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惠风和畅满眼春
台儿庄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纪实
2月25日,台儿庄区林桥小学出现了一幅动人画面:一名学生家长将写有“勇于救人传佳话,师表风范誉古城”的锦旗送到校长手中,以示对该校三名教师勇救落水母子的感激之情。
2010年12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在枣庄新城行政大楼接见了我区邳庄镇明德小学教师艾敬,她是我市首位女造血肝细胞成功捐献者。
这一幕动人的画面,正是台儿庄区以师德师风建设促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以学习宣传为载体,以典型带动、机制促动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围绕师德师风抓教育,抓好师德师风促教育”的特色之路,实现了师德师风建设从形式到内容,从体制到机制的有效转变,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区教育局获得省级文明机关,教育系统连续四年获得区行风政风评议公共服务类第一名。
抓学习,促观念革故鼎新
2010年是该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年,区教育局党委下发《关于加强全区教育干部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学习内容、学习要求、重点解决的问题。规定了除自学外,每周二和周五为全体教职工法定学习日,制定了考核和奖惩标准。
要使师德师风建设入脑入心,首当其冲是抓学习,促进观念更新。为此,该区采用会议、标语横幅、墙报黑板报、校园广播等进行宣传,同时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及座谈会,并在区电视台和网站开辟专栏。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区悬挂标语横幅300多条,召开各种会议40多次,展出板报200余块,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网络。
两项学习,即业务学习和师德学习,是该区该区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从“头”抓起,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每月检查校长学习笔记一次,抽查教职工学习笔记一次,每次都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区。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主动带头唱起“样板戏”,在自学的同时,又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局每年都给全体教职工配备一本学习书籍,各学校自选动作异彩纷呈,枣庄三十九一次购书6万册充实学校图书馆,全区共编印学习资料4000册,精选学习著作20篇,邀请专家上辅导课60堂,组织观看教育专题片400次等等。通过集中学习,全区教师参学率达100%,每位教师都抄录了不少于1万字的学习笔记,并写了2篇以上的学习心得,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树典型,促面貌焕然一新
褒优才能惩劣,扬先方能策后。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该区充分认识到,要想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用教师身边的典型感化人、教育人是最好的办法。通过层层筛选、民主评议、组织考核,全区每年都评选出师德标兵、学习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若干。每年还精选8—10名师德典范在全区巡回演讲,连续报告27场次,场场座无虚席,听众达2万余人。
张山子镇中心小学的校长杨尚伦就是一位农村师德典范。
他1988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的,至今已经20多个年头了。20多
年的实践和体会,践行校长的师德理念与实践,形成“以校为
家全天候,尊师爱生全身心”的感人事迹。如今,在台儿庄区,像杨尚伦这种甘守清贫、乐于奉献的鲜活典型早已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对照典型寻找差距,认真反思,全区形成了“五比三争一满意”的浓厚氛围,教育面貌焕然一新。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多了,关爱学生的多了、义务为学生补课的多了、印发讲义资料的多了;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作风散漫的少了,有偿家教、乱订资料、乱补课的现象少了。截至目前,该区共有47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省师德标兵。
建机制,促管理推陈出新
要巩固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无疑是一剂良方,台儿庄区教育决策者深谙此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台儿庄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十条禁令》《台儿庄区从教人员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携雷霆之势应运而生。有偿家教者——查,师德败坏者——下,作风懒散者——罚。同时,该区面向社会公开聘请1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等作为师德师风监督员,每所学校均设立师德师风监督岗和监督台,监督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履职尽责情况。为此,该区给每个教师建立师德档案,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年终进行师德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师德档案,并与教师年度考核、晋级等密切挂钩,并对教师有偿家养家教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该区教育部门对全区师德师风开展情况进行无缝式督查。教育局局长亲自带队深入各学校,通过师生座谈会、意见征求恳谈会等征求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目前,全区共发放意见征集问卷1万余份,召开师生座谈会、意见征求恳谈会60余场次,综合意见建议2360个,有针对性整改到位率100%。同时,全区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促进了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深入推进了教研工作改革,“区域推进365课堂教学模式”得到省教研室、教科所的充分肯定。投资1500万元整体搬迁枣庄三十九中和区职业中专,扩建区实验小学,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