气设备的耗气量并乘以同时工作系数;方法二:单位工程量法,即采用实际工程统计的单位施工强度耗气量指标来计算用气负荷。采用方法一时,应给出同时工作系数;采用方法二时,应给出单位施工强度的耗气量指标。 根据上述基本资料,计算出各用气对象所需外供气的分期负荷及高峰负荷,计算方法为 ;主要计算参数 。 4.2 确定供气方式 根据负荷分布, 确定各用气对象的供气方式━固定站或移动机组供气,并作出分区、分期的供气安排。 4.3 确定压气站规模、站址、管网布置 根据用气对象的分布、负荷特点,确定压气站的供应对象、规模、站址及管网布置。 4.4 主要设备选型、管材计算 在做设备选型和管道计算时,应注意遵守有关规范中关于设备数量和管网压力损失的规定。 4.5 工程量统计计算 对压气站作必要的布置,以确定建筑面积,若站址需进行场地平整, 还应计算场地平整工程量。 4.6 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 提示:设计说明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包括用气负荷统计表、主要设备及管材一览表及工程量汇总表。 (2)计算书; (3)压气站及管网总平面布置图。 5 施工期供水设计 5.1 施工期用水规模 5.1.1 生产用水规模 生产用水,一般按单位产品用水量或生产设备用水量标准乘生产规模计算  Q1=Σkqiwit (1) 式中:Q1——生产工厂用水量,m3/d; k——变化系数; qi——生产产品(或设备)用水量标准,m3/(h·m3)或m3/(台·h); wi——生产产品规模(或设备数量),m3,台; t ——每天生产时间,h。 表6 生产用水量计算表 序号 生产用水户 生产用水量标准 生产规模 供水量 日用水量m3/d 最大时 用水量 m3/h 时变化系数 k 系统供水量 m3/d m3/h 1 砂石料筛分 2 人工砂制备 3 混凝土拌和 4 提示:生活用水规模包括居住区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及未予见水量等。 合 计 5.1.2 生活用水规模 (2) (1)居住区生活水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按下式计算: 式中:Q1——生活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m3/d; q1——设计期限内最高日用水量标准l/(人·d); 提示:最高日用水量标准参见GBJ 13-87表202,按枢纽所在地,有室内给水设备和淋浴设备栏选用。 N1——施工期内规划人口数(人)。 (3) (2)全施工区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Q2按下式计算: 式中:Q2——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m3/d; N2——某类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单位的数量; 提示:公共建筑生活用水标准按GBJ 15—88表2.1.2选用。 q2——某类公共建筑生活用水标准。 (4) (3)施工区内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Q3为: 式中:Q3——施工区职工生活用水量,m3/d; n——每日班数; 提示:生活用水量标准按GBJ 15—88第2.1. 3条选用。 q3——工业企业生活用水量标准,l/(人·班); N3——每班职工人数(人)。 (4)施工区内职工每日淋浴用水量Q4为: (5) 式中:Q4——施工区职工每日淋浴用水量,m3/d; 提示:淋浴用水量标准接GBJ 15—88第2.13条选用。 n——每日班数; N4——工厂企业每班淋浴职工人数,(人)。 (6) (5)市政用水量Q5为: 式中:Q5——市政用水量,m3/d; n5——每日街道洒水次数; q5、q'5——分别为街道(道路)洒水和绿地用水量标准,L/(m2·次)和L/(m2·d)。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通常街道洒水量可采用1 L/(m2·次)~1.5 L/(m2·次), 洒水次数可按气候条件取2 次/d~3次/d;浇洒绿地用水量通常可采用1 L/(m2·d)~2 L/(m2·d)估算; S5、S'5——分别为街道(道路)洒水面积,m2和绿地面积,m2。 (6)未预见水量系数(其中包括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5%计。 (7)由上可知,生活用水最高日用量QⅡ为: QⅡ=(1+k)(Q1+Q2+Q3+Q4+Q5) (7) 式中:QⅡ——生活、市政用水最高日用量,m3/d; k——为未预见水量系数,一般采用10%~25%; 其余符号同前。 提示:(1)消防用水量,通常储存在水厂的清水池内,灭火时, 由水厂二级泵站向施工区生活水管网供给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2)消防用水量的大小, 按扑灭一次火灾所需消防水量及同时发生火灾数目而定。扑灭一处火灾所需消防水量及同时发生的火灾数目取决于城市人口规模、建筑耐火等级、 楼层及性质、风的频率和强度等。参见GBJ 16-87表8.2.1选取。 5.1.3 消防用水规模 5.1.4 统供水规模 提示:可根据各用水户的性质,所处地高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循环、回收、直流水系统中的一种。 (1)生产用水系统 供水系统的供水量QⅢ只满足循环或回收水系统的补充水量,接下式计算: QⅢ=∑KiQI (8) 式中:QⅢ——生产用水供水量,m3/d; Ki ——生产用水户循环或回收水系统的补充水占用水量的%系数; QⅠ——某生产用水户的用水量。 (2)供水系统的供水规模QⅣ为: QⅣ=QⅡ+QⅢ (9) (3)取水量 Qv=(1+k)QⅣ (10) 式中:Qv——取水量,m3/d; k——水厂自用水量系数,按供水规模水量QⅣ的5%~10%选取(生活用水厂取10%,生产用水厂取5 %),不需作任何处理地下水按k=0。 5.2 水源 5.2.1 水源方案选择条件 (1)水源的最枯流量Qk; Qk>Qv (11) 式中:Qv——为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取水量,m3/d。 (2)给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优先考虑水质好,净化简单的水源; (3)考虑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用水影响的大小(水质和水量); (4)当地下水和地面水都丰富时,优先选择地下水源; (5)选择地表水作水源时(水利枢纽的地表水是很丰富的),应选择输水距离短,含泥砂量少,地质条件好,易于取水的地方; (6)保证安全供水; (7)易于水源卫生防护。 5.2.2 取水点选择 提示:取水点选择应考虑: (1)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在保证安全供水的前提下,应尽量靠近用水区,以节省输水投资; (2)取水点应能保证取得足够水量和较好的水质,且不被泥砂淤积和堵塞。一般应布置在城市的上游; (3)在有砂洲的河段,应离砂洲有足够的距离(500m以外), 避开浅滩及移动的砂洲;(4)取水点在枯水期,有足够的水深,且洪水时不受冲刷和淹没; (5)选择取水点时,须考虑对人工构筑物的影响,如桥梁、码头、丁坝等。 而且所处地质条件好; (6)取水点选择与给水处理厂、输 配水管网布置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取水点位置选择,还应从整个供水系统的方案比较后确定。 取水点选择,必须根据水文、地形、地质、卫生等条件综合研究,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从中选择最合理的取水点。 5.2.3 取水型式选择 (1)地下水源的取水型式,应根据含水层埋藏深度、含水层厚度、 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施工条件选取管井、大口井、辐射井、渗渠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地表水水源取水型式有两大类:固定式和移动式。 提示:(1)根据取水设备、取水构筑物型式和取水条件确定取水构筑物的主要尺寸; (2)确定取水构筑物在枯水(频率98%)时的最低水位 m,取水最低高程 m; (3)按洪水频率(城镇按1%,水利枢纽工程按5%)确定取水构筑物最高水位 m,顶高程(等于已定洪水频率下的洪水水位加风浪高,再加安全高) m; (4)选定取水主要设备进水管、出水管及管件设备尺寸; (5)绘制取水构筑物初步设计方案图。 提示:⑴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岸边式和河床式。 当河岸边坡较陡,岸边水深,地质条件好,不易被冲刷,以及在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 宜选用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当河岸稳定,岸边较缓,主流距河岸边较远,岸边水深不足或水质较差,而河心有足够水深和良好水质时,宜选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有浮船式和缆车式两种。 浮船式适用于河流水位变幅较大(10 m~35 m或以上),水位变化速度不大于2 m/h,枯水期有足够水深(3 m或以上),水流平稳(流速一般不大于3 m/s),河床稳定,岸边具有大于20°~30°坡角,无冰凌,漂浮物少,不受浮筏、船只和漂木撞击的河流。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岸地质条件比较好,岸边宜有10°~35°倾角, 河流顺直,主流靠近岸边的河流。 5.2.4 取水构筑物设计 5.3 输配水工程设计 提示:(1)按取水量Qv选择输水管管径,一般输水管选用两条; (2)尽量做到输水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少,工程造价最低,施工方便, 少占或不占农田; (3)管线走向,有条件时,管道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铺设; (4)输水管线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地段; (5)选择线路,应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或部分重力流; (6)两条输水管输水时,当其中一条损坏后,另一条能通过70%的设计流量。 5.3.1 输水管布置 5.3.2 输水方案的选择 提示:根据工程使用年限,对布置线路、管径、管长、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拟定1~ 3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推荐方案。 5.3.3 调节水池容积的确定 提示:调节水池一般有水塔和清水池。 (1)水塔容积:分级供水时,水塔容积约为总用水量的2 %~6 %;均匀供水时,水塔容量约为8 %~15%,一般可按6 %~8%估算; (2)清水池的容量应包括调节水量、消防水量和水厂自用水量,则清水池总容积Wc: Wc=W1+W2+W3 式中:Wc——清水池总容积,m3; W1——调节容量,m3。