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2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81532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2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2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2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用格式:郑寰宇,胡杰,潘志军,等.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 2 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3,43(9):1573.ZHENG Huanyu,HU Jie,PAN Zhijun,et al.Application of 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 Fenghuang#2 tunnelJ.Tunnel Construction,2023,43(9):1573.收稿日期:2022-09-17;修回日期:2023-09-10基金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 AB2208001

2、0)第一作者简介:郑寰宇(1986),男,广东汕头人,2009 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E-mail:215819959 。通信作者:孙怀凤,E-mail:sunhuaifeng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 2 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郑寰宇1,2,胡 杰1,潘志军1,陈信朋1,孙汉武3,4,王用鑫3,4,5,孙怀凤3,4,6,(1.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隧道安全预警工程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7;3.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4.山东大学地球电磁探

3、测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61;5.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6.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勘探与透明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山东 济南 250098)摘要:为解决我国西南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勘探难题,采用地面激发、空中接收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开展试验研究,优化航线设计与数据采集流程、构建基于-trimmed 均值滤波器的天电噪声去除和基于多项式拟合方法的运动噪声去除方法、确定数据叠加方式与时窗积分参数、全域视电阻率计算与探测区域三维成像、隧道充填型岩溶发育区视电阻率特征分析与探测结果综合解释,并通过隧道实际开挖资料对探测结果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半航空瞬

4、变电磁法能够较准确地推断含水破碎带、岩溶发育区等不良地质结构的范围和深度,能够提前探明隧道地质风险区域并获得地下导电性分布特征,展示了该方法在复杂地形岩溶山区隧道勘察中相较于传统地面物探方法具有地形适应性强、探测效率高等特点;2)通过三维视电阻率成像和关键位置切片结果获得的地质异常区域推断与隧道开挖实际揭露异常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可以为隧道岩溶处置预案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撑,能够有效避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因隐伏岩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关键词: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复杂地形;隧道;探测;岩溶发育区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3.09.015文章编号:

5、2096-4498(2023)09-1573-10中图分类号:U 45 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 Ap pp pl li ic ca at ti io on n o of f S Se em mi i-A Ai ir rb bo or rn ne e T Tr ra an ns si ie en nt t E El le ec ct tr ro om ma ag gn ne et ti ic c E Ex xp pl lo or ra at ti io on n T Te ec ch hn no ol lo og gy y i in n F Fe en ng g

6、h hu ua an ng g#2 2 T Tu un nn ne el lZHENG Huanyu1,2,HU Jie1,PAN Zhijun1,CHEN Xinpeng1,SUN Hanwu3,4,WANG Yongxin3,4,5,SUN Huaifeng3,4,6,*(1.Guangxi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2.Guangxi Highway Tunnel Safety War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Nanning 5

7、30007,Guangxi,China;3.Research Center of 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61,Shandong,China;4.Institute of Earth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61,Shandong,China;5.Shandong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8、,Ltd.,Jinan 250101,Shandong,China;6.Advanced Exploration and Transparent C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hando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Jinan 250098,Shandong,China)A Ab bs st tr ra ac ct t: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performed using the 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9、 method with ground excitation and airborne reception for exploring tunnels under complex terrain conditions in southwest China.Furthermore,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oute design and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 is achieved by implementing an 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which utilizes a-trim

10、med mean filter to remove astroelectric and motion noise based 隧道建设(中英文)第 43 卷on the polynomial fitting method.Moreover,the data superposition method and time window integration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full domain apparent resistivity is calculated,three-dimensional(3D)imaging of the probing area

11、is achieved,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tunnel-filled karst development area is characterized,and probing results are comprehensively interpreted.The results are validated through field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Fenghuan#2 tunnel.The main conclusions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are a

12、s follows.(1)The 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can accurately detect the scope and depth of water-bearing fracture zones,karst development zones,and other undesirable geological structures;furthermore,it can detect the geological risk areas of tunnels in advance and acquire the dist

13、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demonstrating stronger terrain adaptability and higher detection efficiency in the tunnel survey of karst mountainous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round-based 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2)The geological anomalies deduced from

14、the 3D visual resistivity imaging and key location slicing outcomes strongly concur with the anomalies exposed through tunnel excavation.Thus,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offer technical support for designing tunnel karst disposal plans to ensure safe construction,which can effectively a

