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铁道建筑技术》投稿须知
1 征稿范围
《铁道建筑技术》主要刊登内容:交通土建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相关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新方法、新经验和工程实录;有关的科技政策、法规、规范;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本刊定位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主要栏目:桥涵工程、隧道/地下工程、线路/路基、四电工程、无砟轨道、岩土工程、房建工程、市政工程、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管理、设备/仪器、其他等。
2 投稿方式及要求
(1) 本刊只接收邮箱投稿(Email:editor@)。
(2) 投稿前请先参见本刊网站(
(3) 为便于本刊收稿,修改并排版好后的WORD文章,其文件命名统一要求为“[投稿日期]作者名(该文章的题目)”。如张强写了一篇“论作者的文化修养”文章,于2012年6月19日投稿,其投稿时WORD文件应为“[2012-6-19]张强(论作者的文化修养).doc”。文章若有插图,请另附插图的原始文件,与文章一起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打包压缩,压缩文件的命名同文章的文件命名。
(4) 在发电子邮件时,请在邮件的“主题”中填上“已按投稿要求修改”。凡作者没按要求修改,或文章、压缩文件的文件名和发邮件的“主题”没有按照要求注明的,将影响文章的录用时效。
(5) 以下情况投稿文章拒收:
l 文章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等5部分没有译成英文;
l 不按论文模板排版;
l 文章中图、表、参考文献没按要求修改;
l 没有另外提供CAD等软件画的原始文件图;
l 文章后面没有附“论文模板”后的表2“作者简介”,或简介信息不全。
3 稿件查询
本刊一般在3个月内以Email的形式反馈来稿处理结果。请您在文章投递30天后查询您的邮箱,或向本刊编辑部咨询(电话:010-51011161)。
4 其他说明
(1) 来稿须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真实,语言流畅精练;字数一般3000~6000字;如文章属基金项目或科研项目内容,请注明项目名称、来源及编号,本刊将优先录用。
(2) 来稿文责自负,不允许存在抄袭、篡改他人文章等著作权侵权行为,否则引起的版权问题全由作者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切勿一稿多投。
(3) 本刊对来稿有文字修改、删节权;凡不允许本刊修改内容者,请在投稿时说明。
(4)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万方数据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收录。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即视其纸质出版权、电子版本出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一同免费授予本刊。
(5) 参考文献中引用《铁道建筑技术》杂志文章的,优先录用。
(6)为满足作者科研成果、重大工程项目重难点技术等的尽快发表,避免过长出版时滞导致作者的科研成果等丧失首创性、时效性、前沿性,造成对科研成果鉴定、作者职称、奖励评定等的不利影响,凡录用的论文,本刊提供优先数字出版服务,即先在互联网上发布,再在本刊印刷版上优先刊登,具体内容详见本网站“投稿要求”的“优先数字出版”中相关说明。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写作要求及编排规范
1 标题名:标题名应为正文内容的提炼,切忌“帽大头小”;字数一般少于20个字,不要使用副标题。要求居中通栏排版,为1号华文行楷(加粗)。
2 作者姓名:为4号楷休。当有2位或多位作者单位时,之间用空2格隔开;若作者单位不一致,在每位作者右上角标注上角标1或2或3等。要求居中通栏排版。
3 (单位 城市 邮编):单位、城市、邮编之间空2格,并用“()”括起来。作者单位指全部作者工作单位的全称(作者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地址指单位所在省市(县);邮编与地址相一致。若2位及以上作者单位不一致,在每位作者单位前加“1.”或“2.”或“3.”。要求居中通栏排版,为小5宋体。
4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简明确切地记述该论文的重要内容,其字数不少于100字,不多于300字。摘要切忌与正文的引言或结束语或文中其他内容重复,不使用“我们、本人、作者、笔者”等作主语。“摘要”两个字为小5黑体;内容为小5楷体。“摘要”和其内容之间没有“:”,只空2格。要求左顶格通栏排版。
5 关键词:尽量选用《铁路叙词表》或《铁道科技名词》中的词,不小于3个,不多于8个,“技术、应用、设计、施工、研究”等不用作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为小5黑体;内容为小5楷体。“关键词”和其内容之间没有“:”,只空2格;关键词语之间没有“、”,也只空2格。要求左顶格通栏排版。
6 中图分类号:作者要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标注;文献标识码:A为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为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为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为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为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7 英文翻译:以上前5项所指论文内容,要求对应译成英文,否则退稿(所有英文翻译放在一起)。英文字号字体:标题为小3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人名为小4号Times New Roman,其余为小5号Times New Roman。英文的“单位 城市 邮编”之间不是空格,而是“,”隔开;关键词之间也不是空格,而是用“;”隔开。
8 正文:正文为论文主体,应围绕关键点、创新点展开叙述,层次清晰,图文并茂。
