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GBT/T 50311-200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0年8月1日
目 次
1. 1. 总则
2. 2. 术语和符号
3. 3. 系统设计
4. 4. 系统指标
5. 5. 工作区
6. 6. 配线子系统
7. 7. 干线子系统
8. 8. 设备间
9. 9. 管理
10. 10. 建筑群子系统
11. 11. 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
12. 12. 安装工艺要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总 则
1.0.1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配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
1.0.4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1.0.5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用户要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 1.0. 7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2.1.2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配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配线电缆或光缆、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国外称之为水平子系统。
2.1.3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干线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国外称之为垂直子系统。
2.1.4工作区 work area——工作区为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管理administration ——管理是针对设备间、交接间、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2.1.6设备间equipment room ——设备间是安装各种设备的房间,对综合布线而言,主要是安装配线设备。
2.1.7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 建筑群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
2.1.8交接间 安装楼层配线设备的房间。
2.1.9安装通道 布放综合布线缆线的各种管网、电缆桥架、线槽等布线空间的统称。
2.1.10安装空间安装各种设备所需的房间或场地的统称。
2.2 符号
术语或符号
英文名
中文名或解释
ACR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衷减—串音衰减比率
ADU
Asynchronous Data Unit
异步数据单元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BA
Building Automatization
楼宇自动化
BD
Building Distributor
建筑物配线设备
B-ISDN
Broadband ISDN
宽带ISDN
10BASE-T
10ABASE-T
10Mbit/s基于2对线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TX
100BASE-TX
100Mbit/s基于2对线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T4
100BASE-T4
100Mbit/s基于4对线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T2
100BASE-T2
100Mbit/s基于2对线全双工应用的以太网
1000BASE-T
1000BASE-T
1000Mbit/s基于4对线全双工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VG
100BASE-VG
100Mbit/s基于4对线应用的需求优先级网络
CA
Communication Automatization
通信自动化
64CAP
64-Carrierless Amplitude Phase
8*8无载波幅度和相位调制(也有16、4、2的)
CD
Campus Distrbutor
建筑群配线设备
CP
Consolidation Point
集合点
CSMA/CD
1BASE5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1BASE5
用碰撞检测方式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1Mbit/s基于粗电缆
CSMA/CD
10BASE-F
CSMA/CD 10BASE-F
CSMA/CD 10Mbit/s基于光纤
CSMA/CD
FOIRL
CSMA/CD Fibre Optic Inter-Repeater Link
CSMA/CD中继器之间的光纤链路
CISPR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Speciale des Perturbations Radio
国际无线电干革命扰特别委员会
dB
dB
电信传输单位:分贝
dBm
dBm
取1mW作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功率电平
dBmo
dBmo
取1mW作基准值,相对于零相对电平点,以分贝表示的信号绝对功率电平
DCE
Data Circuit Equipment
数据电路设备
DDN
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数字信号处理
DTE
Date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EL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LFEXT
Equal Level Far End Crosstalk
等电平远端串音
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
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
ER
Equipment Room
设备间
FC
Fiber Channel
光纤信道
FD
Floor Distributor
楼层配线设备
FDDI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FEP
[(CF(CF)-CF)(CF-CF)]
FEP氟塑料树脂
FEXT
Far End Crosstalk
远端串音
f.f.s
For further study
进一步研究
FR
Frame Relay
帧中继
FTP
Foil Twisted Pair
金属箔对绞线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大楼
FTTD
Fiber To The Desk
光纤到桌面
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家庭
FWHM
Full Width Half Maximum
谱线最大宽度
GCS
Generic Cabling System
综合布线系统
HIPPI
High Perform Parallel Interface
高性能并行接口
HUB
HUB
集线器
ISDN
Integrated Build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建筑物综合分布网络
IBS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智能大楼系统
IDC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绝缘压穿连接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
IEEE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e Engineers
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
IP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
Integrated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f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s(formerly CCIT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前称CCITT)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CF FDDI
Low Cost Fiber FDDI
低费用光纤FDDI
LSHF-FR
Low Smoke Halogen Free-Flame Retardant
低烟无卤阻燃
LSLC