15、voi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due to hidden karst hazard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K Ke ey yw wo or rd ds s: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complex terrain;tunnel;detection;karst development area0 引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地形极端复杂的中西部地区推进,工程安全与质量问题得到更加广

16、泛的关注。我国西南地区群峰林立、地形复杂,公路、铁路项目隧道占比高,如遇突水突泥等不良地质灾害将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并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顺利贯通,通常在隧道初勘阶段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并根据探测结果推断隐伏不良地质灾害的类型及规模。在隧道施工阶段,常在掌子面采用超前预报、超前水平钻探和监控量测等手段探明隧道前方的不良地质灾害1。我国西南地区隧道沿线及周边区域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多位于偏远地区且山势险峻,地质勘探人员难以携带探测设备到达隧道沿线山岭地区,开展常规的物探和钻探工作通常面临着巨大困难。因此,隧道风险区域及围岩等级划分多依据已有地质资料、设计人员

17、经验以及实地踏勘来粗略确定。由于缺乏精细探查结果,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灾害事故,因此亟需研究一种针对隧道复杂地形的勘察新方法,来指导隧道高风险区域施工2-3。与传统电磁法相比,半航空瞬变电磁法(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ATEM)具有勘探深度大、受地形影响小、工作效率高等优势,在复杂山岭地区开展快速探查的应用潜力逐渐凸显4。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俄罗斯和西欧等国家出现了一种基于航空电磁法且采用接地电性源作为激励方式的 TURAIR 系统5-6。嵇艳鞠等7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半航空瞬变电磁进行系统研究,使

18、用无人飞艇搭载瞬变电磁接收器;关珊珊等8基于 MATLAB 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数据预处理软件;许洋铖等9提出的综合消噪法对多种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李貅等10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处理内容;张莹莹等11研究了单辖射场源和多辐射场源半航空瞬变电磁的响应规律;宿传玺12以广西岩溶地区为背景,利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浅层岩溶半航空瞬变电磁响应规律和试验研究。近年来,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了诸多应用。Elliott13利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勘探矿山资源,采用大固定源法进行解释;Mogi 等14-15、I

19、to 等16利用长偏移距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开展了地热调查和火山监测;Allah 等17-18利用接地长导线源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进行海水入侵调查;Xue 等19进行了地下采空区的半航空瞬变电磁勘探试验;Sun 等20利用接地长导线源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广西达墨隧道开展勘察工作,成功探测多处岩溶风险区,探测结果与隧道开挖的围岩等级划分高度吻合;Liu 等21在广西天巴高速勤兰 1 号隧道开展“空-隧”多尺度综合探测,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和隧道内超前预报方法相结合,成功探测出 1 处断层破碎带和充填型溶洞,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广西来宾都安高速公路凤凰 2 号隧道地形条件复杂、开挖难度大,为获取有效的

20、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开展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研究并进行应用。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噪声干扰强烈、数据信噪比低、空间分辨率差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数据采集流程、原始数据噪声去4751第 9 期郑寰宇,等: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 2 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除、数据叠加与时窗积分、全域视电阻率计算与三维成像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应用。1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是在地面布设激励源并为其供交流电,激励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当该系统在发射状态下将电流突然关断,地质体会在此效应下受到激励,从而产生二次感应涡流场。在激励源已经关断且未通电的间隙时刻,于地面通过线圈或接地电极对二次感应涡流场进行观测。二次感应涡流场

21、的衰减特性能够反映地下介质的电性情况,通过数据处理与解译可以对地下目标成像,可以得到地下电阻率分布,进而探查地下围岩的电性、规模和形态。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利用接地长导线向地下介质发射电流,在空中飞行的无人机搭载着接收系统,在电流断开的间隙采集二次场信号。因此该方法兼具航空类电磁法的灵活性和地面瞬变电磁法对导体敏感的优势。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原理如图 1 所示。图 1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原理图Fig.1 Schematic of 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2 现场应用与数据预处理2.1 工区概况与水文地质特征凤凰 2 号隧道位于广西壮族自

22、治区来宾市兴宾区良塘镇附近。设计隧道为双洞分离式越岭隧道,右线设计长度为 3 045 m,左线设计长度为 3 107 m。隧道周边区域地貌类型属构造溶蚀峰丛洼地谷地,山峰通常呈锥形、塔形或垄脊状,基座联结成簇状山地,洼地多呈条形,底部一般较平坦。隧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穿越段地表标高为 183458 m,右线最大埋深为230 m,左线最大埋深为 228 m。隧道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 19.8,最低气温为-2.6,最高气温为 39.4。该区域降水量分布不均,年累计平均雨日达 160190 d,雨季通常为 4 月至 10 月,旱季为 11 月至次

