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教学线索二 人类的科技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时 间
发 明 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
西汉
蔡伦(东汉)
造纸术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宋
火药
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北宋
指南针
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天文学: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
´
( 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
地球是圆的
比欧洲早1000多年
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实测 子午 线的长度
´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
元
郭守敬)
简仪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 (300) 多年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时 间
发明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
春秋战国
´
九九乘法口决、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
三国
刘徽
提出割圆术
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 位
比世界领先(1000 ) 多年
农学:(强调应用)
时 间
作 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
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元朝
中央机构大司农司主持编写
《农桑辑要》 )
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农书
元朝
王祯
《农书》 )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 理论的基础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 药物学)专著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分类法,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伟大工程:
时 间
发 明 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
战国
李冰父子
都江堰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秦
秦始皇
长城
创造出世界建筑史上无以伦比的奇迹
隋朝
隋炀帝
大运河
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航行运河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原因是什么?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对此有各种解释:
1,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2,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等。
6,近代科学技术其实是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的结果,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辉煌 --------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中国科学院的建立
<中国科学远景发展规划>
两弹:原子弹,导弹
建国初:向科学进军
文革
破坏
突破:卫星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知识分子的重视
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代表:杂交水稻,神五.六
85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活力)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技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2) 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
(3) 科技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总之,它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
三: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经济方面:17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方面:从17世纪开始,欧洲大陆纷纷通过不同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的力量。
社会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欧洲历史上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挑战教会权威,呼唤人性主义和理性主义
近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伽利略(17世纪初):近代科学之父 实验科学
落体定律、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
牛顿(1687):经典力学体系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特征:实验为基础,数学为表达形式
爱因斯坦(19世纪):相对论 由宏观到微观
普朗克(20世纪):量子论
达尔文进化论:
① 任何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② 生物间有共同的祖先
③ 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科学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科学精神要求公正、客观、实事求是,不允许伪造证据和做任何艺术性的夸张,并且强调观察、实验,以实践为基础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种气质和共性规范是科学精神精髓。
2人文精神
四:世界近现代的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时间
代表
生产力
社会结构
世界格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
蒸汽机
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密切了世界的联系,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力
内燃机
新通讯
化学工业
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
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50年代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
生产力迅猛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
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
政治格局多极化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