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讲师简介
曾国平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导师,博士生任课教师。重庆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重庆市首届理论经济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1995 年起担任四川省、重庆市高校高职评委。四川省两课优秀教师、四川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全国“两课优秀教师”,担任重庆市三个大公司的独立董事,多个企业的顾问,多个区县的经济和科技顾问。
★课程对象
——谁需要学习本课程
★ 需要提升自身智商与情商的所有人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
1.如何认识智商之能
2.如何看清智商之貌
3.如何开启智慧之门
4.如何提高情商能力
5.如何做好情绪的管理与控制
6.如何做好智商与情商的结合
★课程提纲
——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
第一讲 认识智商之能(上)
1.前言
2.战争中以智取胜
3.商场中以智取胜
4.管理中以智取胜
第二讲 认识智商之能(下)
1.领导者以大智取胜
2.伟人伟业以智取胜
3.平凡人以智取胜
4.正确理解以智取胜
第三讲 看清智商之貌
1.什么是智商
2.智商的衡量
3.智商差异与智商测试
第四讲 开启智慧之门
1.把高智商遗传给后代
2.营造形成高智商的环境
3.自我开发智商
4.“一动五多”开发法
第五讲 掀起情商盖头来
1.情商的含义与核心
2.情商的五大能力
3.情商的测试
第六讲 提高情商能力(上)
1.营造情商环境
2.情绪的观察与认知
第七讲 提高情商能力(中)
1.情绪的管理与控制(一)
2.情绪的管理与控制(二)
第八讲 提高情商能力(下)
1.情绪的管理与控制(三)
2.情绪的调动与激励
3. 善待人生机会
第九讲 情商智商 相得益彰(一)
1.智商情商的统一性
2.案例分析的启示
第十讲 情商智商 相得益彰(二)
1.情商智商 相互补充
2.情商智商 相互促进
第十一讲 情商智商 相得益彰(三)
1.情商智商结合的方法
2.情商智商的结合点(一)
第十二讲 情商智商 相得益彰(四)
1.情商智商的结合点(二)
2.情商智商的结合点(三)
★课程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功;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下成功。看一个领导是否成功,主要看他的部下是否成功。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成功是各个环节的协调,失败是一个环节的失误。要想获得成功重要的就是情商和智商。本课程向您揭开情商和智商的面纱,给出提升情商智商的方法,助您走向成功之路。
第一讲 认识智商之能(上)
近年来,“成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功,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下成功。成功意味着鲜花、掌声,意味着赞美、尊敬,意味着价值实现,意味着自由快乐,还意味着很多很多……
当然,衡量是否成功也有一些标准:看一个教师是否成功主要看他的学生是否成功;看一个领导是否成功主要看他的部下是否成功。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的人士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能成功,而且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每个人都有过成功的经历,每个人也都期盼成功、再次成功、更大的成功。概括地说,成功是各个环节协调的结果,而失败是某一个环节的失误。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成功的方法千万个,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智商和情商。
认识智商之能(上)
人们追求智力的提高,对智者顶礼膜拜。人们也希望自己到达智慧的彼岸,成为聪明的人,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把有智慧的人与成功的人士联系在一起。明代的著名作家冯梦龙说过:“人要有智慧,犹如土地要有水。土地没有水,就变成一片焦土;人没有智慧,就变成一个行尸走肉。”
成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准确的、惟一的答案,也没有一个可以对所有人适用的标准。尽管如此,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期盼获胜,每个人都想以智取胜,以胜取成功。
【案例】
大个子与小个子比力气
一个看起来力气很大的大个子与一个看起来力气小得多的小个子比谁的力气大。
“比什么呢?”
