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版号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单 位:分解车间
启用日期:2010年1月
分解车间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节 总则
为提高车间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尽快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特制定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美铝业分解车间有关应对火灾、洪涝、化学品烧伤、触电、设备事故、停电、停风、停水等危害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情况。
第二条 编写原则
1.预案是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灾害,如化学品泄漏,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火灾及自然灾害等。
2.预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财产安全和环境防护,尽量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
3.预案是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4.预案要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预案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节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成立应急救援组织
车间安全领导小组
事故现场抢险组
事故现场救护组
事故现场保护组
事故现场通讯组
总指挥:高振亮 应急电话: ()
1、车间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组成:高振亮 吴光和 何静宇
2、事故现场抢险组人员组成:曹少鹏 冯旭伟 雒 昭 白金宝 王朝辉
3、事故现场救护组人员组成:高 嵩 刘小慧 陈 辉 冯旭伟 崔栋源
4、事故现场保护组人员组成:王长青 张建伟 邸 伟
5、事故现场通讯组人员组成:郭丹红 何彩锋 景慧铃
第四条 车间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处理的全面指挥;
2)负责指挥处理紧急情况,确保突发事件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
3)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
4)负责所需材料、人员的落实;
5)负责与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联系及情况汇报;
6)负责与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求救;
7)负责生产的恢复工作。
8)安全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恢复受事故影响区域的正常秩序,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安全领导小组进行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
第五条 车间现场应急专业组职责:
1)事故现场抢险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物资及设备的抢救、危险品的转移等。
2)事故现场救护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护送重病伤员到医疗中心救治。
3)事故现场保护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人员的清点及疏散工作。
4)事故现场通讯组职责:负责收集相关单位部门的通信方式,保证各级通讯联系畅通,做好联络工作。
第三节 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第六条 相关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整体配合、协同作战、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第七条 必须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数量充足、状态良好,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各项救援工作正常运转。
第八条 各应急小组成员必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熟练掌握防护技能。
第九条 事故现场由车间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控制、处理工作。车间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不能即使赶赴事故现场的,必须委派一名车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或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启动应急系统,控制事态发展。
第十条 各应急专业组人员,要接受车间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照各自岗位职责采取措施,开展工作。
1)事故现场抢险组,应根据事故特点,采用相应的应急求援物资、设备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抢险过程中要注重人员的救援、事故现场内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封存及转移等,其次是贵重物资设备的抢救;随时与车间安全检查领导小组、保护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
2)事故现场救护组,应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救治,现场受伤人员做人工呼吸等等,并及时护送受伤人员到医疗急救中心医治;随时与车间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
3)事故现场保护组,应开展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及清点工作。现场保护组人员应指引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根据现场员工名单,经事发现场人员的证实,确定事发现场人员名单,并与到达安全区人员进行核对,判断是否有被困人员;随时与车间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
4)事故现场通讯组,应保证现场内与其相关单位及应争求援机构的通讯畅通;随时与车间安全检查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
第十一条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火情的应急处理:在火情较小可以用小型灭器扑灭的情况下, 可以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火情。在火情较大时而又不在自己所控制范围之内的应启动公司内部大型消防设备(消防栓),并及时拨打求助电话(119)。
附注:几种灭火器的用途:
A、泡沫灭火器:可扑救固体物质或其它易燃液体的着火,但不能扑救忌水物质和带电设备的火灾。
B、二氧化碳灭火器:可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但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
C、干粉灭火器:可扑救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设备火灾。
D、1211灭火器:可扑救油类、电气设备、化工、化纤原料等新起火灾。
2)危险化学品(酸、碱)烧伤的现场抢救:
a、化学性皮肤烧伤
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质玷污的衣裤、鞋袜等。
1无论酸、碱或其他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
2创伤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用脏布包裹。
3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4烧伤的同时,往往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在现场也应该及时处理。
b化学性眼烧伤
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未经清水清洗而急于送医院。
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
3如冲洗设备,也可把头部进入清洁盆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
4电石、生石灰(氧化钙)颗粒溅入眼内,应先用沾石蜡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水冲洗。
3)触电事故的抢救方法
1立即停电,首先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如果事故发生在夜间,一面抢救一面叫人解决临时照明,以利抢救。救护车护送触电者去医院,在车上也不能中止抢救。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用干燥的木棒、竹杆、塑料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挑开电线。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可采用仰卧牵臂人口呼吸法、俯卧压背人口呼吸法。
