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球LED 上游
市场分析
广州市瀚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3月3日
一、背景和概况
1.1 背景
² 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寿命长、低耗、低热、色光、白光、高亮度、防水、微型、防震、易调光、光束集中、维护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² 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LED照明产品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
² 在1955年时,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Rubin Braunstein发现了砷化镓(GaAs)与及其他半导体合金的红外线放射作用,而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Nick Holonyak Jr则开发出可见光的LED。不过,LED真正的起飞是在1990年代白光LED出现后,才开始渐渐被重视,而应用面越来越广。
²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改进,发光效率不断提高,成本的不断降低,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由于其超越传统光源、以及节能灯、高压汞灯等的优势日益明显,LED未来将成为垄断性的发光源。可以说,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凡是用电发光的地方都可以用LED来替代。未来LED将统治发光领域,而LED产业也将发展成超过万亿的巨大产业,其中孕育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² 近几年,LED面临爆发性增长,主要是源于各国政策的支持、以及下游电视背光源需求的急速增长、未来成本的下降所带来的大规模通用照明替代等。可以说,未来5年,将是LED产业的黄金增长期。
1.2 节能环保促使各国大力扶持LED产业
面对全球气候变迁与不断高涨的能源价格,各国政府都已经开始把一些高耗能的产品列为首要的禁用对象,例如白炽灯泡就是最为明显的案例。白炽灯泡的禁用首先从欧盟与日本最先开始,后来各国政府也开始陆续跟进。从各国禁用白炽灯泡的时间表来观察,2012年之后,大多数国家开始逐步禁用白炽灯泡,也为LED照明带来庞大的商机。
美国能源部为确保成功引进LED照明,及加强对高效率、高品质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并避免重复CFL早期推广不利的前例,已经推动相关的标准制定机构,针对LED照明产品,定义能源之星规范。计划从2000-2010年,投资5 亿美元,用LED 取代55%的白炽灯和萦光灯,形成一个每年产值超过500 亿美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市场。
我国自2003年开展“中国半导体照明工程”项目以来,加大了在半导体照明行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在“十五”的后两年国家拨出8,000万元专款作为引导经费,重点解决半导体照明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十一五”半导体照明工程被国家科技部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工程。
2009年初,为有效引导我国半导体照明应用的健康快速发展,扩大半导体照明市场规模,拉动消费需求,促进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迅速提升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科技部推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方案,涵盖上海、深圳、大连等21个国内发达城市。
2009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MOCVD装备、关键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实现国产化,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3-5家;产业集中度显着提高,拥有自主品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10家左右;初步建立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实现年节电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
由于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球LED市场今年来迅速扩大,根据韩国工业研究院(IEK)统计,2008 年全球LED 产值达到67.67 亿美元。
图表1.2:2002-2008年全球LED产值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韩国工研院,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1.3 LED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下游需求日益旺盛
早期LED芯片材料以GaP、GaAsP、AlGaAs为主,受其亮度限制,应用领域仅限于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消费电子产品等,主要用于工作状态指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AlGaInP材料的出现,LED在光谱的红、橙、黄部分均可得到很高的发光效率,这使得LED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尾灯、户外可变信号、高速公路情报信号、户外大型显示屏及交通信号灯等。
图表1.3 2008年全球LED应用领域分布 图表1.4 2009年中国LED应用领域分布
随着InGaN 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蓝、绿和基于蓝光LED的白光LED实现了产业化,LED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应用领域拓展到背光源(用于笔记本电脑、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
手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MP3、MP4、相机、摄像机等)、室内外全彩显示屏、广告牌、手电筒、特殊照明、各种城市亮化工程及通用照明。
