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64016 上传时间:2025-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二、教学策略真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真菌的了解。虽然青霉、曲霉和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

2、容中有酵母菌的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关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制作孢子印,当时学生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和要说明的问题。但是在他们了解了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并对青霉和曲霉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观察蘑菇的孢子印,就会对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深入的认识。练习第一、二题可以作为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反馈,第四题可以作为本章的小结。如果学校或家庭条件许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讨论练习第三题的基础上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或参观当地食用菌养殖场。三、参考答案观察与思考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

3、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练习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

4、物,防止霉菌的生长。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4.(1) (2) 四、背景资料酵母菌的培养先配制好质量分数为3%5%的蔗糖溶液,然后取一些鲜酵母或酒曲、发面(取一些葡萄果皮或者霉烂而发出酒味的水果皮也可),放入蔗糖溶液中。将培养液放到温暖的地方培养。23 d以后,酵母菌就会大量繁殖起来。如果培养的时间更长一些,还可以观察到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青霉和曲霉的培养在陈的馒头、面包、果酱、皮革和霉烂的水果皮上,可以看到青霉和曲霉。通常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方

5、法是:取潮湿的橘皮或者一小块馒头,放在一块洁净的玻璃上,上面扣上一个小烧杯或小玻璃杯。把这个装置放在温度略高于20 的暗处培养。几天以后,馒头或橘皮上就会长出各种霉菌来,其中有一些带有青绿颜色的,就是青霉(用橘皮培养青霉效果更好),带有黑色的是曲霉。实验课上,为了保证学生真正看清楚青霉的无色分枝的菌丝,以及生长在菌丝上面成串的分生孢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取材时必须挑取少量的、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做装片(如果挑取颜色较深的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绿色的青霉孢子;如果挑取白色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无色的菌丝)。这样,在视野里才能既看到无色的分枝的青霉菌丝,又看到生长在菌丝顶端的成串的绿色

6、孢子。为了使实验课上观察的效果更好,可以在上述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挑取第一次培养的青霉或曲霉,接种在橘皮上进行再次培养)。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的青霉或曲霉,不仅比较纯净,而且生长得很快,往往12 d后就可以供观察使用。蘑菇蘑菇不是真菌分类学中的一个自然类群,它是一类大型真菌的总称,一般是指具有菌盖和菌柄的肉质腐生菌类。从真菌分类学的角度看,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但是按照传统的习惯,蘑菇也包括少数大型的子囊菌,如羊肚菌(图17)。有些资料上,甚至把猴头、木耳、银耳等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也称做蘑菇。然而,某些科技书上所讲的蘑菇,则专指双孢蘑菇。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不少地方一年

7、四季都有蘑菇生长,特别是夏、秋季节,蘑菇的生长更是旺盛。无论在森林、草原、山丘和平原,还是在朽木上或是在粪堆上,常常可以采到蘑菇。蘑菇有单生的、散生的、群生的和丛生的。从蘑菇生长对基物的要求来看,蘑菇可以分为土生、木生和草生三种类型。土生的蘑菇一般离不开土壤,如双孢蘑菇等;木生的蘑菇生长在活的树木或死去的树桩上,也可栽培在伐倒的树段或木屑上,如香菇等;草菇是生长在稻草上的典型的草生蘑菇。蘑菇的营养价值蘑菇的子实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为例,香菇的蛋白质中至少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种。香菇中含有

8、两种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蘑菇的营养价值高,还在于这些营养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双孢蘑菇和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蘑菇中其他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浸泡提取的比率也很大,比一般的水果、蔬菜要高得多。蘑菇中的维生素不仅种类多,含量也高。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蘑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香菇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带的8倍。蘑菇的不同部位,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说,菌盖比菌柄营养更丰富。最适于食用的是

9、新鲜的较幼嫩的蘑菇子实体。近些年来,很多国家蘑菇的栽培生产发展很快。1950年全世界各种蘑菇的产量是7104 t,1979年增加到121104 t,也就是增加了16倍。我国在蘑菇的采食和栽培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例如,香菇的栽培在我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浙江省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地方。草菇栽培最早的地方是在我国广东省的韶关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草菇、木耳、银耳的产量都居世界的首位。毒蘑菇的鉴别世界上的蘑菇,目前已经知道的约有5 000多种,其中毒蘑菇有100多种,我国的毒蘑菇有80多种。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