小个子建议说:“比扔稻草,比谁扔得远,谁的力气就大。”
大个子当然马上就同意了。
小个子说:“大个子,我要让你,你只扔一根稻草,我扔一把稻草。”
大个子想,我力气比你大,只扔一根;你力气比我小,还要扔一把,这小子肯定输得很惨,于是,就欣然同意了。
比赛开始了,大个子扔一根稻草,小个子扔一把稻草。
结果当然是小个子赢了。
点评:这就是所谓的以智取胜。古今中外,以智取胜的故事有很多,这些故事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道理。
(一)在战争中以智取胜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以智取胜的例子非常多。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计计都是用兵的神智,中国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空城计等等,都是以智取胜的典型事例。
例如,《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沙家浜里的智斗,解放战争时的智取华山,《林海雪原》中的智取威虎山等等,既用了力敌,更用了智取。特别是《三国演义》中处处写的是以智谋取胜,诸葛亮智激周瑜、智算华容、智辞鲁肃、智取汉中、智取三城……诸葛亮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智慧的化身。
【案例】
《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中第45到49回中发生的故事。
当时曹操83万人马,号称百万,周瑜只有五六万人马,实力相差太悬殊。周瑜用的就是以智慧取胜,而且是一连串的智谋。他们可用的方式有很多:水淹、暗杀、火烧,但他们单单选择了火烧,因为只有火烧才能最大程度地消灭曹军。
在故事中,周瑜、诸葛亮用了三借—借箭、借外脑、借东风;用了三计—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
第一计,蒋干盗书,属离间计。
《三国演义》中第45回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的同学九江人蒋干自愿为曹操说降周瑜,在群英会上,周瑜点烛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后周瑜假醉,让蒋干盗去荆州降将蔡瑁、张允的来信,献给曹操,曹操中计,果然杀了蔡瑁、张允二人,后来曹操也知中计。为什么周瑜要用离间计?因为曹操手下的水将蔡瑁、张允二人熟悉水战,是周瑜打水仗的劲敌,周瑜用借刀杀人计让曹操把他二人杀了,用计谋扫除了打水战的障碍。
第二计,黄盖假降,属苦肉计。
第46回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说的是:因为要火烧曹营,必须有人去点火,人还没有靠近,曹军乱箭射来,没法靠近曹营点火,而打老将黄盖最具有欺骗性。真打黄盖假降曹,黄盖装满硫磺草料的船去假降曹操,使曹军没有防备,从而点火烧之。
第三计,庞统献策,属连环计。
第47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北方的曹军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襄阳庞统庞士元向曹操献计:“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簸,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搭配,或三十一排,或五十一排,首尾用铁环相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也”。曹操大喜,按计而行。殊不知这是一条毒计,到时候火一烧起来,大小船只无法分开,一烧一大片,提高火烧的规模效益。
三条计谋策划好后,周瑜引众将立于山顶,观看北岸曹操营寨,心生欢喜,要将曹营化为灰烬。正在观察之际,正在高兴之时,突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军旗的一个角飘到周瑜脸上,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众将官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帐中,求医调治无效。此时来了一个诸葛孔明,诸葛亮用了一副药,立马见效,这副药就是四句话的打油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来这时是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左右,隆冬之时,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曹操的军队在江北岸,只有东南风才能烧到曹营,刮西北风不但烧不了曹营,反而会烧了自己。没有东南风,前面所有的准备、所有的计谋都要泡汤。
十一月二十日,诸葛亮就在南屏山上搭起七星坛,披发仗剑,三更时分霎时间果然东南风大起。诸葛亮借来东风,使火烧赤壁最终成功。其实,诸葛亮哪里能借东风,是因为他懂得气象学,几天前他曾利用大雾草船借箭,他深知,在这个季节,大雾过后,必然在什么时候有一段时间的东南风,这也是一计。