目前,LED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与LED等背光源、室外景观照明、室内装饰照明、户外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汽车照明、安全照明等领域。同时LED作为手机等小尺寸LCD背光源已经十分普及,已经开始向大尺寸液晶背光源市场扩展。
随着技术进步,LED的发光效率不断提高,各应用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也各不相同,中大尺寸背光源和居室照明将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两大领域。
1.4投资的必要性
l LED项目的投资符合中国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
2010年,中国半导体照明及相关产业产值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预计国内市场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外延片、芯片等核心器件是LED行业中技术层次最高,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部分。其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LED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定位。具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如美国、日本人等在核心器件的原材料生产和器件设计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见其地位在LED行业发展中十分重要。
我国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已经具备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另外,我国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镓、铟储量丰富,占世界储量的70%-80%,这使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资源上的优势。
从产业链环节上看,中国在LED衬底、外延、芯片等核心器件环节还比较薄弱,封装和应用环节由于对技术要求不高,产业发展很快,随着国家和企业在上游环节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国内高亮度芯片产能提升很快。
二、市场分析
2.1 LED外延片的应用领域
鉴于LED 的自身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大方面:
应用一:显示屏是LED主要应用市场,全彩显示屏增势强劲。
我国LED显示屏市场起步较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有很强实力的LED显示屏生产厂商。目前LED显示屏已经广泛应用到车站、银行、证券、医院。在LED需求量上,LED显示屏仅次于LED指示灯名列第二,占到LED整体销量的23.1%。由于用于显示屏的LED在亮度和寿命上的要求高于LED指示灯,平均价格在指示灯LED之上,这就导致显示屏用LED市场规模达到32.4亿元,超过指示灯位居榜首成为LED的主要应用市场。凭借着独特优势,LED全彩显示屏广泛应用在体育场馆、市政广场、演唱会、车站、机场等场所。
应用二:小尺寸背光源市场放缓,中大尺寸将成为新关注点。
LED早已应用在以手机为主的小尺寸液晶面板背光市场中,手机产量的持续增长带动了背光源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彩屏手机的出现更是推动白光LED市场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手机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以及技术提升导致用于手机液晶面板背光源LED数量减少,使得LED在手机背光源中用量增速放缓。数量增速的放缓加上平均价格的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小尺寸背光源市场增长乏力,同时,中大尺寸背光源市场成为厂商新宠。
应用三:汽车车灯市场潜力大,但短期内市场很难启动。
LED作为汽车车灯主要得益于低功耗、长寿命和相应速度快的特点。有统计显示,在汽车以100公里的时速行驶下,装有LED刹车灯的车辆较没有装LED刹车灯的车辆刹车距离将减少7英尺。目前,LED已经逐步应用在汽车的第三刹车灯上。虽然LED目前还面临着单位瓦数流明低以及相关政策的限制,在进入汽车尾灯及前灯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随着成本性能比的下降以及发光效率的提升,最终LED将逐步实现从汽车内部、后部到前部的转移,最终占据整个汽车车灯市场。凭借着汽车的巨大产能,LED车灯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应用四:室内装饰灯市场逐步启动,交通灯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
室内装饰灯市场是LED的另一新兴市场。通过电流的控制,LED可以实现几百种甚至上千种颜色的变化。在现阶段讲究个性化的时代中,LED颜色多样化有助于LED装饰灯市场的发展。LED已经开始做成小型装饰灯,装饰幕墙应用在酒店、居室中。经过多年的替换工作,全国主要城市由传统交通灯替换为LED交通灯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是随着替换工作的完成,LED交通灯市场将不会再维持高速增长。
应用五:景观照明市场快速发展
景观照明市场主要以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装饰照明为主,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政府。受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影响,由于LED功耗低,在用电量巨大的景观照明市场中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LED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景观照明市场中。
此外,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主要作用远远不再于自身带动景观照明市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其榜样作用。其它城市在看到LED在景观照明中的出色表现会减少对于LED景观照明的使用顾虑,加快使用LE在景观照明中的应用。LED将会从一级城市快速向二级、三级城市扩展。
应用六:通用照明市场大有发展