10、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

11、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双孢蘑菇、香菇和口蘑双孢蘑菇也叫洋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科。双孢蘑菇的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光滑,白色或淡黄色,菌肉白色,厚1.42.0 cm。菌柄与菌盖同色,近圆柱形。菌柄上生有菌环,菌环呈白色膜质状。菌褶幼小时粉红色,以后变为暗褐色。担子上生有两个担孢子,个别的为一个。双孢蘑菇生长在厩肥上,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栽培时室内必须通风,但不要透光,以牛、马等的畜粪和稻草或麦秸作为培养物。一般在秋、冬、春季栽培最为适宜。双孢蘑菇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培产量最多的一种食用菌。香菇也叫冬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科。香菇菌盖的表面

12、常呈褐色,上面有淡色的鳞片。菌肉厚,呈白色。菌柄白色,常弯曲。菌褶也呈白色。新鲜的香菇,香气并不浓厚,在用火烤干或阳光晒干后,就发出了一种特别的香味来。香菇含有一般蔬菜所缺少的麦角甾醇。麦角甾醇在人体内能够转变成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力。香菇生长在枯死的枫香、栲树等树木上,需要非常适中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香菇在我国主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的山林地带,子实体常在立冬后至来年清明前形成。香菇味鲜而香,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口蘑属于担子菌纲、口蘑科。口蘑的菌盖初期呈半球形,后来平展开来,并且边缘稍向内卷,干燥后表面具有回纹。菌盖初呈白色,后呈赭色或淡黄色。菌柄粗壮,白色。菌褶也呈白色。口

13、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比较低,喜生长在微酸性的土壤上,用牲畜粪和枯草作培养物较为适宜。在我国,口蘑盛产在内蒙古草原以及河北省张家口以北的草地,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侧耳、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侧耳又叫平菇、黄蘑、元蘑、北风菌,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科。子实体有扇形的菌盖和偏生或侧生的菌柄(有的无菌柄)。菌盖肉质,形状和颜色多变异。菌褶向下延生,状如扇骨。孢子长方形至球形,一般无色。侧耳多生长在树、柳树、栎树上,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现已用木段或木屑进行人工栽培。美味牛肝菌属于担子菌纲、牛肝菌科。美味牛肝菌的菌盖厚,肉质,呈浅红褐色,菌盖下面有无数小孔,是菌管的开口。菌柄粗壮,中实,常有网纹。美味牛肝菌生长

14、在林间地上,与树根形成菌根。美味牛肝菌可以食用。鸡油菌属于担子菌纲、鸡油菌科。子实体蛋黄色,菌盖肉质,初凸出,后展开,中央下凹,光滑,边缘常分裂成瓣。菌柄细长,中实。孢子椭圆形,无色至微黄色。鸡油菌多在秋季生于混交林地上,群生或近丛生。鸡油菌是人们(特别是西欧人)喜食的一种真菌。鸡油菌是我国出口的一种重要的食用菌。毒蝇鹅膏、灵芝、猴头菌毒蝇鹅膏 毒蝇鹅膏也叫毒蝇蕈、蛤蟆菌,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科。子实体伞形,菌盖幼时半球形,后平展开来,表面有黏性,鲜红色至橘红色,上面有白色或黄色鳞片或疣。菌肉厚,白色。菌柄上部有丝状纤维或絮状物,基部膨大成球形。有数轮白色或添有黑色颗粒的菌托。菌环大而厚,白色至

15、黄色。毒蝇鹅膏有毒,能毒死苍蝇,故名。灵芝 灵芝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中的一类大型药用真菌。灵芝的子实体木栓化。菌盖呈半圆形或肾形。菌盖的上表面呈红褐、红紫、暗紫以至黑色,具有漆状光泽,并具有云状环纹和辐射状皱纹。菌盖的下表面呈淡黄色,有许多细孔。菌柄比较长,侧生或偏生,有时还具有分枝,菌柄也具有漆状光泽。灵芝性喜高温、潮湿,多生长在山地枯树根上,在我国主要产于东北、华南等地。据调查,我国所产的灵芝有53种之多,其中赤芝是代表种,紫芝的药效比较高。过去,灵芝又叫瑞草、还阳草,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16、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猴头菌 猴头菌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中的一种大型食用真菌。它营养丰富,肉嫩味鲜,是一种名贵的山珍。猴头菌生长在栎树、胡桃树等立木和腐木上。在我国,野生猴头菌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甘肃、四川、浙江等省区的山林中。猴头菌的菌丝从树木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在树皮上长出子实体来。子实体新鲜时呈白色,大的如碗,小的似拇指,基部狭窄,上部膨大,肉质,柔软,团块状,全身布满针状的肉刺,毛茸茸的,很像猴子的脑袋,故此得名。子实体干后成为淡黄色的块状物,肉刺上着生有子实层,子实层上