《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点评:用智慧使东吴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它充分体现了周瑜和诸葛亮的高智商。其实,战争中,用兵的大计在于少用兵、不用兵,或者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的“止戈为武”就是这个道理。
(二)在商场中以智取胜
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中也要以智取胜,这属于商业智慧,典型的表现为:标新立异发明新产品,或另辟蹊径开拓新市场,或不拘一格启用新人才,或屡出奇兵策划新方案。
古今中外,商场中以智取胜的案例有很多,人们津津乐道的号称“世界第一商人”的犹太人就是如此。
【案例1】
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一加一大于二。”在这个集中营,纳粹毒死了536724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
1946年父子二人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有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
儿子回答:“是35美分”。
“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一扇门的把柄看一看。”
20年后,这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经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来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正在法国旅行的这位董事长听说了这件事,立即乘飞机赶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当即就签字揽了下来。纽约的许多运输公司为他的这一愚蠢行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对垃圾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就要受到环保部门的起诉。
这位董事长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使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案例2】
可口可乐的古老传说
世界驰名商品可口可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可口可乐的创始人最初用小车每天把一桶可口可乐推到沙滩上去卖。
有一天,一个人神秘地对他说:“你要是想把你的饮品销量增加100倍的话,我可以教你一个方法,但是以后你要让我占有将来的公司50%的股权。”
可口可乐的创始人感到神秘莫测,半信半疑,当然最后也同意了,于是,一同到律师那儿签了一份合同。合同签了以后,那人就告诉创始人两个单词:“Bottle in”—把它装入瓶子,瓶装后的可口可乐便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销量最大的国际饮品之一。
【案例3】
新编《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主要是学习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但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愚公完全可以不移山,因为移山不如移人。
实际上,在浙江温州人的头上也有两座大山:一座叫“供应大山”,一座叫“需求大山”。他们生产的商品太多,自己消费不了,他们的需求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生产和投资的需求。怎么办?移山不如移人,温州人、浙江人就走出去,走到国外、境外去,走到省外、市外去,当今世界,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温州人,就有浙商。这就是一种现代版的商业大智。
【案例4】
《乔家大院》的启示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前几集中,乔氏本家的一些人,在四哥的带领下,动不动就来找乔致庸退股,乔致庸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很害怕人家来退股。因为一退股,生意就要泡汤了。
在《乔家大院》里还有一系列的商业智慧:例如,给伙计以身股,让伙计既为公司干,更为自己干,也留住了人才。启用28岁的伙计马荀当大掌柜,不拘一格启用新人。立了20条新的店规,很好地处理了假麻油,维护了诚信,等等。
点评:在商业社会里,大家越来越抱怨钱不好赚。当某人抱怨生意难做、钱难赚时,也许有人正因为点钞票累得气喘吁吁,这里的差别很可能就在于商业智慧。
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实际上比西方要早一些,但是,在制度的设计上,西方却有一条:“一旦入股,不能退股,只能在股民间进行买卖转让。”这就是一条特别了不起的商业智慧、管理智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之所以今天发展得这么好,与这一条规定有密切的关系。不退股,股本在不亏损不破产的情况下,一直都有资本,还可以增资扩股。今天不少企业,搞股份制也可以退股,这怎么可能?!
