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29659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李正茂 黎良枝   一、教育的新趋向——信息化     有教育就有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历史同教育史一样源远流长。纵览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它涉及的内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令人目不暇接。但从中亦可总结出一些趋势。         1、学习内容不断多样化,数量愈来愈多,学习者接受的信息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信息量愈来愈大。最初的原始教育,其教学内容主要概括为生存本领、生活经验,同时也涉及一些宗教内容。内容形象具体,几乎没有抽象可言。春秋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体现为六艺。到战国时期,其教学内容开始涉及政治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文史等内容。其后的年代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书》、《五经》等内容上。到了中国近代,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文、西艺等教学内容开始进入中国。在清朝末期至中华民国,教学内容开始多样化、细化,已经包括理、工、医、农等内容。随后,各学科又不断产生分支学科、边缘学科,进而发展至现在的十几大门类。          2、教师所要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从开始有专职教师的出现,教师所要掌握的知识就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有关教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随着现代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教师所要掌握的有关教育的知识就越来越多,并且这些内容也不断变化。例如学习理论,从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理论,又发展到现在广为接受的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发展更是层出不穷。这些内容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教师所要接受的将是终生教育。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学习者、教师面临的挑战如此严峻,二者所要接受、掌握的信息如此之大,这一难题的解决必须广泛深入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各领域,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教师、学习者的需要,也是与教育相关的各要素的需要。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教育技术的重点由最初的强调资源,发展到强调教学,现在已发展到强调学习。         3、教育技术所涉及的范畴亦愈来愈广泛。现在我们甚至可以说,教育技术所涉及、所研究的范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核心,由对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使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及其子范畴组成的一个有序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各范畴、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任重道远         1、教育信息化建设举足轻重。某个系统由于缺乏本应与它密切联系的相关要素的活动信息,尽管其它要素对它带来的影响并不太大,但是,这也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系统的目的的有效实现。例如,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本身就需要功能更强大的媒体技术的出现,可是,纵览历史,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媒体技术的出现,首先并非因为学习的需要而出现,而是其它需要而开发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些现代学习媒体的运用是“采它山之石”为教育所用。那么是否可以在学习需求与媒体技术开发之间架起一道信息之桥梁,促使开发人员开发出更多的学习媒体,为学习所用?其它各要素之间本应有的畅通信息渠道受阻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不架通各相关要素间的信息渠道,不仅影响自身要素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最终目的的有效实现。由此,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目前的实际情况与这一系统理想化的状况相差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有一个关系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处理好教育系统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是教育存在、发展的根基、土壤,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不能闭门造车,敞开大门,这既是教育发展之需要,也社会发展之需要。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情况下,仅依靠政府投资、教育系统内部筹措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公司、企业给予大量的投入。同时,对企业、公司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会为其带来无限商机,这也是他们所需要的。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否则,就会严重受到影响。例如,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并未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因此,最近几年曾一度出现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因专业限制无法就业,另一方面,一些新型行业却双为招不到合适专业人才而犯愁。显然,高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信息之间的渠道不通畅。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教育系统与社会都需要获取对方的信息,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能画地为牢,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建设,既要解决好内部信息传播的问题,又要解决好教育系统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互传播的问题,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平台。   三、对建立一个开放的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平台的初步构想。         1、教育信息平台上搭接无限的学习资源。全国各图书馆、各大中专院校,甚至中小学、幼儿园自己所建的网络信息资源,都搭接到这一教育信息平台上。在其上可以找到的学习资源,既有以印刷媒体形式存在的,也有以非印刷媒体形式存在的。学习内容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甚至是科普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所包括的各学科内容。另外,这一信息平台上还将建立各类学习指导中心。各类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先访问学习指导中心,该中心将依据学习者分析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指导,学习者也将依据学习指导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模式也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教师依据一定教学大纲,把从教育信息平台上找到的学习内容以班级教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模式将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即个别化学习。此时,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将更大,其学习场所、时间、进度完全自己控制。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不断地得到学习指导中心的指导。学习评价也由学习指导中心进行。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能力。         2、教师队伍及教辅队伍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教师队伍将减小,教师的主要职责将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通过教育信息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指导。优秀教师仍将占有一席之地,全国各地的同类学习者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平台共享某地优秀教师的讲课。教辅队伍将得到壮大。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将忙于把图书资料分类整理,并将有关图书资料信息发布到教育信息平台上;教学软件开发人员将依据学习需求开发各类视听软件、多媒体课件,并将有关的软件信息发布到教育信息平台上、或直接把软件发布到教育信息平台上;媒体技术设计人员,将依据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出各类适宜学习的媒体,并安装学习媒体终端,保证信息的正常传递、接受;实验人员将依据从教育信息平台上获取的有关信息,准备好实验室、实验器材,并通过教育信息平台发布有关准备信息,以保证学习者的有关实验教学按时、按质、按量地进行;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将通过教育信息平台向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发布指令,同时也将依据从平台上获取的信息分析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处理好各方的矛盾和关系。教育信息平台将协助教育系统各岗位工作正常运转,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以达到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目的。         3、的教育信息平台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学习上的变革,也不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内,它将带来无限商机,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各教学单位、学习者可通过教育信息平台发布图书资料、学习软件的需求信息,开发商则依据所获取的信息开发相应的图书和学习软件。开发商也可通过平台发布有关图书、学习软件的供货信息,以供学习者选购。有关学习媒体技术设计的开发商,也可通过平台有类似的开发、销售活动。这一方面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开发商带来无限商机,为其赢得时间,赚取丰厚的利润。教育信息平台的建立将带来一片市场繁荣的景象。劳动力市场化以后,人才交流信息也将在教育信息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劳动力供求信息,不仅有利于有关学校依据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也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信息平台的建立将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4、信息平台的建立所带来的影响还将有管理上的便利。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教育信息平台发布有关的教学活动所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款,以让有关人员的活动有章可遁;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信息平台的建立,教育系统各岗位售人员的活动都有离不开此平台,因此可通过平台获取他们的活动信息,这有利于对他们的活动行为进行管理、监督。同理,也有利于对有关开发商的商业行为进行管理、监督。   四、教育信息平台的实现。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构建这一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平台已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只要有关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上来,组织足够的财力、人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构建这一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平台就指日可待。         同时,还需看到,这一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平台是开放性的,也就是说这一教育信息平台是世界性的、全球性的。因此,这一教育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   2、[美]嘉格伦著.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梁文斌.信息、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中国教育学刊,第三期,200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