17、着生有孢子。成熟的孢子飞散传播到邻近的树洞里或枯枝上,就开始萌发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猴头菌的生长发育很慢,数量也不多,所以十分名贵。猴头菌既是著名的佳肴,又是珍贵的良药。据药书记载,猴头菌性平、味甘,有滋补、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可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利用猴头菌加工制成的“猴菇菌片”,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有效率达69.3%,其中疗效显著的占15%。现在,野生的猴头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工培养的方法正在逐步地发展起来。木耳木耳是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的一种大型食用真菌。木耳的子实体略呈耳形,胶质,有弹性,表面平滑或有脉状皱纹。新鲜的木耳呈红褐色,

18、干燥后强烈收缩,并呈深褐色以至近黑色。在我国,从北方到南方,多种阔叶林中的腐朽树干上都有木耳生长,其中以四川省和贵州省出产的木耳最为著名。木耳爽口清香,别具风味,深受人们欢迎,在我国的食用真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木耳还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和清痰的功能,可以用来医治风湿性腰腿疼、经脉不通、便血等症。银耳银耳又叫白木耳,是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中的一种大型食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形似鸡冠或菊花,富含胶质,白色半透明,干燥后呈淡黄色或黄色。我国是盛产银耳的国家,野生银耳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北、福建等省的深山峡谷中,生长在半死或枯死的栓皮栎、麻栎等阔叶树上。这些阔叶树一旦腐朽,遇到适宜的气温

19、和湿度后,藏有银耳孢子的树皮就会冒出一朵朵色白如银的银耳。银耳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名贵的滋养补品。银耳性平、味甘,具有补肾、润肺、止咳、健脑、消除肌肉疲劳等功效。野生银耳的产量很低,人工栽培银耳,其产量则明显增加。据调查,天然状况下每500 kg朽木只能收获0.250.5 kg干银耳,而利用木段进行人工接种,则可以收获2.53 kg干银耳。食用菌的养殖材料用具 当地常见的食用菌(如凤尾菇)的菌种,塑料袋,线绳,大塑料桶,塑料盆,小勺,木屑(硬杂木的),粗玉米粉,石膏粉,石灰,高锰酸钾。方法步骤1.准备工作(1)将曝晒后的木屑、粗玉米粉、石膏粉和石灰制成混合配料,它们的比例依次是75%、20%

20、2%和3%。向混合配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高锰酸钾溶液并搅拌,混合配料与溶液的比例是11.2。搅拌均匀后放置1224 h,然后装入袋(或瓶)内。(2)用质量分数为0.2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和洗刷实验用具20 min,进行消毒灭菌。2.发菌(1)用洁净的小勺将菌种分成蚕豆大小的小块,备用。(2)先向培养袋内装一薄层菌种,再加入一层厚约3.5 cm的配料。如此重复装入菌种和配料,直至将培养袋装到基本满时为止。袋口与菌种和配料之间应有23 cm的空间,菌种的量应是配料量的5%25%。然后,用线绳将袋口扎紧。(3)将培养袋放在清洁卫生、通风避光、温度在25 左右、相对湿度在70%80%的室内

21、培养。开始培养时,每隔7 d观察一次,以后则每隔20 d观察一次。观察时要翻动一下培养袋,并及时清除培养袋内被杂菌污染的部分和被杂菌严重污染的培养袋。观察时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当时的气温、袋内菌丝生长情况、污染的培养袋数量等。(4)当培养袋内长满菌丝并且培养袋的两端出现米粒状的扭结物时,将培养袋的两端打开,以便通风透气。这时的室温应保持在1520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85%,为此,可以定时向室内地面喷洒清水。此外,室内还应当有散射光。要做好有关温度、相对湿度、光照、菌柄长短、菌盖大小、子实体颜色和孢子是否散放等的记录。(5)当子实体生长发育并陆续成熟时,就可以陆续采收了。食用菌养殖注意