23、年 3 月。测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2 000 mm。根据前期物探、钻探及地质踏勘资料显示,隧道沿线及周边区域地表第四系覆盖层为含砾粉质黏土,主要成分为黏粒和粉粒,黏性一般,局部含有少量砾石,根据钻孔揭露土层厚度为 8.813.0 m。基岩为中风化灰岩层,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岩性较破碎,RQD=30%64%,根据钻孔揭露岩层厚度为 41.0105.3 m。此外,隧道沿线钻探过程中揭露有串珠式溶洞,钻孔见洞隙率为50%,线岩溶率为 13.8%,属岩溶强发育区。凤凰 2号隧道位置与隧道勘探区域及航线规划如图 2 所示。Z1K244+100 m 里程处钻孔记录如图3 所示。根据前期水文地质资

24、料,隧道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水量丰富。该区属地下水补给径流区,地下水主要自南西向北东径流。隧道沿线存在较多的岩溶洼地和谷地,且溶蚀裂隙、消水洞等岩溶形态发育。岩溶洼地、谷地是降雨的汇集区,雨水又沿溶蚀裂隙、消水洞入渗补给地下水。(a)隧道位置图(b)隧道勘探区域及航线规划图 2 凤凰 2 号隧道位置与隧道勘探区域及航线规划Fig.2 Location of Fenghuang#2 tunnel,tunnel exploration area,and route planning5751隧道建设(中英文)第 43 卷图 3 Z1K244+100 m 里程处钻孔记录Fig.3 Boreho

25、le record at Z1K244+100 m 综上所述,凤凰 2 号隧道所在区域为岩溶强发育区,且地下水补给径流较丰富,导致在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岩溶、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结构或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因此需要在施工前期对隧道沿线及周边区域开展地球物理勘探。但由于隧道所在区域地势险峻,人员和设备难以到达隧道沿线上方的山岭峰顶,无法开展物探和钻探工作。而开展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可以有效解决在复杂地形隧道无法开展地球物理勘探的问题,对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2.2 航线设计 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首先要找寻合适的发射源,通过理论推导半航空瞬变电磁发射场源设计公式,确定合适的发射源长度和

26、探测深度。由于山高林密,无人机在起飞后不久即会出现超视距现象,这就要求在飞行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完整的姿态设计。半航空瞬变电磁测区范围应根据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结合地形地貌、测控方法、通视情况等综合确定,并保持探测区域的边界尽量规整。根据隧道线位和长度合理进行探测区域和航线的最优规划:测线长度可根据隧道长度合理确定,在满足无人机续航条件和隧道长度的前提下,可将测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分区;隧道长度过大或部分区段弯曲弧度较大情况下,可根据不同区域隧道线位走向的变化情况合理分区;测线以隧道中轴线分别向左右延伸,线距根据要求设定,直至航线位置覆盖整条隧道,规划完成后导入飞行遥控器,核查航线位置、长度及宽度是

27、否在设计位置,准确无误后,编辑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转弯半径及避障距离等参数后进行数据采集。2.3 数据采集由于凤凰 2 号隧道较长,如果采用 1 条发射源,电磁场辐射范围则无法完全覆盖整条隧道。为确保探测效果,故将隧道分为进口、出口 2 部分,分别布设发射线源。此外,由于凤凰 2 号隧道设计线位有较大的弧度,同时受到无人机起降点选取以及飞行时长的限制,将整条隧道探测区域分为 A、B 2 个区域分别开展探测(见图 2(b)。其中,A 区域位于隧道进口端,B 区域位于隧道出口端。现场采集参数如下:发射机型号为 EMT6000,发射电压为 750 V,发射电流为 9.86 A,接地电阻为76,发射基

28、频为 25 Hz。接收机型号为 SATEM40,采样频率为 256 kHz,接收线圈有效面积为 3 000 m2,发射机与接收机利用 GPS 信号同步。线源 A 总长度约2.1 km,距离 A 区域的飞行中心剖面约 1.3 km;线源B 总长度约 1.2 km,距离 B 区域的飞行中心剖面约1 km。数据采集过程中,在 A 区域和 B 区域分别布设12 条测线,航线间距为 10 m,无人机飞行海拔为550 m,飞行速度为 8 m/s。2.4 数据预处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是使用无人机拖曳着接收线圈在空中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相比于传统的地面瞬变电磁法,观测数据中的噪声成分更为复杂。为提高野外数据质量、

