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一、团队简介本团队通过交叉融合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电气等多个学科专业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能源吸收、转化、储存、传输及使用中的材料与器件技术瓶颈,培养基础扎实、科研突出、素质全面、勇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专多能型高素质人才,推动光伏发电、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技术研究团队。我们的价值观是:敢于创新、目标导向、主动积极、责任感强、纪律严明、快乐健康。二、团队人才队伍情况团队现有一支以哈佛博士领衔、多名海归博士组成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包括“千人计划”专家4人(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和高级工程
2、师等4人,以及博士生、研究生等50多人。向勇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前英特尔公司总部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团队带头人项晓东教授(兼职),千人计划专家,美国肯塔基大学博士,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刘焕明教授(兼职),千人计划专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陈曦教授(兼职),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郑直教授(兼职),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博士,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许昌学院副院长张庶副教授,中科院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周海平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张博副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姬洪,高级工
3、程师,成都理工大学学士,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晶体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中国残余应力学术会专业委员毕闯,讲师,爱尔兰都柏林国立大学博士吴刚,讲师,四川大学博士霍伟荣,讲师,天津大学博士三、团队的研究方向薄膜太阳能电池:柔性高效率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有机薄膜太阳电池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印制电子:超声波喷涂打印技术、等离子喷涂打印技术、纳米颗粒、印制墨水、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锂电池、RFID、薄膜传感器等印制工艺技术卷到卷印制电子技术高效率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分光谱、光热一体化综合利用高效率太阳能电站聚光光伏光热:选择性吸收涂层、无跟踪聚光技术“模块定日阵”聚焦光热系统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电池
4、电源管理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源管理系统(BMS)、电力驱动动力总成(Electric Powertrains)、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电动汽车先进电源技术: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大功率高频感应加热、微型逆变、独立光伏/BIPV/离网/并网分布式电源材料基因组计划:高通量材料合成与表征技术、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微波输能:微波发射、传输、接收、天线四、团队拥有的科研条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实验室:蒸发、溅射、CVD、退火炉化学制备与分析实验室:手套箱、通风橱、SILAR、反应釜、球磨机、旋转涂布、离心机、丝网印刷、喷印镀膜、超声雾化喷涂镀膜设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分析表征实验室:SEM/FIB/EDX, XRD/XRF, AFM, TEM, SIMS,拉曼光谱,太阳光模拟器和量子效率测试,紫外-可见光-红外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超净实验室:DI water,基片清洗台,旋转涂布电子电路系统设计实验室:信号源、示波器、电源、Arbin电池测试系统五、团队的科研成果近五年团队成员累计发表SCI论文200多篇,申请国内外授权专利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