按A4纸2栏排版,每栏宽8cm,每栏42行,22列。正文的标题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 ××”;“1.1 ××”,“1.2 ××”;“1.1.1 ××”, “1.1.2 ××”等,各级标题序号与标题文字之间空2格,标题独占行,左顶格排,末尾不加标点符号。标题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内再分层可用“(1)”、“①”、“a.”的形式。一级标题为小 4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空0.5行;二级及以下标题为5号黑体。正文除各级标题以外的文字内容一律为5号字,中文为宋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每段首行空2个字距排。正文中的插图、制表要求另见“《铁道建筑技术》论文中插图要求”、“《铁道建筑技术》论文中表格要求”,强调图、表的设计请考虑本刊双栏排版的特点,图一般不超过8 cm宽,表格视情况可单栏也可双栏排版。正文中“公式”请用Word自带公式编辑器或Equation、Mathtype软件排版,凡变量均用斜体,物理量简称均用正体(含上下角标)。
9 文后参考文献:另见“《铁道建筑技术》论文中参考文献要求”。
10 量与单位: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须符合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 3100~3102),正文中一般数字后单位用其符号代替汉字,如“3m”代替“3米”或“三米”等等。本刊常用的量与单位规范写法(见小括弧内):
米(m) 千米或公里(km) 平方米(m2) 立方米(m3) 厘米(cm)
毫米(mm) 小时(h) 分钟(min) 秒(s) 速度(km/h)或(m/s)
牛(N) 千牛(kN) 千牛·米(kN·m) 吨(t) 公斤(kg) 克(g)
毫克(mg)角度(rad)或(°)(′)(″) 温度(℃) 转速(r/min)
兆帕(MPa) 千帕(kPa) 帕(Pa) 瓦(W) 千瓦(kW ) 千瓦时(kWh)
特别说明:
⑴论文中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计量和计数的数字。论文中的“一、二、三、四”等尽量用“1、2、3、4”等代替,注意“一”改“1”规则:用“一”以外的数代替“一”,合情理,可改“1”,不合情理,必须用“一”。如:他忙碌了1天;他一天忙到晚。
⑵ 论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名词,请用通用、规范词语。符号的大小写、上下角标、外文文种、黑白体等均应表示清楚,否则须加标注。
⑶ 具体的排版等请参见“《铁道建筑技术》论文模板”。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中插图要求
目的:插图在黑白打印后,所有文字能看清,线条粗细有别,能简洁、明了地反映主题。凡黑白打印看不清的插图,请作者就不要附了,否则本刊也会删掉,并影响本刊对该论文的录用。
1 插图大小要求
插图宽度一般小于1栏(≤80mm),极个别占通栏(≤170mm);高度视插图的比例来定。
建议先缩图,后标注,即先把图在CAD等软件中缩小到1栏宽(极个别通栏宽)后,再在CAD等软件中标注文字、尺寸等信息(中文为楷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字高3mm或五号字)。这就要求只占1栏宽的情况下,图要简化,不要把详细的设计图、施工图等全部要素都copy过来,要删可有可无或不重要尺寸、文字、线条等信息。避免本刊为排版需要而缩小原图,最终图上显示的尺寸、文字、线条多而乱,使图的主题不明显,也不美观。
2 插图颜色要求
本刊是黑白印刷出版,要求插图尽量用黑白色(白底),不用彩色,不要有背景色。照片、软件生成图例外,但这2种图少用。
3 插图类型要求
⑴ 线条图、曲线坐标图:一律请用AutoCAD绘制;用软件(如BetterWMF)把图转化后粘贴在WORD中;要求图插入WORD后,所有文字不小于6号字,无背景色,线条为不同粗细黑色线条。
线条图:如地形图、内力弯矩图、电路图、桥隧图、路基断面图、机械图等,要求一般用简化图或示意图。该删的部分要删掉;也不要图省事,把线条图用扫描图片或相机照片形式来表达。
曲线坐标图:各类曲线请用不同的线型或标识符号区分,不要用颜色区分。有标值线的坐标轴不要箭头,无标值线(非定量)的坐标轴要带实心箭头;坐标的标值线(刻度线)指向图所在的象限。坐标的标目是说明坐标轴物理意义,通常由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和相应单位组成,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字母标注,单位符号应该使用正体字母标注;量与单位采取比值的形式,例如I/A,p/Pa,ρ/(kg·m-3),注意,若右边是组合单位,要加括号;标目应该与被标注的坐标轴平行,居中排在坐标轴与标值的外侧;非定量的且只有1个字母的简单标目,如x,y等也可直接放在坐标轴(箭头)顶端的外侧。坐标上的标值线(刻度线)自身长度为1mm。
⑵ 流程框图:在WORD的画布中生成该流程框图,框为细线,无背景色,流向用实心箭头,图中文字为小五号楷体。
⑶ 软件生成图:该类图只反映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不要在图周边加框,或图上有软件(如菜单等)信息;这类图尽量少用,可用文字代替图来进行有关说明。
⑷ 照片图:一般用于反映实物、场景,尽量少用或不用。
4 插图线条要求
插图的布局紧凑、匀称,线条主次分明。制图用线宽:坐标、尺寸、指引线、剖面线等用细线(线宽0.15mm),其它主要部位用中线(线宽0.25mm),重点指出部位可用粗线(线宽0.3mm,少用)。
5 插图中文字要求
图插入WORD后,要求图中文字不小于6号字(约8磅),上下角标为4榜(小五号字为9磅,六号字为7.5磅);字体一般中文为楷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
6 图序、图题要求
插图要有图序和图题,图序码使用阿拉伯数字,全文插图按先后连续编码,如只有1幅图,编为“图1”。分图的图序不能省略,使用a,b,c…字母码。图序与图题之间空1个字距,不用任何点号。图序和图题一律放在图的下方,字号为小5号、黑体。
为做到图文结合,要求正文内容中要有“如图1所示”或“见图1”等相关字样。
7 插图其他要求
⑴ 尺寸标注线用斜杠式,不用箭头式;标注的尺寸字体为New Times Roman,字高约3mm。
⑵ 图注:插图上的图注应力求简洁准确;图注可放在图和图题之间,也可置于图面上;图注字高约3mm。要说明的项目较多时用图注,较少时可用指引线标注说明。
⑶ 为了使插图中的文字看得清楚,图序、图题、单独的图注等不要在插图中叙述,而要在WORD文档中直接录入。
⑷ 来稿所有插图还要单独提供AutoCAD等软件画的原始图,否则退稿。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中表格要求
1 表格的精选