(三)在管理中以智取胜
企业管理讲究 “三效”——效率、效益、效果,管理要管得有道理,这个道理包括了理智的管理,特别是管人更要用智慧,而且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效率,“效率体现一切”,于是许多管理者的智慧都用在了提高效率上,产生了许多的“效率迷”。
【案例】
运用人力资源配置来提高效率
某公司有四个车间,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效率。一个咨询大师想了一个办法:第一个车间都是小伙子上班,给加几个女孩;第二个车间都是年轻人加几个中老年人进去;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加几个年轻人进去;第四个车间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配齐了怎么办?在仔细分析都是当地人的情况下,于是加几个外地人进去来提高效率。
一个心理学的教授举例说,一个办公室假设有三个人,怎么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呢?有四种方法:三个男的三个女的,两个男的一个女的,两个女的一个男的,这其中哪一种效率最高,哪一种效率最低?结果是三个女孩在一起上班效率最低,而两个男的一个女的效率最高。
点评:化繁为简一直是提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思想,“简单的往往是深刻的”。
【案例】
泰勒的管理智慧
管理大师泰勒,人们称他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管理智慧主要体现在精确、化简上,他的“时间—动作”充分体现了管理智慧。
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推行的“铲子科学”,主要是推行正确的使用铲子的方法来提高效率。他认为,“铲子插进这种原料的正确方法,只有这一种,但错误的方法竟有许多种”。当时讥笑他的人说:“要是铲子的使用方法也成为科学,恐怕没有任何一种东西不能使用科学的名义了。”
3年多的时间过后,“铲子科学”给工厂和工人带来巨大的效率:原来600人干的活,后来只用了400人,材料搬运费省了1/2,在铲料岗位上工作的工人工资增加了60%。
点评:今天很多企业里的管理流程、生产流程、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也充满了这种管理智慧。
管理中最大的智慧还体现在将以物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上来,以成本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效益为中心,都要靠高素质的人去完成,因此根本的还是要以人为中心。所以,真正高智商的管理,还在于以人为中心,通过人去管理其他。
【案例】
卷烟厂的亏损治理
在某地有一家卷烟厂,多年亏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工厂里相当多的人把工厂生产的香烟私自拿回家,而且认为这是近水楼台,靠山吃山,天经地义,拿点自己生产的香烟回家不算什么。
工厂的领导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就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有人想到了制度,特别是惩罚制度。在制度制定后的一段时间,工厂开除了上百个违反制度私自把香烟拿回家的人。开除这么多人本来也是按制度执行的,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恰恰就出来了,面太广了,上百个人,反响太强烈,引起了很大的不稳定。于是主要厂领导就被迫辞职了。
第二任厂领导上任后,把开除的一百多人请回来,继续上班,并开展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对把香烟私自拿回家的行为进行了危害分析,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工厂稳定了,但把香烟拿回家的问题一点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有了开除后反正也要再请回来的示范效应。于是,工人把香烟照常拿回家,工厂继续亏损,第二任厂长最终自动辞职。
第三任厂长上任后,他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进行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但是,他独特的一招是先召开厂级领导会,坚决杜绝厂级领导私自把香烟拿回家的行为,如果有这种行为,按制度办理。再开中层管理者的会,坚决杜绝中层干部私自把香烟拿回家,如有人违反,先撤职,再作其他处理。再开党员大会,要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个问题上要充分体现出来,如有人违反,要作纪律处分;然后开共青团员会,开积极分子会,开骨干人才会,这样一来,私自拿香烟回家的很少了,个别还要私自拿香烟回家的,再按制度严格处理,处理的面就很小了,就没有大的震荡了。
从那以后,这个烟厂再也没有人私自拿香烟回家了,烟厂也不再因此而亏损了。
