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97979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2011届高三等值诊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2011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试卷满分150分,做题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洢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1.下列关于“核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 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 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D.核雕被人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其构思和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巨贾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皇帝们都亲自动手雕刻。 B.核雕艺术品一直是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C.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泛舟图”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而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而广为人知。 D.核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民间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融入新的内容和技法,正走向新的高峰。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核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B.清朝中期以后,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核雕玩品除了具欣赏还兼具了健身的功用。 C.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和健身,还因其可升值取利。 D.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核雕艺人们随着果核雕刻品价值的不断攀升,他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核雕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 舍: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 佚:散失 C.翰林阙人如之何 阙:削减 D.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 摄:代理,辅助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党怀英 “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3分) ①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后师从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代史事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敕令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 (2)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 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 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 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6分) 9.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日光下彻,_____________,佁然不动。(柳宗元《小石潭记》)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逃 兵 曹德权 “预备——”随着执刑官的一声厉吼,一排枪刺齐刷刷地抬起,对准了五米外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十一条汉子。 十一个战场逃兵有的耷拉着头,有的双目紧闭,有的瞪圆充血的双眼盯着执刑官,有的嘴角斜拉出一丝惨笑…… 逃兵们面前,肃立着一千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国军弟兄,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此时,一千多生者愤怒地盯着面前这十一个败类,十一个丧失血性的孬种。 逃兵是在上士班长向二狗的带领下从河堤上溜走的,他们没跑出去,被连长带人截住。少将旅长冷酷地盯住面前这十一个兵,鼓起的腮帮抽搐着。 执刑官的右手凝固在右耳上方,就要劈下。突然,少将旅长向执刑官摆了摆手。执刑官举起的右手缓缓放下。行刑队抬起的枪刺缓缓放下了。 少将旅长来到向二狗面前:“你说,你为什么要带着全班当逃兵?” “旅长,我错了,我前天接到家里的信,我媳妇被保长给糟蹋了,跳了井……我七十岁的老娘……也气……气疯了!我想,这一仗我们会被打死的,打死了,我怎么报仇呢?我就……就……跑了!”向二狗泣不成声。   少将旅长盯住向二狗,一言不发。   “旅长,我向二狗不是孬种啊!我不是孬种啊!我犯了军纪,死而无怨,只求旅长为我做主,给我报仇啊!”向二狗仰天惨嚎,嗵地跪下。 少将旅长将向二狗扶起,命人拿来十一支手枪,二十四颗手榴弹,蹲下身亲手将手枪压满子弹,然后站起,亲手解了逃兵们身上的绳索,再将枪和手榴弹发到逃兵们手上。   少将旅长的双眼挨个将逃兵扫过,说:“生死一人一回。你们犯了军纪,罪不容留,必须死,可这个死法,如何对得起父老乡亲?你们……自个选个死法去吧!”   逃兵们惶恐而不解地望着旅长,好久才回过神来,向旅长行了个礼,拖着沉重的双腿在一千多生者鄙视愤恨的眼光下离去了。   五天后,情报处长将一份详细书面报告递到少将旅长手上,下面是一段节录:“逃兵李二牛、何喜发,刑场下来后逃往伏牛山,加入赵明英匪部;逃兵方财旺、陆邦才日前夜袭高桥日军弹药库,炸毁其2号炮弹库后滚入烈火中自焚;逃兵王磊、王玉清,深入汪伪张汉田旅部,击毙张旅参谋长高志国部下多名,弹尽拉响手榴弹自尽;逃兵刘四方、魏功德、毛金银,在上士班长向二狗带领下,猛攻日高堡车站,炸翻日军军列,击毙日伪军多名,向二狗以及三名逃兵全部阵亡……”   少将旅长长久地盯着报告,叹了口气:“派出两个小组,将李二牛、何喜发和那个保长杀掉。