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最神的人-专门讲五行的道理就能治好病的人
王凤仪言行录在几年前就看过,当时虽然给了自己很大的启示,却没有好好学习他的精
华,可惜。这里贴一篇高僧日常法师讲的王善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十几年的时候。主角是北方一个姓王的人,人人尊称他为「王大善
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如果现在是七十岁以上,且当时又是住在北方的人(即现在河
北、热河、辽宁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这个人。虽然他是个务农的乡下人,而且目不
识丁,但是,他死的时候,几十万人都因此而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民;上至富
豪之家,下至贫无立锥之人,无不为了王大善人的逝世而难过掉泪。为什么引起这么大
的波动呢?因为他的一生救人无数。他的种种感人事迹,今天只讲其中的两个,这两个故
事不但有趣而且发人深省!
第一个要讲的是王大善人救人的故事。一般生病的人都是去找医生看病,王大善人虽然
不是医生,但是病人都请他看病,他看病的方法不是替病人「医」病,而是「讲」病:讲
道理给病人听。妙的是别人医不好的病,经过善人一讲道理,不但没有医不好的,而且
好得之快令人称奇。据说有一个人患了手伸不直的毛病,拖了几十年,后来遇到王大善
人,善人一替他「讲」病,手就可以伸直了。另外有很多人腿伸不直,拄了一根拐杖,
去找王大善人看病,王大善人讲完病以后,叫他站起来走路,他果真一站起来就走起路
来,不但拐杖丢弃了,病也立刻好了。因为如此神奇,王大善人就把他讲病的方法传给
其他人,于是很多人跟随著他学习。善人讲病最主要的重心就是儒家所讲的「诚」和「
仁」。其实这只是佛法中最基础、最浅近的一部份,真正最高明的还是佛法,但王大善
人把浅近部份,用得非常真切就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
王大善人如何替病人「讲」病呢?他是先看这个病人心里面的「邪气」,如果能够把心里
的那个邪气逼出来,病就会痊愈,所谓「邪气」,就是相对于为人应该做到的「孝、悌
、忠、信」,换句话说邪气就是为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就如现代很多人一样,
不但不晓得别人对我们的好处,而且只看见别人的坏处,就更谈不上感恩别人了。为什
么看不到别人的好处,感受不到别人的恩惠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代的
教育不再重视传统的良好教育,不再研读古书了。记得我小的时候多多少少还念一点古
书,像念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自然会想
起农人的辛苦。种田的时候,太阳高挂在上头,烈日直晒下来,农人们一面辛勤种田,
一面汗流浃背,汗水都滴到土里去了,读到这样的描述才知所吃的无一不是农人辛苦栽
种培育的。因此这些古诗在无形中就教导我们知恩图报,不仅是父母的养育,即使是农
人的辛勤都是值得感谢的!所以透过读古书的薰习,自然而然会感恩,否则会觉得他是
他、我是我,亳无关系可言。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助产生很大的功和恩。认识
这一点以后,会更从心底觉得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依赖的,而「孝」和「悌」都是从这
基本意义引伸出来的做人准则。
这些基本道理,假如从小父母就教子弟,子弟也好好的学,个人和社会都充满了正气,
相反的,不好好教、不好好学的话,就会出毛病。心里如果是正气的话,邪不能来侵扰
,如果是邪气的话,邪自会来侵扰。王大善人讲病的时候,就是告诉病人正邪的道理,
若心里存著什么怨气,这个怨气会导致什么病....等,他这个方法非常灵验,多少人都
因为这个方法而治好多年的痼疾。除非善人认为这个病没救了,否则只要善人肯讲,病
人也能够听王善人的话而改邪归正,全部灵验有效。
因为王大善人救了很多人,因此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跟随著他学习,其中有一位赵先
生学会了讲病的方法以后,跑到山东地带「讲」病,结果讲到那里,病就好到那里。有
一次,地方遭到蝗虫侵袭,蝗虫满天一片像乌云一样,只要它们一飞到那里,一在那里
停下来,不到一、二天,那儿种植的谷物全部被吃光,不管种的是什么,它们都吃。种
菜,菜吃光;种稻,稻吃光;种甘蔗,甘蔗吃光,没得吃时就吃树叶,蝗虫过境就是这么
可怕,只要它们一来,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好眼巴巴的等著饿死。
但大家怎甘因此而饿死呢?于是纷纷想办法,结果想到了这位「讲」病的赵先生,心想何
不去求他呢?所以大夥儿一起去找赵先生,他以为他们是来看病的,就问:你们是什么病
呢?他们回答:「我们没有病,但是蝗虫一批一批的来侵袭我们,眼看著我们就快没命了
,请你救救我们吧!」他回答:「我只会『讲』病,驱除蝗虫我可不会。」但那些人不死
心,仍然请求:「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啊!你不救我们,谁救我们呢?」经他们这样你一句我
一句的哀求,他心里想:只好试试看了,就告诉他们:「我愿意尽力,成不成我可不知道!