点评:这就是以管理智慧取胜的典型案例。第三任厂长沿用了前两任厂长的方法,还增加了一个更有智慧的方法,就是分而治之。管理智慧应该是:少用惩罚或不用惩罚,而是用奖励,与职务、职称、工资、资金挂上钩奖励,这就是一种以智取胜的方法。管理中的大智商,根本的不是处罚,而是激励员工,采取正面激励。
第二讲 认识智商之能(下)
认识智商之能(下)
(四)领导者以大智取胜
一个领导者,最根本的任务是做什么?毛泽东同志讲过,第一是出主意,第二是用干部。现代领导学认为,第一是决策,第二是用人。邓小平同志加了第三条,服务,领导就是服务。
在决策中,在用人中,在服务中,也要以大智取胜。例如,决策中就要选择,目标是最优化选择,但实际操作要次优化选择,满意性决策。最优化作为一种目标,要无限趋近,但的确是永远不等于。
【案例】
牧童与狼
《聊斋》中有一段故事,说的是两个牧童在山里误入狼窝,母狼出去了,两个小狼崽像小狗一样可爱,于是两个牧童每人抱一个狼崽玩,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母狼回来了,两个牧童抱住两个小狼崽跑,母狼在后面追,越追越近,于是两个牧童抱着小狼崽分别上了两棵不同的树,老狼过来后就爬上其中的一棵树,快爬到一半的时候,另外一棵树上的牧童就掐怀里狼崽的屁股,一掐小狼崽乱叫,母狼心疼了就下来,又上这棵树,爬到一半,那棵树上的牧童又掐小狼崽的肚皮,就这样换来换去,最后老狼累死了。
点评:老狼的最优化选择就是两个小狼崽都救,但是,结果是都救不了,如果先救一个肯定是次优化选择,结果,可能两个狼崽都能救到。
在用人中,以智取胜是多方面的。首先要知人,要用人先识人。苏东坡讲,“人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尽管人难知,但是,作为一位领导者,知人才能善任。
古人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知人,是领导者大智的表现,怎样用人,是领导者的又一大智。
虽然有句话说“用人不疑”,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怀疑每个人的,只不过怀疑得很巧妙。例如,一个人用发票来报账,就要设置若干财务制度,这些财务制度,实际上就是建立在怀疑人的基础上的。疑人也要用,关键是建立制度,这就是用人的大智。
【案例】
九方皋相马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秦穆公叫伯乐相马,伯乐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他推荐一个相马的高手九方皋,九方皋的相马技术不在伯乐之下。九方皋在给秦穆公相马的3个月后牵了一匹千里马回来了,拴在沙丘上向秦穆公报告自己找到了一匹黄色的母千里马,这匹千里马是很难得的。秦穆公又惊又喜,过去看后只惊无喜,因为九方皋带回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于是秦穆公找到伯乐说:“你找的人相什么马啊,他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我去一看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连公的母的都没分清楚怎么会相千里马?”伯乐过去一看,就是一匹千里马,因为千里马的要素是嘴、牙齿、脸、腿、臀部和蹄子,这些要素和公的母的或黑的黄的没有关系,九方皋相马可以忽略公的母的,也可以忽略黄的黑的,只要符合千里马的特征,就是千里马。
点评:精确用人与模糊用人结合也是一种用人的大智。诸葛亮误用马谡守街亭,是典型的用人不精当。另一方面,还要模糊用人,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是如此。
领导者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是为部下搭建成功的平台,提供成长的机会。所以领导者的大智取胜更体现在激励自己的部下取得成功。看一个领导是否成功,主要看他的部下是否成功。而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忙与不忙,也体现了领导的智慧。
【案例】
妙奇香的对联
据说,旧时广州有间“妙奇香”茶楼,既卖茶又卖酒,门前张挂一副对联的上联,征对下联:
上联是:为名忙,为利忙,忙忙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这是一条奇妙的上联,后来有人结合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对上了下联:
下联是:劳心苦,劳力苦,苦苦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点评:对联很工整,也很有意思,道出了芸芸众生的忙碌辛苦。
领导者的大智主要应体现在抓大事、抓全局、抓方向、战略和重点、抓执行方面,而不是事必躬亲。现在,有些领导说自己很忙,为了领导成功,为了领导业绩,为了造福一方,的确很忙,但有的领导却是“忙、盲、茫”,不知道为什么忙,不知道忙些什么。
一位总经理有一段经验之谈,他说:“我只做我必须做的事,从不去做下级该做并且做得更好的事。”有人问:“那你应该优先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位老总回答说:“例外的,当然的,前提是建例。”
例外原理,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提出来的。就是说一个领导者要想不被琐事缠身,就要尽可能授权给下级,自己只保留例外事件的决定权或控制权。
