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2浙江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6657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浙江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浙江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浙江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浙江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浙江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 答 题 与 论 述 题简答题:1.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02.4)(08.4)学习教育学,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巨大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性,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学习教育学理论,并同实际教育现象相联系,能够启发教育工作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从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探讨中,逐渐揭示教育的本质,领悟到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学习教育学主要是掌握系统、复杂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难开展教育

2、实际工作。有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指导,教育工作者可以用来解决教育难题,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反过来扩充自身的理论知识。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学习了教育学之后,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掌握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其正确的教育态度。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很好的运用教育学知识于实际中,培植教育者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对理论的探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反思能力的成长,往往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背后培养起对教育的信念和看法,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5,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但是

3、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发展成为教学者和研究者的集合。既具有实际的教学能力,又具有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就有助于教师在这方面的成长,真正为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10)(09.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直到今天仍然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相结合;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4、;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3.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3.10)(04.10)(07.10)从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知识领域来说,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 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 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 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4.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与趋势。1,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

5、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原理论。5.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3.4) (03.10)(08.10)(09.10)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并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3,现代

6、教育的科学性 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受教育科学的指导,日益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并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

7、学习的社会。6. 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05.4)1, 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 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 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不是永恒不变的范畴。7. 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02.10) (1)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2)学校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

8、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2,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8.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03.10) (08.4)1, 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 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 学校利用社会合作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 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9.

9、 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04.4)1, 一般性指导。是指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出家庭教育的一般要求和建议。2, 针对性指导。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别提出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的途径和方法。3, 分类指导。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条件所进行的分别要求、分类指导。4, 个别指导。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所作的个别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10. 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05.4) (07.10)1, 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

10、和颁布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11.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1,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 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3, 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12. 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1, 行政管理方法。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2, 法律方法。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11、。3, 思想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4, 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的方法。5, 学术方法。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3. 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同上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14.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

12、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15. 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2,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和教育方式、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等,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2)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加入群体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自尊的需要,

13、增加自信感和力量感,获得安全感等,能满足儿童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2,社会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意识,调节儿童的行为。3,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即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16. 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07.10)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一代,但由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理解不同,实际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别。)2,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

14、业素养的高低。)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只有保持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17. 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02.4)。(03.4)(07.10)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8. 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05.4) 同上19. 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普遍特点。(04.1)儿童个体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在儿童

15、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是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是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而听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

16、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技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20. 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08.10)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 第19题5点21. 简述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06.10)(1)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育本身的科学性,是减少儿童发展中儿童自我对环境反映的盲目性、歧视性的有效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影响作用。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

17、展。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22. 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在皮亚杰在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三者之间,唯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发展真正起因。所以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23. 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1,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2,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24. 儿童个体发展需澄清的几个问题。

18、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儿童个体身心发展是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时,我们才将这种变法称之为发展;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 3,教育不等于发展。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不断的转化、互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其中既包含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以儿童个体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结构的变化表现出来。25. 教育在儿童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要求。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时代性价值标准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为基础。2,在成熟的基础上

19、引导发展:科学的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尊重成熟与引导发展的矛盾。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科学的教育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题性: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26. 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09.4)1,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要平时多关心学生,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

20、机会。2,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内容到方法和 组织形式方面,都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让他们能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 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我们要警惕,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造成学生发展潜力的浪费。论述题:27. 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02.10)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在儿

21、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是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是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而听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6,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

22、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技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时代性价值标准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为基础。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科学的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尊重成熟与引导发展的矛盾。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科学的教育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题性: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23、28. 试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04.10)(08.4)1,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3,它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教育是实现儿童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表现于教育活动的目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的,因为它考虑到并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29.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07.4)教育本身的科学性,是减少儿童发展中儿童自我对环境反映的盲目性、歧视性的有效保证。

24、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影响作用。A.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C.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D.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30. 学生主体性的内涵。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学生主体性:1,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学生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学生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2,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主体性是学生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基本原则: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

