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京公司4-关于提高电缆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97870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公司4-关于提高电缆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南京公司4-关于提高电缆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电缆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调研报告 南京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 内容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生技部组织对公司电缆管理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通过网络、书面便函等各种形式搜集国内外有关加强电缆管理的做法,另外组织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等人员对省电科院、长沙附件厂、广州、北京、西安、无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了解电缆全过程管理经验和先进做法。通过对公司电缆现状和电缆管理现状深入分析,充分总结国内外各单位电缆工作主要特点,分析和研究当前电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了本调研报告,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强电缆精益化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电缆、全过程、精益化、调研、报告 工作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课题负责人:陈庭记 参加人员:陈刚、陈庭记、陈健、温生、王勇、王光明、顾在峰、顾卫兵、王雨阳、颜昕、陈德风、甘则富、储强、杨栋等 目 录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1 二、调研实施 2 三、公司电缆设备及电缆管理现状 3 (一)电缆设备基本情况 3 (二)电缆设备故障、缺陷统计及分析 5 (三)电缆管理现状 8 四、加强电缆管理的主要做法 13 (一)开展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3 (二)加强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工作,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14 (三)加强设备验收、修理技改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14 (四)加强新技术应用、培训和交流,提高装备人员水平 15 五、公司电缆专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7 (一)电缆的专业化深度不够 17 (二)电缆的整体性优势不足 17 (三)电缆的结构性人员短缺 19 (四)电缆的信息化手段落后 19 (五)电缆的精益化管理较低 20 六、国内外电缆调研情况 22 (一)电力电缆应用相关技术 22 1.电缆选型技术 22 2.电缆埋设技术 23 3.电力电缆施工技术 24 4.电力电缆运维技术 27 (二) 国内外管理经验做法 30 七、建议 32 (一)整合内部资源,成立电缆专业管理部门 32 (二)加大运行维护,提高设备防外破水平 33 (三)完善评价手段,深入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34 (四)严把设备入网关,加强电缆全寿命周期管理 34 (五)完善基础信息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分析能力 35 (六)积极开展电力电缆隧道综合监控平台建设 35 (七)加强专业培训交流,打造专业技术队伍 36 关于提高电缆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输配电线路实现电缆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各种政治、经济活动频繁,对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等保供电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且对城市美化和环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次随着南京市申报青奥会申办成功,政府“千日建设”计划、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国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大量架空线入地使电力电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公司管辖的高压电缆线路也在不断越多,比如城区110千伏电缆化率已经达到40%以上,同时在国内外大截面电缆、电缆隧道、城市电缆监控信息平台、局放等带电检测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广应用,然而,相对于国内电缆管理较为先进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我公司在电缆全过程、精益化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急需进一步提升。 (二)目的: 1. 通过公司内部调研、资料收集,摸清公司电缆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2. 通过网络、书面搜资、走出去调研等形式,了解电缆最新发展趋势、生产制造工艺势、带电检测、综合监控、路径测绘等精益化管理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就提高电缆项目规划、设计深度,规范施工工艺,严格质量验收,加强电缆通道管理提出建议。 3. 制定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办法和公司非开挖施工(拉管)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 4. 根据调研提出加强电缆隧道监控思路,形成可研报告,力争开展城市电缆综合监控信息平台试点。 5. 研究电缆路径数字化图纸随工程同时测绘的可行性及实施办法,定期绘制发布电缆路径图集。 二、调研实施 (一)2011.03~2011.05 在公司输电运检工区、配电运检工区、各营业部、各基层供电公司、原远能送变电公司开展调研,收集资料,形成公司电缆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2011.05~2011.06 召开电缆专业会议暨电缆技术监督会议,邀请国内相关电缆专家,对公司电缆管理提供咨询。 (三)2011.06~2011.09 开展问题排查,召开公司系统加强电缆全过程研讨会,针对管理现状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2011.09~2011.11组织专业人员到省电科院、长沙电缆附件、广州、北京、西安、无锡等地进行调研,形成加强电缆全过程管理的建议。 (五)2011.11~2011.12 制定公司电力电缆全过程管理办法,出台电缆监控和路径图测绘实施意见。 三、公司电缆设备及电缆管理现状 (一)电缆设备基本情况 1. 电缆设备在运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底,公司管辖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共计718.67公里(不包括用户资产),其中220kV电缆104.305公里(省检修分公司资产,由市检修公司输电运检工区代维),110kV电缆445.229公里,35kV电缆167.136公里。各电压等级电缆设备详细统计结果见表1,各单位电缆设备详细统计结果见表2、表3。 表1 各电压等级35-220kV电缆设备基本情况 电压等级(kV) 回路总长(km) 终端总数(组) 接头总数(组) 220 104.305 64 50 110 445.229 562 728 35 169.136 314 261 小计 718.67 940 1039 20 188.985 569 99 10 7636.156 67653 3886 小计 7825.141 68222 3985 表2 各单位35-220kV电缆设备基本情况 运行维护单位 35kV 110kV 220kV 合计 输电运检工区 161.309 444.809 104.305 718.67 溧水县域检修分公司 2.69 0.42 0 3.11 高淳县域检修分公司 5.137 0 0 5.137 合计 169.136 445.229 104.305 718.67 表3 各单位10-20kV电缆设备基本情况 运行维护单位 10kV 20kV 回路数 长度(kM) 回路数 长度(kM) 配电运检工区 18867 4377.578 158 154 江宁营业部 15443 1698.700 100 32.76 浦口营业部 5715 1049.595 9 2.225 六合营业部 2030 183.478 - - 溧水县供电公司 1524 204.080 - - 高淳县供电公司 88 122.725 - - 合计 43667 7636.156 267 188.985 2. 电缆设备分类统计 (1)按敷设方式统计 所辖35-220kV电缆设备中,沟管敷设长度699.982km,随桥梁敷设11.959km,已建成专用隧道敷设长度6.729km(为220千伏莫双线、尧阳线、钟仙线、莫愁湖变出口、安品街出口、220千伏热双线开断环入码头变),另外还有在建聚宝变、南京南站变送电工程等)。 (2)按制造商类型统计 220kV电缆设备本体长度104.305km,其中进口电缆设备本体长度15.658km,约占总数的15.01%;电缆本体主要制造厂家为沈阳古河、山东特变电、日本住友、杭州华新、上海滕仓;电缆终端主要制造厂家为沈阳古河、上海三原、日本住友、上海滕仓、无锡LS;电缆接头主要制造厂家为沈阳古河、无锡LS、上海三原、杭州华新、日本住友。 110kV电缆设备本体长度445.229km,进口电缆设备本体长度7.088km,约占总数的1.59%;电缆本体主要制造厂家为杭州华新、江苏宝胜、沈阳古河、山东鲁能、上海滕仓;电缆终端主要制造厂家为长沙附件、上海三原、杭州华新、美国G&W、3M公司等;电缆接头主要制造厂家为上海三原、长沙附件、沈阳古河、南京业基、3M公司等。 在220kV电压等级,国内合资和独资知名企业在220kV电压等级的电缆本体方面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在110kV电压等级,电缆设备分布呈现出制造厂家多、市场份额相对均衡的特点。 (3)按运行年限统计 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目前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电缆设备回路长度26.736km,运行年限10-20年的电缆设备回路长度217.782km。 (二)电缆设备故障、缺陷统计及分析 1. 电缆设备故障情况 (1)故障概况 1996年至2010年,35-220kV电缆设备发生故障共计81条次,其中35kV电缆设备故障33条次,占故障总数(条次)的40.74%,110kV电缆设备故障48条次,占故障总数(条次)的59.26%,220kV电缆设备故障次数为0。 (2)故障主要类型 ① 按故障部位统计 1996年至2010年,35kV电缆设备共发生故障33条次,其中电缆本体24次,终端4次,接头4次,避雷器1次;110kV电缆设备共发生故障48条次,其中电缆本体33次,终端6次,接头5次,避雷器4次,各电压等级详细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电缆设备故障部位统计表 电压 等级 35kV 110kV 故障 部位 电缆 本体 终端 接头 避雷器 电缆 本体 终端 接头 避雷器 故障 次数 24 4 4 1 33 6 5 4 百分比 72.73% 12.12% 12.12% 3.03% 68.75% 12.5% 10.42% 8.33% 电缆本体是电缆设备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35kV电缆设备中电缆本体的故障比例高于110kV电缆本体的故障比例。110kV电缆设备中,电缆本体的故障次数远高于终端和接头附件的故障次数。主要原因是由于高电压等级电缆设备中,附件产品质量控制要求相对严格,终端、接头故障比例下降所致。 ② 按故障原因统计 35-220kV电缆设备的总体故障原因如表5所示。 表5 35-220kV电缆设备故障原因统计分布表 故障原因 电压等级 合计 35kV 110kV 220kV 密封不良 3 1 0 4 绝缘老化 5 0 0 5 制造质量 1 14 0 15 污闪 0 2 0 2 试验击穿 3 0 0 3 外力破坏 7 23 0 30 附属设施被盗 0 1 0 1 施工质量 11 5 0 16 其他 3 2 0 5 合计 33 48 0 81 在35kV电缆设备中,施工质量、外力破坏、绝缘老化和密封不良是造成电缆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占故障总数的比例依次为33.33%、21.21%、15.15%和9.09%。110-220kV电缆设备中,外力破坏、制造质量、施工质量占故障原因总数的47.92%、29.17%、10.42%。 2. 电缆设备重大缺陷情况 (1) 上海三原公司的终端 2008年10月23日,钟光#2线B相电缆终端爆炸,根据解剖分析认为,上海三原的瓷套电缆终端密封措施有缺陷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顶盖密封槽和“O”型密封圈配合存在问题,导致潮气进入终端内,使终端内产生局部放电,当放电达到某一绝缘薄弱且电场相对集中处时,该处的绝缘会逐渐劣化并最终在该位置形成绝缘击穿。电缆主绝缘击穿瞬间,电缆芯线和接地体间形成相对地短路,短路电流释放的能量使电缆终端内部压力剧增,终端最终承受不了而爆炸。我们立即组织对仍在运行的同种终端进行了汇总,对共计8条运行线路10个安装地点的30个户外终端进行了停电开盖检测,更换“O”型密封圈材料,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加粗线径,改进安装工艺,在顶盖上加装防雨帽。在此过程中发现了110kV热化#1线#10-6塔有一相终端受潮,及时进行了换油处理。 (2) 杭州华新公司的电缆 110kV尧旺线2006年07月25日投运后相继于分别于2007年1月29日,20007年6月09日、2007年12月12日发生B相、A相、A相3次电缆本体绝缘击穿故障。110kV大神线凤翔支线电缆投运日期2006年10月14日,2009年6月7日发生C相电缆本体绝缘击穿故障,2009年11月11日再次发生C相电缆本体绝缘击穿故障。经省公司认定为家族型缺陷,并根据要求进行局放试验,2010年1-6月份安排对相同批次的8条线路11段共计9.698公里110千伏电缆进行了整体更换。 (三)电缆管理现状 1. 管理模式及职责分工 南京市共十一区二县,全市电缆设备专业管理由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领导,市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输电运检工区负责十一区35-220kV电缆设备运行检修管理工作,县域检修分公司负责属地范围内的35-110千伏电缆运检工作;配电运检工区负责主城区10-20kV电缆设备运行检修管理工作;江宁营业部、六合营业部、浦口营业部分别负责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的10-20kV电缆设备运行检修管理工作,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负责属地范围内的10千伏电缆运检工作。 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南京供电公司管辖范围内35kV及以上电力电缆的施工、检修和事故抢修工作;负责南京地区电力电缆通道施工,受客户委托,对电力电缆进行施工、维护、抢修等工作;负责完成各项客户工程。主要承接南京供电公司和南京地区客户35kV及以上电缆工程的施工、安装、试验等工作,每年新敷设电缆长度约300公里,安装电缆附件600余套,全部独立施工完成;根据公司要求,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还承担了全公司的电缆技改、大修和抢修工作。此外还参与了江苏省内以及国内电缆工程的施工外协工作,在施工、技术指导方面,一直处于江苏省内领先地位,起着典范的作用。每年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方面,都有上佳的成绩,屡次获奖,并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电缆施工安装方面,以工程管理规范为依托,严格执行贯标体系,建立健全了工程施工所需的相关人员岗位和职责,从组织策划到施工阶段,再到竣工验收报审,都有一套完整的施工流程和责任分工,做到整个工作过程始终保持受控、在控状态,至今未发生一起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安全或设备事故。