“例”可以是一般事项、规范事项的例外,“例”也可以是条例,规章制度的例外,这些例外一般都是重大事项、规章制度以外的突发事件。
建例的方法就是先建例制:制度内的事让部下或分管领导去管理,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主要抓重大事项和制度以外的事,抓突发事件。然后把例外的事、突发的事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又转化为例内,让部下和副手抓这些例内,而自己又去抓其他的例外。
抓例外的关键是授权,授权的实质是允许部下做出决策。抓例外而授权看似大权旁落,其实不然,它是领导者大智的表现,是一种大智若愚。
【案例】
傻孩子
传说中大家都说一个孩子傻。为什么呢?大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拿5分钱和10分钱的硬币放在他面前,要求他只拿一个,而且这钱就属于他了,这个小孩总是只拿5分钱的硬币,屡试不爽。
有一次,一个外地智者从此经过,听说这种事,亲自试验了一回,果然与大家说的一样。智者哈哈大笑,拍着那孩子的肩膀说:“小朋友,你真聪明。”智者说完飘然而去。小孩子也笑了,悄然而去,围观的人傻笑了一阵后作鸟兽散状。
到底那个孩子傻不傻,大家难以确定了,但这个小孩子长大后当选为这个国家的总统。
点评:实际上,这个孩子并不傻,如果他一次两次拿了10分钱,下次还会有人让他拿吗?聪明的小孩子自然明白这一点,他是大智若愚。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美国第九任总统,他叫威廉·亨利·哈利森。
授权、抓例外,就是大智若愚。权力是一种资源,它与知识资源很相似,而与物质资源不同。相当多的物质资源是通过使用而消耗,最后就没有了或者转化了。例如馒头,咬一口就少一点,咬完了就没有馒头了,馒头到肚子里转化成了热量,支撑人的言行。知识资源和权力资源就不同,越使用会越放大。
授权后,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它是一种权力的充分运用,是权力的层层放大。使自己的部下都能成功,获得更大的团队业绩,这才是领导者的大智,这才是领导者的真正成功。
综上所述,领导中的大智可以归纳为三条:抓例外、授权、让部下成功。
(五)伟人伟业以智取胜
世界上有很多个民族,有的民族可能相对来说智商要高一些,所以,在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也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出现的伟人就要多一些,成就的伟业就要大一些。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民族,犹太民族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民族。
据统计,在获得各类诺贝尔奖中,犹太人占获奖人数的近20%。犹太人凭借他们独特的经营技巧和众多富甲天下的商贾,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许多政界伟人、商贾巨富、艺术大师、技术专家、教育大家、军事天才、精英人物,一般说来智商都比较高。
【案例】
伟人伟业以智取胜的典型
牛顿躺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落下来砸在他的头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和思考。他想,这个苹果熟透了为什么不往天上飘去,为什么不横着飘,而要往地上掉呢?结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伽利略观察教堂屋顶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阿基米德一下子坐在装满了水的浴盆里洗澡,水从浴盆里漫出来了,他顾不得穿衣服,狂奔大叫:“我想出来了”,“我有办法了”,他发现了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不同,解决了皇冠上的黄金含量问题。
点评:有2000多项发明,号称发明之神的爱迪生、大科学家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生物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的陈省身、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当代毕升王选等各行各业的大科学家,他们基本上都是以智取胜的典型代表。
一般说来,智力评定的分数在140分以上,智商就很高了。有人对一些历史名人进行追溯性的智力评定,歌德的智商为310分,笛卡尔的为210分,牛顿的为190分,康德的为190分,伏尔泰的为190分,伽利略的为185分,达·芬奇的为180分,莫扎特的为165分,富兰克林的为160分,伦勃朗的为155分,林肯的为150分,拿破仑的为145分,华盛顿的为140分。
有人认为,以智取胜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大师、大专家、大教授、大科学家、大人物,都是领导者和管理者。而一般的学生、一般的工人农民、一般的市民、一般的工作人员,这些小人物干的都是平凡小事,甚至简单重复,不会有大智大慧。那么,寻常之人能摘取智商之花吗?
