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习题集
一、填空:
1、蒸汽压力的大小是由(汽机调速门)和(锅炉产汽量)之间的供需平衡结果。
2、有超压危险时,开(对空排汽门降压)。
3、汽温超过( 545℃) ,汽温高信号报警。
4、锅炉正常运行时,首先要保证主汽压力的稳定。严格控制主、再热汽温在额定范围内,主、再热蒸汽两侧温差不超过( 20℃),同时各段工质温度、壁温不超限。
2、主蒸汽温度主要采用喷水调节,调节减温水时,应( 缓慢平稳),避免大幅度的操作。
3、再热汽温的调整以( 旁路烟气挡板)为主要调节手段,以高、低温再热器之间的微量喷水作为细调手段;
4、监盘精力集中,尽量保持锅炉负荷、汽压、燃烧工况的稳定,调整好火焰中心,在燃烧允许情况下尽量减少过剩空气量,根据过热器后(烟温)及(氧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燃烧及减温水,避免发生超温事故。
5、锅炉正常运行时,汽包水位正常波动范围在( 正负50mm )之间。
6、正常运行时,汽包水位监视,每班校对就地与表盘水位计不小于( 一次),水位偏差(小于30mm)。
7、汽包就地水位计如果模糊不清,应立即( 冲洗水位计)。
8、发生故障时,本着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原则,正确的判断事
故原因。
9.汽机高加停运,电负荷不能超过(120MW)。
10.辅机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80℃),辅机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0℃).
11、锅炉升温升压要缓慢均匀,控制饱和温度上升速度不大于(1℃/min),瞬间不大于( 1.5℃/min),严格监视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过(40℃)。
12、主汽压力(0.2MPa),关闭锅炉所有空气门、排汽门、疏水门。
13、冲转参数:过热器汽压(0.98Mpa),汽温(250℃),再热器过热度大于(50℃),过热器与再热器汽温差不大于(20℃)
14、点火期间应保持炉膛负压在(-50~-100Pa),严禁正压。
15、我厂150MW锅炉的点火是(等离子)装置,60MW锅炉的点火是(油枪)装置。
16、我厂150MW锅炉的预热器是(回转)式,60MW锅炉的预热器是(管)式。
17、锅炉点火前,进行炉膛吹扫的时间为(5min)。
18、影响锅炉汽压变化的外部因素(汽机增减负荷),(外界甩负荷),(汽机投停高加)。
19、锅炉给水温度的设计值为( 256 )℃
20、再热汽(进口/出口)压力为( 4.3 )MPa( 4.1 )MPa
21、我厂150MW锅炉设计排烟温度为(142 )℃
22、主蒸汽温度主要采用(喷水减温 )调节,调节减温水时,应缓慢平稳,避免大幅度的操作,一级减温保护(屏式 )过热器,调整主蒸汽温度主要采用(二级减温 )。
23、本厂150MW锅炉主汽温度的正常值为(540 )℃
24、本厂150MW锅炉汽包内径(φ1600mm )壁厚(95mm)
25、本厂150MW锅炉两侧烟气温度差不超过( 30 )℃,
26、本厂1×150两台(DGJ490/13.73-117)型锅炉是与150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汽包燃煤锅炉,采用(MPS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送粉系统,(四角切圆)燃烧,摆动燃烧器调温,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27、我厂150MW锅炉汽包内装有完善可靠的汽水分离装置,一次分离元件为(48)个φ315mm切向导流式旋风分离器 ,二次分离元件为立式百叶窗。