在电缆维护工作方面,受客户委托进行了电缆运维代管的工作,与用户保持长期沟通,并实行签收制,即所有的相关信息、台账资料、重大通知等都以书面形式由业主与班组互相签收留存,建立常态机制,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 2. 公司电缆组织结构设置 输电运检工区设分管副主任1名,电缆管理专职2名,电缆班组1个,班长、副班长各1人,班组正式职工共计16人,社会化用工12人。 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设分管副总1名,电缆工程部主任1名,工程部下设电缆施工班,现有班组成员18人,其中设班长1名,副班长2名,班长助理1名。 3. 规章制度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电缆新建或架空线入地数量逐年增多,电缆化率大幅提高,而且大截面、电缆隧道、在线监测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也得到推广应用,现有的部分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已落后当前的电缆设备发展情况。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组织制定了《10(6)~500kV电缆技术标准》(Q/GDW371-2009)、《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通道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10〕637号)、《电缆线路状态检修导则》(Q/GDW455-2010)、《电缆线路状态评价导则》(Q/GDW456-2010)、《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国家电网公司10(6)~500kV电缆线路管理规范》等制度标准,为电缆专业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此,我公司根据上级出台的新规程新规范,组织制定《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设备现场运行规程》。 4. 人员结构 输电运检工区现有电缆专业人员28人,其中全民职工16人,社会化用12人(常驻班组3人,其余9人由1名全民职工带领负责日常巡线工作)。班组成员16人,其中党员9人;技师5人;50岁以上2人,40-50岁6人,30-40岁3人,30岁以下5人(08年、09年进厂)。具有省公司技能专家2人。 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现有电缆专业人员20人,全部为全民职工。班组成员18人,其中党员7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7人,高级工7人,中级工及以下2人;40-50岁7人,30-40岁4人,30岁以下7人,平均年龄38.5岁;具有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委员会资深委员1人,具有国家电网公司一级技能专家1人。 5. 工器具 电缆工器具专用库房基本符合现行标准,工具和防护用具齐全,无超周期试验,型式试验证书齐全,所购工器具均经网省公司入网检验。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具有顶管施工的大型施工装备等,输电运检工区具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220千伏德国进口交联电缆耐压试验装备、电缆故障定位检测车等,能满足现有220千伏及以下电缆施工、试验等要求。 6. 电缆管理历史变迁 2007年5月,公司生产体制改革后,原输电电缆部12人与原输电线路部等合并成立输电工区,原输电电缆部其余人员并入远能公司,输电工区负责城区及江宁地区35kV及以上电缆及相应设备的运行、检修工作,远能公司负责35kV及以上电缆及相应设备的工程安装及故障抢修工作。 2008年12月1日按照省公司220kV电缆集中检修思路,将区县公司220kV电缆运检职责全部收归公司本部输电运检中心。 2009年按照省公司集约化检修统一部署,成立输变电检修分公司,将四区县公司管辖的110kV电缆A、B类检修职责划归市公司本部输电运检中心,于12月17日正式启动。 2010年5月六合、浦口公司本部化管理后,因原浦口、六合县公司原本没有输电电缆专业班组及人员,以前由浦口、六合地区的线路班组负责所在地区的110kV电缆39.1公里,35kV电缆40.3公里电缆巡视、工程验收及故障处理由输电运检中心电缆班负责。 2011年6月,按照省公司“三集”、“五大”要求,公司成立南京市检修公司,根据资产划分,输电运检工区、县域检修分公司属地化负责35kV-110kV电缆及相应设备的运行、检修工作,其中输电运检工区负责代维省检修分公司220kV电缆及相应设备。配电运检工区、各营业部、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按照属地化原则负责10kV-20kV电缆及相应设备的运检工作。 四、加强电缆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在认真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相关规定和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公司电缆设备专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在35-220千伏电缆设备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工作方面有序开展了相关工作。 