(六)平凡人以智取胜
小事、琐事、平凡事、细事、杂事、简单事,只要认真去做,也能够以智取胜,也可以积小胜为大胜。
在工厂里,运用智商搞些小发明、小创造。在田野里,运用智商让农作物生长得更好。在学校里,运用智商学习的效率会更高……这些都是摘取了一朵朵智商之花。
【案例1】
高斯的计算
11岁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小学生高斯,小学时做数学题,通过智慧寻找规律性—对1+2+3+……100的运算,通过首项和末项的相加转换,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是5050。
【案例2】
小学老师教学生写“3”
启蒙教育者教儿童写阿拉伯数字3,孩子一般都会把字写“趴下”,就是写的字不正,如果抓住他的手教,一放手又会写趴下,如下图的样子:
这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就设置很多虚点让他连接,让他一个点一个点连接起来构成数字3,连接熟悉后把点减少,又让他连接,连接熟了后再把点减少,到最后把所有的点都减少掉了,结果孩子也学会写数字3了。
点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可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想不到的办法。例如,升降篮球架和多用途拐杖就是平凡人以智取胜产生的智慧之花。
【案例】
芭比娃娃
1959年,美国的露丝·海德拉女士看到自己的女儿为自己做的纸娃娃穿衣服,便萌生了制造立体时装娃娃的念头,以满足女孩子想像自己长大后是怎么样的心态。
第一个泳装芭比娃娃造型诞生后,通过电视广告的大力宣传,一举成名,卖了35万个。于是,海德拉成立了自己的玩具公司,而后,又在芭比娃娃的服装、生日、白马王子、床、车等等上进行了延伸设计开发。
后来,海德拉的玩具公司每年生产10亿多个芭比娃娃,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仅在美国,每个女孩子平均就有7个芭比娃娃。
综上所述,以智取胜的案例给了我们以下启示:
Æ 成功的人士,智商一般都比较高
90%的成功人士智商一般都比较高,他们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
Æ 智商关系到人生的走向和发展,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核心要素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智慧与智商不断积淀、发展、开发以及运用智商来取胜的历史。
Æ 任何人都可能以智取胜
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学生,无论是伟业还是小事,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哪个行业,都能摘取智商之花,都可能以智取胜,以智成功。
Æ 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智力水平特别重要
一个企业要获得更多的效益,一个国家要走向繁荣昌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必经之路。
对我们国家来说,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国际贸易的磨擦、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分配差距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安全问题、腐败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国企问题、宏观调控问题、通胀通紧问题、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都要靠领导集体的大智大慧,要靠全国人民的大智大慧。
Æ 智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智商高低是可以通过做一些试题相对地测验出来的,也可以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一些创新性的方法,运用智慧解决一些难题。
Æ 要正确理解以智取胜
有时以智能取胜,但有时以智不一定能取胜,这要看智慧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是什么人在用,针对什么而用,为什么而用,是否与道德、诚信、情商结合起来用。所以,有人说:“聪明用在正道,越聪明越好;聪明用在歪道,越聪明越糟。”希特勒不可谓不聪明,但他给世界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人们无限追求高智商,人们非常希望到达神圣的智慧彼岸。但高智商作用的发挥是有许多制约条件的,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智慧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的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倒退。
第三讲 看清智商之貌
看清智商之貌
“智商”一词在1915年诞生,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人们的视角和观点不同,对智商的看法也就不统一,就是在心理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仅仅是定义,就是在衡量测试标准方面,分歧也是很大的。
(一)什么是智商
智商就是“Intelligence Quotient”,也缩写做IQ。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强弱、聪明程度、智慧情况、智能高低。智力是人脑聪明智慧的功能,是一种心理物质特征的综合,是一种能力。著名培训大师余世维先生认为,智商就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的多少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
智商、智力、智慧、智能,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但是,除了专业性的研究以外,人们经常混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智商、智力、智慧、智能都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种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创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争取成功的能力。