对于进入通用照明市场而言,功率白光LED除面临着诸如发光效率低、散热不好、成本过高等问题外,还将面临到光学、机构与电控等的整合以及LED照明产品通用标准的制订。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由于酒店、商务会馆、高档商用写字楼等商用场所相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低。同时这些高档场所更注重于彰显品位与尊贵的地位,对于新兴产品抱有更大的兴趣度。这些都降低了LED照明进入的门槛。LED照明将率先进入商用市场,逐步向民用市场扩展。
2.2 宏观环境
上游关键材料、设备和核心技术为国外厂商所垄断
目前LED外延片生长技术主要采用MOCVD,世界范围内能够生产这一设备的企业也不过3到5家。世界上最大的两家MOCVD生产商为德国的AIXTRON和美国的VEECO,它们占据全球MOCVD供应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处于垄断地位。
图表3.1 LED上游主要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
LED的核心技术是高亮度LED的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技术,其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LED 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地位。当前,美国、日本等在核心器件的原材料和器件设计上具有技术优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日本的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美国的Cree、德国的Orsram技术领先地位尤为突出。
公司名称
主要内容
美国Cree公司
以SiC衬底的GaN基LED的外延、芯片,蓝、绿、紫、紫外光LED国际领先。
美国Lumileds公司
超高亮度白光技术、功率LED 封装技术国际领先。
德国Osram光电子公司
欧洲最大的超高亮度LED 厂家,其产品世界领先。
日本Nichia日亚公司
GaN基高端蓝、绿、紫及紫外LED 外延、芯片、白光应用。
日本Toyoda Gosei丰田合成公司
GaN基蓝、绿LED产量很大,部分东芝封装产品性能好。
表3.2:LED外延片市场的技术领先者
新兴国家和地区:韩国LED厂家发展以及变化较快,台湾地区通过几次大的业界合并和整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集团。其主要外延/芯片企业有:晶电,隆达,广镓,泰谷等。2009年台湾地区LED开始进行新一轮LED企业整合,企业规模急速扩大,晶元光电(Epistar)并购广镓,入主泰谷,友达设立隆达,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入主奇力,台积电涉足LED等。目前Epistar (晶元光电,台湾)、Seoul Semiconductor ( 汉城半导体,韩国)有很大产能。
当前,专利技术是全球主要LED 厂商获得竞争优势,保持自身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2000 年以来,全球前五大LED 厂商(日亚化学,飞利浦,Cree,欧司朗,丰田合成)关于专利权的诉讼与和解不断发生,某种意义上,五大LED 厂商主导了LED 产业的发展趋势。LED 厂商通过授权以及交叉授权来进行研发和生产,形成公司之间的结盟,从而增加了行业进入壁垒。
图表3.3 白光LED主要厂商之间的专利授权图
国内产业链:乘政策之风,行发展之路
中国LED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实力较弱、资金匮乏,主要面向中低市场,产品利润较低,面临着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大公司的挤压,但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2000 年前的国内LED 年增长率为30%以上,2000年到2006年,年增长率为15%左右,2007年到2008年增幅超过40%。
2009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MOCVD装备、关键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实现国产化,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3-5家;产业集中度显着提高,拥有自主品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10家左右;初步建立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实现年节电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
《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为我国LED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的支持和下游需求的支撑下,国内LED产业链正在崛起。来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消息,2009年,我国芯片产值较2008年增长25%,达到23亿元;LED封装产值为204亿元;半导体照明应用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后,逆势增长30%以上,达到600亿元。2009年我国LED产业总规模共计827亿元。
图表3.4 中国大陆LED产业链相关企业
我国 LED 产业的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基本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北方地区、闽三角、西三角群聚地和西湖-徽聚集地等地区,有利用实现产业化经营,以取得就近配套与终端市场优势。同时,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推动下,我国建立了上海、厦门、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7个基地;另外,宁波、广州、武汉、重庆、哈尔滨、西安等城市也都成立了地方产业联盟、促进中心、商会等行业组织,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自发协调能力和机制。
图表3.5 中国LED产业分布特征
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仍旧是封装产业占据最大比重,2009年,封装产业产值占到LED产业产值的87.6%。但随着政府大力扶持上游外延、芯片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投资者看好LED市场发展潜力,对于外延、芯片环节的投资力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现有外延、芯片生产企业也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在新投资带动以及企业扩产的带动下,中国外延、芯片产业持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在产业中所占比重也逐步提升。2009年,中国LED外延产业规模达到7亿元,占整体产业的3.2%;芯片产业规模达到19.3亿元,占整体产业的8.8%。而衬底产业则受限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图表3.6 中国LED产业地区分布 图表3.7 2009年中国LED市场结构
