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简历: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87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89年 -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 - 2003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设计作品一览】 1990-1991 现代美术馆?建筑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
1990-1991 JR京都车站改建,日本京都
1992 奈良市民会堂,日本奈良
1994-1995 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英国伦敦
1995 韩国国立博物馆,韩国
1996 罗马教区教会,意大利
1997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 一等奖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日本兵库县 一等奖
1998 新笛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
1999 曼彻斯特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 一等奖
奈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美国堪萨斯
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西班牙马德里
布利码头博物馆,法国巴黎
2000 圣保罗大教堂圣台,英国伦敦
安特卫普市立美术馆,比利时
圣约翰阿比宾馆,美国明尼苏达州 一等奖
考尔德美术馆,美国费城 一等奖
2001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法国 一等奖
2002 音乐之家,丹麦奥尔堡
主要作品
1976 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
1981 小筱宅,兵库县芦屋市
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
1984 Time’sⅠ,京都府
1989 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
光的教堂
1991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
1992 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
贝乐思之家,香川县直岛
芝加哥美术馆日本屏风展廊,美国
199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库县神户市
1994 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
三得利博物馆,日本大阪府
1995 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
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国
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
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
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
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
水的教堂
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
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
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
特尔洛?阿玛尼,意大利米兰
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
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
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
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
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
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
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
2005 case,东京涩谷区
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
提案
1988- 中之岛(卵型都市与地层空间),大阪府
2001 世界贸易中心重建,美国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08 14:48
安藤在上海
在世界建筑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安藤忠雄的名字,在中国也同样,然而在中国举办安藤忠雄的展览还是首次。上海美术馆从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2月日举办“安藤忠雄建筑展环境与建筑”和演讲会,可以说让众多的建筑学人和建筑大师有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从这次展览的作品清单上看共有20件作品,其中代表作品有皮诺基金会美术馆、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世界贸易中心重建、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沃斯堡现代美术馆、贝乐思之家、六甲的集合住宅ⅠⅡⅢⅣ以及地中美术馆。这些作品大都是和环境发生密切关系的美术馆、集合住宅等。然而,在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教堂设计却不在其中。
