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闻喜方言与婚俗文化.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32389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喜方言与婚俗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闻喜方言与婚俗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喜方言与婚俗文化 摘要:本文系统地谈了闻喜的婚俗现象,从中折射出深刻的地方文化内涵,充分说明了方言与民俗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闻喜婚俗方言词语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种方言的产生与当地的风俗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即从记载闻喜婚俗的方言词语入手,谈谈闻喜婚俗中的文化内涵。 一、方言与婚俗的关系 1.先有某种婚俗,才有记载该婚俗的方言词语 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女儿在出嫁前,都有哭嫁的习俗。而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逐渐演变成了婚俗中的“哭嫁”,而“哭嫁”这一婚俗的形成往往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真情的表露,感叹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结束,表达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的惶惑不安和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担心和恐惧;同时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骨肉情长,自然情意绵绵,不由得涕泪交流,痛哭一场。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心理上的迷信,有些人认为,新娘上轿不哭,娘家就不兴旺,临走哭嫁被认为是吉利的事情。有的新娘没哭,娘家做出假装要打的样子,让新娘哭出声来。哭,成了特定的婚俗惯例。于是,就有了“媳妇哭,娘家富”、“女儿哭一哭,娘家富一富”这些记载婚俗的方言词语。 2.方言是婚俗得以传承的载体,婚俗是方言记载和表现的内容 婚俗中含载了大量的方言词语,通过对这些方言词语的了解,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晋南闻喜,结婚当天新郎理发、刮脸时,要坐马褥两个,坐后一个交与女方,一个自用。结婚当天,有所谓“终身为民,一日为官”的说法,俗称“小登科”,知县路遇迎亲队伍也要让路。新娘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女儿出嫁这天,娘家妈要关照女儿少喝水,多吃鸡蛋,怕女儿到了婆家挨饿。新娘出轿前,要由新郎手端搽油盘进轿,掀起新娘盖头,给额头上点一点胭脂,名为“搭油”,然后有女方的“送姑”(普通话中的伴娘)和男方的“捏姑”(普通话中的伴郎)左右搀扶着新娘下轿。新娘要脚踩红毡或红布进院,名为“铺踩布”。拜堂后,新郎新娘要拉上同心结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洞房,司仪也要在一旁把草杆、麸皮、瓜子、花生、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还要边撒边呼“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入洞房后,新郎要用秤杆将盖头挑掉,之所以要用秤杆挑盖头,是因为旧称一斤为十六两,十六颗星,按南斗六星,北斗六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十六个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之意。此时,新郎还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有辟邪一意。民间认为邪魔易侵入洞房,如果不镇压,对于新娘新郎都不利。 从中可以看出,婚嫁礼俗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而且更加受到重视。 3.一种婚俗消失了,记载这种婚俗的方言词语还将存在一段时间,但最终也会消失 一种婚俗可以流传至今,与方言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记录这种婚俗的方言词语可以一直流传并永远存在。当某种婚俗称谓不再使用,那么记录这种称谓的方言词语最终也会消失。 在民间,男婚女嫁必须有媒人,最早的媒人称为“执柯人”,出自《诗经·豳风》云“伐柯如何?匪务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执柯人”便出自其中。后又出现“冰人”一称,相传晋代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人语,使占梦者占卜云:“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故后,世以媒人为冰上人,俗称“冰人”。 媒人在婚事中仍有不少称谓,如“月老”、“红娘”,而“冰人”、“执柯人”则由于难以理解,使用较少而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可见,方言与婚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种婚俗称谓消失了,就意味着记录这一现象的方言词语也不会存在很长时间。 二、婚俗现象可以反映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纵观闻喜当地的婚俗,我们不难发现,在婚俗文化的背后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首先,是讲究红火热闹。迎娶之日,不论男女双方,都力求将婚礼办得像模像样,热热闹闹,这不仅表达了双方亲友对这一人生重大礼仪的重视,更是充满对新人婚姻的祝福。而且新娘要身穿红衣裙,头罩红盖头,全身上下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三日内不分大小。“闹洞房”、“戏公婆”这类风俗更是将喜庆气氛渲染得异常热闹。 第二,是祈求吉祥如意,希望新婚夫妇和谐美满。拜堂之后,新娘新郎要手挽“同心结”共入洞房,而且新娘的姑姑、舅舅要蒸一种里面有像算盘珠子似的小面块的馍送给男方家,意思是希望二人婚后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第三,希望新婚夫妇多子多福。如在食盒中放置枣子和石榴,都含有“早子”、“多子”的意义,或是在被褥里放置栗子、花生、瓜子等干果,希望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最后,希望新婚夫妇婚后丰衣足食,平安无事。如新娘来到新郎家的头一件事就是跨火盆,用以驱除邪恶,夫妇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且要闹洞房, “不闹不发,越闹越发”这些都寄寓了亲朋好友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三、结语 从闻喜婚俗中,我们不难看出方言与婚俗的密切关系,婚俗是方言存在的载体,如果没有婚俗语境,则不会产生记载这一种婚俗的方言词语,而这些方言词语更是婚俗得以流传,被人们所熟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没有方言,我们则无法解释许多民俗现象,更不可能将它们传承下来。 参考文献: [1]张光明.方言歇后语与民俗[d].第二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7). [2]山西省史志研究所.山西通志·民俗方言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4]温端政.方言与民俗[j].中国语文,1988,(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