28、我厂150MW锅炉过热器由布置在炉膛上部的(全辐射式)全大屏过热器和半辐射式(屏式过热器),折焰角上部的(高温过热器)、尾部竖井旁路烟道内的(低温过热器)以及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组成;全大屏过热器进、出口处布置有(两级)喷水减温器,一级喷水减温器保护(屏式过热器),使其管壁不超温,(二级)减温器调节主蒸汽出口温度,使之维持额定蒸汽参数。
29、我厂150MW锅炉再热器系统为对流型, 按蒸汽流程分为(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级),
30、我厂150MW锅炉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切圆直径(φ513mm),为了满足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要求一次风采用百叶窗浓缩器组织水平(浓淡偏差)燃烧,每角燃烧器共布置(12)层喷口,包括有(5)层一次风喷口,(A)层等离子燃烧器喷口,1层顶二次风喷口,(6)层二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均布置有(周界)风。
31、我厂150MW锅炉采用四角切向燃烧方式,每台磨煤机带一层燃烧器.制粉系统采用MPS型(中速)磨直吹一次风送粉系统,每炉配(五)台型号为(MPS-T-170)中速磨煤机,磨煤机干燥剂为(热)风,给煤机设有(密封)风.每台炉有五套制粉系统,由给煤机、磨煤机、一次风机等设备组成。
32、我厂150MW锅炉配有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由英国豪顿华公司提供;
二、判断:
1、过热器蒸汽温度高原因之一汽压急剧升高。( √ )
2、加强过热器吹灰,会使过热蒸汽温度降低。 ( × )
3、尾部烟道二次燃烧现象:
a、烟道内烟气温度剧升,排烟温度不正常升高,如在一侧燃烧时,两侧烟温差增大。( √ )
b、空预器后氧量变小,烟囱冒黑烟,烟道防爆门可能动作。( √ )
c、烟道门、孔等不严密处可能冒烟或有火星窜出。( √ )
d、汽温升至550℃时,报告值长,请示停炉。 ( √ )
e、汽温升至555℃时,报告值长,请示停炉。 ( × )
4、调整汽包水位时,应缓慢平稳,避免大幅度的操作,尽量减小水位波动。( √ )
6、汽包所有水位计损坏,锅炉应请示停炉(× )
7、锅炉尾部烟道发生二次燃烧,使排烟温度不正常升高,应紧急停炉( √ )
8、负荷增减幅度过大影响水位变化( √ )
9、两台空预器同时跳闸,应请示停炉( × )
10、水冷壁损毁后处理。
a、泄露不严重,加强给水保持正常运行,汇报值长降压运行,紧急停炉处理(×)。
b、泄露严重,紧急停炉,保持一台引风机运行(√)
c、停炉后加强上水,维持水位(严重缺水时严禁给水)。(√)
11、锅炉点火工作,其操作步骤是按“启动操作票”的顺序进行,不必通知化水值班人员(×)
12、锅炉点火,启动A或B火检冷却风机,然后依次启动A、B引风机、送风机,预热器暂不用启动,然后进行点火。(×)
13、点火后,应立即投入预热器连续吹灰。(√)
14、锅炉除大小修,点火后必须记录工况下膨胀指示,正常点火可不必监视和记录工况下的膨胀指示。(×)
15、锅炉灭火后,蒸汽流量、汽温、汽压迅速降低。(√)
16、锅炉尾部发生二次燃烧,烟温升至250℃,应紧急停炉。(√)
17、汽温升至555℃时,应汇报值长,紧急停炉,通知汽机停机。(√)
18、主、再汽温两侧偏差不能超过20℃。 (√)
19、再热器温调整主要采用烟气挡板调整。(√)
20、汽包水位每班校对就地与表盘水位计偏差小于30mm。(√)
21、水冷壁爆破后应紧急停炉,应保留一台吸风机运行。(√)
22、排烟温度迅速升高,是尾部烟道发生了二次燃烧的主要象征,因此发现排烟温度升高,可以断定尾部烟道发生了二次燃烧。(×)
23、当汽包压力突然下降时,饱和温度降低,使汽水混合物体积膨胀,水位上升很快,
形成虚假水位。(√)
24、烟道内发生再燃烧时,应彻底通风,排除沉积的可燃物后方可点火。(×)
25、锅炉受热面的高温腐蚀一般有两种类型,即硫酸盐型腐蚀和硫化物腐蚀。(√)
26、冲洗汽包水位计时必须站在侧面,开启阀门应缓慢小心。(√)
27、锅炉定期排污前,若水质很差,可以多点排污,但应注意调节汽包水位。(×)