29、保证数据反演及解译的合理性和准确度,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天电噪声去除、运动噪声去除、数据叠加和时窗积分等,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视电阻率计算与成像,以此划分电阻率异常区并进行地质解释22-25。数据处理流程如图 4 所示。2.4.1 天电噪声去除 天电噪声是自然界雷暴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所采集电磁信号的干扰,在半航空数据中表现出持续时间较短、信号强度较大的特点。天电噪声数据如图 5所示。对于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本文使用-trimmed6751第 9 期郑寰宇,等: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 2 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均值滤波器进行去噪。-trimmed 作为一种非线性滑动窗口滤波器,可以

30、保证数据在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原始数据的天电噪声进行有效去除。-trimmed 均值滤波器计算原理示意如图 6 所示。通过排序和修剪像素值来平滑图像和减少噪声。均值滤波器通过移动滑动窗口到每个像素位置,排序像素值并去除最低/2 和最高/2 的值,然后计算剩余像素值的平均值作为新值。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异常值和噪声,保留图像的细节和边缘信息。并且,得益于滤波器的压制“毛刺”作用,晚期数据中富含的随机噪声也得到了一定的压制。此外,该滤波器还可以通过调整窗宽以及裁剪参数以适应不同测区的数据,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图 4 数据处理流程图Fig.4 Data processing flowchart图 5 天电

31、噪声数据Fig.5 Data with astronomical noise图 6-trimmed 均值滤波器计算原理示意图Fig.6 Schematic of-trimmed mean filter2.4.2 运动噪声去除 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由于线圈的摆动、旋转以及无人机移动等因素造成采集到的电磁信号会偏离应有的基准线,导致叠加数据在晚期最终衰减不为 0。采集的数据由于运动噪声的存在无法用于反演,因而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后才能进行叠加和积分计算,以此获得合理的瞬变电磁衰减曲线26。运动噪声去除可采用小波分解、多项式拟合等方法实现。考虑到半航空瞬变电磁采用的是纯二次场数据,为获得良好的去噪

32、效果,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式去除运动噪声。多项式拟合可以在单周期数据下获取最能描述信号趋势的方程表达式。由于运动噪声的低频分布特性,该信号趋势包含了大部分的运动噪声成分,选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剔除主要有效信号后的数据进行拟合,获取表达式后对所有数据点进行重采样以消除每一数据点上的运动噪声。原始数据与多项式拟合去噪结果对比如图 7 所示。对比小波分解法,多项式拟合去噪策略在去除纯二次场数据中的运动噪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去噪结果足以满足后续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要求,即针对半航空瞬变电磁纯二次场数据运动噪声的去除,分周期多项式拟合去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且去噪效果优异。黑色线段为原始数据;红色线段为基准

33、线;蓝色线段为使用分周期多项式拟合去噪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图 7 原始数据与多项式拟合去噪结果对比图Fig.7 Comparison of original data and polynomial fitting denoised results7751隧道建设(中英文)第 43 卷2.4.3 数据叠加与时窗积分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可近似看作单点多次采集,多次数据采集的目的是后期进行数据叠加,从而压制数据中含有的随机噪声。数据叠加是通过对采集到的多周期数据按照叠加原理实现的。时窗积分的目的是在时间道上获得合理的瞬变电磁衰减曲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间距的时窗进行积

34、分。本研究采用对数等间距时窗积分,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采集参数设置进行确定,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积分时窗个数。3 成像与解释 本研究基于反函数定理求解单辐射场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全域视电阻率,将均匀半空间模型的电阻率视为该时间道的视电阻率。视电阻率成像结果可以作为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的近似反映,相对于电磁法反演,视电阻率计算可以提供快速成像和近似解释,在工程上较为适用。在视电阻率计算过程中同时考虑位置坐标、时间等各个参数,视电阻率定义在时间上不分早晚、在距离上不分远近。通过计算获得全域视电阻率进行隧道探测区域三维视电阻率成像后,根据隧道线位高度进行不同高程的关键视电阻率水平切片提取。根据隧道左、