余下这九名逃兵……把他们记入阵亡将士英名录吧!”   半月后,派出去的两个小组先后回来,报告李二牛、何喜发二匪已被击毙,只有那个保长不知被何人砍了头,祭了向二狗媳妇的坟。 少将旅长正惊异间,忽听门外一声报告,两名卫兵架了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进来。   少将旅长吃惊地盯住血人:“是你!”   血人正是向二狗。   少将旅长逼前一步:“你,怎么没死?”   血人艰难地喘着气,从怀里掏出一件染血的衬衣,双手捧着挪前一步:“旅长,我们攻了高堡车站后,弟兄们掩护我冲出去……去杀保长,报仇!弟兄们要我报了仇后把这件衬衣交给您,我,爬了三天,爬……回……回……来了……”   血人说完轰然倒下。   少将旅长展开那件衬衣,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六个血字:“我们不是逃兵。”还有九个血写的名字。   少将旅长将衬衣裹了向二狗的尸体,紧紧地抱着他,走出旅部,走向操场……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有十一名士兵在班长向二狗带领下逃跑的事件,说明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会实现其不同的人生价值。 B.“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一个“拼”字,两个数字,写出了战斗的惨烈,也衬出了战士们的军人气节。 C.少将旅长 “盯着向二狗,一言不发”、解绳、装子弹、送枪等一系列的动作,透露出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感情因素占了上风,侧面刻画了他鲜明的人物形象。 D.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看出,作者笔下真正的逃兵只有两个:李二牛和何喜发。他们与其他九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其他九人知耻后勇,是真正的勇士。 E.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会给人性带来暂时的迷失,但血性男儿终会有颗维护正义的心。 (2)小说中的向二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尾“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的内涵和作用。(6分) (4)有人说,真正的英雄,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战友们用性命与敌人相搏之时,冲到最前头,坚持抗战不退缩。可是,作者笔下的这几个人他们会逃跑,为的只是报私仇。这会不会是个败笔?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永不熄灭的烛光 徐 鲁 1947年一个夏日午后,一个未满10岁的女孩倾倒出自己幼小心灵中全部的同情和爱心,写成了一篇凄婉感人的故事《可怜的小青》,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发行的《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不久,《可怜的小青》发表。这个幸运的小女孩,就是现在早已名满天下的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为她编发了这篇《可怜的小青》的编辑,就是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陈伯吹先生。 陈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东方安徒生”。在他91年的生命履历中,有75年是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的。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泉水。 1906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他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3年书后被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当教员。正是在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任教的日子里,这位小学教员,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白天,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常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晚上,他偷偷阅读一些思想激进的书籍和刊物。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鼓舞着他。他的创作热情也异常高涨,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领域早期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 1929年2月,23岁的陈伯吹来到上海。他来这里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命运寻找一块小小的空间。他是家中的长子,全家的经济来源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初到上海,他一文不名,只有一支笔。于是,他只能靠写作、投稿换取有限的一点稿费来维持全家的生计。 为了挣钱养家,一开始时他什么题材都写。他根据自己失恋的经历写过一个中篇小说《畸形的爱》,接着又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长诗《誓言》。他给当时有名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投稿,却得到了该刊主编郑振铎的一个忠告。郑振铎熟悉陈伯吹的“强项”在哪里,他从陈伯吹的职业优势和创作专长考虑,劝他扬长避短,专攻儿童文学。这是一个决定了陈伯吹此后人生方向的忠告。或许这其中早就有某种因果联系,正所谓“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就有了”,也如诗人弗罗斯特所说“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从此以后,陈伯吹就心无旁骛,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全部的命运,与儿童和儿童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他曾在抗战年代用怒火写出了《华家的儿子》《火线下的孩子》等作品,也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用满腔热情写出了《中国铁木儿》《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孩儿》等作品;80年代以后,他为孩子们创作、翻译了《摘颗星星下来》《好骆驼寻宝记》《小夏蒂》等许多作品;他还经常到中小学校与孩子们交朋友,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与国内外许多少年儿童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经常通信往来。