28、改变火焰中心位置,可以改变炉内辐射吸热量和进入过热器的烟温,因此可以调整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
29、再热汽温的控制以烟气侧为主,喷水减温只作为事故喷水或辅助调节。(√)
三、选择:
1、影响过热蒸汽高的原因:( BC )
A:汽压急剧降低 B:水冷壁积灰 C:火焰中心上移
2、过热蒸汽温度高处理措施( AC )。
A:增加减温水 B:加强过热器吹灰 C:加强水冷壁吹灰
3、汽温升至( B )时,报告值长降负荷,请示停炉。
A、545℃ B、550℃ C、555℃ D、560℃
4、汽温升至( C )时,紧急停炉,汇报值长。
A、545℃ B、550℃ C、555℃ D、560℃
5、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ABCD )
a.汽压波动 b.负荷波动 c.煤质变化 d.给水温度变化(如投、停高压加热器)
6、汽温偏低时:( ABCD )
A关小或关闭减温水阀,开大相应侧烟道旁路烟气挡板。
B适当增加上层给粉量,减少下层给粉量。
C进行过热器、再热器吹灰。
D适当增加送风量。
7、过热蒸汽高的原因:( BC )
A:汽压急剧降低 B:水冷壁积灰 C:火焰中心上移
8、尾部烟道二次燃烧原因:(ABCD )
A燃烧调整不当,风量不足,风粉比例失调或煤粉过粗,使未燃尽的煤粉进入烟道内燃烧;
B锅炉灭火时,吹扫时间太短,使炉内的煤粉积存于烟道内。
C低负荷运行时间太长,炉膛温度及烟速降低,燃烧不完全,造成大量可燃物在烟道内积存。
D煤、油混烧,油枪雾化不好,启动或停炉时间太长,造成尾部受热面上沉积油垢和粘附大量未燃尽的煤粉。
9、锅炉紧急停炉的条件。(ABD )
A 锅炉房发生火灾,直接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B 再热蒸汽中断时
C 锅炉严重结焦时
D DCS无法监视时
10、汽包水位计冷态投入步骤。( ABC )
A确认水位计检修工作已结束,照明充足
B开启水位计汽、水测门,关闭放水门
C水位计随锅炉一起升压
11、一台引风机跳闸现象:(ABCD)
A 引风机及其联动的设备电流到0
B 光字牌报警。
C 总风压降低。
D 炉膛负压减少,燃烧不稳。
12、两台引风机跳闸现象:(ABC)
A 引风机同时跳闸,及其联动的设备到零。
B 燃油快关阀关闭。
C “MFT动作”锅炉灭火。
13、请示停炉条件:(AB)
A 炉顶密封不严导致漏烟,吊杆超温烧红时。
B 系统故障大量甩负荷,造成再热蒸汽减少时。
C DCS系统异常,无法监视。
14、锅炉紧急停炉处理:(ABC)
A 按下“手动MFT”按钮,停止供应燃料,保持炉膛负压150Pa通风(尾部烟道二次燃烧和严重缺水除外)。
B开启对空排气阀和PCV阀。
C 手动控制水位。
D打开减温水门。
15、汽压( b ),通知热工冲洗表管,停止底部加热。
a 0.8 Mpa b 0.3Mpa c 1.0Mpa
16、汽压( b ),关闭过热器疏水门,记录膨胀指示一次。
a 0.12 Mpa b 0.5Mpa c 1.0Mpa
17、汽机冲转时要保持( b )水位。
a 高 b 低
18、冲转后以过热汽温为主,汽包壁温差不大于( b )。
a 20℃ b 40℃ c 70℃
19、影响锅炉汽压变化的内部因素(a b c)
a 锅炉灭火 b 启、停制粉系统 c 煤质变化 d外界甩负荷
四、问答:
1、影响汽温变化因素:
a.汽压波动。
b.负荷波动。
c.煤质变化。
2、处理超压措施:
a减少給煤量,适当减小一次风量或停止一台制粉系统,降低热负荷。
b联系汽机人员,停止减负荷或适当增加负荷。
c电负荷过低时,通知汽机开一级旁路。
d有超压危险时,开向空排汽降压。
3、汽温偏高时处理:
a、开大减温水阀或关小相应侧烟道旁路烟气挡板。
b、适当减少上层给粉量。
c、进行炉膛、省煤器吹灰。
d、适当减少送风量。
e、严重时,可适当降低负荷。
4、汽包水位计热态投入步骤
a、确认水位计检修工作已结束,照明充足。
b、开启放水门。
C、全开汽侧一次门。
d、微开汽侧二次门1/5圈,让水位计进行预热约20-30MIN。
e全开水侧一次门。
f缓慢交替开大汽,水侧二次门,直至全开。
g关闭放水手动门。
h检查水位计内发现水位并应有轻微波动,校对两侧水位计应一致。
5、引风机跳闸处理?