Low Smoke Limited Combustible
低烟阻燃
LSCN
Low Smoke Non-Combustible
低烟非燃
LSOH
Low Smoke Zero Halogen
低烟无卤
MDNEXT
Multiple Disturb NEXT
多个干扰的近端串音
MLT-3
Multi-Level Transmission-3
3电平传输码
MUTO
Multi-User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多用户信息插座
N/A
Not Applicable
不适用的
NEXT
Near End Crosstalk
近端串音
N-ISDN
Narrow ISDN
窄带ISDN
NRZ-I
No Return Zero-Inverse
非归零反转码
OA
Office Automatization
办公自动化
PAM5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5
5级脉幅调制
PBX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用户电话交换机
PDS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建筑物布线系统
PFA
[(CF(OR)-CF)(CF-CF)]
PFA氟塑料树脂
PMD
Physical Layer Medium Dependent
依赖于物理层模式
PSELFEXT
POWER Sum ELFEXT
等电平远端串音的功率和
PSNEXT
Power Sum ELFEXT
近端串音的功率和
PSPDN
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
公众分组交换数据网
RF
Radio Frequency
射频
SC
Subscriber Connector(Optical Fiber)
用户连接器(光纤)
SC-D
Subscriber Connector-Dual(Optical Fiber)
双联用户连接器(光纤)
SCS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
结构化布线系统
SDU
Synchronous Data Unit
同步数据单元
SM FDDI
Single- Mode FDDI
单模FDDI
SFTP
Shielded Foil Twisted Pair
屏蔽金属箔对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屏蔽对绞线
TIA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美国电信工业协会
TO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信息插座(电信引出端)
Token Ring 4Mbit/s
Token Ring 4Mbit/s
令牌环路4Mbit/s
Token Ring 16Mbit/s
Token Ring 16Mbit/s
令牌环路16Mbit.s
TP
Transition Point
转接点
TP-PMD/CDDI
Twisted Pair-Physical Layer Medium Dependent/cable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依赖对绞线介质的传送模式/或称铜缆分布数据接口
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美国保险商实验所安全标准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侧接口
UPS
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
不间断电源系统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非屏蔽对绞线
VOD
Video on Demand
视像点播
Vr.m.s
Vroot.mean.square
电压有效值
WAN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
术语或符号
英文名
中文名或解释
ACR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衷减—串音衰减比率
ADU
Asynchronous Data Unit
异步数据单元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BA
Building Automatization
楼宇自动化
BD
Building Distributor
建筑物配线设备
B-ISDN
Broadband ISDN
宽带ISDN
10BASE-T
10ABASE-T
10Mbit/s基于2对线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TX
100BASE-TX
100Mbit/s基于2对线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T4
100BASE-T4
100Mbit/s基于4对线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T2
100BASE-T2
100Mbit/s基于2对线全双工应用的以太网
1000BASE-T
1000BASE-T
1000Mbit/s基于4对线全双工应用的以太网
100BASE-VG
100BASE-VG
100Mbit/s基于4对线应用的需求优先级网络
CA
Communication Automatization
通信自动化
64CAP
64-Carrierless Amplitude Phase
8*8无载波幅度和相位调制(也有16、4、2的)
CD
Campus Distrbutor
建筑群配线设备
CP
Consolidation Point
集合点
CSMA/CD
1BASE5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1BASE5
用碰撞检测方式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1Mbit/s基于粗电缆
CSMA/CD
10BASE-F
CSMA/CD 10BASE-F
CSMA/CD 10Mbit/s基于光纤
CSMA/CD
FOIRL
CSMA/CD Fibre Optic Inter-Repeater Link
CSMA/CD中继器之间的光纤链路
CISPR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Speciale des Perturbations Radio
国际无线电干革命扰特别委员会
dB
dB
电信传输单位:分贝
dBm
dBm
取1mW作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功率电平
dBmo
dBmo
取1mW作基准值,相对于零相对电平点,以分贝表示的信号绝对功率电平
DCE
Data Circuit Equipment
数据电路设备
DDN
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数字信号处理
DTE
Date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EL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LFEXT
Equal Level Far End Crosstalk
等电平远端串音
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
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
ER
Equipment Room
设备间
FC
Fiber Channel
光纤信道
FD
Floor Distributor
楼层配线设备
FDDI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FEP
[(CF(CF)-CF)(CF-CF)]
FEP氟塑料树脂
FEXT
Far End Crosstalk
远端串音
f.f.s
For further study
进一步研究
FR
Frame Relay
帧中继
FTP
Foil Twisted Pair
金属箔对绞线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大楼
FTTD
Fiber To The Desk
光纤到桌面
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家庭
FWHM
Full Width Half Maximum
谱线最大宽度
GCS
Generic Cabling System
综合布线系统
HIPPI
High Perform Parallel Interface
高性能并行接口
HUB
HUB
集线器
ISDN
Integrated Build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建筑物综合分布网络
IBS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智能大楼系统
IDC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绝缘压穿连接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
IEEE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e Engineers