一篇文章中不是表格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其必要性进行精选。如果能用一两句话可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如果文字叙述与图、表重复,应该只保留三者中最合适的一种表述方式。
2 表格大小要求
表格宽度尽量占1栏(≤80mm),也可占通栏(≤170 mm),视情况而定。
3 表格形式要求
一般采用卡线表。要求用WORD的绘制表格,不要用扫描表格或照片表格。
表的栏目,就是该栏的名称。有的栏目相当于插图中的标目,由量的名称或符号和单位组成。量的名称与符号采用“量/单位”的形式,如单位内有“/”,则用“( )”将单位括起来,将分母变成负幂,“/”改为圆点,如:速度/(m·s–1)或v/(m·s–1);不采用“量(单位)”形式,如不用:速度 (m·s–1) 、v (m·s–1)、速度 (m/s)、速度 (米/秒)。
4 表格线条要求
表头(表格中的第一个单元格)下的通长横线以及表的顶、底横线为粗线(线宽0.3mm,共3条粗线),其余为细线(线宽0.15mm)。卡线表的最左列、最右列的外侧竖线不显示(相当于没有);表头以下的横线在某些情况下可省略。
5 表格中文字要求
表格内中文为宋体、西文为New Times Roman,为6号字。
6 表序、表题要求
每个表格要有表序和表题,表序码使用阿拉伯数字,全文表格按先后连续编码,如只有1张表,编为“表1”。表序与表题之间空2格,不用任何点号。表序和表题一律放在表的上方居中,字号为小5黑体。表转栏或转页时可分为2段或多段,分段后每一续表的表头要重排,重排表头的续表起始横线上方应注明“续表×”(×为阿拉伯数字)字样。
为做到表文结合,要求正文内容中要有“见表×”(×为阿拉伯数字)字样。
7 表格其他要求
⑴ 表身内的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等归并在栏目中。如果表格内全部栏目中的单位均相同,可把共同的单位提出来,标在表格顶线上方的右端。右缩一个汉字,不加“单位”二字。
⑵ 数值应以个位数、小数点或“~”等符号上下对齐,且有效数字应相同。数值差别太大的情况下,可以居中排,如:3,0.5,3849.6。
⑶ 相邻栏的内容相同时,应重复写出,不可使用“同上”、“同左”或“ ‶ ”符号代替。
⑷ 表身中无数字的栏内,应区别情况对待。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
⑸ 表注:表注说明文字应力求简洁准确;表注可放在表的备注栏,也可放在表格的底线下面集中地加脚注,如脚注多于1条时,可按从上到下,自左至右的次序编号;表注为6号字。
⑹ 除表的“序号”栏目下的数字用1、2、3之外,其余表内编号用⑴、⑵、⑶(再下一级用①、②、③)来表示。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中参考文献要求
1 参考文献说明
⑴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这里没谈及的著录要求请参见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有关内容。
⑵ 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得当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作者引用参考文献水平很低,被称为“三多三少”,三多是参考的教科书多,中文文献多,远期文献多;三少是参考论文文献少,外文文献少,近期(3~5年)文献少。这“三多三少”表明了作者论文的水平不会很高。只著录必要的、最新的、公开发表的文献。
⑶ 对文中所引参考文献,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对文献的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期号)和引用页码等,均应核实无误,切忌转引二手文献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⑷ 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篇文献应按文中引文的顺序左顶格依次排列,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与正文中的序号格式一致,序号后空一字。
⑸ 参考文献字体:中文为宋体、西文为New Times Roman,字号为小5号。
⑹ 同一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照录;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外文用“,et al”,“et al”不必用斜体。
⑺ 版本的著录采用阿拉伯数字、序号缩略形式或其他标志表示,第1版不著录,如: 3版(原题:第三版或第3版); 5th ed。 (原题:Fifth edition); 2005 版 (原题:2005年版)。
⑻ 参考文献中引用《铁道建筑技术》杂志文章的,优先录用。
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⑴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在文献的著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序号,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的文献序号不能颠倒错乱;文献表中的序号与正文中的要一一对应。
例:扁平车轮冲击钢轨的垂直冲击速度公式[1]……文献[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⑵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⑶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 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例:张××[4]15-17……;张××[4]55……;张××[4]101-105……
3 参考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类型标志如下:普通图书M,会议录、论文集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会议录包括座谈会、研讨会、学术年会等会议的文集;汇编包括多著者或个人著者的论文集,也可标注为M。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4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注意标点符号)
⑴ 期刊类:[序号] 作者.篇名[J].刊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年(期号):引用页码.