这是一代儿童文学大师对幼小者的牵引与爱护,是一棵年老的大树对身边的小花小草的关注与祝福。 耄耋高龄的陈伯吹,还在为众多的儿童文学新人阅读稿子、点评习作、撰写序言,函来信往,从不厌烦,甚至亲自抄写和推荐稿子。老作家、评论家樊发稼回忆说,他曾和陈老同住一室,亲见老人每天天未明即起,抓紧时间赶写文章。有一天,樊发稼早晨6时醒来,见陈老已在伏案写作——正在为一位青年作家的书写序。樊问他什么时候起床的,他说“大概三点不到吧”…… 陈伯吹一生俭朴,绝不追求额外的物质享受。樊发稼回忆起他第一次到陈老家,到达时陈老正在用早餐。陈老简单的早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碗薄薄的大米稀饭,半个咸鸭蛋和几根咸菜丝儿。 就是这样一位一贯省吃俭用的老人,却在1981年,把个人一生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55000元,慷慨捐出,设立了一个“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旨在激励大家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1997年11月6日,一代儿童文学宗师陈伯吹,在上海华东医院仙逝,享年91岁。去世前他竭力完成的最后一件事,是将自己一生积攒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了浦东新区筹建中的一座儿童图书馆。如今,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陈伯吹儿童图书馆”。 (选自2008年《人物》杂志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伯吹作小学教员期间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可以看出他虽然年轻,但却有看清国内外政局的眼光,这也对他后来所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B.初到上海,陈伯吹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什么题材的文字都写,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他还处于创作的迷惘阶段,还不能真正认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C.传文中“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就有了”一句,形象的表达出了陈伯吹本身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具有底蕴与才华,郑振铎先生帮助他找准了人生定位这一事实。 D.在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当教员以及后来与孩子们交朋友、建友谊等,都为陈伯吹的儿童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这也看出“深入其中”是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E.传文以陈伯吹的生命历程为纲,详细记述了陈老为祖国的儿童文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辉伟大的一生,语言精练传神,高雅飘逸,充满了对陈伯吹的无限景仰之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陈伯吹作为一代儿童文学大师对幼小者的牵引与爱护?(6分) (3)传文开篇引入琼瑶的作品《可怜的小青》发表一事,有何作用?(6分) (4)传文标题为“永不熄灭的烛光”,有人认为不妥,应改为“东方安徒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传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B.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C.北大一直是张恒同学梦寐以求的学校,为了走入这理想的象牙之塔,他始终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得非常优秀。 D.长春市发布的房屋“限购令”被业内人士称为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这将使市民对投资房产一事敬而远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伦敦经济学院发布的《全球城市经济监测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加速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B.大学自主招生制度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个有益补充,也为一些有创新潜质与学科特长的考生创设一个绿色通道,通过让他们自主招生的方式进入心仪的大学。 C.马军和其他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绿色选择”倡议,让消费者对污染企业说“不”,同时呼吁大型零售商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环境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 D.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囤地炒地等违法现象,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 15.下面是关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介绍,请将几个句子重新排列,使之表达连贯。(3分)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 ①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 ②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③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④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⑤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A.①②⑤③④ B.②⑤③④① C.⑤③②①④ D.⑤②③④① 16.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语言表达方面有一些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5分) 2010年11月20日,在钓鱼岛海域进行护渔维权任务的中国渔政310船与201船组成编队,不顾日本巡逻船拦截,顺利完成绕钓鱼岛巡航一圈,以此行彰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神圣领土,我们今后将在该海域展开常态化巡航” 。