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
IP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
Integrated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f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s(formerly CCIT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前称CCITT)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CF FDDI
Low Cost Fiber FDDI
低费用光纤FDDI
LSHF-FR
Low Smoke Halogen Free-Flame Retardant
低烟无卤阻燃
LSLC
Low Smoke Limited Combustible
低烟阻燃
LSCN
Low Smoke Non-Combustible
低烟非燃
LSOH
Low Smoke Zero Halogen
低烟无卤
MDNEXT
Multiple Disturb NEXT
多个干扰的近端串音
MLT-3
Multi-Level Transmission-3
3电平传输码
MUTO
Multi-User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多用户信息插座
N/A
Not Applicable
不适用的
NEXT
Near End Crosstalk
近端串音
N-ISDN
Narrow ISDN
窄带ISDN
NRZ-I
No Return Zero-Inverse
非归零反转码
OA
Office Automatization
办公自动化
PAM5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5
5级脉幅调制
PBX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用户电话交换机
PDS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建筑物布线系统
PFA
[(CF(OR)-CF)(CF-CF)]
PFA氟塑料树脂
PMD
Physical Layer Medium Dependent
依赖于物理层模式
PSELFEXT
POWER Sum ELFEXT
等电平远端串音的功率和
PSNEXT
Power Sum ELFEXT
近端串音的功率和
PSPDN
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
公众分组交换数据网
RF
Radio Frequency
射频
SC
Subscriber Connector(Optical Fiber)
用户连接器(光纤)
SC-D
Subscriber Connector-Dual(Optical Fiber)
双联用户连接器(光纤)
SCS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
结构化布线系统
SDU
Synchronous Data Unit
同步数据单元
SM FDDI
Single- Mode FDDI
单模FDDI
SFTP
Shielded Foil Twisted Pair
屏蔽金属箔对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屏蔽对绞线
TIA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美国电信工业协会
TO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信息插座(电信引出端)
Token Ring 4Mbit/s
Token Ring 4Mbit/s
令牌环路4Mbit/s
Token Ring 16Mbit/s
Token Ring 16Mbit/s
令牌环路16Mbit.s
TP
Transition Point
转接点
TP-PMD/CDDI
Twisted Pair-Physical Layer Medium Dependent/cable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依赖对绞线介质的传送模式/或称铜缆分布数据接口
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美国保险商实验所安全标准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侧接口
UPS
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
不间断电源系统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非屏蔽对绞线
VOD
Video on Demand
视像点播
Vr.m.s
Vroot.mean.square
电压有效值
WAN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
系 统 设 计
3.0.1综合布线系统(GCS)应是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
3.0.2综合布线系统宜按下列六个部分进行设计:
1. 1. 工作区;
2. 2. 配线子系统;
3. 3. 干线子系统;
4. 4. 设备间;
5. 5. 管理;
6. 6. 建筑群子系统。
3.0.3建筑与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配置的综合布线系统。当网络使用要求尚未明确时,宜按下列规定配置:
1 最低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1)每个工作区有1个信息插座;
2)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
3)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
(HUB)或集线器群(HUB群)配4对对绞线;对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
2 基本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1) 每个工作区有2个或2个以上信息插座;
2) 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
3) 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置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HUB或HUB群配4对对绞线;对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
3 综合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
1) 以基本配置的信息插座量作为基础理论配置;
2) 垂直干线的配置:每48个信息插座宜配2芯光纤,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话或部分计算机网络,选用对绞电缆,按信息插座所需线对的25%配置垂直干线电缆,或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置,并考虑适当的备用量;
3) 当楼层信息插座较少时,在规定长度的范围内,可几层合用HUB,并合并计算光纤芯数,每一楼层计算所得的光纤芯数还应按光缆的标称容量和实际需要进行选取;
4) 如有用户需要光纤到桌面(FTTD),光纤可经或不经FD直接从BD引至桌面,上述光纤芯数不包括FTTD的应用在内;
5) 楼层之间原则上不敷设垂直干线电缆,但在每层的FD可适当预留一些接插件,需要时可临时布放合适的缆线。
4 配线设备交换硬件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电话的配线设备,宜选用IDC卡接式模块;
2)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配线设备,宜选用RJ45或IDC插接式模块。
3.0.4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分级要求,并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连接硬件设备。
3.0.5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应符合表3.0.5所列的规定:
表3.0.5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
系统分级
最高传输
频率
对绞电缆传输距离(m)
光缆传输距离(m)
应用举例
100Ω
3类
100Ω
5类
多模
单模
A
100kHz
2000
3000
-
-
PHX
X.21/V/11
B
1Mhz
200
260
-
-
N-ISDN
CSMA/CDIBASE5
C
16Mhz
100
160
-
-
CSMA/CD10BASE-T
Token Ring 4Mbit/s
Token Ring 16Mbit/s
D
100Mhz
100
-
-
Token Ring 16Mbit/s
B-ISDN(ATM)
TP-PMD
光缆
-
-
-
2000
3000
CSMA/CD/FOIRL
CSMA/CD 10BASE-F
Token Ring
FDDI
LCF FDDI
SM FDDI
HIPPI
ATM
FC