生活用水一般按10 %~20 %(大水厂取下限),生产用水按工艺要求确定; W2——消防水贮量,m3。(消防时水塔关闭)按下式计算: W2=T(Qx+Qp-Q'1) T——消防历时,一般取3h; Qx——消防用水量,m3/h; Qp——最高日最高时生活和生产用水量之和,m3/h; Q'1——一级泵站供水量(最高日平均时),m3/h; W3——净水构筑物冲洗用水量及其他需用水量,m3。 5.3.4 调节水池主要尺寸的确定 提示:(1)清水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两格,并能单独工作和分别放空; (2)一般水池深为4 m~6 m; (3)一般池型可选为园形和矩形两种,根据水厂的地形和经济比较确定。 5.3.5 配水管网 提示:根据用水户的分布情况和水质的不同,分为统一供水、分质供水、分区供水、分压供水、重复使用供水、循环供水、区域供水系统。 生活用水一般采用统一供水或分区、分压供水系统, 分压供水系统一般控制管网的每级压力为0.4 MPa~0.6 MPa为宜。 生产用水一般根据生产企业的性质、所处高程、生产废水的水质不同, 采用分质、分压、循环、重复使用供水管网系统,每个管网系统内又形成单独分系统。总系统只补充各分系统的损失水量。 5.3.6 配水管网计算 (1)配水管网设计流量为最高日最高时水量; (2)配水管网校核流量为最高日最高时的水量加消防水量; (3)管径按经济流速选择; (4)配水管网的主干管布置要沿主要用水流向延伸。 5.3.7 配水网的布置 提示:(1)配水管网的主干管布置要沿主要用水流向延伸; (2)配水管网尽量沿已建成或规划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管线在道路下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要求; (3)对于供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应布置两条,而且由不同配水管接入,以增加供水的可靠性; (4)干管应尽可能地布置在高地; (5)干管布置应考虑发展和分期建设的要求,并留有余地; (6)对于用水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的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市的规划建设初期,可布置成树枝状管网; (7)对于用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中、大城市,工业企业,必须布置成环状管网。 5.4 泵房 5.4.1 水泵选择 (1)水泵的设计流量等于最高日的取水量Q; (2)二级泵站的水泵设计流量等于最高日最大时的流量; (3)同一泵站应尽量选择同型号水泵,并有一定的备用水泵。 提示:(1)按照泵站室内地面相对于室外地面的高程差,泵站可分为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泵站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水源泵站、二级泵站、中途加压泵站、增压泵站; (2)泵站主要由水泵机组、变配电设备、管路、阀门、引水装置、起重设备、控制室等组成; (3)泵房内的水泵可布置成纵向单列或两列、横向排列、斜向排列; (4)泵与泵之间的距离: 当水泵所配电机的电压在380 V或以下时为≥1 m,在6000 V或以上时为≥1.5 m,并要留适当的检修场地和保证操作人员巡视通道畅通; (5)泵房内起吊设备,按起吊最重设备选择起重机; (6)泵房高度,应保证起重机在起重运行时, 被起吊设备的下底面与运行设备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 m; (7)泵房通风可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地面式泵房一般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时开窗面积应不小于地面面积的六分之一。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泵房一般采用机械通风,通风量按满足泵房值班人员工作地点,在夏季空气温度卫生标准计算确定。 5.4.2 泵站布置 5.4.3 泵站供配电 (1)明确供水系统水厂、取水泵站、加压泵站等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计算负荷; (2)明确供电的电源地点、电压等级、用电分类等级、双回或单回供电; (3)供配电主结线方案; (4)输电线路路径长度(m),输电线型式、规格; (5)控制方式和原则。 5.5 供水系统 5.5.1 生活水供水系统流程方案选择 取水工程 输水工程 净水工程 配水工程 提示:(1)生活供水系统主要服务于水利枢纽施工期(兼顾后期或城镇)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参杂布置在居住区范围的小型施工企业的生产用水, 居住区的消防用水,市政用水等。 (2)生活水供水系统流程选择的一般模式: 水源→ 根据水源、施工总布置、施工工期等确定下列几个主要项目: (1)选择水源、确定取水地点和取水构筑物型式; (2)确定水厂的数目、位置、规模和净水工艺; (3)供水系统布置形式的选择; (4)输配水工程的布置及形式选择。 提示:生产水供水系统的流程方案选择的一般模式: ⑴直流式 水源 ⑵循环式 水源 ⑶回收式 水源 ⑷统一混合式 水源 排水 取水工程 输水工程 净水工程 配水工程 用户 循环工程 取水工程 输水工程 净水工程 配水工程 用户 回收工程 排渣 排水 排水 取水工程 输水工程 净水工程 配水工程 用户 取水工程 输水工程 净水工程 配水工程 用户 排水 回收水工程 排渣 排水 循环水工程 5.5.2 生产水供水系统流程方案选择 根据水源、施工总布置、施工工期、生产水用水户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分布区域,确定工艺流程,并进行比较: (1)选择水源、确定取水地点及取水构筑物型式; (2)根据原水水质及用户对水质的要求,选择流程(直流、循环、回收或混合) 方案,确定规模; (3)确定水厂的数目、位置、规模和净化工艺; (4)输配水工程的布置型式选择。 