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29187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   教育的全部活动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本质体现,是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育的本质特征。   为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各自的教育规划纲要。育人为本成为各地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各地党委、政府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对育人为本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根据地方实际,提出了实现这一根本要求的具体措施。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案例:   如何改变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教师累、学生疲、校园死气沉沉的现象?苏州市近年来打出素质教育“组合拳”:明确规定小学、初中每天结束课堂教学后,用1个小时让学生开展活动;明确规定公办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得采用笔试或变相笔试的方式选拔学生,公办、民办中小学不得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和实验班;明确规定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节假日整班补课,严格规范教师有偿家教,同时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监督机制。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推动下,学生负担减轻了,校园生机重现了,中高考升学率提高了,百姓满意了,苏州教育初步实现了培育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的教育目标。   思路和举措   坚持育人为本,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贯彻落实育人为本这一方针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无一例外地对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重点部署,对其内涵、意义、实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度阐释,为未来10年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是教育规划纲要关于素质教育提出的“三个坚持”。   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加之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德育为先显出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各省、市、自治区均表现出对德育的高度重视。在西藏地区,达赖集团妄图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教育仍然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重点领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接班人还是培养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掘墓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1月17日,西藏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会上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西藏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各地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要求。黑龙江省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将德育列为发展任务的第一项,将推进德育工作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其次,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等。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情感体验、道德认知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构建符合国家总体要求、具有黑龙江地域特点、分层递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再其次,创新德育途径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知行统一,坚持教育、管理相结合,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学科德育渗透纲要》,激活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同时,强化德育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   坚持能力为重,就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为此,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能力上来,着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这一理念在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中得以体现: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作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着力点;构建能力培养体系,“十二五”期间,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阶段性特点,制定浙江省大中小学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规范,指导推进能力培养工作;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把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常态要求,重视基地和载体建设,实施“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开发实践基地,制定每个基地适合不同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案,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纳入成长记录或计入学分等。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青海省省长骆惠宁指出,青海教育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藏区跨越发展和玉树灾后重建等重大政策机遇的背景下,缩小与东部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其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便包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1月27日召开的青海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要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进而提高其各项综合能力。”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青海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省级有关部门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政府负责、部门合作、师生参与、制度保障”的工作体制和“网络完善、设施配套、经费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基本达到国家体育卫生和艺术场馆设施、器材配备标准。全省85%以上的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体质健康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山东省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开始实施基础教育综合试点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并推出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立法与执法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家办学、加快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四个配套政策,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的保障措施,以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