第四节 设备停电、管线出现故障应急措施
第十二条 种分槽搅拌停电事故的处理方法
①立即将事故槽隔离,停止进料,采用多种方式倒空槽子(与空槽连通压料、风管提料、开启倒料泵),并及时组织种分槽岗位人员盘车,若多台设备跳停,钳工班人员及时前往种分槽盘车。
②查找原因,通知电工检查控制回路和电源。
③车间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接到通知应立即赶往现场,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临时指挥部,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④车间人员不足,必要时向调度汇报协调力量求救,事故现场内外人员应积极参加援救。
⑤供电恢复正常后,现场启动搅拌设备,运行正常后,联系主控改为远程启动。
⑥种分槽搅拌处理完毕,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将此槽并入流程或留作备用。
第十三条 料浆管道堵塞的应急处理
1)停泵,开启备用泵。
2)组织人员拆卸管道,卸管时先卸下部螺丝,再卸上部,待没有液体外喷时才能用水冲。管道清理通畅后,上好螺丝。
第十四条 板式片间刺料的应急处理:如发生板式片间喇料,必须立即停止进料,将余料放净拆洗,冲洗组装。
第十五条 立盘扇面卡住的处理方法:先停止放料,用液体冲净滤浆槽沉淀AH。先进部分液体,再进料浆重新开车。
第十六条 晶种管堵塞的处理方法:先停止进粒,开种母冲管道,待管道内积料全部放空后,重新进料开泵。
第五节 停水、停风应急处理预案
第十七条 停风处理预案
1)岗位发现情况异常时,第一时间报告车间办公室与主控,值班领导快速作出部署,并向调度室反映情况,及是否要求相关车间(部室)给与协助处理。
2)种分槽岗位操作工接到停风通知后,需立即赶到现场迅速关闭种分槽风管阀门,防止风管堵塞。
3)岗位人员要密切关注各种分槽液位与搅拌电机的电流变化情况,及时向主控室汇报。
4)当来风正常时马上开启风管阀门,密切关注风压、及提料情况。
第十八条 停水处理预案
1) 岗位发现情况异常时,第一时间报告车间办公室与主控,值班领导快速作出部署,并向调度室反映情况,及是否要求相关车间(部室)给与协助处理。
2) 立即关闭各泵进料阀门,停止进料,停止所有需要机封水的泵,放料。
3)料即将放空时,某些泵需间断盘泵(包括晶种泵、料浆泵、循环泵、倒料泵)。
4)待情况正常时,重新开车,并密切观察运行状况。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本制度规定车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第一条 基本要求
1)评审目的(1)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2)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评审原则
(1)实事求是,符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2)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3)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1)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2)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3)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4)评审人员
车间主任、副主任助理及技术员,邀请公司安环部安全专职人员;评审人员要熟悉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管理知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5)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3) 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评审表规定的要素。
(4) 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
(5) 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预警、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
(6) 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7) 衔接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他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
第二条 评审方法
1)应急预案评审分为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可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方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依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订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附件一。
2、要素评审
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针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表中的评审内容及要求进行对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表中要求,发现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评审表,见附件二。
(1)关键要素
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如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见附件三。
(2)一般要素
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简写或可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而是预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3、意见处理
评审组组长负责对各位评审人员的意见进行协调和归纳,综合提出预案评审的结论性意见。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或完善。反馈意见要求重新审查的,应按照要求重新组织审查。
附件一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意见
封面
a) 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b) 应急预案封面反映的内容正确。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批准页
a) 有批准页(仅适用于备案评审)。
b) 批准页对应急预案的发布及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c) 批准页经过预案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批或经发布单位签章。
d) 应急预案签发日期(年、月、日)与预案封面的颁布日期一致。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目录
a) 有目录(预案简单时可省略)。
b) 目录结构完整,包含批准页,章的编号和标题、条的编号和标题,附件等内容。
c) 目录层次清晰、合理。
d) 目录的页码与实际内容页码对应。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正文
a)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b) 正文段落结构清晰,层次明显,可快速、方便地查找有关内容。
c) 正文中的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
d) 正文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相互统一。
e) 文字通常从左至右横排,特殊除外。
f) 正文文字通常采用宋体或仿宋,不采用特殊的艺术字体。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附件
a) 应急预案附件齐全,编排顺序清晰、合理。
b)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
c) 附件左上角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
d) 附件名称及序号应在目录中体现,做到前后标识一致。
e) 特殊情况下,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编制过程
a)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b) 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c)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d) 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e) 充分征求预案相关部门意见,并有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记录。