35、右洞中轴线和边线的经纬度坐标进行视电阻率纵剖面图提取,以初步了解隧道整体探测区域水平方向及纵向的电性分布、断层推断、地层划分等地质结构特征。3.1 全域视电阻率计算 为获取隧道沿线区域地下介质的电性分布,需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视电阻率计算和成像,以提供较为合理的地质解译。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大地表面 m 个电性源在空中任一点处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响应的近似计算公式11为:m=2Hg+(g-1)hgghg-1+z;HZ(t)=mi=1nij=1Iidsij4yij(x2ij+y2ij+m2)32;t=0SHg-hgghg-1。式中:m 为地表电性源的个数;m 为 m 个电性源在空中任一点处时间域磁场垂

36、直分量响应之和;H 为磁场强度;g 为确定上、下地层的相对权参数;h 为研究深度;z 为空中任意点距地表的距离;Z 为磁场强度在不同时刻的垂直分量;ni为第 i 个电性源的剖分段数;Ii为第 i 个电性源的电流强度;t 为时间延迟;dsij为第 i个电性源第 j 段电偶极子的长度;xij、yij分别为空中任意一点在地表的投影P在第i个电性源第j段电偶极子所在坐标系下的x、y坐标;0为真空磁导率;S为研究深度以上介质的总纵向电导。3.2 视电阻率成像隧道整体三维视电阻率图像如图 8 所示。综合本次半航空瞬变电磁勘探结果以及隧道设计标高,本次数据解释选取了隧道中心位置的水平切片、隧道左洞中线及右洞

37、中线纵剖面切片,进行相关地质异常区推断。图 8 三维视电阻率图像Fig.8 3D apparent resistivity image(tunnel exit on left and tunnel inlet on right)隧道中心视电阻率水平切片如图 9 所示。由于隧道出口和进口的设计标高差约 53 m,单一标高处的水平视电阻率切片并不足以满足地质推断的需要,根据隧道中心轴线坐标,提取隧道左、右线中心轴线视电阻率纵剖面(见图 10),作为水平切片地质推断的补充资料。由图 9 可知:1)隧道中段位置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推测此区域岩溶较发育;2)隧道进、出口均存在一定范围的低阻异常,但对比图

38、 10 隧道中心轴线视电阻率纵剖面可以发现,低阻异常仅存在于山体表层,因此推测该低阻区域为较厚的含水覆土层。8751第 9 期郑寰宇,等: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 2 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图 9 隧道中心视电阻率水平切片Fig.9 Horizontal sectioning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central axis of tunnel(a)右洞中线(b)左洞中线图 10 隧道中心轴线视电阻率纵剖面图Fig.10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central axis of tunnel 根据区域

39、地质资料,隧道中段整体岩性较为破碎,可能存在较大的岩溶发育区。通过对图 810 的结果和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水平切片和纵剖面地质推断图(见图11 和图12)。由图11 初步推断,隧道中段存在 1 处大型岩溶发育区,桩号为 Z1K244+30+260(Y1K244+60+250),可能为山体的主要消水通道。由图 12 初步推断,隧道中段存在 2 处岩溶发育区,桩号为 Z1K243+250+320(Y1K243+250+280)和Z1K243+980+040(Y1K244+000+300)。3.3 隧道开挖验证在凤凰 2 号隧道右线开挖过程中,在 Y1K244+245处揭露 1 个溶洞

40、,溶洞影响范围为桩号 Y1K244+245+209。该溶洞揭露处掌子面位置埋深约 79 m,溶洞向掌子面前方沿拱顶向上方发育,形状为管道型,溶腔内填充少量黄褐色黏土,掌子面处塌落物为含角砾石砂性土,与地表覆盖层土壤成分相近。隧道开挖情况如表 1所示。3.4 探测结果综合解释 该溶洞揭露位置位于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结果推断的右线 Y1K244+60+250 的低阻异常区内,且根据开挖情况得知,该段围岩岩体较破碎,岩溶裂隙、溶蚀较发育,部分区域存在软弱夹层,局部发育较大规模岩溶,围岩整体稳定性差。溶洞充填物为黏土,从现场开挖照片(见图 13)可以看出,充填物较为潮湿,电阻率9751隧道建设(中英文)

41、第 43 卷较低,符合探测条件。从地形上来看,该溶洞位于山谷洼地区域,地表水易存储且侵蚀灰岩形成岩溶发育区,雨季地表水易沿着岩溶裂隙进入隧道洞体,对隧道开挖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图 11 隧道中心视电阻率水平切片地质推断图Fig.11 Geological inference of horizontal section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in center of tunnel(a)右洞中线(b)左洞中线图 12 隧道中心轴线纵剖面地质推断图Fig.12 Geological inference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central ax