通过对重点电缆线路进行环流检测、终端漏油监视和电缆本体、终端桩头接点测温等方式评价线路运行水平,发现多次事故隐患并及时处理,提高了电缆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 通过严格对照评价标准对线路状态进行评价,造成注意状态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G&W型充油终端头问题,此类终端头运行超过10年,绝缘油密封老化,运行维护可靠性差,已经安排更换为硅橡胶复合式套管终端附件,提高设备健康程度和运行可靠性。 (二)加强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工作,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在深入研究电缆设备运行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公司特点,在加强电缆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工作。 加强春检中电缆设备的预试工作以及日常巡视管理,在高温、高峰负荷及恶劣天气情况期间,对电缆设备进行了重点巡视。加强对电缆设备运行环境的管理,及时掌握电缆设备运行周边环境的情况和各类外部隐患,制定各类应对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电缆设备红外监测工作,对巡查中发现的连接不良和发热等缺陷,及时安排处理。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电缆运行维护工作:增加护线人员,充实护线力量;建立防外力奖罚机制,激励运行人员做好防外力工作;结合电网改造工程,更换部分老旧电缆;加强日常运行维护和检测工作,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通过对变电站内电缆接头附件定期开展红外测温,及时评价电缆接头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加强对电缆线路工程的中间验收,加强对线路隐蔽工程的质量考核要求,提高电缆设备安全运行水平。 (三)加强设备验收、修理技改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按照公司有关要求,积极研究制定南京公司电缆设备的预防事故措施并加以组织落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在认真落实各项反措(反事故安全、技术措施)工作的基础上,各单位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加大设备技术改造力度,组织更换了存在隐患的电缆设备,提升了电缆设备的整体健康水平。技改主要包括更换纸绝缘电缆或充油电缆、更换电缆分支箱、电缆线路改接等。 (四)加强新技术应用、培训和交流,提高装备人员水平 在电缆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积极尝试、采用成熟先进的新技术,对提高设备专业管理水平,保证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采用红外检测技术对电缆终端、接头和本体的过热点、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搜集和评估;使用电缆路径影像仪对地下电缆设备的走向、精确位置等信息进行搜集。 积极开展各项科研项目,对提高电缆设备专业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220kV交联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系统,为配合电力电缆重点实验室建设,针对南京地区及省内的220kV交联电力电缆设备长度普遍长于5公里,使用国产设备因工艺原因达不到要求并时效性太低,无法满足现场试验要求的问题。通过添购一套德国海沃公司WRV83/230设备进行220kV交联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提高电缆试验和检测能力,满足国家标准。 《高压电缆竣工验收试验方法研究》、《220千伏交联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系统》、《110千伏电缆护层电压补偿装置技术示范应用》3项科技成果从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加强电缆试验手段、降低改造成本解决电力电缆在运行中存在的缺陷,不断增强电力电缆设备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上海电缆研究所、国家电线电缆监督检验中心、清华大学、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等国家电缆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高压电缆竣工验收试验方法研究》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提出的方法代表了电缆竣工验收标准的方向,弥补了传统耐压试验的缺陷,大幅提高了验收试验效果,南京公司高压电缆验收试验技术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压电缆竣工验收试验方法研究》项目集成了公司多年以来在高压电缆试验方面的研究成果。项目在系统研究和大量试验基础上,提出了高压电缆耐压试验中同时进行分布式局部放电测量的试验方法。同时,构建了超长高电压等级交联电缆的竣工验收现场试验成套系统。 通过建立常态培训工作管理机制,大力开展电缆设备生产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新版设计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缆管理规范、反措等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宣贯,有效的提高了专业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今年为强化公司电缆制度标准的贯彻落实,加强电缆现场安装及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进行了专项安排,并借公司和省电科院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契机,在2010年7月份的“抓基础、找差距、学技术”学习周活动期间,进行了为期1天电力电缆专题培训。