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保护动物宣传对于公众态度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87247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动物宣传对于公众态度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护动物宣传对于公众态度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护动物宣传对于公众态度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视界观2023.441视界博览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 300 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 8000 年灭绝一种;但是自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 1000 倍。全世界八分之一的植物,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九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爬行动物,四分之一的两栖动物和三分之一的鱼类都濒临灭绝。根据现有文献结论得出,保护动物的意愿度与当今的宣传程度有较高关联,但并未有文献研究重点关注公众通过何种方式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同时,关于探究何种因素会提高公众认知度及意愿度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科研基于此背景开展并探寻动物保护相关宣传如何提升公众关注度与提升公众意愿度。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

2、以及数据分析,使用调研工厂该平台以及运用 SPSS进行问卷的编写及分析,研究目标为普通公众,使用调研工厂该平台进行问卷发放。相关研究结果旨在提升公众对保护动物行动的参与度。文献综述宣传可以提升公众对于特定事件的关注度,比如保护动物宣传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现阶段保护动物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媒体的作用更多在于流量,媒体掌握着更多的流量资源,目的是吸引到更多人关注。同样的宣传,媒体的宣传将要比普通公众宣传更容易引起公众关注。保护动物对人类来说确实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根据上文所述,目前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动物灭绝远远超过自然灭绝1000倍,自然的平衡根本为生物链的平

3、衡,过多的生物灭绝将影响整个生物链的平衡,并将给人类带来人类无法承受的灾难,如水资源短缺,不可再生资源枯文/宋兰亭由于人类的破坏、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本研究根据目前对于濒危动物种类持直线上升,动物灭绝数量日益剧增的大背景下开展。基于此背景下开展的此次科研,主要研究问题为分析影响公众态度的各类因素以及分析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了解程度以及刻板印象。本次科研目的在探究宣传如何影响公众对于濒危动物保护的态度及行为。本文研究结论为影响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了解度以及保护动物的意愿度,其居住地或出生地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以及宣传程度成正比例增长关系,处于野生动物活

4、动频率高发地区的公众将拥有对于野生动物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应有更高意愿参与进保护动物的行动中。本文旨在利用宣传改善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提升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了解度以及保护动物的意愿度,其结果可用于保护动物组织使用及宣传。保护动物宣传对于公众态度的影响视界博览视界观2023.441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2竭等等。宣传可以引起更多人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唤起人们对于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知。如果更多人可以认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则会有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也将在灾难无可挽回之前抑制住严重负面结果的发生。而现在绝大部分的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文献综述,均以

5、分析利弊为主流,兼之存有部分科普。而野生动物保护是无法通过短暂科普而有效改善的。因此让公众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动物保护行为得以有效开展和延续。而宣传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合理且适当的宣传才能精准地提高公众保护动物的意识。(一)研究理论本研究主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开展。计划行为理论是由 Icek Ajzen(1988,1991)提出。该理论是 Ajzen 和Fishbein(1975,1980)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的延伸。计划行为理论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相关行为模式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根据毛慧童的研究发现,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态度有很大

6、的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自身对于野生动物的知识储备匮乏,而另一方面来源于媒体,或者其他人影响到他们对于野生动物的理解以及态度。动物权利论是指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应当把道德应用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动物,尊重动物的生存与发展权利。1975 年,澳大利亚辛格出版了动物解放一书,在西方掀起了动物权利运动。动物权利论分为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两种类型。辛格是功利主义的动物权利论的代表,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平等原则认为人的利益和动物的利益同等重要。辛格遵循边沁的功利主义论断,认为人类道德思考的对象是感觉而不是理性,具有感觉的动物同样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因而也具有利益,这些利益的受损导致痛苦

7、。依据此理论,人们不应该为了一己私欲(指其目的性不为科研,医学及其它学术领域)去伤害,虐待甚至虐杀动物。本文作者根据该理论编写调查问卷,并将其使用进部分问题的研究中。(二)研究假设1.宣传程度的提升将同时提升公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态度。2.宣传程度提升将同时提升公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愿度。研究方法本文使用调查问卷法及数据分析法,使用调研工厂该平台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写及制作,并且在该平台发放,数据回收后使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共回收调查问卷 671 份,有效数据为 433 份(排除全部选择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剩下的为有效数据)。问卷设计沿用了李克特量表 1-7 级,问卷问题均为原创