」
于是他随著这一群人去看被蝗虫侵扰的地方。蝗虫吃谷物的时候,他听见「松、松、松
」的声音,那声音实在不好听,再仔细看那一群蝗虫,赵先生忽然想起这些人男不忠、
女不孝,换句话说,这些人心中没有真正的正气,依著正气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以
诚相对,每个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著想。相反的依著邪气就互相猜忌,你争我夺,赵先
生看出这些人的问题后就告诉他们:「你们彼此之间不能以诚相待,男不忠、女不孝,当
然上天要降下这些灾祸。如果你们愿意改过,大家就一起祈求消除灾祸。」大家正面临
这大灾祸,当然都表示愿意改、愿意求。赵先生又说:「在之前,要先立誓,而且立了誓
后要大喊:『我要尽忠、要尽孝,我绝不再犯』。」说也奇怪,当大家喊三声之后,蝗虫
也一起飞掉了。这整个过程,我们听起来像笑话一样,但确实是事实。
另外一个故事是王大善人自身的经历。他从小意志很坚强,而且很孝顺父母。当他眼见
周围的环境很恶劣,人心很险恶时就常在心里想:这个时代怎么这样糟呢?这些人怎么都
不讲道理呢?每次一想起,心里就愤恨不已,看见别人不忠、不孝、不信、不悌,心中起
了很大的瞋心,这种瞋心不是那种想和别人打架的心,而是看见别人不学好,就抱怨、
就愤恨的心,有句话叫「愤世嫉俗」就是这种心态。受瞋心之害,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
善人的肚子上长了一个疮。
佛法告诉我们,最伤害自己的就是起了瞋心。近代的医学也发现发脾气的时候,生理上
会分泌一种毒素,西方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母亲发大脾气时所分泌的奶汁含有毒,孩子
吸吮以后,有时甚至有毒死孩子的危险,所以最近几年,西方的医学渐渐注意到如何用
爱心来治病,如何拿掉瞋心,以治愈病疾。
王大善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瞋心为害之大,依著自己的习性,愤世嫉俗,心中充满了
怨和恨,不断累积的结果,肚子上生了一个疮。刚开始,只是红红的、肿肿的,因为他
是个乡下人,家里既没钱,农事又忙碌,也就没有去理它。一天又一天,这个疮越长越
大,而且化了脓,他用手把脓挤乾净,并用一块布包扎起来,这样一拖拖了六年,越来
越痛,没办法可想了,只得去找医生治疗。这个医生也长过同样的疮,后来到北京找医
生治疗,最后不但把疮治愈,而且学会治疗的方法。当王大善人一到,这位医生解开布
一看,吓了一跳,他说:「拖太久,已经无药可救了,你就好好地吃、好好地玩,准备等
死吧!」王大善人说:「我不会死的。」医生奇怪的问:「为什么你不会死呢?」他说:「
我上有父亲、祖父,我没有福可受,难道我父亲、祖父也没有福可享吗?我还要养他们呢
!」医生一听,不禁赞叹的说:「原来你还是个孝子啊!老天应该不会降祸给你,再说,听
你讲话的声音,毒素可能还没伤到中气,可能还有救,我就试著帮你治病吧。」说著就
帮他治疗疮疾,使伤口溃烂部份不再扩大。最后医生还是对善人说:「现在,你的命是保
住了,可是你的腿不能完全康复。」也就是说王大善人这一生就因此残废了。
从此,王大善人很吃力的工作,到后来,田里粗重的工作他无法胜任,只好在家里做些
简单的事情,就这样过了好多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善人去听人讲善书,善书都是劝人
为善以及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去听中国民间的戏剧「三娘教子」,剧中提到有一类人
喜欢和人家讲道理,这类人与人发生冲突时,就一味地责备对方、派对方的不是;另外一
类人正好相反,与人发生冲突时,不是责备别人,而是反躬自省。后者如【射艺中之禅
】所说的,射中靶的,第一个要学会用心灵来拉弓,要射中不是看外面的箭靶,而是看
自己的内心。这是儒家如佛法的精神,任何事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省、去忏悔
,以净化自己。
王大善人听完了这个道理以后,内心大为感动。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责备自己:我以前
一天到晚责怪别人,讲的是那一门子道理呢?真正讲道理的人,是看自己的错啊!一路不
停的责备自己,回到家后,到了晚上还是这样的责备著自己,终于糊里糊涂的睡著了。