2.3 国内LED现有生产能力
LED的核心技术是高亮度LED的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该领域一直是业内公司竞相攀登的行业高地。当前,美国、日本等在核心器件的原材料和器件设计上具有技术优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日本的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美国的Cree、德国的Orsram在世界半导体照明专利市场上暂时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在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方面,这些大公司也具有绝对领先位置。
图表3.8 全球LED厂商销售额排行
但是,中国LED芯片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统计,我国LED 芯片产值由2006 年的10.5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9 年的23 亿元人民币,增长119%,年复合增长率30%。2009年前7名企业LED外延芯片的销售都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前5名的销售额都超过了1.5亿元人民币。
图表3.9 2009年中国LED芯片产业竞争格局 图表3.10 1998-2009年新增LED 芯片企业及累计企业数量
在企业数量方面,到2009年8月,中国大陆生产LED芯片的企业达62家,分布在15个省/直辖市,其中广东、福建芯片企业数量最多,广东有10个占16.1%,福建有8个占 12.9%。如果按城市来看,中国大陆有31个城市进入LED芯片行业,整体分布较为分散。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厦门、上海、深圳、大连、石家庄、南昌、扬州的LED芯片企业合计25个占40%。
图表3.11 2009年中国大陆LED芯片企业一览表
在技术方面,芯片的国产率不断提高,2009年国产GaN芯片国产率提高到46%,国内量产的小功率芯片已经达到120lm/W、功率型芯片80-100lm/W与国际产业化水平更加接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i衬底芯片光效达到70lm/W,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国产芯片性能的提升,在显示屏、信号灯、户外照明、中小尺寸背光源等高端应用领域获得了认可,同时大功率芯片的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与国外技术水平相差不远。
图表3.12 2009年国内LED产量、芯片产量和芯片国产率
图表3.13 2009年12月份国内外功率型白光LED技术指标对比
中国LED芯片发展预测
LED 芯片产业将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正处于朝阳时期。根据iSuppli 的预测,由于下游各领域的市场需求明显超过供应水平,在未来三年内,预计LED 市场将会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如果今后几年额外的产能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LED 芯片将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目前我国LED 芯片的产能还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端芯片,仍然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统计,2009 年我国LED 芯片的国产化率虽有所提升,达到了49%,其中国产小功率GaN 芯片国产化率只有41%,而功率型GaN 芯片国产化率仍不到20%。2009 年10 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明确地提出: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MOCVD装备、关键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实现国产化,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3-5家。
随着LED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弱、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LED芯片企业将获得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预计未来几年,国内LED芯片企业的产能将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同时随着LED行业的不断成熟,中国大陆的LED芯片产能也将不断释放,LED行业的景气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到LED芯片行业中来。
中下游产业链的影响:中国将成为世界LED封装中心
根据研究机构LEDinside统计,2009年全球LED封装厂的营业收入总和达到80.5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5%。如果按地区来看,日本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韩国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为17%,排名第2,呈逐年上升趋势;韩国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9%窜升到2009年的15%,位居全球第3。近几年,随着中国大陆封装企业及其产能的快速扩张,中国大陆封装产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2009年市场占有率为11%。
图表3.14 2009年全球LED封装市场份额(按地区)
图表3.15 2009年全球LED封装市场份额(按企业)