随展览会同时出版一本《安藤忠雄作品集》,通常这种出版是将展览会的全部展出作品收在其中,从而成为一本展览会数据的纪录,然而这本《安藤忠雄作品集》超越了展览会的内容,而是精选了安藤忠雄在世界范围内的作品,作品时间跨度长、地域跨度广,涵盖了从安藤忠雄早期成名作“光的教会”,到最新的“地中美术馆”等项目。
安藤在为这次个展撰写的一篇文章“创造风景”中写道:“我接受了在上海举办个人建筑展的邀请。我为能在现今最引人注目的城市中展出自己的建筑作品而感到兴奋,同时也为应该向上海的人们传递什么或表现什么而感到苦恼。身为一个建筑师,我希望这个展览不限于单纯地表达自身的设计,而是针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找到一个能够开拓崭新可能的切入口—几番考虑后,我选择了“环境”这个主题。”
让人哭泣的风景
安藤忠雄在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上海在燃烧”,他和在此之前到上海的日本建筑家矶崎新不同,矶崎新2002年曾利用在上海参加双年展的机会,对上海城市的现状大加批判,认为上海的建筑是胆小鬼。好象安藤对上海的城市发展比较满意,其实安藤忠雄在“创造风景”一文中,引用日本的例子,婉转地对今日上海加以提醒。
安藤忠雄说:作为与当地的历史风貌无关、只在高地价之下提供大量空间的技术性解决策略,很多同样的高楼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如火如荼地展开,虽然对其传播恶果进行批判的声音也时有出现,但是以经济合理性为唯一理论根据的现代制度打消了所有对其恶果发出的警钟。我们失去的正是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场所——“风景”。
日本建筑家原广司曾经就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住宅开发和住宅产业进行批判,将其比喻成“让人哭泣的风景”。如他所说,今天我们仍然不能理直气壮地为自己居住的街区感到自豪。
不是说上海会重蹈此覆辙,但如果上海要为下一代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型的社会,那么驻足放眼看看邻国的城市历史也不是毫无用处的吧。我期待具有日本所没有的杰出领导才能的中国,能够在都市开发中清晰地描绘出城市的建筑图景。明确50年后、100年后的城市风景会变得如何是非常重要的。
安藤忠雄的失策
安藤忠雄说:“从今往后,我想攻克两个困难的课题,即逐渐形成自我的美学,并且探索建立在环境基础上的建筑。”如果按照“建立在环境基础上的建筑。”这一说法,那么上海的城市“环境”在许多方面令人遗憾,因此基于这一环境的建筑很难成为鹤立鸡群的杰作。
从这次展览会选用安藤忠雄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做海报,意在重点推出。安藤自己也认为是试图摸索一种建筑形态,使它对外成为新的街区景观核心,对内则与创造原点相符合,成为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空间形态。他说希望通过展览会以及“上海设计中心”项目,能为熠熠生辉的上海再增添几许光彩。然而“上海国际设计中心”的设计让许多行家不敢恭维,因为他确实离我们心中的安藤忠雄甚远,这是一个非常平庸的设计。
这个方案早在2005年7月就有人在中国最有人气的建筑网站ABBS上贴出来,说是安藤忠雄第一个即将实施的高层建筑,位于同济大学北侧国康路与中山北二路之间的区域形成一定规模的高科技园区,即同济科技园国康基地。然而这一方案在网上受到广泛的批评,有人质问:“为什么大师们到了中国就变味了,是大师们水平下降了还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建筑?”有人猜测:这个方案没有充分体现安藤的一贯风格,其中原因可能是方案并非安藤本人操刀,是事务所集体成果,或者说是根据业主的品味经过两方和计之后达成的一致。不管怎样,用这样的设计作为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是安藤忠雄的失策。
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
东京 涩谷
这是一个在2005年12月刚刚完成的项目,作为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开始建造的近代集合住宅,同润会公寓保留下那些深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景观,安藤忠雄的设计再建了原有建筑物外壁的一部分,手法是将原来的单栋住宅连体成一个整体临街的形式,采用而尽可能地有效地利用了地下的空间的方式。那是为了尽量减少地面上的建筑面积,以保留住已与林立的榉木融为一体的景观,这项设计个目的是将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成为保存都市记忆的范本。
这座建筑物坐落于与明治神宫相连的绿荫环绕的表参道上,约有250米长。拥有轻微斜坡的主参道,如同延伸到建筑物内部一般,各个楼面由斜坡构成,勾勒出具有立体感的城市空间。此外,屋顶平台上种有大片绿化,如果从空中俯视,那是作为大都市中建筑和街景、环境完美结合的佳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对于这座竣工之后的建筑褒贬不一。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美国 得克萨斯州 沃斯堡
基地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市郊外城市公园的一角,毗邻美国二十世纪的巨匠路易斯.康(Louis I.Kahn)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安藤忠雄的设计试图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创造一个沙漠绿洲,因此他首先从外部的水池和园林绿化设计开始着手。同时针对金贝尔美术馆井然有序的构成、以及具有柔和自然光线的展示空间,考虑用一种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来继承它的空间性。