注(1)100mm的信道长度中包括10m软电缆长度,分配给接插软件线或跳线、工作区和设备连接用软电缆,其中工作区电缆和设备电缆的总电气长离不超过7.5m(指电气长度7.5m,相当于物理长度5m)。
(2)3000m是标准范围规定的级限,不是介质极限。
(3)信道长度超过100m时,应核对具体的应用标准。
3.0.6综合布线系统的组网和各段缆线的长度限值应符合图3.0.6所示的规定:
3.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跳线,以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均应符合《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3和《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YD/T838.1~4标准的各项规定。
3.0.8综合布线系统宜设置中文显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登录与综合布线系统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硬件编号,色标,链路的功能和各项主要特征参数,链路的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内容。还应登录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
3.0.9在系统设计时,所选用的配线电缆、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等类别必须相一致。如采用屏蔽系统时,则全系统必须都按屏蔽设计。
3.0.10系统设计应根据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使用功能比较明确的专业性建筑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实际需要确定。其中办公用房部分按普通办公楼的要求布置,机房部分按近、远期分别处理,近期机房按实际需要布置;远期机房的水平电缆可暂不布线,将需要的容量预留在FD内待确定使用对象后进行二次装修时再行布线。
2 对于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办公楼,信息插座的配置宜按本规范第3.0.3条和第5.0.1条的规定办理。
3 对于房地产部门开发的写字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由于其出售或租凭对象的不确定和流动等因素,宜采用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结构,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多用户信息插痤时,多用户插座宜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每一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最多包含12个信息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表3.0.10 各段缆线长度限值
电缆总长度
(m)
水平布线电缆H
(m)
工作区电缆W
(m)
交接间跳线和设备电缆D
(m)
100
90
3
7
99
85
7
7
98
80
11
7
97
75
15
7
97
70
20
7
注:各段缆线长度也可按下式计算:
C=(102-H)/1.2
W=C-7≤20
式中 C=W+D--工作区电缆、交接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总和:
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
H--水平布线电缆的长度。
2) 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宜安装在离FD不小于15m的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集合点是水平电缆的转接点,不设跳线,也不接有源设备;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或同时存在在转接点(TP);从集合占引出的水平电缆必须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
3) 在上述两种方案都难以实施,且房屋有计划推迟由用户入住前进行二次装修时,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也可与之同步实施。
4 对于具有电磁干扰环境的场合,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
3.0.11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符合相应的接入网标准。
系统指标
4.0.1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在内,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链路传输的最大衷减限值
频率
(MHz)
最大衷减值(dB)
A级
B级
C级
D级
0.1
1.0
4.0
10.0
16.0
20.0
31.25
62.5
100.0
16
-
-
-
-
-
-
-
-
5.5
5.8
-
-
-
-
-
-
-
3.7
6.6
10.7
14.0
-
-
-
-
-
2.5
4.8
7.5
9.4
10.5
13.1
18.4
23.2
注:1 要求将各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围之内。
2 测量衷减时,如包括链路两端的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在内,应扣除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的衷减。
4.0.2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之间的近端串音衷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设备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表4.0.2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衷减限值
频率
(MHz)
最大小衷减值(dB)
A级
B级
C级
D级
0.1
1.0
4.0
10.0
16.0
20.0
31.25
62.5
100.0
27
-
-
-
-
-
-
-
-
40
25
-
-
-
-
-
-
-
-
39
29
23
19
-
-
-
-
-
54
45
39
36
35
32
27
24
注:1 所有其他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音噪声低10dB。
2 在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串音衰减值,应以功率和来衡量。
3 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及连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电缆,任一对称电缆单元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4对电缆的近端串音衰减提高一个数值x。 x=6dB+10lg(n+1)dB
式中n--电缆中相邻的对称电缆单元数。
4.0.3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4.0.3电缆接口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
频率
(MHz)
最小回波损耗值
C级
D级
1≤f<10
18
18
10≤f<16
15
15
16≤f<20
15
20≤f<100
10
4.0.4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应符合表4.0.4的规定(对于A、B、C级链路,其中ACR值可由本规范表4.0.2和表4.0.1给出的值相减得出)。
表4.0.4 最小ACR限值
频率
(MHz)
最小ACR限值(dB)
D级
0.1
-
1.0
-
4.0
40
10.0
35
16.0
30
20.0
28
31.25
23
62.5
13
100.0
4
注:ACR(dB)=a1(dB)-a(dB)
式中 a1-任意两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值;
a- 链路传输的衰减值。
4.0.5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在本规范3.0.5条规定的情况下,应符合表4.0.5 的规定。
表4.0.5 直流环路电阻限值
链路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最大环路电阻(Ω)
560
170
40
40
4.0.6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时延值,应符合表4.0.6的规定。
级别
测量频率(MHz)
时延(us)
A
0.01
20
B
1
5
C
10
1
D
30
1
4.0.7综合布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