22、事项要确保食用菌养殖活动获得成功,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活动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由于养殖食用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4050 d,为此,教师要做好时间安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及机动课等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养殖活动的场所可以设在校内,以便集中开展活动;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养殖,但培养菌丝时最好在校内集中进行,以利于控制环境条件。第二,种类的选择。最好选用当地常见的、易于培养的食用菌进行养殖,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成功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食用的普遍性和易于培养的角度看,养殖凤尾菇或金针菇比较好。尽管如此,养殖食用菌难度仍然比较大,所以,最好到食用菌养殖基地购买

23、菌种,以确保养殖活动成功。第三,准备工作。(1)养殖食用菌所需的材料用具应当就地取材。农村学校可以利用棉子皮、稻草、麦麸等做培养料,城市学校可以利用锯木屑等做培养料。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寻找或利用家中废弃的塑料袋、玻璃罐头瓶、透光的饮料瓶等做培养用具。容器一般以体积为500700 mL、瓶口直径不小于6 cm为宜。(2)可以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的方法对实验用具进行消毒。如果实验用具较多,最好用质量分数为0.25%的高锰酸钾溶液灭菌消毒,这种方法最为简单、经济。高锰酸钾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学生在接触高锰酸钾时应戴手套。如果用木屑配制培养料,最好选用硬杂木的木屑。松木屑中的芳香物质对食用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4、如果用松的木屑,需要用高压灭菌锅加热3 h,以便除去其中的芳香物质。第四,发菌阶段。(1)可以采用分层接种法,具体操作见食用菌养殖。接种时菌种量越大,培养袋中长满菌丝所需的时间就越短。一般接种的菌种量是培养料量的5%25%。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培养袋中长满菌丝一般约需34周的时间。菌丝的分解代谢是需要氧气的,所以接种时袋口与培养料和菌种之间应留有23 cm的空间。待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就会明显减缓。这时可以用消过毒的解剖针在培养袋上扎几个小孔,目的是增加通气量,但是,小孔不要扎得太深,以免造成污染。(2)在发菌(菌丝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喷洒清水的方法使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

25、保持在70%80%。特别是培养袋上扎孔后,更应保持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以免培养料失水变干。注意,不要直接向培养袋上喷水,以免使其表面凝集水滴,造成污染。学生要定期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当发现有的培养袋(瓶)被严重污染时,要及时将它们清除出去。如果污染不严重且易于挖除,可以用消毒用具及时将污染的部分挖除,并在挖除的地方撒上石灰,继续培养。(3)出菇(子实体的培养)时为了使蘑菇长得整齐,可以进行搔菌(即剔除培养料面上的老菌丝)。搔菌的具体方法是:在菌丝长满培养袋(原基即将形成或刚刚形成)时,用消过毒的小勺(或小铲)把原先接上去的菌种及培养料表面上的老菌丝除去,然后继续进行培养。在出菇

26、的过程中,最好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并注意保持子实体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以免子实体和培养料失水变干。(4)在养殖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养殖计划,包括设计各自的观察记录表。养殖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进行观察,如实做好观察记录(如当天的气温等天气情况、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形态特点等)。养殖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好各小组汇报总结工作,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该种食用菌的生长过程、适宜条件,代谢类型等,及时填写活动报告,并总结养殖食用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凤尾菇的生理特性和养殖特点凤尾菇又叫灰平菇,是属于侧耳、平菇一类的食用菌,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蘑菇。凤尾菇的生理特性

27、1)营养 适于菌丝体生长的碳源是淀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果胶、纤维素、木质素、乙醇等;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蛋白胨、玉米浆、黄豆饼粉、酵母粉、酒石酸胺、硫酸铵、天冬酰胺、丝氨酸、丙氨酸及甘氨酸等。(2)温度 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15 左右时菌丝体生长缓慢;低于5 时菌丝体基本停止生长;高于30 时菌丝体易老化。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522 ,生长期为1.5周左右。当环境温度低于15 或高于25 时,子实体就产生得比较少。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昼夜温差在58 时,能增加产量,并提高产品质量。(3)湿度 (基质水分含量及空气相对湿度)凤尾菇菌丝生长时喜湿。当基质的