2011年进行最新电力电缆规程规范培训和电缆接头制作现场观摩培训。 五、公司电缆专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电缆的专业化深度不够 电缆设备相对架空线路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对电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技能素质以及电缆工作的管理要求较高。目前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电缆实行按电压、区域、运行施工分离等进行管理,即输、配电专业运检管理,分别由输电、配电运检工区、三营业部、两县域检修分公司、两基层供电公司管理,设计、施工分别由集体企业南京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华博、华恒、华越等负责)满足不了电缆专业化管理要求,不利于电缆全过程管理,造成电缆专业管理水平呈逐年下降情况态势,与北京、上海等电缆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差距逐渐扩大。 (二)电缆的整体性优势不足 按照目前运行、施工分离的管理方式,施工单位如远能公司不能参与图纸的会审工作,致使建设过程常发生以下问题: 1. 土建和电缆施工全由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时,由于图纸已经审查完,发现设计考虑不全的问题,需要发生变更时,由于费用等原因,往往无法更改,给施工和运行留下隐患。 2. 电缆构筑物(土建)是为电缆施工和运行服务的,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否符合施工和运行的要求,直接关系到电缆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运行。对土建由其他单位施工,电缆电气施工由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时,由于其不但不能参加图纸审查,对土建的验收也不能参加,而输电运检工区运行专业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无法进行土建跟踪验收,待电气施工介入时,存在的土建遗留问题有时无法及时更改,施工难度较大。现运行的部分线路电缆构筑物(电缆)沟外紧贴的就是自来水管,如发生爆管,对电缆的安全运行会带来影响,可能造成事故的现象就是这样造成的。如已经施工的220千伏安品街由于设计图纸审查没有发现问题、土建施工和电气施工分开,敷设电缆前,土建修改较多,影响工期,造成资金浪费。 3. 其他的电缆电气施工单位的专业施工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电缆的电气专业施工要求很高(如电缆敷设,附件安装等),不但要求施工单位有一定的施工资质,还要求有足够的电缆专业施工人员,安装人员应该具备专业技术等级(电缆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并应该经过附件制造商的专业培训才能从事电缆电气安装工作。目前,有的施工企业往往施工资质很高,但专业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完备,实践经验缺乏。这种情况下,由于集体企业不但不能参加图纸审查等,对土建的验收和电缆电气的验收也不能参加,而输电运检工区电缆运行专业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对土建和电气进行全过程跟踪验收,往往造成电缆施工质量低劣。如安品街站内的110千伏电缆,由于施工单位专业施工水平有限,电缆敷设后外护套严重破损,电缆弯曲半径不够。又如沿泰变110千伏电缆,也是由于上述原因,发生电缆外护套破损,金属护套严重变形,造成返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投运时间。 (三)电缆的结构性人员短缺 近年来,一方面,为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城市电缆化率越来越高,因此我公司管辖的电缆设备不断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道路改造、雨污分流、地铁建设等大批市政工程相继开工,使得电缆的运行环境越来越恶劣,导致电缆的运行、检修工作日趋繁重,而从事电缆工作的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输电运检工区管辖南京市区(包含江宁区)35-220千伏电缆线路600多公里,承担着电缆设备的日常运行、检修、设备试验、验收等工作,仅配备了一个电缆班,存在电缆运行、检修人员严重不足,电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生产技能人才短缺,以及电缆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充足等结构性人员短缺问题。 (四)电缆的信息化手段落后 电力电缆信息化管理薄弱,相关设备(特别电缆通道)的地理信息台帐未有效建立,如电缆沟管尺寸、管孔、电缆井、地下埋深、与其它管线交叉邻近情况,各种基础信息和运行信息管理手段滞后,仍以表格及图纸等为主要手段,不利于更新、查询统计分析,不利于进一步加强电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从南京市“7·28”燃气管道爆燃事件后,开展隐患排查以来,政府部门相继要求提供电力管线路径图、城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等,加强电缆通道的附属设施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紧迫。 