8、设计,并无任何参考问卷。问卷共有问题 22 个,其中四个为单选题,剩下均为程度类问题。问卷程度类问题分为三方面:经历问题,态度问题及意愿度问题。单选题问题涉及到居住地,职业,年收入及受教育程度。问卷中心思想为是否伤害过野生动物调研以及是否有意愿深度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及调研调查结果与单选题上述四点哪点的联系更强。本文作者先搜寻全网关于调查问卷的网站,选择到调研工厂该平台因操作更为方便快捷,符合此次科研的调查。作者在调研工厂该平台进行问卷的编写制作,总耗时 4 小时,根据要求使用李克特量表 1-7 级,共有程度题 18 道,单选题4道,共22个问题。制作完成后在该平台进行发放,历时三天共回收问卷

9、671 份,有效数据 433 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跟踪实验,设计第二份问卷,共 8 个问题,均为单选题,涉及到出生地以及居住地等方面。第二份问卷只针对参与第一份问卷调研的部分人群,为有偿回答。第二次问卷共邀请49人,共37人填写,有效数据为32份。此次科研设计自变量为媒体宣传程度,因变量为公众态度及意愿度。研究结果预计为:媒体宣传程度提升,公众态度改变,对保护动物的意愿度随之提升;反之,媒体宣传程度减少下降,公众态度随之下降,对于保护动物的意愿度随之降低。研究结果本研究回收第一份问卷的 671 份数据后进行筛查(见表 1),发现有效数据为 433 份(排除掉全部选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之后

10、剩下的数据为有效数据),433 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回卷为 214 份,女性回卷为 219 份,共占总百分比的百分之 49.4 和百分之 50.6。参与过保护动物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2视界观2023.443视界博览的宣传活动共有 114 人参加,319 人从未参与,共占比百分之 26.3 和百分之 73.7。本研究使用 SPSS Version 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了可信度分析,自变量及因变量分析以及相关性数据分析和频数分析。在可信度分析中标准化 Cronbach Alpha 系数为 0.981,系数相对较高,证实回收数据拥有较高可信度,可以作为依据使用该数据。而

11、相关性数据分析显示其公众态度与行为意愿,当前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数值分别为 0.000,0.000,0.001 均无限趋于 0,较低相关性,即可以发现公众态度与其项几乎并无关联。但是公众态度与现居地的相关性系数达到 0.831,相关性显著。根据第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本文作者制作了第二份调查问卷用于追踪调查。第二份问卷共 8 题,均与现居地以及出生地关联。该问卷为邀请填写,并未向公众开放,有偿填写。此问卷仅邀请填写过第一份问卷调查并提供有效数据且回应居住地该问题的被调研者,共邀请 49人,37 人填写,有效数据 32 份。有效数据 32 份中,男性填写者为 21 人,女性填写者 11 人,共占比百

12、分之 65和百分之 35。对第二份问卷回收数据使用 SPSS Version进行可信度分析后,得出可信度分析中标准化 Cronbach Alpha 系数为 0.897,系数相对较高,证实回收数据拥有较高可信度,可以作为依据使用该数据。根据第二份调查问卷回收出来的数据显示,居住在野生动物频繁活动的地区的公民,如云南地区,新疆地区等地的公民普遍对于野生动物和保护动物的了解度高于其他地区的公民百分之十五(只根据第二份调查问卷和第一份调查问卷的对比调查,并未进行其他研究,得出的结果为百分之十五,该了解程度代表宣传程度,即处于野生动物活跃度高的地区的居民,接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要比其他地区公民高百分

13、之十五),而出生地为野生动物活跃度较高较为频繁地区的公民,对于野生动物关注度更高,也更容易被带动参加进行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根据问卷回收数据进行自变量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年收入与态度及意愿度的相关分析的数值分别为0.000,0.000 和 0.001,可以看出该数据均无限趋于 0 且并无显著关系,相关性较低,即可发现公众态度和意愿度与该项并无任何联系(见表 2)。而现居地与公众态度的相关性达到 0.831,相关性显著,属于强相关关系,即现居地为野生动物活跃度较高地区的公民对于野生动物的了解度将比之普通公民更高,对于保护动物的态度和意愿度也随之提高,同时也拥有更加科学的保护动物知识,对于野生动

14、物的关注度也随之比之普通公民更高。根据 SPSS Version 分析结果,影响因变量,即公众态度,唯一的强相关因素为现居地的不同。如此,很明显,居住在野生动物活跃度较高的地区的公民更容易产生较高的意愿度去保护野生动物。而野生动物活跃度较高地区的公民产生更高意愿度的原因是当地的宣传更为频繁。宣传强度的提升同时提升了公民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愿度。当公民处于野生动物活跃度高的地区时要相比其他地区更容易接收到保护动物的宣传,而该宣传将比之其他地区的宣传更为科学,也更多出现在更容易被他人看见的地方,如高速公路的路边,或者酒店,商场的前台(该结论出自调查问卷回收数据,第一份问卷中并未涉及该问题。而第二份

15、问卷中相关问题共有 27 人表示当地该特殊地点有类似的宣传,约占总被试者 84%)。比如云南地区人流量多的地区会放置更多关于蛇类的分别以及其栖息地的讲解,而在毒虫活跃度高的广西地区,变量选项频率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性别男21449.449.4女21950.6100是否参与过保护动物的宣传是11426.326.3否31973.7100合计433100表 1 频率分析结果表公众态度行为意愿当前职业受教育程度现居地公众态度1行为意愿0.0001当前职业0.0000.0001受教育程度0.0010.0010.0001现居地0.8310.3470.0000.0001表 2 相关性分析视界博览视界观2023.