28、含水量在50%70%时,菌丝生长最好;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高于80%且遇高温时容易使基质变酸变臭,导致菌丝停止生长,并引起杂菌的大量生长。子实体生长最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相对湿度在70%时仅能长出小菇;相对湿度低于65%时则不出菇;如果相对湿度长期保持在100%,则只长长菌柄,不长菌盖,甚至造成子实体腐烂。(4)空气中CO2的含量 凤尾菇在菌丝体阶段对空气中CO2含量的耐受力较强,这时只要培养室保持空气新鲜就可以了。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一般空气中CO2含量是0.03%),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就会急剧下降。CO2浓量超过0.1%时,对子实体生长有害,形成的子实体柄长,菌盖畸形等

29、所以,在子实体阶段,养殖室一定要保持有流动的新鲜空气。(5)光照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这时最好采取避光培养,这样可以缩短培养时间。子实体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光亮度以正常眼睛看报纸不感到吃力为原则。若光线不足,则菌柄细长,菌盖发白,畸形菇增多。如果光线过强,子实体则变黑、僵化,有“灼烧”受害的现象。凤尾菇的主要养殖特点:(1)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长周期较短。(2)利用基质广泛,凡含纤维素的工业废料,如木屑、稻草、麦秆、玉米秆、棉子壳、油菜子壳、胡豆壳、废棉絮、香蕉茎叶、葵花盘、玉米果穗轴芯、梧桐叶、黄豆秸、甘蔗渣、树木枝条等,均可用来养殖凤尾菇。(3)效率

30、高,每100 kg木屑可以收鲜菇80120 kg,如用棉子壳养殖则生物效率更高。(4)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凤尾菇是我国各地经常食用的一种食用菌。凤尾菇(干重)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5%46%,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0%50%。(5)凤尾菇散发孢子时,其孢子弥散在空气中,容易使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要注意预防。几种凤尾菇培养料的配方1.木屑、麦麸(或米糠)培养基木屑(阔叶树) 78% 麦麸(或米糠) 20%蔗糖 1% CaCO3 1%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2.棉子壳、麦麸(或米糠)培养基棉子壳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 1%石膏粉 1%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3.木屑、棉

31、子壳、麦麸(或米糠)培养基木屑 40% 棉子壳 38%麦麸(或米糠) 20% 蔗糖 1%石膏粉 1%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4.稻草、麦麸(或米糠)培养基切碎的稻草610 cm长80%(用质量分数为0.5%1%的石灰水浸泡12 h左右,清水冲洗至pH为7.5左右,沥至含水量60%65%左右)麦麸(或米糠)18%蔗糖 1%石膏粉1%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凤尾菇的菌丝体对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培养基的pH在6.09.0的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pH低于5.5时,菌丝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如再遇到高温,喜酸性的细菌将大量繁殖,从而使培养料变臭,凤尾菇的菌丝就会死亡。金针菇的生理特性和养殖特点金针菇

32、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等阔叶树的枯树及树桩上。金针菇含有丰富的蛋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金针菇生长所需的碳源主要是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也可来自单糖和醇类。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利用阔叶树的锯末、甘蔗渣、棉子壳、废棉絮、稻草粉等提供碳源。金针菇的氮源主要是铵盐及各种氨基酸。金针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1.温度 菌丝在432 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 左右。菌丝耐低温的能力很强,菌种放在-10 的冰箱中保存多天后,在适温的条件下仍能恢复生长。形成子实体所需要的温度是520 ;在89 时出菇齐、质量好;8 以下则不易出菇。2.湿度 菌丝生长期间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5%70%为适宜,空气湿度以60%75%为适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85%,出菇蕾后应将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3.氧气和CO2含量 金针菇是好氧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少,一般在室内就可以培养。子实体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空气中CO2的含量不能过高,若CO2含量过高,往往会长出无菌盖的针尖菇,所以结合喷水进行通风是十分必要的。4.光线 菌丝生长阶段以黑暗培养为佳。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微弱的光线(100 lx以下的微弱光线),如果光线过强,则金针菇色深并易开伞。金针菇培养料的配制锯木屑 70% 麦麸 20% 石灰 1%玉米粉 8% 石膏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