这艘中国渔政310船引人注目,它的船舷上,挂着鲜明的标示:“维护祖国海洋权益,保护我国渔民利益。”日本媒体随即这样关注这艘中国最先进的渔政船——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渔政310”被称为“确保海洋及渔业权益的新兴有力武器”,可以肯定(中国方面)是以保护渔船为由,以此实现这一带水域的监视活动常态化。 序号 错 误 改 正 1 2 3 4 5 17.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句式协调、语意完整的话。(6分) 生活如同在大沙漠上跋涉, ; ,需要胆略和实力。生活就是创造, ;生活就是战斗,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保存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材料二: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 材料三: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几乎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3分)【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析】核雕中的桃核、杏核和橄榄核雕在明清时期才因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境界被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的。 2.(3分)【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A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动手雕刻;B核雕是在明清时期成为人们搜罗的艺术品的;C明代时并不一定广为人知,是《核舟记》载入中学语文课本后才广为人知的 3.(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核雕的功用最初是单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功用越来越多,不是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二、(36分) (一)(19分) 4.(3分)【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阙,缺少 5.(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⑤是章宗广求有文学才能的人才充任文学侍从,⑥是指为官方面。 6.(3分)【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只有在书法方面世称“独步金代”。 7.(10分)【参考答案】(1)(5分)党怀英于是摆脱世俗,尽情游山玩水。吃的喝的都缺乏,他也安然处之。(“遂”“脱略世务”“箪瓢屡空”“晏”各1分,句意1分) (2)(5分)承安二年党怀英请求退休,朝廷改任他为泰宁军节度使。他处理政事宽容简明不 严苛,而百姓自然而然的顺服归化。(“乞”“致仕”“为政”“服化”各1分,句意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二)(11分) 8.(6分)【参考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9.(5分)【参考答案】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2分)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2分)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6分) 10.(6分)【参考答案】(1)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2)皆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3)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三、(25分) 11.(1)(5分)【参考答案】A、 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解析】A “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会实现其不同的人生价值”错;C “最终感情因素占了上风”不对,他亲手放开逃兵的同时,又派人监视着他们的动向。而且刻画形象是正面描写。 (2)(6分)【参考答案】从为家人报仇而临阵脱逃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情冲动;(2分) 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中可以看出向二狗的勇敢;(2分) 从爬了三天送回血衣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格中的重情义、有血性。(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6分)【参考答案】内涵:少将旅长不仅仅是给向二狗一个人守灵,他也是给衬衣上用生命写下名字的“逃兵”守灵,更是为千千万万个为了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战士们守灵。(3分) 作用:这处描写,是对向二狗等九人不是逃兵的证明,对英雄的认可。升华了主旨,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3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和分析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 (4)(8分)【参考答案】不是败笔。①这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作者的这种写法,打破了人们圣化、神话了的“英雄偶像”,代之以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的形象。他们有家,有妻老儿女,在家破人亡的时刻,他们也会悲恸,会失去理智,这才符合人之常情。②作者把他们放在战争的背景下,战争的残酷不容许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们用不怕牺牲,勇于杀敌,用血衣来印证誓言洗刷清白,在暂时的迷失后同样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展现了他们“即使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的英雄形象。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 四、(25分) 12.