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树种植与茶叶采摘实用技术培训 一、 园地选择茶园宜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连片集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养分丰富、地下水位低、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4.56.5之间),适应机械化耕作管理、未种过木薯、红薯等荒坡地、耕地。 二、 园地规划1、茶场规划:宜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以茶为主,多种经营、主体种植、生态管理、产出绿色食品的新型茶场。宜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统一安排。茶场内宜根据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方式,科学规划好总场与分场、办公区与生活区、生产区与厂房区、商业区与文化区。2、种植规划:坡度25度以上山地宜规划植树造林,25度以下集中连片地块宜规划建立茶园,零星地
2、块宜规划种植牧草、饲料、绿肥、豆科作物、花卉、药材等,低洼积水地宜规划修筑水库,茶园梯壁、路旁、沟边及房前屋后宜规划种植水果和观赏树,风口处宜种植防护林带,使茶场成为一个人工生态群落区。3、茶园规划: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坡度10度以上地块规划建立梯级茶园,10度以下地块规划建立棋盘或长方型茶园。茶行尽量规划南北走向,茶行间保持平行,避免出现断行和闭合行,每810行茶宜规划植一行遮阴树。4、道路规划:宜根据茶园面积和方便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来规划道路。一般500亩以上设立主道,宽79米;500亩以下只设支道,宽67米;茶园内还要设步行道,把茶园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一般以10亩为宜,茶行长60米左右较
3、为恰当;梯级茶园一般810行设一条步行道,宽2米,横向步行道按水平开设,纵向步行道根据山形设置,可建成直道、字道、S道。主道、支道、步行道应连接贯通,以方便运输。5、水利规划:以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分养分流失,利于排水、灌水、蓄水为原则进行规划。园内规划建立能排、灌、蓄水的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滴喷灌水利设施,水沟条数和深宽度宜视排水量与需水量而定;园外规划建立能阻隔暴雨进入茶园的防洪沟,水沟要求纵横有序,大小相通。蓄水池主要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510亩茶园建立一个,深宽度按每亩蓄水量12立方米来计算。三、茶园开垦1、茶行规格:目前我省主要推广双行条列式种植,茶行间距大茶行120150
4、厘米,小茶行3040厘米;茶沟宽7080厘米,深4550厘米。2、开垦方法:采用全垦、半垦均可,可用机械或人工开垦,先机垦后人工。梯级茶园可采用边挖沟边建梯级的技术方法。 3、回沟方法:开沟时底层留10厘米松土,中层填入基肥1520厘米,上层填入泥土1015厘米,余下1015厘米待植茶时再填满。4、下足基肥:每亩施入厩肥、垃圾、家畜粪、土杂肥等4万公斤以上,磷肥200公斤。四、茶树种植1、选择好良种:良种是实现茶叶高产高质高效的基础,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和科学搭配好良种。近几年,内宜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农艺性佳、适制23个茶类或一个特优茶类的高香、多毫、适应机械采摘、管理、加工的无性系良
5、种,如单枞、黄桓、英红九号、秀红、五岭红、上梅洲、福云六号、仁化白毛、乐昌白毛等。2、把好种植质量关:一是宜选择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为害、无病毒感染的标准苗木;二是按小行距3040厘米、株距3040厘米规格种植;三是高质量种植,覆好土、淋足定根水,植株周围50厘米铺一层稻草或杂草,保证植株成活。3、间植遮阴树:为使茶叶增产优质,茶园内每隔810行茶宜间植一行遮阴树。株距宜根据树种枝叶疏密、树冠宽窄而定,以成年后遮阴度30%50%为原则,一般每亩可间作812株。树种以深根,不与茶树争夺水肥,无共同病虫害,枝叶疏密适中的果树、经济树种为佳,如柿、李、梨、乌柏、苦丁树、相思树、托叶盘、银合欢等树种
6、均可。五、茶树的繁殖(一)茶树的繁殖 茶树的繁殖近来多采用扦插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二)茶树生长的环境 茶树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1、土壤:需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酸度为pH4.5-6.5。 2、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降水温在1500m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 3、温度: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30。当气温低于10时,茶芽停止萌发,处于冬季休眠状态。如果气温高于35,茶树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4、阳光:茶树喜光怕嗮。(三)茶树的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伺老