5.5.3 供水系统流程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提示:技术经济比较的基本步骤: (1)建立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 (2)分析各种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缺点; (3)计算各种方案的经济指标和经济效果; (4)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做出结论。 根据枢纽施工区的水源的水质、河势地质、地貌、地形、总体布置拟定二个以上的供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5.6 净化水厂 5.6.1 选择净水厂的水处理工艺 提示:水厂流程布置有三种基本类型:直线形、折角形、回转形。 水厂的流程布置是水厂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是水厂平面的主体和骨架,一般应考虑的原则: (1)流程力求简短,生产构筑物布置紧凑,生产构筑物与生产附属建筑物宜分开; (2)尽量适应地形; (3)注意建筑物布置的朝向,各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美观; (4)远近期协调,应有绿化及发展的余地。 5.6.2 净水厂平面布置 5.6.3 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参数 提示: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与混凝剂混合,其构筑物为混合池、反应池。一般混合时间按30s控制;反应时间按6min~30min控制。采用不同形式的构筑物,使用不同的参数 。 (1)水的混凝 (2)水的沉淀 提示:水的过滤构筑物有快滤池、虹吸滤池、无阀滤池、钟罩滤池、双阀滤池,其中又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滤料滤池。各型式滤池的主要控制参数滤速,分别为:快滤池为8m/h~12m/h;双层滤池为12m/h~16m/h;三层滤池为30m/h。虹吸滤池、无阀滤池、钟罩滤池等可按采用的不同滤料,使用相应的滤速参数。 提示:水的沉淀构筑物有平流式、斜板或斜管式、辐流式等沉淀池,其主要控制指标,表面负荷为:平流式为1.0m3/(m2·h)~2.0m3/(m2·h);上向流斜管沉淀池为9m3/(m2·h)~11.0m3/(m2·h);同向流斜板沉淀池为30m3/(m2·h)~50m3/(m2·h)。 (3)水的过滤 提示:水消毒所采用的消毒剂有:液氯消毒、漂白粉消毒、二氧化氯消毒。 (4)水的消毒 提示:水厂是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布置时, 应合理地确定其位置。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卫生、交通、供电、环保、用地以及安全性因素,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取水点距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当取水点距用水区较远时,水厂位置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水厂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3)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4)厂址不受洪水威胁,并有较好的污水排放条件; (5)厂址宜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地区; (6)厂址宜选在拆迁少,有适当绿化和有发展余地的地区。 5.6.4 净水厂厂址选择 5.7 供水系统总体规划 5.7.1 供水系统总体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价 (1)列表说明各方案总体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的项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经济效果、优缺点; (2)文字表述各方案的综合评价,并推荐选取方案的理由及解决的问题。 提示:供水系统总体布置应包括:总体布置图、分项工程典型布置图, 其中总体布置图应表明:水利枢纽规划、取水、取水构筑物、输水工程、水厂、配水工程、管网用户等布置位置、高程控制尺寸;分项工程典型布置图表明主要取水构筑物、水厂的布置图。 5.7.2 供水系统总体布置 5.8 附表 5.8.1 主要工程量表 表7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石方开挖 m3 2 土石方回填 m3 3 混凝土 m3 4 钢筋 t 5.8.2 主要设备材料表 表8 主要设备材料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型 号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水泵 台 2 电动机 台 3 5.9 设计成果 5.9.1 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5.9.2 设计图 (1)供水系统流程图; (2)供水系统总体布置图; (3)水厂布置图; (4)取水构筑物布置图。 