第二天一起床,肚子上长了十二年的疮居然好了。起初他并未察觉,只觉得肚子痒痒的
,于是用手抓一抓,咦!怎么平平的?原来疮不见了,一夜之间多年的疮疾痊愈了!亲自经
历这件事后,他深刻体会到病原来是这样得来的!病的根本源自自己的内心,因此,如果
懂得善巧利用内心,可以解决世间所有的事情;然后当自己解决后,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别
人。
王凤仪言行录
一、身世
王善人凤仪,生于清同治三年甲子年十月初三日子时,乳名树桐,字凤仪。热河省朝阳
县城南一百五十里,云蒙山前,树林子村人。父名清和。母李氏,兄弟四人,善人排行
第二。树林子村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王家虽耕有山坡地二亩余,但因地瘠水缺,所以
收成不亦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兄弟四人在夏天,都是赤身露体,一者避暑,二者省减
衫裤之消耗。但年纪大了,母李氏、有感不礼貌,所以特为王善人,制个肚兜(又名腰
子)以遮丑。但三弟和四弟看见了,就非要不可,母亲又不肯给他们,惹得吵吵闹闹,
树桐就说:“妈! 我不爱戴肚兜,给弟弟好了。”心里暗自立志“我一辈子也不戴肚兜
,这个肚兜,使我母亲为之难过流眼泪。”天生的孝心从小就流露。
二、放牛
树桐十四岁的那年,就要求其父母同意他为人放牛,好多得一点儿收入,和减少一个人
的吃用,终于在村东头一家叫做王树德家里当牧童。在树桐上工的那天,树桐就说:“
你要每天上山放牛、把牛放饱,还要饮好水,当心不要吃牛吃了人家的稻禾,晚上要烧
好十二铺炕床(北方因寒冷,睡在泥土壤造的炕上,下面烧火取暖,名称火炕),要关
好鸡架和猪圈的门。”树桐受了东家树德这个吩咐后,头几天,带着牛到山上放,便看
到好几个同伴也在放牛,可是他们放牛,是把牛圈在一处,不管圈处有没有草吃,就呼
声戏玩,牛一跑出圈,就拼命的打,有的打断腿,有的打破皮肉,伤口生疮长蛆,还有
吃不饱的、生病的。树桐看着不忍心,就离开他们,自找草好的地方去放,叫牛能吃饱
。牛饮水的时侯,饮完了不叫跑,怕受串水的病。冬天生牛犊时,晚上把牛犊抱到工人
房屋炕上,怕它冻死。所以树桐所放的牛,都是肥胖,生的小牛犊也不致损伤。树桐常
说:“因为有牛,东家才给我们饭吃,若是不爱护牛,就太没有良心了!”
树桐每烧这十二铺火炕时,总是留心考查,那一铺炕犯什么风,刮什么风的时侯倒烟,
随时修理。所烧的高粱槁在天暖时烧小捆。天冷时烧大捆。老人住的炕,总是烧大捆。
烧完了炕,火门堵住,不让冷风吹进炕洞里去,好保暖气。树桐对于东家凡是有所吩咐
做的事,都是尽心尽力做,不让东家操心,年终东家说:“树桐你真是忠诚可靠,将来
一定能成人”。
三、孝心
树桐十五岁的那年,仍然是为人放牛,每逢年节回家省亲的时侯,他的母亲,总会留些
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叫树桐吃,说:“树桐,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留下来要让你吃的。
你快吃罢!”树桐说:“妈妈! 这些东西算什么好吃呢? 东家那里好吃的东西样样有
,我都吃饱了,一口都吃不下,留给弟弟们吃吧!”树桐这些话,就是要安慰他的母亲
。因为他的母亲常在想树桐的年纪如此小,在外能不能吃得饱、睡得好? 树桐虽尚年少
已能察知母亲的慈怀,用此足以安慰母亲的话,使母亲安心。
树桐知道,家里穷、人多,兄弟们又争着要穿新鞋,都以不喜欢穿鞋为藉口,天天光着
脚放牛于山上。有一天东家树德(族兄)叫他代理到亲戚家送礼,树桐想回家穿双足弟
的鞋,以全礼貌,但又回想,这样一来又会使母亲难过,终于赤着脚到亲戚家了。第二
天树桐回家对母亲说出这项事,他的母亲说:“树桐你这样做是免使我难过,反倒使我
更加难过,因你去的地方,亦是我们的亲戚,他们看你光着双脚,必然会讥笑我们家穷
,不是更使我难过吗?”树桐才知道错了。同年有一天,得免放牛休假在家里,跟爹锄
田,父子一边工作一边谈,父亲说:“我们朝阳人,每人有五亩地,就可保安定生活…
…。”当时树桐心里就暗自立志,将来如果能发达,亦不多贫求! 以遵照父亲之心意。
树桐十六岁那年,是到新的一家做童工,这东家家里,雇用人工多人,东家是好人,领
工对树桐也好。但是里面,有个工人看树桐老实可欺,时常欺负他,树桐都不理, 一次
又一次,有一天同伙里有个身材很粗的工人同情树桐说:“树桐你太老实了,你这样的