7、化后就须挖掉重种。六、茶园的管理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 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 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1.剪枝剪枝可抑制茶树主枝徒长,使枝条发育 均匀、萌芽整齐,扩大采摘面积、延长生产年限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1) 浅剪枝: 于前一年剪枝位置之上方10公分处进 行剪枝,适用于生长正常之茶树及幼木。(2) 中剪枝: 对现有树高一半进行剪枝,于茶树衰弱及 病虫害时实施。(3) 深剪枝: 在离地面2030公分处进行水平剪枝,于 茶树衰老及病虫害极严重时为之。(4) 台刈: 在离地
8、面10公分处进行水平剪枝,于 茶树极其衰弱时为之。 台湾地区茶树剪枝以冬至前后(约12月上旬至 月下旬)较适合,但有时为配合采收而有所更动。2.茶园土壤管理(1) 土壤改良: 茶园的土壤以砂质壤土最佳,但目前各地 茶园多为粘土及粘壤土,若以掺入大量砂粒及粒来改良,成本过高。因此,多改 用深耕及加入团粒改良剂和有机肥料来改良茶园土壤。(2) 茶园土壤覆盖: 全省茶园目前均有70分布于倾斜坡地, 为防止表土冲失,造成根部暴露,影响茶树生长,除将茶园筑成梯形外,更可以覆 盖方式来加强。覆盖材料有二类:一为可供给有机养分之稻草、谷壳、蔗渣、锯木 屑等;另一种可使用塑胶布。3.施肥(1) 肥料施用量:
9、肥料施用量因各茶园之土壤性质、茶树品 种、树势及制茶种类而异。下表仅依据土壤性质及树龄订定施肥量基准,然对于不 同品种茶树及不同制茶种类则可适度增减。例如若要制造煎茶或绿茶,可用多一级 的氮肥,若欲制造部份发酵茶,则可用高一级的磷钾肥。(2) 施肥时期: 每年以三次为宜,第一次在春茶开始萌芽 前,第二次在春茶采摘后,第三次在六月采摘后。(3) 有机肥料之施用: 最适于茶园施用的有机肥料,以堆肥为最 佳,豆粕、花生粕有改善包种茶品质之效果,而人粪尿、猪粪尿对部份发酵茶品质 有不良之影响。有机肥适宜的施用量,堆肥每公顷为25公吨,鱼粕类2公吨,鸡粪5 公吨,其他豆粕类约公吨。其施用方法系于春肥时一
10、次散施,然后翻埋土中。4.病虫害防治:(1) 病害: 台湾地区茶树病害较严重者有茶枝枯病、 茶饼病、茶网饼病、茶赤叶枯病、茶炭疽 病、轮斑病等六种。(2) 虫害: 台湾地区茶树虫害主要有茶蚕、尺护蛾类 、卷叶蛾类、毒蛾类、避债蛾类、刺蛾类、茶小绿叶蝉、叶蚋类、介壳虫类、蛀虫 类(雕木蛾、茶天牛)、地下害虫类(台湾黑金龟、羽衣蝉)。(3) 防治: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选择抗病能力 较强之树种、喷洒农药、天敌防治、剪除病枝、减低茶园温度,加强通风,施用肥 料配合。 七、茶叶采摘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
11、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采摘方法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两种。人工采摘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机械采摘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
12、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
13、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2、采摘标准茶叶采摘的总体要求是,具体要求为按标准采、及时采、分批采、留叶采四种情况。按标准采 有以下四种情况:细嫩的标准,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适中的标准,主要用来制作大宗红、绿茶类。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偏老的标准,主要用来制作乌龙茶。采摘时需等新稍生长近成熟,开度达到八成,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粗老的标准,主要用于黑茶、
14、嗮青茶等边销茶,对鲜叶的嫩度要求低,主要采用粗老的叶片,采摘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及时采 根据新梢芽叶生长情况及时地按标准采摘。分批采 根据茶芽生长不一致的特点,采摘时先采摘达到标准的芽叶,未达到标准的待达到标准了以后再采。留叶采 采摘时,把若干片新生叶子留养在茶树上。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
15、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 3、茶叶贮运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茶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2012年4月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