LED封装具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由于中国大陆具有成本优势和迅速扩大的LED应用市场,国际及韩国封装厂商纷纷到大陆投资建厂,以取得就近配套与终端市场优势,使得中国大陆的LED封装产业得以持续快速的增长,也使得中国大陆成为全球重要的LED封装基地,这不仅扩大了中国大陆LED封装在世界LED封装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大陆厂商的LED封装技术,加速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2~2006 年,中国LED 封装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赛迪顾问预计,2007~2011 年,中国LED 封装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3%。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LED封装器件产能约占全球的60%,LED应用产品的产值增长率超过30%,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2009年,我国LED封装产值达到204亿元,较2008年的185亿元增长10%;产量则由2008年的940亿只增加10%,达到1056亿只。
图表3.16 中国大陆LED封装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
图表3.17 中国大陆LED封装产量及增长率
中国LED外延片需求量预测
据了解,目前大陆现有62家LED芯片厂,其中台资背景的大多以芯片厂为主,且不限只用自己的外延片。目前国内的芯片厂受制于外延技术,虽然大部分芯片厂都有自己的外延设备,但自产率仍然不高,且自产的外延片大多应用于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基本都是采用韩国及韩国外延片。而欧美,日本全部及部分高端韩国,韩国外延片根本无法买到,导致国内LED芯片厂在来源上就处于先天不良的状况。目前LED企业中自有MOCVD机台较多的企业为厦门三安(> 20台),士兰明芯(8台),大连路美(>20台),但由于机台保养,人员操作等种种原因,目前能够有超过10台用于GaN蓝光外延量产的MOCVD机台的大陆LED企业还没有。其中士兰明芯外延片自产率最高,大约40%,这也是由于士兰明芯并没有介入照明用LED的生产,而是集中在彩屏市场,而这一市场现在只有日本,欧美企业垄断高端产品,韩国LED企业由于库存和利润率的问题基本上已经退出中低端彩屏市场了。下表列出部分厂商的对外延片的需求状况,还有一些已建好和在建的公司。
企业名称
目前月需外延片
片/月
目前状况
扩张计划
厦门三安
60,000
量产
天津,芜湖
杭州士兰
35,000
量产
持续扩张
上海蓝光
20,000
量产
合肥(100亿投资)
上海兰宝
15,000
量产
扬州
武汉华灿
25,000
量产
持续扩张
武汉迪源
15,000
量产
新投资者介入
大连路美
30,000
量产
鄂尔多斯
山东华光
15,000
量产
济南,潍坊
清华同方
20,000
量产
北京,沈阳
广州晶科
15,000
量产
广州南沙
江门真明丽
25,000
量产
持续扩张
厦门干照
20,000
量产
厦门,扬州
西安中微
10,000
量产
持续扩张
深圳奥伦德
15,000
量产
太时新光
10,000(预计)
在建
温州通岭
10,000(预计)
在建
德豪润达
30,000(预计)
在建
2011年投产,珠海,芜湖
东莞福地
10,000
量产
持续扩张
东莞高辉
15,000
量产
持续扩张
昆山新世纪
20,000(预计)
在建
投资2亿美金
福州鼎元
20,000(预计)
在建
长治华上
20,000(预计)
在建
苏州隆达
30,000(预计)
在建
投资5亿美金
扬州璨元
20,000(预计)
在建
投资7200万美金
惠州LG
30,000(预计)
在建
惠州Cree
30,000(预计)
在建
总计
565,000
图表3.18:国内其它厂商生产力表
2.4 MOCVD设备市场估算
LEDinside指出,中国在未来几年规划增加的MOCVD台数超过1200台,其中2010年规划增加的MOCVD数量超过300台。虽然,从历史经验角度看,中国各年实际增加的MOCVD数量会小于规划值,但MOCVD规划的数量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中国LED芯片行业异常火热。至少有6个企业MOCVD的总规划数量在100台以上,其中,厦门三安和德豪润达都已定购了超过100台的MOCVD。而MOCVD为什么规划增加这么多,主要原因是中国地方政府对MOCVD的财政补贴政策和各企业对LED行业巨大的市场前景的看好,这两因素促使了各企业计划大量引进MOCVD。
首先,从MOCVD的财政补贴角度看,中国各地方政府对本地区LED企业引进MCOVD,基本给予每台800-1000万元的财政补贴。MOCVD财政补贴大幅度降低了LED芯片企业的设备购置成本,使得LED芯片企业MOCVD的规划数量上升了数个台阶。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是促使各企业MOCVD数量做出大量规划主要原因。中国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特别是MOCVD财政补贴政策,有效促进了更多台湾、美国等地区主流LED芯片企业的进入。
其次,对LED行业巨大市场前景的看好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除未来普通照明的巨大市场潜力外,LED新的应用领域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同时,已经应用的领域,成熟度也在不断上升。在中国,同任何其他行业(如光伏行业)一样,只要出现了新兴的行业,市场总是一窝蜂的进入,更何况LED行业是谁都看得出未来前景是无限好的。LED芯片企业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大幅度增加,当然MOCVD规划的数量也水涨船高了。
同时,多数企业对目前中国LED芯片行业的现状并不了解,如有多少个LED芯片企业,各企业MOCVD的规划数量多少,MOCVD规划的总数已经达到了多少,未来市场MOCVD的容量预测是多少,等等。对中LED芯片行业没有进行精细化的调研,导致了企业进入比较盲目,并且MOCVD规划数量非常乐观。
最后,相关技术人才缺乏成为必然。由于中国LED芯片企业增加太多,并且大部分都有引进MOCVD的计划,粥少僧多,中国外延片生产的相关技术研发人才短缺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人才之争胜利与否,是中国LED芯片企业是否能够在未来市场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当然,MOCVD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实际生产力大,只有真正生产出市场能够接受的产品,同时技术跟得上市场的发展,才能真正转换为实际的生产力。
2.5 LED外延片销量估算
以上表中是中国部分芯片生产厂家的产能,选取其中已经量产的16家厂家计算,2010年 外延片需要量为3,960,000片,平均每月用外延片22,000片,平均每家每年用264,000片。假设这些LED芯片生产厂家中,到2015年有30家达到量产水平(是2010年量产厂家数量的2倍),每家每月平均用36,000片外延片,那么2015年的市场就是1296万片。.