(1)(5分)【参考答案】A、E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解析】A项中“有看清国内外政局的眼光”错误;E项中“详细记述”及“语言精炼传神,高雅飘逸”错误,本文只是概括介绍,语言朴实自然。 (2)(6分)【参考答案】①为琼瑶编发《可怜的小青》;②做小学教师时,在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常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③陈伯吹一生所写的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对祖国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④和孩子们建立友谊,并常常书信往来,是对孩子们最直接的关爱与引领;⑤帮助扶持众多的儿童文学新人,间接写出了他对幼小者的牵引与关爱;⑥省吃俭用,用毕生积蓄设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把全部藏书捐给儿童图书馆,为祖国儿童事业贡献了全部力量。(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3)(6分)【参考答案】①丰富传文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自然而巧妙引出传 主陈伯吹;③以事衬人,侧面写出了陈伯吹作为儿童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对儿童创作 的扶持与鼓励,丰富了传主的形象。(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整理能力。 (4)(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我认为“永”好。①比喻恰当而充满诗意,一个闪 光的生命,在一种形式下像燃尽的蜡烛一样熄灭了,但是在思想、品格和精神的形式 下,却将永远燃烧下去;②这个标题含蓄的写出陈伯吹留下了无数篇童话、小说、诗 歌、散文和翻译作品,这些作品在人间飞翔,在一代代小读者的记忆里存活和流传, 直至永恒;③文章不仅仅谈到了陈伯吹作为儿童文学家的一面,还谈到了他昂扬的爱 国热情、不屈的生命形式以及对晚辈的扶持帮助,如果用“东方安徒生“为题,不能 点明这方面内容。 观点二:我认为“东”好。①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童话大师来类比陈伯吹,鲜明的 点出了陈伯吹在儿童文学领域内的崇高地位,更好表达出了对陈伯吹的无限景仰之情,用“永”则无法表达此含义;②陈伯吹一生的创作,紧紧围绕着儿童文学,为孩 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幻而健康的世界,这与安徒生所创设的童话世界相似;③安 徒生也曾为穷困折磨,这种逆境中奋发的精神,和陈伯吹也是相似的,以“东”为题, 也可以借此隐隐的写出陈伯吹的生命经历。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 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 充分,给6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五、(20分) 13.(3分)【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解析】A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让人失去理智,神志不清。不能用在“让人”后面B “三缄其口”指说话十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C “象牙之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D “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 14. (3分)【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A 成分残缺,在“转移”后加 “的进程”。B语序不当,应是“让他们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D搭配不当,“打击”和“违法现象”搭配不当,改为“违法行为”。 15.(3分)【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 【解析】先总说农乐舞的特点,然后是“舞前祈福”,“欢歌起舞”,“场面热烈”,最后总结。 16.(5分)【参考答案】 序号 错 误 改 正 1 在钓鱼岛海域进行护渔维权任务 在钓鱼岛海域执行护渔维权任务 2 顺利完成绕钓鱼岛巡航一圈 顺利完成绕钓鱼岛巡航一圈之举(或任务) 3 “……我们今后将在该海域展开常态化巡航”。 “……我们今后将在该海域展 常态化巡航。” 4 标示 标语 5 以此实现这一带水域的监视活动常态化 以此实现对这一带水域的监视活动常态化 (每处2分,找出三处并改正即可得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综合能力。 17.(6分)【参考答案】生活如同在大沙漠上跋涉,需要耐力和勇气;生活如同在江河里游泳,需要胆略和实力。生活就是创造,需要刻苦、智慧和迎难而上;生活就是战斗,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每空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和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六、(60分) 18. (60分)【参考答案】(略)作文按2010年语文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是原来宋朝太尉党进的十一代孙,冯翊人。他的父亲党纯睦,官至泰安军录参军,死于任上。妻子儿女回不了故乡,于是就在泰安落户。他年少聪颖悟性极高,每天能记诵一千多字的文章。他和辛弃疾年少是同学,求师于亳州刘瞻,当时二人才学出众擅长诗文,并称“辛党”。金初遭逢乱世,一起参军。辛弃疾有一天率领数千兵士南渡,名声在宋得以彰显;党怀英在北方,应试不幸落榜,于是他摆脱世俗,尽情游山玩水。吃喝都很缺乏,他也安然处之。大定十年,考中进士,被调任莒州军事判官,历升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党怀英很会写文章,又擅长篆书和籀书,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学者都很尊崇他。大定二十九年,他和凤翔府治中郝俣担任《辽史》刊修官。凡是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或记述辽代史事的文字,全部送交官府。他擅长诗文,尤其擅长作诗。本性喜好山水,所写诗文碑记不崇尚虚华修饰,能就事用语,语言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淡雅。他著有《竹溪集》三十卷,可惜因时间久而散失。党怀英擅长书法,世人称颂他“独步金代”,他尤其喜好在玉制筷子上以篆书刻字。泰和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