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眼中的哈姆雷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873296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哈姆雷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眼中的哈姆雷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如果你身上背负着深仇大恨,你将怎么做?如果你的仇人是你的亲人,是你不易复仇的对象,你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可是,并非不存在。 父亲去世,母亲再嫁给自己的叔叔,哈姆雷特无法接受这所谓为了减少悲伤而办的喜事。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死亡的真相时,他心里应该是很痛苦的吧,自己的母亲竟然是那样不堪的人,而叔父成了他杀父夺母的大仇人。因此他决定复仇,他所选的办法是很通俗的装疯。为了复仇,他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失去了深爱人;为了复仇,他冷酷的对待性格柔弱的母亲.他内心的那些善良呢?他内心的那些柔情呢?他内心的那些正义呢?在仇恨中,他丧失了这一切。他在真理和仇恨中挣扎,在仇恨中燃烧,在仇恨中呐喊:“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灵魂。他喊出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出口的,但在内心深处都曾思考过的对生命的怀疑. 哈姆雷特既内向、深沉,又坚强、软弱,以及他的怀疑与犹豫,可以说是他那个时代富于理想而弱于行动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代表。莎士比亚以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内涵,哲学深度和艺术魅力使《哈姆雷特》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富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的杰作之一。 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整个人都笼罩着悲观主义色彩。在哈姆雷特的理想幻灭后的眼中,人类本体是丑恶的,他对人的这种认识带有偏激。所以,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还值得斗争吗?人活着还有意义吗?这种种的考虑,无不造成他复仇行动上的犹豫延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重重的顾虑是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很多时候,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总是抱着保留的态度,对于未知的领域,我们总是犹豫不前。因此对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就这样白白地放弃了。或者有些时候,碰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奸王克劳狄斯所说,“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生枝,这些都会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动;该做的事情一经耽搁就像那声声感慨,越是长吁短叹越会销蚀人的精力和志气。”所以,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 对于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恋母情结”,也就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哈姆雷特对母亲有强烈的情爱,而克劳迪斯是他不义的敌人,又是他对母亲的爱欲的直接竞争者和情敌。这样分析: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让这个还处在不成熟年龄阶段的丹麦王子一下子好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的报复,与其说是为了杀父之仇,还不如说他是为了给自己的欲望找一个发泄的窗口。他爱他的母亲,母亲在他心里是贞洁的化身,他无法接受父亲猝死还不到两个月,母亲就立即下嫁给自己叔叔的这个事实。其实叔叔只是做了他潜意识里渴求的事情,也许,不,应该是肯定吧,连哈姆雷特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对于母亲的依赖或者说是依恋,母亲改嫁让他再也无法相信女人,包括他的恋人奥菲利亚,他对奥菲利亚近乎苛刻的话语以及那句“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展现的是一个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绝望之人。 所以哈姆雷特的复仇具有双重的动机,而对于具有恋母情结的哈姆雷特来说,对情爱竞争者的恨更胜于对王位的纂夺者的复仇,以至于使这种恋母情结发展为一种变态的心理问题,甚至具有乱伦的倾向,受到道德法律观念和社会常规意识的压抑。因此,这使得他内心的苦闷忧郁也愈深,他的行动也就愈软弱,于是造成他的犹豫、软弱、甚至变态…… 说哈姆雷特是悲剧人物不是因为他的结局而是单指他的心理。哈姆雷特有着众所周知的恋母情结,这个原因分析起来有几方面: 一是做为王后的母亲有着十分美丽的吸引男人的性感外表,不然他的小叔子在篡取王位之后完全可以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北欧姑娘做新娘的,所以应该认为小叔子也有同样的心理问题。 二是王宫的环境、气氛造就了丹麦王子扭曲的性情,在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心,王室成员不会为吃喝穿戴总之日常生活、起居的问题发愁,他们营养充足,身体健康,所以身体的发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正是这种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思想活动有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保证,正如中国人讲的:温饱思淫欲,说的就是这回事。艰苦的劳动人民为着生活所迫,日夜劳顿,心身疲惫,思考条件贫乏,谈不上那么复杂的深度。他们对感情上的要求很有限,毕竟生存是第一需要。 三是北欧人开放的性观念也使得人们对性的要求更强烈一些,所以这方面的想象力更丰富,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实际上这也和环境、物种等自然条件有关。 四是做为证据:哈姆雷特本来有一个如花似玉的青春少女迷恋着自己,大臣的女儿,但是后来她疯了,除了证明王宫成员不愁吃喝的物质生活导致他们腐败、堕落以外,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是最重要的,然而剧情利用哈姆雷特强烈的复仇心理掩盖了这种不伦不类的思想动机。抛开编剧的心理因素,即使没有皇叔的罪恶行经,那种环境中哈姆雷特也难免其弑父娶母的俄狄蒲斯结局,他的仇恨由于叔叔取代了父亲,排除了心理的障碍而更加地理直气壮、 冠冕堂皇。 如果历史能重来,如果错误能改写,那么就不会有哈姆雷特式悲剧。这位丹麦王子将平庸而毫无意义。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我们心中也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抉择将唯一而不可替代。没有标准可以衡量我们的抉择正确与否,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们影响我们的外来。或许我们不必烦恼“生存还是毁灭”,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去抉择。要想在这混沌的充满风险的世界去做好或者是所谓的做对,就要在这个没有尺度可以衡量善恶的世界去勇敢抉择。然后坦然接受命运。 命运,性格,抉择….这些该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