25、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要平时多关心学生,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内容到方法和组织形式方面,都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让他们能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 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我们要警惕,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造成学生发展潜力的浪费。31. 试论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挥儿

26、童的主体性?(09.10)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要平时多关心学生,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内容到方法和组织形式方面,都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让他们能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 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

27、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我们要警惕,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造成学生发展潜力的浪费。简答题:32. 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养? (02.10) (06.10)(07.4)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尊重感、期待感)3,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由教师劳动所具有的师范性特点决定的。)33. 教师聘任制的基本特征。(03.4)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

28、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34. 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05.10)(08.4)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35. 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从现实角度上看,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加速普及义务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本途径如下:1,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从学校和教育行

29、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3,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36. 教师职业素质要求。(一)文化素养与科学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2,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做到“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3,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

30、和才能。(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教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是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已,为人师表。37. 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这是成为教师的先决条件。)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取得教师资格的一个重要条件。)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人们从事一定层次

31、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地选择、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等。5,身格达标。38.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39. 教师考核的内容与原则。考核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考核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准确性原则。40. 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09.4)(

32、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教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要求准确性、教育性、艺术性)(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论述题:41.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02.4)(08.10)同第36题 自己联系实际加以论述42. 试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04.1)同上43. 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你对教师聘任制度是怎样理解的? (04.4)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这是成为教师的先决条件。)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取得教师资格的

33、一个重要条件。)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人们从事一定层次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地选择、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等。5,身格达标。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即使国际上的一种通行做法,也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它打破了教师终身任用制,有利于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人才选拔机制,促

34、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44. 联系实际谈谈在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04.10)同第36题 自己联系实际加以论述简答题:45.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02.10)(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35、。(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制约;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4,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46. 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05.10)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观): 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之上。)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代表人物:夸美纽斯、雅克.马里坦、小原国芳)2,社

36、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观): 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代表人物:柏拉图、诺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观): 认为个人价值远远高于社会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倍儿、裴斯泰洛齐)4,教育无目的论(观): 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代表人物:杜威)47. 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06.4) (08.10)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

37、展的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48.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06.10)(09.10)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

38、49.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同第46题50.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09.4)其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论述题:51.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03.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1)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2)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

39、须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3)在中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充分的准备。52.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03.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2,我国教育目的

40、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1)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2)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2,

41、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3)在中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充分的准备。53.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05.4) (内涵+条件)其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

42、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54.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07.10)同第52题简答题:55. 简述美育的任务。(02.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学校美育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美,在表现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

43、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56. 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04.4)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等。所以学校美育的实施,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1)艺术美育 具体内容包括:1,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美的本质、内容和境界,从而在实质意义上得到美的陶冶。2,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不同艺术形式及表现方式,不同艺术体裁和风格的特点,从而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3,让学生通过必要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或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方面的修养。(2)自然美育 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自然美的鉴赏,使学生了解自然美的特征,增强学

44、生的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2,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性情;3,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赏,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3)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态。包括人格美、劳动美与生活过程的美,产品以及环境美等。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4)教育美育 表现在:1,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2,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3,努力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对象美,促进学生以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为审美对象。4,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57. 我国中学

45、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10)德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德育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58. 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7.4)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人的智慧水平有必要通过智育去培养;2,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3,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46、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重要基础。59. 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功能。(一)德育的功能P183188:(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1,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2,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衡系统的作用。(4)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二)智育的功能P195-P197: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对社会发展的

47、作用: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人的智慧水平有必要通过智育去培养;2,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3,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三)体育的功能P202-P204:(1)健体功能。1,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2,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3,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2)教育功能。可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对德育、智育、美育起促进作用;(3)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四)美育的功能P208-P209:(1)直接功能。即“育美”,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间接功能。就是美育的育德功能,促智、健体功能;(3)“超美育”功能。即美育的超越性功能。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追求。60. 简述中小学智育的任务与内容。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1,传授知识 2,形成技能 3,发展智力 4,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61. 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有哪些?(09.10)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