老实,出外当雇是不行的,你不用怕那坏东西吧! 以后再欺负你,你就跟他斗一斗,我
一定会帮你。”树桐听了,笑着说:“我并不是怕他呢? 我离家好几十里来做童工,我
妈一定天天挂念我,若再和人打架,万一事情传到我父母亲的耳朵里,不就更不放心么
? 我是怕我妈惦念我,着急上火,才学老实,我那是怕他呢?”欺负树桐的那人,听到
这话以后,就不再欺负他了。
王凤仪言行录
四、智慧与忍耐
树桐十七岁的年初,换了一个新的东家,在上工的那天晚上,除准备带的衣衫鞋之外,
就想,到东家的时侯,要留心考查东家的心里和工作的方法。看院子若是清洁,东西放
的整齐,就可知道这东家喜欢干净、整齐,以后的工作,必须注意,干净整齐。若是看
东家院子零乱,东西放的横躺、竖卧,给他工作,要是以整齐,必然说误工。若看到粪
堆不整、园子地里荒草多,就可知道东家的工作慌张。给他工作若是求切实,他准说你
做的慢。俗语说:“工作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这话是一定不错的,到新东家,对这
一点,必需摸透东家的心,才能使东家满意,想全了一切后,才慢慢地入睡乡。
到了新东家工作,一切都依照东家吩咐,做到他满意。春去夏来。时至秋初,东家种了
好多的白菜,是要供卖的,有一天叫树桐挑水浇白菜,从早晨一直挑到小半夜,东家还
不叫休息,树桐即问他:“可以了吗?”东家说:“你浇一夜吧! 明天赶早去卖,好长
重量。”树桐想,叫我挑一夜的水,目的是使白菜吸足水分,以增重量赚不道德的财,
还不顾人家的体力负担。于是动智慧,就用小刀,把吊水桶绳索割断一半,故意将水打
满桶,又用力往下一顿,水桶就咚的一声,落到井底去了。东家听到声,问:“水桶掉
井里了吗?”树桐说:“是啊! 等我捞出来再打”。他说“夜深了,看不见,别捞了,
明天再说,你睡觉去吧!”树桐想这个东家正是坏心眼用对了也是道”。
树桐十八岁时,到朝阳县圆山子村,有位高石匠的家庭,做临时工,这个高石匠的妻子
,是有名的肮脏女人。所以雇不到做工的人,就是雇到了,做了不几天也都不干。只好
雇临时的大工,价钱要高。树桐为求多赚几吊钱,答应给他做工。别人都劝树桐勿去,
但树桐说:“不管怎的,我也要做完,决不像别人那样,有始无终。
上工的那天,到他家一看,实在太脏了,锅台灶下脏得不像个样子。一年到头,不洗刷
一次水缸,水都有臭味道。还有三个孩子,在屋里拉屎、撤尿的。遇到做工的人,回来
吃饭,就随便拿东西盖上,等人吃完饭,才唤狗吃屎、屎迹也不擦,臭烘烘的薰死人。
苍蝇总是嗡嗡的,做的饭菜,不是酸了,就是臭了,简直咽不下去! 头三天的树桐,没
吃过一顿饱饭,后来就立志,吃饭的时侯,不用眼睛看,不用鼻子去嗅,还自己说自己
,我若是娶了这样女人,该怎么办呢? 给他做了三个月之久,每天在园子里采取野菜充
饥,不因吃不饱而不努力做。所以东家逢人便说:“我们家的这位工人,真是世上少有
的人。”众人都佩服树桐的忍耐,争着要雇他。
五、实习行仁
树桐廿岁那年,在团山子南屯,姓李的家里当工人。这个李东家娶妻虽年已四十还没有
儿子,所以娶了个蒙古女人做妾。这蒙古女人,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李家附近有煤
窑,所以这一带的家家户户,都是用煤煮饭。但这蒙古女人初到此地,不会使用煤炉,
煮的饭,不是生烂就是熟烂或焦。李妻王氏,因为嫉妒蒙古女人,不但不加指教,且在
另一边耻笑。李东家,每逢吃饭就生气,因看到这种煮不成饭的饭,恐怕工人吃不饱工
作不卖力。这个蒙古女人为了菜饭煮不好,时常受李东家挨打。这个李妻毫无同情心,
且自得意。
树桐来到李家当工,就是听了这些故事,所以利用李某雇不到人工时,到他家求雇。李
某自然乐意,一口承诺,非常的欢喜,亲自陪着树桐吃饭。吃着半生半熟时,李东家便
开口骂她,举手要打。树桐看这情形,就故意说:“李东翁你不喜欢这种饭吗? 这种饭
,对劳动的人是好的。我很爱吃,有这种饭,我总是要多吃一碗的。”东家自然息怒。
树桐每逢下雨阴天,不能下地工作时,就对老东家说:“今天外边不能工作,我来做饭
。”借这机会,教着这个蒙古女人,用煤火的方法,不过半年的工夫,她学会了,李东
家再免生气,蒙古女人也不再挨打受骂了。日子长了,树桐有一天,看到李东家心情高
兴时说:“二夫人抛井离乡,来到咱这地方,是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风俗习惯亦不
同,只有你和少东家是唯一她的亲人,你得同情她,爱惜她才对呀!”李东家听后十分
有同感,说:“我之所以对她打骂,是怕工人吃不饱,不能卖力工作,我打骂她是无奈
的!