(1)两台引风机同时跳闸的处理
答:两台引风机同时跳闸,按锅炉灭火处理。
(2)一台引风机跳闸的处理
答:a立即投入等离子助燃,保持负压正常,复位跳闸开关,禁止抢送跳闸风机。
报告值长,降低负荷,调整气温、烟温、燃烧偏差。
b根据炉内燃烧情况,关闭跳闸侧的风机调节挡板,调节运行侧引、送风机,但不准超负荷电流。
c查明原因,汇报值长,并联系有关单位处理。
6.水冷壁损坏的现象。
(1)炉膛内有响声,炉膛负压变正,炉膛不严密处向外喷烟气,严重时锅炉灭火。
(2)汽包水位迅速下降,给水流量不正常大于蒸汽流量。
(3)烟气温度降低,两侧烟差大,引风机投自动时,引风机电流增大。
7、水冷壁损坏的原因.
答:(1)给水品质不合格,使管内结垢腐蚀;
(2)飞灰磨损;
(3) 管子被杂物堵塞,导致使水循环不良;
(4)焊接不合格;
(5)管壁严重超温;
(6)吹灰器安装不良;
(7)炉内严重结焦,造成管子受热不均;
(8) 严重缺水;
(9)炉膛发生爆燃,使水冷壁损坏;
8、试述锅炉再热器的流程?
答:汽机高压缸排汽 - 低再入口集箱 - 事故减温水 - 低再出口集箱 - 高再入口集箱 – 微量减温水 - 高再出口集箱。
9、锅炉换热传递的方式有几种?
答:1)辐射热 2)对流热 3)半幅射半对流。
10、简要说出锅炉几大承压部件的名称?
答: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蒸汽或给水管道
11、锅炉灭火的现象?
答:a、炉膛负压突然增大,火焰检测器无火焰,炉膛火焰监视电视火焰消失。
b、MFT动作,声、光报警信号发出。
c、汽温、汽压、蒸汽流量大幅下降。
d、若因炉管爆破或制粉系统爆炸引起灭火,则炉膛压力先高后低。
e、汽温、气压、负荷迅速下降,水位先降后升,出现虚假水位。
12、如何冲洗水位计?
汽冲洗:
a关闭汽、水侧一、二次门。
b开启放水门。
c全开汽侧一次门,再将汽侧二次门缓慢开启1/5圈,利用高压蒸汽冲洗云母片。
d调整汽侧二次阀的开度控制蒸汽流量,冲洗3~5min。
e清洗结束后顺序关闭汽侧一、二次门及放水门。
水冲洗:
a关闭汽侧一、二次门,水侧二次阀。
b开启放水门。
c放水结束后关闭放水门。
d缓慢微开水侧二次门,水位计充满水后关闭水侧二次门。
e开启放水门,放水结束后关闭放水门。
f再进行水位计充水、放水,反复冲洗直至清晰。
13、什么是自然循环锅炉?
答:自然循环锅炉是由汽包、下降管、下联箱和水冷壁四部分构成自然循环回路。
锅炉在运行状态下,水冷壁吸收高温火焰的辐射热,产生部分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密度减小,与炉外不受热的下降管内密度较大的水产生密度差。这个差值形成自然循环的推动力,称为运动压头。这样的循环方式叫做自然循环。
14、冲洗水位计的注意事项:
(1)冲洗水位计时应(缓慢小心)严禁操作有(缺陷)的阀门;
(2)汽,水侧二次阀开启时(要缓慢),并要(交替进行);
(3)在水位计投入或冲洗时应(注意安全),工作人员不应(正对水位计)。
15、引风机跳闸的原因:
(1)、(电机或风机故障);
(2)、(工作人员误操作);
(3)、(误按事故按钮);
(4)、(电机过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