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本实验分类复习配套训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880744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本实验分类复习配套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本实验分类复习配套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本实验分类复习配套训练 (一).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1.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②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⑧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___(序号),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有__________(序号)。 (2)在上述实验中,常用到酒精的实验有②⑤⑥⑦,其中酒精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___。 A.做⑦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④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C.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②实验时,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二).显微镜观察实验 3.下图表示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和原生质相对体积(正常状态为1.0)的相互关系图解,据图回答问题。(注:试题中涉及到要用的试剂应从所给的试剂中选择) 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等; 供选择试剂:清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KNO3溶液、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g/mL蔗糖溶液: (1)由B→C的过程中,细胞应处于哪种试剂中?________,细胞液的浓度变化是____________。 (2) 若B→A过程发生后可自动发生A→B过程,应怎样完成实验操作? 第一步:将一小块紫色洋葱表皮平展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选择该试剂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择一种试剂在完成B→A过程后,无论再用哪种试剂,A→B过程都不能发生,则所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 别 材 料 实 验 条 件 观察内容 A A1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染液 线粒体 A2 0.9%NaCl溶液、8%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Ⅳ染液、50%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蒸馏水 细胞吸水涨破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离液、0.3g/mL蔗糖溶液、清水 质壁分离及复原 E 蒜 冰箱、卡诺氏液等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A1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线粒体呈 色。 (2)B组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_______ 。 (3)C组的实验材料除了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吸水涨破现象,还能用于制备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D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 (5)E组实验操作中需要进行装片制作,其步骤大致包括 _______________ 。 (6)低温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 。 (三)对照实验与探究实验 1.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请完成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的实验,并进行有关分析。 (1)实验步骤及目的 取四支试管编号1、2、3、4,向四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ml无色焦性没食子酸。 ①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和2滴蒸馏水,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 是否会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的可能性。 ②向2号试管中加入 ,目的是探究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非酶物质是否会催化H2O2分解而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的可能性。 ③向3号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和2滴H2O2,目的是探究 是否会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的可能性。 ④向4号试管中加入 ,与前三组实验对照,目的是鉴定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 (2)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对应的结论。 如果出现 结果,则结论是 。 如果出现 结果,则结论是 。 3.为验证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l一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l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 (2)结果见下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编号 l 2 3 4 5 pH 5.60 6.20 6.80 7.40 8.00 结果(颜色) ++ + 橙黄色 +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 因素对结果的干扰,而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 ; ②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 ③如果2、3、4号试管均变为橙黄色,可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④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值 ; ⑤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性,进一步的实验措施 。 4.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知识及实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 ,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 ,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_____________ 。 第三步: 。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四).调查分析与实习(数量变化) 1.调查与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以下是调查统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了解一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某班同学拟从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红绿色盲中选取一种,在全校学生及其家庭中开展调查。 ①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遗传基因有关,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基因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________________基因遗传病。 ②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红绿色盲,一般选取后者开展调查比较可行。请说明理由。 ③在调查时,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调束后应如何处理各小组的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一张50cm×50cm的白纸上制作方 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 ①计数完成后,应如何计算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 ②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通过单独培养A、B两种酵母菌,观察到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7天内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提出了“混合培养A、B两种酵母菌,它们的种群数量怎样变化”的研究课题,并利用下列材料连续观察7天。 实验材料:含A酵母菌的培养液、含B酵母菌的培养液、5%的葡萄糖溶液、试管、滴管、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板的使用不作要求)等。 (1)作出假说: 。 (2)探究实验步骤: ① 。 ② 。 (3)怎样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下列问题? ①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时,该如何处理? 答: 。 ②实验中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一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3.(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如下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利用如下右图所示的计数室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 (1)无菌空气出口设计成长而弯曲胶管的目的是 。 (2)在其他培养条件均处于最适状态的情况下,若关闭培养液出入口流速控制阀,则装置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型曲线。 (3)在对取出的样液用无菌水进行稀释时,为什么不考虑酵母菌细胞会膨胀破裂? (4)图示计数室为边长为1mm的正方形,刻度为25中格×16小格,装入液体后,液体高度为0.1mm,则应计数哪五个中格中的酵母菌? 。为清楚观察到计数室网格,显微镜下的视野亮度应调 。计数时应调节显微镜的___ __ 以便观察到不同深度的酵母菌菌体。 (5)如果经过计数与计算,求得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个,且已知稀释倍数为B,则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 个。 (6)为了检测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酒精,常用的试剂是 。 (二)针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7)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 4、在研究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某种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双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TGTT-。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 5.生物体生长既靠细胞的生长又靠细胞的分裂。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通过下面的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过程:将三个边长分别为lcm、 2cm、3cm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泡NaOH溶液后取出,切成两半,每块NaOH扩散的深度如图中阴影所示,实验结果如表格中所示: 琼脂的边长 (cm) 比值 (表面积/体积) NaOH扩散深度 (cm/边) 比值 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体积 1 6 0.5 X 2 3 0.5 Y 3 2 0.5 Z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 。 (2)根据相同时间内, 之比可以反映出物质运输效率。由此可以推论:细胞体积越大, 。 (3)除此以外,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还有 。 参考答案 一. 课标教材实验 (一)1. (1)④⑦ ①⑥ (2)②洗去浮色;⑤溶解叶绿体色素;⑥将DNA与蛋白质分离;⑦固定 (3)C (二).显微镜观察实验 3. (1)清水 逐渐变小;(2)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KNO3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洋葱表皮浸入到KNO3溶液中。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发生,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4分)K+和NO3-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后,外[JP3]界的水会自动进入细胞内,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3)0.5 g/mL的蔗糖溶液 4(1)蓝绿 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 (2)洗去浮色 (3)细胞膜 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解离液破坏了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或 解离液使细胞死亡) (5)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三) 对照实验与探究实验 1. (1)①马铃薯块茎提取液;②2ml煮熟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和2滴H2O2溶液;③H2O2在没有酶催化下;④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和2滴H2O2溶液; (2)1、2、3号试管内无色,4号试管内生成橙红色沉淀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2、3、4号试管内均无色 马铃薯块茎中不含有过氧化氢酶 3. (1)温度 最适温度 (2)淀粉已被完全分解 (3)加水稀释 (4)6.80 (5)围绕pH6.80,在pH6.20和pH7.40之间,加设几个pH梯度 4.(1)细胞的伸长 细胞的分裂 (2)①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②第一步: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 第二步: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涂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 (四) 调查分析与实习(数量变化) 1. (1)①多 单 ②因为红绿色盲目是单基因遗传病,易于调查和分析(或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影响因素多,不便于分析)。 ③应把各小组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 (2)①先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②取样方法(或样方位置,随机取样),样方大小(或样方面积,所画方格大小) 2. (1)混合培养时一段时间内两种类型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增长,一段时间后A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或其他合理假设) (2)步骤:①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加入等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分别接种等量的A种酵母菌、B种酵母菌和A、B两种酵母菌,置于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定时取样,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甲、乙、丙三个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3)①适当稀释培养液 ②计数相邻两条界线及相邻(两个)顶点上的酵母菌 3. (1)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2) S (3)酵母菌有细胞壁 (4)四个角上及正中央 暗一些 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5)4AB×106    (6)(酸性)重铬酸钾 (7)探究温度和培养液营养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4. (2)①DNA复制 ②mRNA 转录 ③多肽(或蛋白质) 5. (1)相同的 (2)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 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3)细胞核中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