例:[1]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1):101-106.
⑵ 图书类:[序号] 作者.书名:其他题名信息[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第1版无此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页码.
例:[2] 唐绪军.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
[3] 霍斯尼R 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15-20.
[4] 赵凯华,罗蔚茵. 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12-134.
⑶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例:[5]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52-156.
[6] 中国力学学会. 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
⑷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篇名[D].出版地或保存地:出版地或保存者,出版年或保存年:引用页码.
例:[7]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35-38.
⑸ 研究报告:[序号] 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例:[8]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72-73.
⑹ 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例:[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2002-03-06.
⑺ 技术标准:[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页码.
例:[10]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TB10752—2010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79-85.
⑻ 报纸类:[序号] 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1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
⑼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如网上期刊J/OL,光盘图书M/CD,网上图书M/OL,网上电子公告EB/OL].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12]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
[13] TURCOTTE D L.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M/OL].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1998-09-23].http:∥www.seg.org/reviews/mccorm30. html.
[14]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 [2002-04-15]. http:∥www. creader. 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⑽ 专著中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15] 马克思. 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
[16]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 [C] ∥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17] 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GB/T 2659—1986 世界各地和地区名称代码[S]∥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22.
[18] 韩吉人. 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专 著】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析出文献】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
《铁道建筑技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说明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12-11-05 14:33:44 | 浏览:376次 ]
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也称On-line First,是指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
本刊为满足作者科研成果、重大工程项目重难点技术等的尽快发表,避免过长的出版时滞导致作者的科研成果等丧失首创性、时效性、前沿性,造成对科研成果鉴定、作者职称、奖励评定等的不利影响,并使读者能及时获得科研动态、研究进展及最新的技术应用状况,经研究决定,凡录用的论文,可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数字出版平台上优先出版。
1. 凡数字优先出版的论文作者,请提供本单位(或项目部)盖章的知情同意书,确保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是单位(或项目部)允许发表的,并不涉及保密信息。
2. 已被数字优先出版的论文,也享有在本刊印刷版最近的刊期上发表的优先权;并在本刊印刷版该文首页注明数字出版日期和数字出版网址。
3. 数字优先出版的论文,其作者应先缴纳优先出版相关费用。
4. 论文优先出版录用电话:010-51011592。
《铁道建筑技术》杂志社
论文优先数字出版知情同意书论文优先数字出版知情同意书.do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