16、443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4则更多放置的为蚊虫的辨别。讨论上升到一定趋势的宣传将会带动更多人关注到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事件,同时也将会使人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例如,在云南地区,本地居民大部分人都能知道关于毒蛇咬伤后的应对策略。同时,针对云南居民对于野生菌类的热爱,当地医院对于野生菌食用后中毒的急救策略和经验也超出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同样,对于经受蚊虫更多的广西地区,关于毒虫的警示牌将会更多,同样也对于蚊虫知识有更加科学的科普。在广西当地会有大大小小的告示针对不同的蚊虫,但是最常见的依然是针对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艾滋病等医学知识的科普。经过数据分析

17、后发现处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普遍科学且大范围传播地区的公众更容易提升其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愿度,同时对野生动物持刻板印象的现象较少(刻板印象指不科学的科普宣传给人们带来了不正确的认知,如蚊虫叮咬不会引发艾滋病的结论)。经过制作调查问卷,回收数据,排除无效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步骤后,发现唯一与公众态度有相关性的因素是现居地和出生地。现居地为野生动物活跃度高的地区的公民对于野生动物的关注度更高,而出生地为野生动物活跃度高的公民将对于野生动物有更科学的了解,而这些知识在童年时期被记住往往会伴随一生。目前野生动物活跃度高的地区也同样会更加专注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比如东北地区会有更多的宣传以及保护野生动

18、物的活动开展来针对当地独有的濒危保护动物野生东北虎。同时,频繁且科学的相关宣传也使得当地公民对于野生动物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伤害、虐待甚至杀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出现较少(此数据仅统计普通居民,不包括旅游行业如文化纪念品,当地美食等)。同样,针对野生动物活跃度更高的地区,当地政府都会有更加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保护野生动物的权益不受侵害,这种行为同样降低了野生动物被捕杀被虐待的数量。当宣传程度提升,当地公众对于野生动物持有更加清晰且科学的认知,同时提升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意愿度。此结论和研究假设二相同,故证实研究假设二成立。虽然公众态度依然处于未知,意愿度提升并没有使更多公众参与进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

19、根据相关性分析现居地及出生地并未导致当地群众参加保护动物公益行动中,故而第一项假设保护动物宣传将提升公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态度此假设并未得出相对清晰有效的结论,该假设并未成立。根据此次科研得出的结论,建议针对部分地区可采用更加传统的宣传方式,并不只依靠网络传播,可以使用简单的公告板等形式。醒目的标幅将比网络传播更容易引起中老年人和幼儿注意。但对于科技更为发达的一线城市,公告板或横幅带来的效果是否比网络传播更加有效依然处于未知。宣传的同时,保护野生动物权益最有效的方式依然是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而宣传并不局限于科普,也可以是针对性的法律讲解。根据 TPB 行为计划理论,人们的行为将大部分受到外界因素

20、如媒体或身边人干扰的因素,宣传程度提高会帮助加深公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认知,因此减少不科学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结语此科研旨在探究野生动物和宣传方式的相关性,目的为带动更多人发现并关注到野生动物,减少杀害野生动物现象,降低人类活动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伤害。此次科研依然未能针对野生动物保护作出有效的针对策略,同时由于数据收集较少,并无法保证涵盖所有群体,可能有细微偏差。更加细的野生动物活跃度较高的地区的针对策略也无从得知,导致本次科研出现部分偏差,并无法代表所有地区。故此次科研为针对性地保护野生动物所提供的启示作用有限,仅作为参考。未来学者可以对于特定地区的宣传对策以及特定职业是否对于野生动物更多了解的版块出现科研空白做出对应的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对于受教育程度以及当前职业是否和行为意愿出现无限趋于零的状况并未完全明确,由于数据较少并无法统计到所有学科及所有职业,有待改进。此次科研专注于保护动物,目的为引起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得知保护动物是一项不可被忽略且相对重要的事情,希望能激发更多人关注野生动物并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行动中,无任何炒作牟利想法。视界观SJG作者单位:北京爱迪国际学校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