日子过得快,树桐已满工要回家乡了,李东家说:“树桐老兄,你这个人,真有良心,
现在,我不生她母子气,她母子也好多了,这全是你的功德。我希望汝,以后有为难的
事,尽管来找我,只要我做得到的,一定帮你的忙。依依不舍的离别了。”
树桐二十一岁时,在一家东家工作,看到东家的内人(妻)好骂人,骂她儿子可以连骂
三天。骂人本非好事,想要劝她,又不能随便,正好是年的四月廿八日,村中有庙会,
照例是日该提早放工,只有早晨工作半个上午。是日早上工人们就到园地工作。这个东
家内人,就打发她的儿子,去看她整好以后,要续种些玉米。她的儿子也没有对工人们
讲,看看就回去,也没有向母亲说。工人们亦不知道她的心意,把工具和犁都解了。她
就大骂起来。树桐听她大骂其子后,才知道原由,中午一伙工人,依例在工人房吃犒劳
;过节加菜,厨师每次来盛菜,树桐便问他,有没有还在骂,一连问过三次,厨师的回
答总是“骂呢!”
树桐吃完了饭,走到上房前面,大声的说:“别骂了,气死位老太太,我们可担不起。
”就招呼工人们,说:“走! 给她种玉米去。”她出来说:“今天放工,可别再工作啦
!”树桐说:“不要紧,今天是我们的工,她拦也拦不住我们。种完了,我们去逛庙会
。”她又说:“今天晚了,明天去吧。”树桐说:“这是我们自己愿干的工,耽误点不
要紧。”她自觉过意不去,故意说:“那今天要特别给你们工钱!”树桐说:“不用钱
。”说着就走。老东家背着几吊钱赶来,树桐对同事说:“好! 我们收东家的礼,我们
也该送人家的礼。晚上还得早一点回来,做些零碎工作。”一边对同事说,一边步伐走
慢。怕累着老东家,等他赶上,把钱分给他们,又陪他们,游逛了一天,晚上乐哈哈的
回来,东家太太也乐了,以后她也不再骂人了,反例时常劝人不要生气。树桐说:“我
那有气生,我是为了你们一家和乐的。”有了此次的经验,树桐悟出 |“悟谁的道,谁
就听你的话”的真理。有一天,小东家打他的弟弟,他的妈妈和妹妹都哭了,树桐不顾
自己是工人,就大声说:“你是打你弟弟么? 你简直是打你妈呢! 你看,你妈不是为
此事痛哭,你能算孝么?他一听,立刻就不打了。树桐这种做法,是为尽忠于东家,就
不怕因是个工人而被牵制义气。管到少东家,一般人都是习而不察,才看不出窍妙。
六、自奋
树桐二十二岁,是在锦洲城西十里台,他表哥的家中当长工,离家一百三十余里,连连
服务了四年。树桐自想,身材矮、人又笨,全是依赖做工,才有所学习的机会,再看人
家怎样待人处事,都有些什么好处? 我是天天学、天天知足。存此种心情工作,越做越
起劲。
每看到他人,为当工而和雇主大讲工价,有时为差一点儿价钱,竟讲不妥。树桐暗自立
志。一生中一定当个不讲价的工人。所以不论到谁家工作,从来不讲工价,凭东家送出
多少,收多少。对工作,特别卖力气,绝不为了工价少就马虎。如此的工作情形,头一
年的工价似乎少些,第二年就增高了许多,东家也不亏待。树桐每接到工钱,总会自语
:“像我这样一个又矮又瘦的人,东家肯给这些钱,可真不少!”而知足。
树桐在张东家,除得工资之外,因张东家是个读书人,每逢工人工作停息之时,就讲故
事给工人听,工人大都不感兴趣,只有树桐一人,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听讲“吴保安
弃家赎友”和“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树桐暗自立志将效法古人的行为。
树桐在张家工作,又再想出如何学“俭”字。春天出外工作,其母亲必为他做两双鞋。
树桐在穿鞋时特别小心,保持不穿两双鞋,到年终了,便能省下一双鞋,卖二吊钱,加
上一年间的工钱七十吊,是每年都省七十二吊钱进家,一年间连一文钱也不花。
树桐说:人若用良心,工作三年,工钱不胡花乱用,准有积蓄的。所以立志朝此目标。
树桐二十三岁的时侯,仍在张家工作,有一天,东家的同族,为了分家争产业,弟兄们
争吵起来。拿刀动枪的,险些闹出人命,树桐从中尽力劝解,总算没出血案。树桐事后
想。他们是为谁争呢? 想来想去,方想明白,原来他们是为各人的老婆和自己的儿子们
争啊! 当时树桐正在抬粪,正好抬到粪堆上,把粪筐一倒,大声说:“我非当个异人不
可! 决不为妻子争财产,伤手足之情。”同伴工作的工人,一听大吃一惊。问树桐在嚷
些什么? 树桐则笑笑。
张老东家,是与树桐亲戚,对于树桐的曾祖父生前的事,知道很详细,所以对树桐说:
