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 当代思潮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阐述一个理论,首先就要叙述这个理论的概念,概念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提出后,学者们就有了新的基本方向,就有了新的角度来阐述我国的民族关系,来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阐释“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提出的,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又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党的十九大上又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二十大明确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是我们目前所处
2、的方位,也是我们目前国内的大局势,国家针对新情况对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那么在此大环境以及民族政策下,民族学者就应该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概念着手,首先是“民族”概念的解释,斯大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马恩及列宁的基础上,第一个给民族下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对于斯大林的这一民族定义,林耀华认为这一定义是“给民族下了经典的定义。”1说它是经典定义,但并不意味着它绝对的完美无缺,放之四海而皆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李晓钰(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
3、0000)摘要:自十九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我国的民族工作就有了新的主线,围绕着这一主线,多方不断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发展繁荣的工作,但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边疆民族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时下边疆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我国民族工作主线向前行进贡献力量。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对策化的进程中,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我国建国初的民族识别中和对于我国的民族情况,就显示出斯大林民族定义中的缺陷,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的民族学者根据自己以往的进行民族工作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
4、际情况,对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即“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民族学者对民族的定义,学者们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董强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特征这种超越性的表述,与斯大林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民族(或称现代民族)的民族定义相比,视野更加宽阔,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更加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一定程度上可以涵盖现今存在的绝大多数民族”。2中国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对民族进行了重新定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5、民族理论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注入新的内涵和生机。进入新时代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解读,“当前学者们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作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意识;第二种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作一种民族观;第三种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作一种国家(集体)认同”。3关于中华民族 063当代思潮共同体的内涵大概分类就是这三种,虽然近两年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发表,但是大多数也是赞同这三种或者和这三种相类似和接近,但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发,中国民族共同体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共同体,从炎
6、黄时期,甚至是更早些时候的神话传说时代,到夏商周之后的春秋战国,到秦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再到到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最后到新中国的成立,观察整个历史,虽然中国各民族间的每一次大规模的融合几乎都伴随着大规模且长时期的战乱、动乱,但是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大融合,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不再需要战乱、动乱,依靠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在中国生活的多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间融合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大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问题自中
7、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提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来,又在多个重要会议及场合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中央及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学术团体等围绕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讨论及论述,民族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也从概念、理论来源及架构等方面进行了阐释,这点在上文已有提及,但随着目前开始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为抓手,民族学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也开始有所转变。在笔者看来,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其一是外国势力的阻碍,在中国逐步实现中国梦,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其它地区对我国持有
8、不友好态度的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和其它一些原因,处处限制、抹黑中国,其中一点就是利用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试图通过造谣、捏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来攻击抹黑我国在民族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更有甚者,一些国际公司或者团体通过带有歧视性或者暗示性的广告和言论来攻击我国,面对这些恶劣行为,我们除了政府从国家层面进行反击外,专家学者们也应该在学术领域对其进行批判,要发出中国的声音,身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学者,我们要对国家针对民族地区实行的各种政策进行阐释,解读,要让更多的民族群众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支持国家的民族政策,比如西方媒体利用歪曲的工厂事件来捏造所谓的限制人身自由,简单说那是国家为了更好
9、的培养当地的人民群众,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国家免费对他们吃住,免费培养且让当地群众自愿选择想学什么技术,免费帮他们寻找工作地点,不仅带动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也让他们得以走出自己所在的狭小的地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从而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反过来说,民族学还可以从当地出发,在对当地进行过调查后,结合社会情况,为当地政府制定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意见,比如说现在社会什么技术工种好就业,当地群众适合学习什么样技术等,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桥梁连接作用。其二就是一些民族主义者所宣扬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障碍,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优越的,是贡献重大的,用一些古时候的话语来对
10、待今天的各民族,不能平等的看待如今我国的各个民族,不能理解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理念,众所周知,生活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经历过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各民族间早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也不是单指某一民族,而是所有生活在中国地域的民族和人群的总称,缺一不可,那么民族学者针对部分人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可以从历史层面进行解读阐释,可以从概念角度进行叙述,纠正那些人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帮助他们树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大格局,全局观念。其三就是宗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政策,我国除了汉族人口是最多的之外,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虽
11、也有所增长,但依然是数量很少,就整个中国的情况来看,五个自治区(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广西)占据中国三分之一左右的领土,其中又以西藏和新疆区域最广,而生活在西藏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大多又都是信奉宗教的,就以西藏藏族自治区为例,虽以信奉佛教为主,但和同样信奉佛教的内地情况有所不同,西藏的佛教有本地佛教和传进来的外来佛教(印度佛教)的区别,也有噶举派、宁玛派、噶当派等的区别,此外,又伴随着近代英国对西藏的入侵,也有部分藏族同胞信奉西方的天主教,信教群众人数庞大,信教情况复杂,就西藏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面对宗教对人民群众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西藏的宗教有个全面而细致的掌握,民族
12、学的学者也应该考虑到宗教对国家民族政策制定和施行的影响,尽量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走宗教中国化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其四就是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经济差异。在城市064 当代思潮化快速发展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尽管我国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和社会各界都对民族地区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但因为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依然是和其它地区的经济有所差距,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这种经济上的差距所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就容易被某些团体或者个人所利用,如我国的西气东输大工程,不仅可以给西部民族地区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而且能有效缓解东部的能源紧缺,无
13、论是从地方,还是从整个国家层面,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某些团体或个人歪曲事实,借此造谣我国的战略布局,影响民族间的团结互助。民族地区想要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兄弟地区的支持,自身也要发掘本身的优势,如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同时,也要警惕某些团体或个人利用经济差异来破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破坏民族团结。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对策思考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其中,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在跟随全国大局的形势下,也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合适的解决对策。针对上述四个问题,我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
14、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自提出以来,就有各方面的挑战和攻击接踵而至,如早期的列宁与第二国际关于民族问题进行的争论,在辩论中,列宁批判了罗莎卢森堡关于民族自决权的错误认识,并提出了正确的主张,斯大林发展了民族自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民族自决理论中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和历史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非常适合我国的统一多民族情况的,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在制度的保障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无论是在经济,教育,还是在文化,生态等,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15、在此基础上,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从制度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法律法规是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律保障。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以宪治国,有法必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边疆民族地区,自治区的法律法规也是我国法律的一部分,也必须遵守我国的宪法规定,不能违背或超越宪法所给予的权限。边疆民族地区要坚持依法治边,违法必究,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法律细则,对企图搞所谓的民族独立,分裂国家的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惩处,绝不姑息,从法律层面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
16、三: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为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教育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教育水平一直相较于内地多数地区处于落后的地步,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特地针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教育照顾政策。教育是百年大计,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要重视培养正确的三观,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三观培养,边疆民族地区还要加强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历史观的教育,让新一代的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从而从教育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四:对口支援、发展经济为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经济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7、,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以往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民族工作的进展,我国针对边疆民族地区,施行对口支援政策,充分发挥我国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各省市对兄弟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民族地区也发挥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多方努力下,不仅经济取得非凡成就,还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平稳定,实现了我国的“治国先治边”的策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线,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做好这一现实性工程和理论性工程,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工作,推动我国的民族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创新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民族工作者的原则,坚守民族工作者的初心,为我国的民族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林耀华.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J.历史研究,1963(02):171-190.2董强.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基于历时性的分析J.民族研究,2017(06):23-33+123-124.3高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