建筑由5栋平行排列的“箱体”为基本单位构成。“箱体”长短两边的比例与整个设计相呼应,全部采用混凝土和玻璃的双重表层构造。考虑到酷暑盛夏的强烈日照,各栋建筑全都设计了深深的挑檐。这个设计的创意在于,夹在玻璃和混凝土之间的狭窄空间,实际上它是使放置展品的混凝土箱体的室内环境得以安定的过滤装置,同时也起到了缓和各展室独立性的作用。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神户市水际广场
日本兵库 神户
安藤忠雄建筑设计事务所1997年参加了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国际公开征集竞赛方案,从而赢得了这个设计项目。就是将建于作为阪神大地震后城市重建象征的神户东部的新都心。以及恰好与这个基地毗邻“神户市水际广场”(这个广场以前也作为震后重建的一个项目,由我们进行了设计)一起设计的项目,如何把这两个来自不同委托人且建设周期各异的项目融为一体成为设计的主题。
美术馆由石壁的基座部分和平行的三栋玻璃箱型建筑组成,形体构成极其单纯。玻璃箱型建筑采用双层膜构造,内包箱形的混凝土展室部分,由混凝土与玻璃之间的狭缝产生的空间,使内外空间的界线变得模糊,由此实现了在简单明快的构成中体验空间复杂多样性的效果。基座部分可以用作室外展示场所,也可以在闭馆之后作为整个东部新都心地区的庭院,面向大众开放。然而,水际广场不仅仅被设计成东部新都心的中心,同时也被设计为紧急情况下的防灾基地。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郊外,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坐落在广阔的潮湿地带中浮现的小岛上,这是在世界上都稀有的“公园”美术馆。在20几万平方米郁郁葱葱的森林中,由雕刻家ErvinHeerich创作的十几栋展示室就像消融在树丛中一样散落布局,展示室自身也成为一组雕刻。内部展示看起来非常大方,几乎毫无安全考虑的面向大自然开放。这些都是源于这里的主人卡尔.亨里克.米勒的构想。他还在赫姆布洛依以西约一公里的北约导弹发射基地的遗迹上,计划建设新的美术馆。那将是更加具有建筑感的建筑群体的构想,其中之一就委托了安藤忠雄进行设计。
安藤忠雄在接受了这个项目之后,考虑设计两个不同性格的空间。一个是为东洋美术而作的、充满柔和光线的“静”的空间。另一个则是为现代美术而作的光影交织跳动的“动”的空间。它们将与以环境自身为美术馆的霍姆布洛伊概念相重合。几经研究之后,建筑群的设计构成,包括了采用混凝土箱形外包玻璃皮膜的双层膜构造的东洋美术常设展示栋,以及与之成45度角建筑一半埋入地下的并列的2栋企划展示栋。
贝乐思之家
日本香川 直岛
这是位于美丽的濑户内海中的直岛一系列艺术和建筑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他将成为一个聚集日本当代艺术和建筑作品的宝岛,所有的作品都不是临时展出,而是永久性收藏。然而“贝乐思之家”建筑基地位于日本有名的濑户内海一个小岛的南端、面海突起的小山丘上。虽然作为美术馆来说它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但从三面环海的基地所呈现的难得一见的景致中,安藤忠雄感到了创造的可能性。
展示空间不局限于建筑内部,美术馆周围的宽阔地带也成为艺术家展示作品的舞台。安藤认为艺术不该为美术馆所限制,应该以濑户内海的自然风貌为背景,自由地获取创作的场所。从而使美术与建筑以及自然之间的合作能使场所更加充满活力。基于这种概念,安藤忠雄的创意是把抽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建筑埋在地下。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
法国 塞冈岛
这是安藤忠雄在2001年10月参加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而夺标获得的位于巴黎的新美术馆方案。地点在巴黎西南郊外,塞纳河的江心岛塞冈岛上。占地面积3.2公顷,总建筑面积6平方米,是欧洲最大规模的民间建筑计划。
塞冈岛是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的发祥地,同时又是1968年巴黎五月革命崛起的地方,因此其对巴黎及市民而言,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安藤认为:在这片土地上,既能最大限度地活用其传承至今的记忆以及其特性,而同时又保有美术馆所应具备的静谧内敛的空间和文化交流的场所,为此,安藤构想建造出一座具备两种相反性格的建筑。然而,最终还是以漂浮于塞纳河上的“水上飞船”的概念实施了这项计划。然而,2005年春,由于各种原因计划被迫中止。如今,地点改在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安藤忠雄正在和委托人一起实施新的计划。
世界贸易中心重建
美国 纽约
2001年9.11恐怖事件,促使安藤忠雄产生新的思考,他认为这一事件,不但夺去了数以千计的人们尊贵的生命,也夺去了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记忆”。这种行为不应该得到饶恕。从单纯的破坏与一连串的报复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得到重生。但是,事件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对立造成的,即以追求和传播全球性标准至上的美国社会价值观,和与此对立的试图保持自身民族的身份意识同一性、保卫其宗教基础的伊斯兰世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这是被逼至绝境的人们最后拼死一博的反抗。
安藤认为:如果要填补已然消失的世界贸易中心遗迹的空白,那不是建筑所能够做到的,而应该是为安魂和反省而作的“场所”。于是安藤提议建造一个坟墓。坟墓将成为一个景观,它的形状为球形剖面的1/6,球半径为地球赤道半径的1/30,000,高度约为30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