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线叠加2000R站内电码化-04-2.0 工程设计一般原则和要求.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03558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线叠加2000R站内电码化-04-2.0 工程设计一般原则和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线叠加2000R站内电码化-04-2.0 工程设计一般原则和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HRX 1021—2004 25Hz相敏轨道电路、50Hz交流轨道电路 二线制预叠加ZPW-2000RⅡ型电码化 第四部分 工程设计一般原则和要求 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本部分版本及信息说明 部分内容 25Hz相敏轨道电路、50Hz交流轨道电路 二线制预叠加ZPW-2000RⅡ型电码化 第四部分 工程设计一般原则和要求 版本 V1.0 变更章节 变更原因 日期 2011-1-8 变更人 撰稿 张红 校对 肖彩霞 批准 邓迎宏 I 目 录 本部分版本及信息说明 I 1 站内电码化总设计原则 1 2 预叠加ZPW-2000R站内正线电码化设计原则 1 3 站内轨道电路中补偿电容配置 2 4 站内电缆使用原则 3 5 室外金属结构的接地 3 6 室内设备防雷及接地装置 4 7 设备配线基本要求 8 1  站内电码化总设计原则 1.1 25Hz信息或50Hz信息与ZPW-2000R信息可以同时向轨道发送,25Hz信息或50Hz信息与ZPW-2000R设备可同时接向轨道,互不影响。 1.2 机车信号入口电流载频为1700Hz、2000Hz、2300Hz时,最小值为500mA,载频为2600Hz时最小值为450mA。 1.3 站内电码化ZPW-2000R发送设备按N+1冗余方式设计。 1.4 接车进路电码化的前提是列车从区间进入车站正线股道、接车区段和股道空闲、进站信号开放。发车进路电码化的前提是发车区段空闲、一离去区段空闲、正线出站信号开放。 1.5 列车出清本轨道区段后,本区段自动恢复25Hz相敏或50Hz交流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 1.6 正向运行时尽量使用25Hz相敏或50Hz交流轨道电路的受电端发码,即在正向运行时,25Hz相敏或50Hz交流轨道电路的受电端,尽量设在列车运行的前方。 1.7 站内正线电码化能实现双方向运行。此时机车信号应可靠工作。 2  预叠加ZPW-2000R站内正线电码化设计原则 2.1 总设计原则 2.1.1 经道岔直向的接车进路和自动闭塞区段经道岔直向的发车进路中的所有轨道电路区段、经道岔侧向的接车进路中的股道区段,应实施站内移频电码化。 2.1.2 机车信号入口电流载频为1700Hz、2000Hz、2300Hz时,最小值为500mA,载频为2600Hz时,最小值为450mA。 2.1.3 列车出清本轨道区段后,本区段自动恢复25Hz相敏或50Hz交流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 2.1.4 正向运行时尽量使用25Hz相敏或50Hz交流轨道电路的受电端发码,即在正向运行时,25Hz相敏或50Hz交流轨道电路的受电端,尽量设在列车运行的前方。 2.1.5 站内正线电码化能实现双方向运行。此时机车信号应可靠工作。 2.1.6 站内正线接、发车进路中的所有区段采用 “逐段预先叠加发码”工作方式;到发线股道采用“占用叠加发码”方式。 2.1.7 电码化的发送载频频率,上行正线电码化按2000Hz、2600Hz(-1、-2型)设计,上行侧线电码化按2000Hz、2600Hz交叉设计;下行正线电码化按1700Hz、2300Hz(-1、-2型)设计,下行侧线电码化按1700Hz、2300Hz交叉设计。 2.1.8 站内电码化发送设备按N+1冗余方式设计。一个站内移频架备用一台发送器和一台功放器,当主发送器故障时,系统报警,同时转接到N+1发送器、功放器工作。 2.1.9 站内正线电码化每个方向使用两套发送设备(每套包含一台发送器、一台功放器及两个并联的功调单元)。即接车区段与正线股道合用一套发送设备,发车区段合用一套发送设备。每套发送设备分两路输出。即分奇、偶数向轨道电路发送信息。见图图2.1-1。 2.1.10 列车在接车区段或发车区段运行时,列车压入下一区段,本区段应切断向该区段的发送信息。