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讨论
摘要:
人格的发展与健全在日常的生活中总是得不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知道生病了看医生,但是所指的医生几乎都是生理治疗方面的医生,很少有人意识到不仅仅是生理需要医生。心理同样也需要医生。本文提出了一些在人格的发展与健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人格 自我认同 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参考资料:
《佛洛依德心理哲学》 弗洛伊德 著 杨韶钢 译 九州出版社
《心理医生》王道之 编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 黄希庭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引言: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不管是作为学生的孩子还是拥有多角色的成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为人知的心理世界。这个不大不小的天地装满了我们的琐事。里面有快乐,有痛苦,有烦恼,有希望,每一个情感的波动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甚至形象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正文:
一、 人格与我们的心理
人格就像一层生活的面具一样,遮盖着我们心底的真实的喜怒哀乐,使我们展现给人们的往往是经过一定的心理加工的“外壳”,而真实的自我则是面具背后的能够代表内在品质的人格特点。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是这样戴着一层被现实牢牢拴住的人格面具与人交往的。虽然这样我们可以使自己的内心好好的呆在那个城堡里面,但是没有见到阳光的心理种子有怎么能够很好的发芽长叶或者开花呢?所以,人格能否健康发展就成了我们心理健康成长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黄希庭的《人格心理学》中说:“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可见,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自我的社会表现和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融洽相处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它在决定我们的社会表现时,也影响了我们在社会中可以获取的认同和赞许,对于我们的心理自我的认同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中,我们扮演着自己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是不喜欢却非要干的事,处理着我们日常的和自己有关的各种繁复的事物,不管是愉快还是不愉快,大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种快乐不快乐的情绪就像一滴滴的水一样,积攒在心理的容器里面,等待着倾泻,等待着爆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和消遣,内心便慢慢的形成一种郁结,这种郁结就像是生活里面的阴影一样环绕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和不安,会自己给自己找一些没有必要去烦恼的问题,让自己的内心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
焦虑,是人格心理问题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由于紧张、不安、焦急、忧虑等多种不良的情感交集在一起的情感体验。用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解释的话,那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有了不可协调矛盾,才会导致我们的内心出现焦虑。这种焦虑使得我们在学习工作上都难以集中注意,难以表现出色,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自我意识和认知都在不断的发展得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心理的良好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人格和人格障碍
人格作为我们个体心理的内在品质,和我们的身体一样,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自身的正常发展的问题,及心理出现一些不良的病症。我们常见的和人格有关的心理疾病有很多种,例如精神分裂,它是由于人格的不完整而导致的心理疾病。今天,我要讲到的是人格障碍。下面我将对它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易产生的群体做一定的介绍。
人格障碍又称精神病态或病态人格。是具有持久性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的明显偏离正常的特殊人格范型。主要表现出一种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将病态人格分为三类:
(1) 半发脑功能障碍和脑损伤人格异常,包括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脑功能硬化症,老年痴呆等品质性疾病时的人格异常。
(2) 半发精神病的人格异常,包括偏执型、循环性、分裂性和强迫人格异常。
(3) 作为单独的实体存在的人格异常,包括爆发型、癔病型、衰弱型、波动-攻击型、不足型等人格异常。
对于以上所提到的三种人格障碍病态,我主要侧重于第二三种的讲述。我们平时可能也接触过一些在精神上有问题的人,只是问题并没有上面提到的那么严重。但是偏执型的人我们很常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的,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是却一次次的难以自拔,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自己不想出来,而是心理出现了一种不良的机制,控制了理智的行为。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另外一种情形所赋予的感觉,每当我们处于一种极度的悲痛、狂怒或者悲观厌世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觉自己与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我们会无端的猜忌周围的亲人朋友,会莫名的有一种紧张和对抗感,也许这个时候,就是我们需要静下来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把那些不会要的情绪放到不显眼的地方去,以防出现前面所提到的心理障碍,影响我们的生活。
人格障碍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那么密切的联系,它是那么的容易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格障碍呢?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患这样的心理疾病呢?在《心理医生》这本书中说到:人格障碍是由于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或者是在后天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两种状况兼而有之。主要表现在生物遗传、病理生理、后天环境和社会因素。主要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看到那么多种人格障碍的模式,也许我们当中就会有人属于那个模式之中,只是程度极轻而已。人格障碍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期。人格是从小逐渐形成的,热个障碍而特征往往在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显露。因为年龄越小,人格的可塑性就愈大,因而在青春期以前不能轻易诊断出人格障碍。但是,当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自然的有一种稳定性,可以快时间,跨空间一致,等到人格已经定型的时候,想要改变它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关注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抓起,防范于未然。
三、 正确处理情感,构建健全人格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以一种高速发展的快节奏调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就像是一只只被拴在马达上的蚂蚁一样,必须跟随着它的节奏转动,以此来保全自己完整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匆匆忙忙的时代,很少有人回顾及到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自己的人格是否健全的额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陷入了一种精神的困境,他们难以找到自我解脱的办法,终日抑郁,最终选择了逃避现实逃避生活,结束了生命。这些人并非都出于生活的底层,很多人都是有学识,有地位,有事业的成功者,但是,在心理问题面前,他们没有了自己的强大,败倒在自我的失却当中。每一年都会有很多的学生自杀,每一年都会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人士因为什么事情而自己解决自己的生命,这些人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变法调节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才寻找到那条不归路的。在人格障碍方面,我归纳了几种办法可以解决此心理疾病。首先,我们要提高对自我的认知,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在彼此的信任中得以交流,我们要多交朋友,通过朋友更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自我的优点和缺点。其次,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自己的情绪出现很大的问题时,自我要自觉的认识到这样的危险地潜在,及时放松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个假期,或者常常运动,听听轻音乐等。我们要在内心提示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意识层面告诉自己要派遣掉那些不必要的愉快,回忆那些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再者是我们可以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习惯,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坏情绪在乐趣中渐渐消失。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较强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解决一切,建构面对一切的勇气和胆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不愉快。
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构建一个健康的人格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比别人更加注意自己的人格的塑造。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给自己的心灵加以关注,即使发现自己心里深处出现的一些难以调和的问题,用科学的,合理的知识和途径去改变自己心理的问题,将人格的异常变化的趋向结束在它爆发之前。给自己营造一个充满阳光的心理成长环境。
结语: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的心理的学科,也是用心理学观点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的现实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心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同时,人格也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确的对待人格的发展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的保证。认识人格,了解人格,构建自我健康的人格,为自我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心理保证。同时,对人格的更多的关注也使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