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办好寄宿制小学促进新农村建设 (2).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8856671 上传时间:2025-03-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好寄宿制小学促进新农村建设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办好寄宿制小学促进新农村建设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好寄宿制小学促进新农村建设 办好寄宿制小学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于××区××镇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思考 ××区××中心小学××* ××区××镇面积157平方公里,是××区面积的一半,人口近5万人。全镇现有中小学校24所、中小学生6592人,占人口13.2。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6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教育强区的战略构想。如何实现区委的战略构想。笔者作为长期在基层小学工作的教师和人大代表,下面以××镇为例(该镇是××唯一的老区镇、典型的山区镇)谈谈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和集中办学的一些思考。 一、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必要性 1、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顺应农村客观形势变化、满足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人口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农村人口结构上,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适龄儿童急剧减少。近5万人口的××镇2005年小学适龄儿童仅353人,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也仅390人(不含炼化一体化拆迁安置户子女),只相当于峰值期的37,这一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将长期稳定。二是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负担不断减轻,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这些变化,亟需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通过集中优势资源,为农民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三是随着外出经商、务工的青壮年农民不断增加,其留在家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农村社会问题。目前,××镇农村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2116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803人,父母单方外出的1313人),留守子女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农村学生二分之一强属“留守孩子”。而根据现在的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镇农村“留守子女”数量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持续增长。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青壮年农民安心外出经商务工,将对建设新农村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由于基础教育点多线长,政府投入有限,小学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多数农村小学举步维艰,设备极其缺乏。以计算机为例,××镇21所小学3956个学生,现有计算机230台,其中中心小学70台,村级小学160台,分布在6所小学,全镇生均只有0.058台。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每一份有限的资源都用在教育的刀口上,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进而带动初中、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 2、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改变农村素质教育实施难的现状,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区××镇的教育现状:一是校点多规模小。××镇人居十分分散,长期以来,为普及义务教育,在村和部分村小组兴办了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截至2005年底,全镇共有小学21所,其中100个学生以下的学校5所,占24;最少的一所小学只有56人,最小班额为6人。学校布局分散,严重影响了教育投资效益的发挥。2002年以来,各级政府先后投入资金765多万元,改造12小学校d级危房11035平方米,新建校舍16694平方米。但由于学校较多,资金有限,目前全镇小学尚有d级危房6所3720平方米,同时尚欠历年危改资金467万元。二是导致教师既超编而工作量又大。从教师编制来看,2005年底,全镇小学共有教师289人,学生3956人,师生比为1:14,高于XX县区小学的师生比。从教学来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农村小学规模小生数少,但班数不少,教师工作量大。部分小学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或“复式教学”方式,一个教师包揽了全班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因而,除了能开设语文、数学课程外,其他课程难以开全。部分小学没法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各科教学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对农村小学无异于一句空话。三是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时间不足。由于村级小学投入有限,教育设备严重缺乏,教学仍旧局限于“一支笔、一本书、一个黑板”。加上农村学生居住分散而且路途较远,上课时间得不到保证,新课程改革难以实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是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政府公共服务的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其主要职能转变为抓“三基”,即抓基本国策、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应该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中之重。但农村小学布局过于分散,从根本上制约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其中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