树桐! 你的太爷是读书人,诗文精通,还会写一手的好字,每到年终,附近市镇商号和
富户,都来请你太爷去家写对联,远近知名。又讲了许多老人的行善故事。树桐就想“
我们的太爷,那么有名,我却目不识了,将来有什么脸面,到地下去见太爷呢? 我是没
法读书了,将来我有儿子,就是做乞丐也要叫他读书识字,好继祖德。立这种志气,不
似常人,祗顾眼前。
树桐在十里台张家做工时,有个工头,在于农作方面并无突出能力,但因他会织布,所
以东家叫他当工头。所谓他的农作平常,是有一次树桐和他送粪,树桐装车,工头赶车
。在远远地方,就听到打骂牲口声,骂得好大声,嗓子几乎都喊哑了,午饭后,树桐将
粪车装好了,对他说:“我赶一趟看看好吗?”工头说:“好吧! 这牲口可把我气死了
。”树桐赶起车来,却很乖巧而听话,不大工夫就再回来,工头说:“你还会赶车啊!
那好! 你赶,我装车。”
同年秋,要割高粱,东家和人换工割地,所以人家派来一个工头和二个工人。总领工,
当然是张家的工头,午饭吃饱后,外来的工头就对其带来的工人说:“下半天加点油,
把这家伙压过去!”这句话,刚好被树桐听着,就暗地里对工头说,工头一听这话,便
着急了,树桐才说:“不要紧,等一会到田里,分高粱垄的时侯,当然是你领先,你要
挨着我,外来的人再往下排,他们若是快要越过你的时侯,你就丢下两垄给我割,他们
追不上时,你再拾起来割。”到了垄头,还一点也看不出来。结果,这工头没被外来的
压过去。后边的人落后很远,树桐又帮他割了几垄,赶到地头时,大家都一齐到,那才
有意思了! 有人对树桐说:“你这个人太傻了,为什么不把工头压下去,显一显你自己
呢?”树桐说:“他是我们的工头,他要是丢了脸,我们也不光彩。
七、结婚
(此篇是 树桐之妻白守坤所讲|一九三六年在长春)
我家住在朝阳县、云蒙山,树林子村,地方很穷。我见着有德有福的人们,觉着万幸,
再认真说,是我那老善人,把我领导的。我年轻时,没有念过书,我父亲很明理,在家
有点家教,我十九岁到老王家(与善人结婚)。因媒人上老王家赌博,看善人不错,保
的媒。十二岁把我给他们啦(订婚),十六岁,我父亲得急病,一天工夫就故去啦! 我
父亲五月廿六日去世,我婆婆来吊丧,母亲命我给婆婆见礼,我才知道有婆家,你说我
有多愚呀! 到了十九岁这年,择好九月初三日,我妈要给我弟弟结婚,我婆婆先到我家
说,五天后,也就这日子要娶我,我妈不给娶,我婆婆说:“你要不给娶,我儿子下关
东,等一会儿回来,就马上娶。”经我三叔说着,后来就允许结婚啦。老王家一文钱未
花,老白家也没要。我是真崇俭结婚,什么也没有。
临走的时侯,我婶娘向我妈说:“你什么也不给姑娘吗? 你儿子和她同日结婚,有褥子
有被,该给你姑娘一个褥子一个被吧!”我姐姐一褥一被也给我啦。共两个褥子两个被
。送亲去的人,连壶水都未喝就回去啦。这省吧! 崇俭吧! 向老王家要的两件衣服我
也未穿,因为那两件衣服,还是借人家的,过门那天我就穿一套旧衣服。当天娘家的人
,就都回去啦,我婆婆也很觉得难堪。九月初三日结婚。十三日善人给人家工作,就再
回东家去做工。十天的工夫,我还不认识老善人。善人临走那天起得早,在我翁父身傍
倚坐着,我只当他是我翁父呢! 我给装袋烟。我说:“爸爸你抽烟吧!”老善人说:“
爸爸还没有起来呢?”我一听,语声不对,才知道错啦。因善人早出晚归,十天我还不
认识呢! 你们说我有多么傻呀! 结婚时,老善人是借的灰大衫子,借的被褥。我就不
必说啦,用木槽洗衣服,用破缸当火盆。到了一个月,十月初三日,我妈接我回家,把
我兄弟媳妇的衣裳,拿来我穿,我生气没穿。一气住到腊月(十二月)二十二日。
我小四叔来接我说:“我妈病啦,嫂子快回家吧!”我妈给我做点饭吃,走到门口外,
天气很冷。我妈含着泪说,你回来把我的棉袄穿去吧! 我妈取出来与我穿上,我就走啦
。到了王家全是熟人,看我婆母,正要没气啦! 我入房把棉袄一脱。我大伯子就说:“
你把棉袄借给妈穿罢!”小叔也说“你给妈穿罢。”我也不答言,善人也在他妈面前坐
着说:“真个儿! 我们四个人,还不起一件棉袄吗?”我不大认识他,他一说话就怕他
。当时我就借给啦。他们就说:“妈呀! 你老穿棉袄罢!”等我婆母死啦。我妈来吊白
,也未报怨我。我记着第二年七月十五日,家来客人熬豆角,我含着烟袋给客人盛菜。
善人看着啦,便向我大嫂说:“咱家侍侯客人,可以含烟袋吗?”我嫂子说:“你不管
你媳妇,别来说我。”善人说:“领导这一家人,全在你一个人身上,所以才说你呢!