即接车区段或发车区段同时只有一个轨道电路在分路状态下,向机车发送信息。 2.1.11 正线接车区段、股道、发车区段以正方向通过的发码端规定为正向定位方向。通过JMJ、FMJ的状态改变正、反方向。 见图图2.1-1 发送设备分奇、偶数向轨道电路发送信息示意图 2.2正线电码化 站内正线电码化使用两套发送设备。即接车区段与正线股道合用一套发送设备,发车区段合用一套发送设备。每套发送分两路输出。即分奇、偶数向轨道电路发送信息。见图2.7。 图2.7 列车进入站内正线轨道电路后,本区段的移频设备向机车发送ZPW-2000R信息,同时前方区段也提前将ZPW-2000R信息送入轨道,称为预叠加。见图2.7所示,如果进站信号开放正线、列车进入信号机外方相邻区段后,ZPW-2000R信息提前送入进站信号机内方的第一轨道区段(IAG)。列车进入IAG,机车接收信息,同时信息提前送入1DG,实现预叠加。列车进入轨道区段后,ZPW-2000R信息直接动作机车信号设备,节省了轨道继电器的逻辑转换时间,机车信号可靠工作。 2.3侧线股道电码化 侧线股道上、下行发车各使用一套发送设备,每套发送有一路输出至轨道。 3  站内轨道电路中补偿电容配置 3.1  ZPW-2000R型站内电码化四种载频(1700Hz、2000Hz、2300Hz、2600Hz)采用60μF、80μF补偿电容。 3.2  设置方法 轨道电路长度大于300米时,补偿电容设置按调整补偿文件执行。 轨道电路长度小于300米时,不设补偿电容。 3.3  每个电容安装误差允许在计算值±4m的范围内。 4  站内电缆使用原则 4.1  相同载频、相同发送器(一个发送器供多个不同区段)及不同载频、不同发送器电码化发送电缆,采用综合扭绞信号电缆,型号为:PTYA23,并使用星绞组的对角芯线。 4.2  相同载频、不同发送器,且发送器存在同时发码情况时,电码化发送电缆采用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型号为:SPTYWA23,使用不同的屏蔽组。 4.3  分支电缆(长度小于50m):采用综合扭绞信号电缆,型号为:PTYA23,可使用对绞组。 5  室外金属结构的接地 金属结构(桥梁、接触网杆塔、隧道、栅栏等)的接地必须通过空扼流变压器中心点的完全横向连接线实现。 图12-1 室外金属结构接地示意图 6  室内设备防雷及接地装置 6.1  接地网和贯通地线 为了信号设备的使用安全及减少雷电对设备的损坏和干扰,在新建成线和有条件的既有线改造过程中,应在信号机械室设置接地网,并在室外埋设贯通地线,以保证各处设备等电位。 信号机械室内地线网 最大1米 每隔5~7m米 25mm2电缆线 50mm2裸铜线 贯 通 铜 缆 每隔2~3m 图15.1-1 室内地线网示意图 信号机械室内地线网组成:网格地线、环形地网、地线汇流排、lOmm2扁平铜连接线等。 6.2  技术要求 6.2.1 信号地线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6.2.2 信号机械室内所有设备金属外壳、防静电地板各个支撑件相互焊接后,与地线网相连。 6.2.3 电缆屏蔽层、钢带、铝护套接地线汇流排。 6.2.4 各种地线连接不能盘绕和迂回。 6.3  地线网设置 6.3.1 网格地线 6.3.1.1 网格地线设置于防静电地板下,在设备安装之前进行安装。 6.3.1.2 测量机械室长度和宽度,计算出所用裸铜线用量。 6.3.1.3 网格地线用50mm2裸铜线,每隔一米纵横交叉一次并且接点焊接。 6.3.1.4 每个机柜两端各用一根长600mm,截面lOmm2扁平铜线与网格地线连接。 6.3.1.5 防静电地板的金属支架焊接后与网格地线相连接。 6.3.1.6 机械室内水管、暖气片与网格地线连接。 6.3.2 环形地网 6.3.2.1 沿信号楼基础周围敷设一条50mm2裸铜线作为环形地线,首先测量环形地线的长度。 6.3.2.2 环形地线之间无接头,埋深不小于1200mm。 6.3.2.3 信号机械室网格地线每隔5m~7m与环形地网用25mm2铜线连接一次。 6.3.3 地线汇流排 6.3.3.1 地线汇流排安装于接口柜内或综合架的下部。 6.3.3.2 地线汇流排为一块长方型铜板,钻多个Φ8mm的孔。 6.3.3.3 所有进楼电缆钢带在引入口处用6mm2的铜芯塑料线焊接后连接地线汇流排。 6.3.3.4 地线汇流排用两根25mm2的铜缆连接环形地线网,两焊接点间距大于1m或用一根25mm2的铜缆连接至综合地线。 6.3.3.5 靠近信号楼完全横向连接的扼流变压器中点或者空芯线圈中点,采用两根10mm2的电缆与地线汇流排连接,电缆长度小于100m;如相邻空芯线圈或扼流变压器中大于100m,则在靠近信号楼侧增设扼流变压器和纵向避雷器,经纵向避雷器与地线汇流排连接。 