f) 必要时,与相关应急救援单位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附件二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意见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a)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
b) 能够客观分析引发事故的诱因、事故影响范围及危害后果。
c) 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a)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
b) 明确成员单位或领导在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
c) 规定的工作职责合理,相互衔接。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指挥机构及职责
a)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并能表述相互之间关系。
b) 明确应急救援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应急救援小组及其相应职责。
c) 规定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合理,应急工作明确。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控
a) 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b) 明确对危险源所采取的技术性预防措施。
c) 必要时,相关内容可采用附件方式表述。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预警行动
a) 能够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进行预警。
b)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能有机衔接。
c)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信息报告程序*
a)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应急处置*
响应分级
a) 响应分级清晰,符合企业实际。
b) 响应分级能够体现紧急和危害程度。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响应程序
a) 明确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
b)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
c)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d) 响应程序描述的内容力求简单易懂、表达直观清晰。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处置措施
a)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合理,符合技术要求。
b) 符合单位实际,措施可行。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a) 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有明确的要求
b)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位实际,满足应急要求。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如果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综合应急预案已经明确的要素,专项应急预案可省略。
附件三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意见
事故特征*
a)对作业现场风险描述比较清晰,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
b) 明确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
c) 明确事故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应急组织与职责*
a)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清晰。
b)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与本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具体。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应急处置*
a) 明确事故第一发现者对事故进行初步判定的要点,以及报警时需要提供的必要信息。
b)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应急程序。
c)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从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等方面制定有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d) 明确报警电话、报告单位联络方式或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注意事项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现场处置方案落实到岗位每个人,可以只保留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评 审 意 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管理,保障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完好有效,结合公司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车间消防器材、设施
(1)消防设施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箱)及水枪水带、火灾(手动)报警、应急照明、疏散标志。
(2)灭火器材包括:各类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第二条 要把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纳入正常的设备管理,落实到班组管理,明确到人,做到周、月例行检查,定期对灭火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始终保持灭火器材有效、干净、卫生。不能正常使用的消防设施要按设备管理规定上报更换或维修。
第三条 检查出不合格的灭火器,及时报公司更换。
第四条 车间安全负责人应按公司消防器材检查记录认真检查、填写并签字,缺一次处罚责任人50元。
第五条 人为损坏的(包括外来人员及车辆)要按损坏设施两倍的价额予以赔偿。丢失或损坏一具灭火器按照公司规定处理。
第六条 不允许占用消防车通道、安全疏散通道。未经允许动用应急照明设置的每处处罚200元。
第七条 按公司统一规定格式、内容及要求建立防火档案。
第八条 本规定公布之日起执行。
审核签发:
消防安全检查制度
第一条 消防安全检查必须公司标准规定为依据,对防火安全状况进行实地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问题,实施预防措施和科学干预,使各种防火措施因情况新而新,因情况变而变。
第二条 消防安全检查的组织和形式
消防安全检查分为日常检查、专业性检查、经常性检查、节假日检查、项目竣工前检查等五种形式。
1)日常检查: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消防安全检查;工段及岗位员工在巡回检查时,对发现的各类火险隐患,应及时上报,及时消除,以确保安全。
2)专业性检查:每月由安全负责人(吴光和),进行专业性安全大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各类隐患,及时整改。
3)经常性检查:车间领导每周召集生产骨干、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安排及时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及时整改,确保安全。
4)节假日检查:按规定每年元旦前后、春节前后、“五一”节前后、国庆节前后及安全月期间,组织进行综合性大检查。
第三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审核签发:
分解车间种分停电预案演练方案
一、 目的:
车间认真执行安环部要求,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演练;同时也是为了步强化车间各岗位人员应对突发停电事件的处理能力。
二、具体安排:
时间:2010-3-24 (具体时间临时安排)
参加人员:运行班组、电工、车间办公室人员
组织人:高振亮
二、预案假象事件:
种分13号槽供电跳停,造成种分搅拌断电
三、 演练具体方案:
1、 车间办公室接到主控室通知后,车间主任(主任不在时车间安全专项负责人)迅速赶到主控室指挥处理该突发事件。
2、 车间安全负责人迅速赶到13号种分槽顶指导现场工作。
3、 种分岗位人员、车间生产、设备技术员、班长迅速赶往现场协助岗位人员开展人工盘车(搅拌)
4、 电工接到通知跑步去种分配电室,同时联系电议车间请求给予协助处理。电工迅速开展查找原因,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做好供电准备。
5、 车间领导在充分了解原因后,评估可以送电时。主控通知电工和岗位人员做好开启搅拌的准备。
6、 开车成功后,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不少于1小时现场盯着设备运行状态,并及时汇报主控。
分解车间 2010年3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