”我听这话,当时我就将烟杆折断了收藏起来,我立志从今以后,永远不抽旱烟啦。钟
点到了,我也不说啦。
八、慈母逝世
我妈五十岁那年腊月,病得很重,我知道不能好了,她老人家精神尚明朗,在临危前三
天,全身疼痛得呼叫,我问我妈:“你老人家,心里还惦念什么吗?”我妈说:“我是
惦念老四,因为他好赌博,坏名在外,我死后,恐怕是没有肯嫁他的,可能一辈子都是
光棍,所以我死也不放心。”我说:“这事包在我。你老人家放心好了,有我一定会给
他成家,不致让他一辈子光棍。”我妈一听,即刻精神振起,不叫疼痛,便对我讲起,
三世因果 ─ 谁家做过什么好事,得了什么好报,谁家做过什么坏事,遭了怎样的恶报
,说得详详细细,一连讲了三天三夜。还嘱咐我,多做好事。她老人家总算把“积善之
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真理,说的一明二白,最后她老人家说:“我有
你这样的儿子很安心。”说罢含笑去世。
由这宗事,我明白了,人若把心事了啦。准得善终,因此我常劝人当个“活死人”准能
得道。
九、立志
什么是道? 你做好事,就成好道;你做坏事,就是坏道。做好事,好事来;做坏事,坏
事来。完全是自做自受,有天理的。
给人工作,每逢上工时,必先到两天。满工后,又多做二天才回家,在锦县十里台老张
家,一连做了四年,没有缺过一天工,早晨还早起,晚上又迟睡,凡是应该做的工作,
不用东家吩咐,自己看着便做。应问的就问,别人做工,都认为是给东家做的。我把东
家的家,看成是我的家,尽心竭力的去做。满工临走时,东家向我说:“你以后有困难
、遭窄时,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帮你的忙。”
后来我周姑父,因我家没钱给他赎回当物,就讥讽我很利害,我便向张东家借钱,把当
物(衣物)赎回还给他。后来张东家,又成全我买耕地,我才能把家放下,入宣讲堂讲
善书。
现在的人专讲挣钱,不肯出力,反倒贫穷,我不讲挣钱,专讲挣命。什么叫做挣命呢?
就是我们为人做事,要做到被人佩服命就长了,这就是挣到命。这就是立命。像我的张
东家,若不佩服我,那肯帮助我买田地呢?
十、受辱度志
我家里穷困,又逢年景不好,向我姑母家租衣物。到冬至时期,家庭的人,只缴纳一部
份租金。我满工回家,听说还有部份租金来缴,我姑父派人来,催讨得很急。我心想,
既是姑的至亲,一定会很原谅,又是年靠近,路上有土匪不好走,想缓到明春再赎,便
和我大哥,一同到姑父家求缓期,那知我姑父一听说缓期,就生气了,用手指着我们说
:“你们老王家,没有一个好东西,真是一筐木头,砍不出一个錾子来。讥讽了我半夜
,我一声不敢响。待到鸡一叫,就起身,赶到十里台张东家借钱。随后赶回,连夜进城
见我周姑父,把应缴租金全额还给他。
我心里想,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为什么穷富差得这么远? 被人侮辱到这样,他在乡
里很有名望,我怎没有?