(二)智力的衡量
绳子有多长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石头有多重可以用秤称一下,人的智力情况怎么样就要用智商来测试。1908年,法国人比纳提出心理年龄,也叫智力年龄。于是,衡量智力情况就开始是用年龄作为标准了。
例如,5岁大的小孩子经过测试,达到了10岁小孩组的智力。5岁是生理年,10岁就是智力年。
为了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智力水平,1915年斯特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图1-1 斯特恩的智商概念公式示意图
智商在140分以上者为天才,120~140分的为最优秀者,110~120分的为优秀者,90~110分为常态者,80~90分为次正常者,25分以下为白痴,这是比率智商,比率智商不能解决老年后的智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就是用一个人的测验分数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度量智力,人们把它叫做“韦氏智商”。
韦克斯勒认为,平均数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例如,一个18岁的高中生和一个6岁的儿童,他们的智商都是100分,他们智力的绝对水平都是一样的,只是这个6岁的小孩子与其他6岁的小孩子相比,而不与18岁的高中生相比而已。
(三)智力体系
智商表现为智力,人们的智力形成了一个体系: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自学力、吸收力、消化力、研究力、抽象力(在不具体中找出共同点,例如:劳动、水果)、组织力、表达力、表演力、创造力、解决力。其中最基本的是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智商差异
人的智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1.量的差异
即智力水平有高有低。高尔顿提出,智商水平呈正态分布,如下图1-2所示:
图1-2 高尔顿的智商水平正态分布示意图
【图解】
在全部人口中,有一半的人智商属于中等水平,另外的近一半人属于智商异常。通过多年来智商的测量实证,高尔顿的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
智商高的人叫智商超常,他们的智商水平显著地超过同龄组的水平。例如,我国古代的“神童”,某大学在1983年开始招收的少年班的儿童,国外的所谓“天才儿童”,都属于智商超常。
人们把智商低于一般正常水平的人叫智商低下或智商落后,通常的说法是“智障”。
表1-1 韦氏智商分布表
IQ水平 (分)
IQ类别
占全人口的百分数(%)
139以上
IQ超优
2.2
120~129
IQ优秀
6.7
110~119
IQ中上(聪明)
16.1
90~109
IQ中等
50.0
80~89
IQ中下
16.1
70~79
低能边缘
6.7
60以下
IQ欠缺
2.2
2.质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智商特质,所有人在知觉、记忆、言语、思维、表象等个别类型上都存在差异,即人的智力类型不一样,也就是说,两个人可能聪明程度一样,分数一样,但聪明的类型不一样。所以不能区别数学科与语文科谁更聪明,也不能区分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谁更聪明。这就是“没有质的等同性,就没有量的可比性”。
由此可知,智商、智能、智力、智慧,应该是多元化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希望全面发展,也都能够全面发展,但在智慧方面、聪明方面、智力方面总会有此长彼短,寸长尺短之状。
3.智商发展的差异
智商发展的差异即智力发展的速度不同,有快有慢,有早有晚。有的是智力早熟,人才早熟,叫“早慧”,它是一种智力的早期表现。
【案例】
早慧
唐代诗人白居易6岁学诗,9岁识韵,16岁便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日本的三轮光范,1岁零8个月就能读书写字,2岁开始写日记,6岁上小学并随广播学习中文,11岁翻译《詹天佑传》。
也有智力晚出的,叫“晚智”,也就是智力发展较迟,但潜在的智力并不比人家差,很多人能大器晚成。主要是没有适当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华,或者是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来开发他们的智力。
【案例】
晚智
我国的宋代文学家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齐白石40岁才开始表现出绘画的才能。美国的摩西老母,直到晚年才发现自己有超凡的艺术才能,于是专攻艺术,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美国著名的艺术家。据说达尔文在年轻时被认为智力低下,后来却成了进化论的创始人。
智商的差异,一方面是表现在人们的感觉上,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智商的测试上。
(五)智商的测试
智商的测试是一门专业科学,智力测试的主要职能就是把人按能力加以区分,智商测试是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智力水平的主要途径,科学的智商测试对于开发智商潜能大有裨益。智商的测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测的东西很多。一般包括:记忆力测试、注意能力测试、思维能力测试、想像能力测试、创造能力测试等等。
例如,机械识记能力测试,就是依靠机械性重复记住事物,例如历史人物、地名、电话号码等,中学生的这种能力比较强。无逻辑联系材料的记忆能力测试,例如各种术语、任务、指示,各种家用物品的特点,各种事件等。
【案例1】
记忆力的测试
下面的20个词之间没有逻辑联系,并编了号,记忆时间是40秒,40秒后自己默写。通过测试,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记忆效率。
1.俄罗斯人 2.政治学 3.饭 4.纹身 5.神经元 6.爱情
7.香烟 8.杂志 9.水 10.纸 11.小蛋糕 12.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