三、市场预测
1.中国LED市场预测及分析
中国目前在LED外延生产方面的不利环境是技术受美国、日本、欧洲等先进国家的垄断和专利网封锁;
有利环境是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LED市场将迅速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制造和应用地域,
产业链的各个领域将在不同时期出现此起彼伏的产能短缺或过剩的情况,但在近5年的LED高速发展期中,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真正能建立前端领域LED外延及芯片制造的领先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空间;
2.LED产业链进入门槛分析
在LED产业链中,由于技术、投资和人才门槛的不同,导致进入门槛有着巨大的差别。封装和应用进入门槛最低,厂家有数千家;中游的芯片难度较高,厂家较少。上游的外延片进入门槛最高,生产厂家最少。目前国内高端外延片,几乎全部进口,货源还受限,主要是在投产的初期,MOCVD技术人才极为缺乏(图表3.9)。
外延片(MOCVD)
芯片
封装
应用
技术
极高
高
低
低
关键技术人才
极少
很少
多
多
投资(人民币)
8千万起
8千万起
1百万起
1百万起
国内厂家
(不含红光)
10-15 台 MOCVD: 3 家
1-10 台 MOCVD: < 10 家
在建厂家很多,但MOCVD技术人才极为缺乏!
>600 家
>2000 家
图表3.19:LED产业链进入门槛分析表
3.LED产业价值链分析
LED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发光材料、衬底、外延片和芯片,中游的封装模块/光源、数码管和点阵、驱动IC/控制,下游的应用,包括照明和背光源。
LED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差异很大,上游产品技术难度高、进入门槛高,从而毛利率高,约占行业70%的利润;中游和下游产品技术难度低、缺乏核心技术、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从而中游的封装环节约占10~20%的利润,下游的LED应用约占10~20%。
LED相关材料、零组件方面,铝基板、铝材的需求还是很大,特别是家用照明产品的出货量增加。镜片、萤光粉维持以往的水准,部份厂商有更新的效能进展。驱动电源IC持续受到关注,这是由于LED背光用、LED照明用的LED驱动器在2010年有更多通道支持、更高转换效率的产品问世,对于买主而言,也是挑选更稳定的驱动器好时机。
图表3.20 LED产业链的微笑曲线(毛利率情况)
LED 产业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美国、日本、欧洲、中国韩国和韩国的企业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在衬底、外延片、芯片以及封装领域。
真正具备实力从事LED 产业链上全业务的公司比较少,主要是美国、日本及韩国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国LED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下游应用需求的带动下,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国内LED产业链正在崛起。
图表3.21 LED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代表性企业
4、LED外延片销量估算
以上表中已经量产的15家企业来计算,2010年 外延片用量为3,960,000片,平均每月用外延片22,000片,平均每家每年用264,000片。
假设目前(2010年)量产的和在建的60多家LED芯片厂,到2015年,有30家量产(是2010年量产厂家数量的2倍),每家每月平均用36,000片外延片,那么2015年的市场就是1296万片。
广州瀚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3月3日星期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