第二年,春天耕地,一边扶着犁,一边大声问牛:“财主是天生的么?”自己回答:“
不是,是由勤俭上得来的。名望是固有的么? 不是,是自己创造的!”可是我那个周姑
父,怎样成的名? 怎么发的财? 我想了一年,不得要领,我才决定来年到他的家去工
作,看他到底是怎样成的名? 同时也让他看看我,将来能不能成材? "
十一、学范公划粥
我妈死后,天旱年景歉收。家里粮食不够吃,我向人家借也借不到。就告诉大嫂说:“
先把家里的存粮,都过斗量,量好后,按月均分起来,算明白每天能摊分多少,米不够
就加野菜,客人来只添菜,不添米。”这样过,到新粮出,也没有求人,粮也够用,一
家人不但没挨饿,连牲口也免往返运粮之苦。这宗事,是从十里台,听张东家讲的“范
文正公划粥”的故事上,想出来的办法。所以我说,在老张家工作,学会一个“俭”字
。
人们读书,都向多的方面,不向深的方面,必得不到读书的道理。怎么叫向深的方面读
呢? 就是学会一个字,就行一个字;行一年的,不如行一年的深。我的道就是从一个字
一个字学的。一步一步实行来的,将来世界不同, 一切都要简单,就如政府机关出告示
,也不像现在这样长篇大论,祗画一张画,写明白就好了。
十二、找好处
春天早,人夏以来就连天阴雨,土地长满了杂草,不好耕耘,东家只好多雇着几个人工
,我带领了这几个工人锄地。过路的人们说:“这地?愁死人了。”有一个伙计答言说:
“那儿的话呢? 这才是做工的人好卖工,养妻儿的机会。”大家听了,都哈哈一笑。我
听这话,感觉这伙计很有意思。我想,凡事都有好处和坏处的两面。我们对事,都向好
的一面找,才能免去烦恼。从此次之后,我每逢苦恼的事,就向反面去找好处,不但自
己没有烦恼,我这种找好处的方法,还劝好了好多的人。
十三、弟兄分家
我妈去世后,我们兄弟四人分了家,我大哥树椿,三弟树森都已成家了,祗有四弟树水
尚未结婚,我为帮助四弟成家,以了我母亲的心愿。四弟和我同居,不过房子、土地,
已经平分好了。四弟给人当长工挣的钱,都由我负责放出去生息。他的地由他自己耕种
,春耕时我换他给人工作,使他?来耕种自己的地,夏天铲地、秋天收割也是一样,都是
我替他做工换?自己耕作。
我劝他把积蓄的钱,购买牲畜,有利归他,损失归我。几年后,四弟积蓄不少的钱,但
因年纪轻不懂事,背地还出怨言,亲友们听到了,对我说:“你待汝四弟那样好,他还
不知足,何必再管他呢?”。我说:“我只知道他是我妈最心疼的老儿子,别的事,我
都没放在心里。”(北方习俗年纪最幼的惯称老)
十四、立志不被风俗染
我们兄弟四个人,大哥、三弟、四弟都好赌博。大家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辛辛苦
苦的工作,好不容易把粮食收到家里,一到过年,不论男女,家家户户,都是赌博,弄
得废寝忘食的,劳神误事,也有倾家荡产的。好好的一个人,一好赌博,什么也不想做
,好人也变坏人。我就恨起这过年了,常想古人,为什么要留下过年呢? 每逢过年,正
月初一日我也不休息,照常挑粪工作,有人讥笑我说:“做牛马也有三天的年,汝树桐
何必那么刻苦呢?”我说:“我是穷苦人,闲着就生病!”其实我心里中立志,一辈子
不赌博。
十五、问道
我二十六岁的春初,为想考查周姑父怎样成名? 最好是到其家做长工,所以我就于正月
初,故意到其家逛。我姑丈一见着我,就问我:“你要作工不?”我说:“做啊!”他
又说:“要做就来我这里,清明前来做吧!”我答:“好!”等到清明前,我去上工,
他说:“你来的晚了,已用了人,你?然来,工钱少一点儿,才给你做!”我说:“有工
作就好,工钱你老随意给就好!”
上工后,周家表侄,叫我吃饭时,喊道:“做工活的吃饭了。”我听了心里不高兴,过
去是叫表叔,今天上工头一天,便换口叫“工活”,暗想谁给起的这个名? 总是想不通
,我便一面工作,一面问天,怎么叫作“工活”呢? 问来问去,因为心念专一了,连对
面的人,大声说话,我听到的声音都很小,像电话声似的,问到九十多天,对面的人说
话,只看见嘴动。连声音都听不见了。问到一百天,才问明白,这是“天命”啊! 人做
工,是要求活,不是“为做死工”。在东家方面,因为有工作,做工的人,才能挣到钱
,养家活口。不只这样,做工的人,若是把东家的事事物物,尽心竭力的做好,叫东家
佩服了,一旦遇着急难,东家准能帮忙,这就是“主有仁、仆有义”,虽是雇主与工人
,无异至亲好友,一心一德,相爱相助,这才叫“做工活的”。若是只顾多争工钱,少
做工作,又挑剔吃喝,身是东伙,心似路人;工作马马虎虎,走一处弃一处,这就“死
做工”。
我从向天问明白了“做工活”道以后,又明白东家好比君,伙计好比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