42、is of tunnel表 1 隧道开挖情况表Table 1 Tunnel excavation里程桩号长度/m开挖记录围岩等级Y1K244+300+27525 主要为灰岩,开挖过程中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弱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好,无渗水、无碎石掉落情况Y1K244+275+24530 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发育,局部夹泥,软弱夹层,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局部存在碎石掉落情况Y1K244+245+20936 岩体较破碎破碎,裂隙发育,软弱夹层、溶蚀强发育,岩溶强发育,局部发育较大规模岩溶,充填或半充填黏土,围岩稳定性差Y1K244+209+2009 主要为灰岩,开挖过程中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弱发育,

43、围岩稳定性较好,无渗水、无碎石掉落情况0851第 9 期郑寰宇,等: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 2 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图 13 Y1K244+245 处溶洞揭露情况现场照片Fig.13 Site photograph of karst exposure4 结论与讨论4.1 结论 1)根据探测结果推断的低阻异常区域与桩号Y1K244+245 处开挖揭露的溶洞位置高度吻合,避免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因隐伏岩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进一步验证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2)通过基于-trimmed 均值滤波方法的天电噪声去除和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运动噪声去除,能够在噪声去除过

44、程中保留主要的有效数据,并有效提高原始数据的信噪比。3)对原始数据进行全域视电阻率计算和成像,能够提高探测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时满足了大批量数据处理和解译工作的需求。4)作为一种新型地球物理勘察方法,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工作效率高、采集灵活、探测深度大等特点,为复杂地形隧道勘察提供了新思路。5)该方法可以填补因地形限制导致的勘察资料缺失,并根据探测结果划定风险分区,进而指导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调整。4.2 讨论 1)在数据预处理方面,需要通过具体标准合理评估数据质量,定义具体标准则需要结合观测数据的特征。2)为了获得能够近似反映探测区域地下电阻率真实分布情况的结果,在对视电阻率计算与成像时,需要

45、结合当地实际地质资料或钻探结果进行深度校正。3)岩溶发育区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地质异常体,由于探测过程中影响因素多,且部分影响因素难以有效获取和评价,采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法针对复杂地形岩溶山区隧道的隐伏灾害探测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要想提高探测精度和准确率,还需要结合水文地质、隧道开挖、仪器电磁干扰、数据成像和解释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综合研究。参考文献(R Re ef fe er re en nc ce es s):1 薛国强,李貅.瞬变电磁隧道超前预报成像技术J.地球物理学报,2008,51(3):894.XUE Guoqiang,LI Xiu.The technology of TEM tunnel

46、prediction imaging 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08,51(3):894.2 孙怀凤,李术才,苏茂鑫,等.基于场路耦合的隧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正演与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增刊 1):3362.SUN Huaifeng,LI Shucai,SU Maoxin,et al.Forward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or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 tunnels based on field-circuit coupling and its eng

47、ineering application 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1,30(S1):3362.3 孙怀凤,李术才,李貅,等.隧道瞬变电磁多点阵列式探测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11):2225.SUN Huaifeng,LI Shucai,LI Xiu,et al.Research on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ultipoint array detection method in tunnel 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

48、nics and Engineering,2011,30(11):2225.4 李术才,刘斌,李树忱,等.基于激发极化法的隧道含水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7):1297.LI Shucai,LIU Bin,LI Shuchen,et al.Study of advanced detection for tunnel water-bearing geological structures with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1,30(7):

49、1297.5 KAUS Arnim,BOENING Wolf.BEAM-geoelectrical ahead monitoring for TBM-drives J.Geomechanics and Tunnelling,2008,1(5):442.6 LEGCHENKO Anatoly,VOUILLAMOZ Jean-Michel,ROY Jean.Application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metho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quifers in the presence of magnetic materia

50、lsJ.Geophysics,2010,75(6):L91.7 嵇艳鞠,林君,于生宝,等.ATTEM 系统中电流关断期间瞬变电磁场响应求解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1884.JI Yanju,LIN Jun,YU Shengbao,et al.A study on solution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during transmitting current turn-off in the ATTEM systemJ.Geophys,2006,49(6):1884.8 关珊珊,林君,嵇艳鞠,等.激励信号对地-空瞬变电磁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