6 施工期供电设计 6.1 用电负荷及用电量 6.1.1 用电最高负荷及年最大用电量 (1)用电最高负荷计算 工程区施工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 MW, 其中: 左岸 MW, 右岸 MW。按需要系数法计算施工用电最高负荷,全工程区 MW,其中:左岸 MW,右岸 MW,计算结果见表9。 表9 施工用电最高负荷表 序号 用户名称 设备容量,kw 备 注 左岸 右岸 合计 1 土石方工程 2 混凝土工程 3 导流工程及基坑排水 4 施工企业 5 施工照明 6 坝区其它用电 … 合计Σpe 需要系数Kx 最高负荷Pm Pm=Kx·ΣPe (2)年最大用电量计算 根据用电最高负荷pm、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按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w=pm·Tm,计算年最大用电量 万kW·h。 6.1.2 逐年用电负荷及用电量 (1)逐年用电负荷 根据施工用电最高负荷和相应的最大施工强度,采用施工强度(混凝土工程、土石方工程)比较法确定逐年用电负荷系数kf(≤1),然后按负荷系数法:P=Pm·kf,计算逐年用电负荷。 (2)逐年用电量 根据逐年用电负荷,分别按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计算逐年用电量。 工程总用电量万kW·h,逐年用电负荷及用电量见表10。 表10 逐年用电负荷及用电量表 施工阶段 准备工程 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 分年 用电负荷,WM 提示:综合需要系数Kx取值范围0.2~0.4;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m取值范围2500h~5500h,施工准备期取小值,主体工程施工期取大值。 用电量,万kW·h 总用电量: 6.2 施工电源 提示:简述工程区附近可作为施工电源的地方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包括发电厂装机容量、出力、输出电压等级;变电所主要变压器容量、台数、电压等级;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导线截面、线路长度, 必要时应附示意图。如考虑自备电源方案,应简述可建自备发电厂的能源、交通运输及其它建厂条件。 6.2.1 工程区地方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 提示:根据工程区地方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结合本电站与电力系统连接方案,拟定2~4个施工电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各比较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提出1~2个推荐方案。 6.2.2 施工电源方案选择 (1)主体工程施工电源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施工电源方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经分析比较结果,推荐方案。 (2)准备工程施工电源方案 提示:对于大中型工程,原则上应由二个以上电源供电。据统计, 施工用电一类负荷占总负荷1%~4%,二类负荷占60%~76%,三类负荷占20%~35%, 可按此考虑备用电源容量。保安备用电源容量,以满足一类负荷不间断供电为原则,可集中安装柴油发电机组,列车电站或其它发电设备; 亦可由一类负荷 用户分别自行安装适量的柴油发电机组或其它发电设备。 (3)备用电源方案 表11 施工电源方案技术经济指标表 比较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经济指标 1.投资,万元 2.年运行费,万元/a 3.电能损失,万kW·h/a 4.有色金属耗量,t 5.分期投资及逐步过渡 6.远景利用 技术指标 1.按期完工可能性 2.安全可靠性 3.运行灵活性 4.继电保护 5.电压质量 比 较 结 果 “取”或“弃” 6.3 施工变电所 提示:提示:简述选定所址位置,地面高程应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主变压器容量、台数、电压等级。 6.3.1 所址及规模 提示:简述施工变电所各级电压进出线回路数,选定主接线方式、运行方式。 6.3.2 主接线 提示:简述根据施工总体布置及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确定施工变电所总体布置型式、占地面积、一次建成或分期施工。 6.3.3 总体布置 6.4 配电网络 提示:简述工程区高压配电网络电压等级选择6 kV或10 kV的理由, 必要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用电负荷较远, 超过10 kV线路允许送电负荷距离时,可采用35 kV电压。 6.4.1 电压等级选择 提示:根据施工总体布置及用电负荷分布情况、确定变配电所位置,配电变压器容量、台数;规划配电网络接线方式、主干线路路径, 选择导线截面,估算线路长度,必要时应绘制供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