6.3.3.6地线汇流排与其它设备的连接 a)室内电源防雷箱接地端子(用两根6mm2的电缆)。 b)室内网格地线(用两根6mm2的电缆)。 c)防雷单元接地端子(采用6mm2的电缆)。 d)与接地端子排连接的电缆采用压接端头,用螺栓紧固。 6.4  各种地线连接 6.4.1焊接使用工具及材料 工具及材料见表。 表6.4-1 工具及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备注 1 喷灯 2 火烙铁或电烙铁 250W~500W电烙铁 3 锉 4 无腐蚀焊剂 5 焊锡 6 铜扎线 Φlmm 7 砂布 6.4.2连接方式 6.4.2.1 “T”型连接(见图6.4-1):用Φlmm铜线绕50mm后加焊。 图6.4-1 地线网“T"形焊接图 6.4.2.2 “十字”型连接(见图6.4-2):交叉处压实(锤击)后用Φlmm铜线交叉绕2~3道加焊。 图6.4-2 地线网“十字"形焊接图 6.4.2.3 扁平铜线与地线焊接(见图6.4-3)。 Ф1mm铜扎线 扁平铜线 网格地线 单位:mm 图6.4-3 扁平铜线与地线焊接示意图 6.4.3 扁平铜线端头制作 使用压接钳压接端头,如图6.4-4所示。 图6.4-4 扁平铜线冷压端头示意图 焊接端头及制作工序,焊接端头如图6.4-5所示。 图6.4-5 扁平铜线焊接端头示意图 a)将扁平铜线塞入ΦlO×30×O.6mm铜管中; b)用锤砸平; c)钻合适的孔; d)焊锡加封; e)修整。 6.4.4 连接线与柜、架、槽连接时,连接处的金属表面必须使用砂纸打磨,保证可靠连接。 6.5  机柜接地连接 6.5.1机柜接地连接示意图,如图6.5-1所示。 1  接地端子排 2  机柜 3  网格地线 4  机柜 5  柜门 6  去汇集接 7  地端子排 8  走线架槽 图6.5-1 机柜接地连接示意图 6.5.2机柜及走线槽道的地线端子柱 a)当机柜和走线槽道在工厂生产时,应在以下几个部位焊接螺丝柱。用于相互之间接地连接。 ● 100 100 单位:mm b)每个区间移频柜、站内移频柜在四个支柱的上部焊接一个M6×20mm的螺丝柱,用于接地端子的连接。见图6.5-2。 图6.5-2 机柜门地线柱焊接示意图 c)各走线槽在槽内侧接头50mm处焊接一个M6×20mm的螺丝柱,用于槽与槽、槽与柜的连接。见图6.5-3所示。 960 ● ● ● ● 50 100 单位:mm 图6.5-3 走线槽地线柱焊接示意图 6.5.3其它设备接地连接 6.5.3.1电源屏使用lOmm2扁平铜线(或接地铜缆)与网格地线连接。 6.5.3.2控制台使用25mm2的电缆与网格地线连接。 6.6  贯通地线 6.6.1贯通地线采用25mm2铜缆外面包一层10mm2铅层或者35mm2裸铜缆。 6.6.2贯通地线与电缆同沟直埋地下,埋深1200mm。 6.6.3贯通地线过桥及路堑地段时同电缆一起防护。 6.6.4贯通地线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6.6.5贯通地线与信号设备的安全地线、防雷地线、屏蔽地线可靠连接,以达到各处的电位相等。 6.7  信号楼无法设置环形地网时的地线设置 6.7.1信号楼外应设置综合接地体,综合接地体距其它地线距离不得小于20m,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6.7.2 综合接地体宜采用石墨接地极或角钢接地极。 6.7.3 分别用35mm2铜缆将综合接地体与贯通地线和网格地线连接。 7  设备配线基本要求 7.1  站内移频柜及配套电码化器材配线 7.1.1站内移頻柜零层、发送调整组合及电阻组合的移频信号输入、输出线均采用0.5mm2阻燃双绞屏蔽线。双芯屏蔽线屏蔽层单端接地,屏蔽线屏蔽层在站内移頻柜侧悬空,另一侧接地。并最终接在接口柜的地线汇流排上。 7.1.2 站内移频柜的信号编码线采用RVZR16×0.15mm阻燃塑料软线。 7.1.3 站内移频柜零层上的DC48V电源入配线采用五对截面为7mm2的多股阻燃塑料软线。 7.1.4 站内移频柜安全地线采用4mm2阻燃塑料软线,引接到地线汇流排上。 7.1.5 柜间级联的通信线采用工厂特制的通信线缆连接,其它配线和封线均采用RVZR16×0.15mm阻燃塑料软线。 7.1.6 移频功出线和电源线及防雷地线、干扰地线与其他信号线应分别捆扎走行。 7.1.7 引入室内的室外电码化电缆配至站内综合架零层18柱端子。 7.2  室外部分 匹配盒的地线(E)与等电位条连线为7 mm2护套塑料软线。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