此外,相对于北京等地成立的电缆网运行监控中心、上海建立的基于GIS的电缆监测系统,我公司目前在电缆网运行监控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对电缆设备的管理,多局限于对电缆设备的巡视、试验、红外测温、状态评估等日常工作,电缆管理手段相对简单、单一。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电缆设备及电缆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控的平台,电缆设备运行监控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五)电缆的精益化管理较低 1. 外力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外力破坏是造成电缆设备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目前正处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期,市政土建施工较多,一些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施工,导致电缆设备外力破坏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件还引发了供电中断。 2. 设备运行环境差,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设备运行环境较差,运行管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一是通道积水或排水不畅,电缆本体及接头长期泡水甚至污水中运行,运行环境较差;二是电缆隧道通风、照明、排水、防火隔离设施不健全或缺失;三是部分电缆与天然气、通信、热力管道同沟敷设,存在安全隐患;四是部分运行单位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掌握电缆设备运行情况。 3. 设备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部分电缆本体及附件生产厂家质量存在缺陷,导致电缆设备非停。主要体现为设备绝缘杂质含量和界面突起超标、绝缘热延伸指数不达标、电缆本体偏心度过大等。 4. 施工质量和技术监督有待加强 主要体现在一是现场施工人员未按图纸规范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和施工质量不高;二是现场敷设施工不规范,导致电缆弯曲半径过小或外护套受损;三是技术监督落实不到位,未对电缆敷设、附件安装等重要现场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 5. 设备信息有待完善,运行分析有待进一步加强 电缆设备基础台帐缺乏标准化管理,存在电缆设备信息资料收集不全,一些老旧设备的技术资料、台帐等基础信息缺失。二是部分单位存在月度非停信息报送不及时或漏报、瞒报,有些单位月度非停情况调查不及时,分析深度不够。 6. 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开展有待进一步深入 对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不够深入和全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电缆线路状态评价技术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基层单位部分运维护检修人员对状态检修规程导则细节认识尚不够全面,对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要求的理解仍需加强;三是缺乏综合评价设备健康状态的经验,风险评估不足,对状态信息的收集、分类有待完善。 六、国内外电缆调研情况 (一)电力电缆应用相关技术 1.电缆选型技术 电力电缆种类较多,其选型非常关键。电力电缆主要有油浸纸绝缘铅套电力电缆、聚氯乙稀绝缘电力电缆、充油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XLPE)、聚乙烯绝缘(PE)电力电缆等。油浸纸绝缘铅套电力电缆目前已基本淘汰;聚氯乙稀绝缘电力电缆仅适用于3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不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XLPE电缆在高电压和大容量方面迅猛发展,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电压等级输配电网中。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附件主要包括:充油终端、绕包型、模塑型、组装预制型、整体预制型等。目前主要采用整体预制型电缆附件,仅在故障抢修等场合采用其他类型的电缆附件。 2.电缆埋设技术 陆地电缆系统主要有排管、电缆沟、顶管、拉管、隧道、桥梁、直埋、水底等埋设方式,其中隧道结构因对电缆敷设有利,便于实现运行管理,维护更换方便,负荷容量大,已逐渐成为未来电缆通道的首选方式。 (1)直埋敷设 直埋敷设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敷设方式(见图1a),但较易遭受机械外力损坏及周围土壤腐蚀,不宜敷设高电压等级电缆。 (2)排管敷设 相对直埋方式而言,排管敷设的电缆不易遭受外力破坏,可多回路敷设,适用于地下走廊拥挤、交通繁忙地段,但散热性差、影响电缆载流量,投资大,维修费用高。 (3)拉管、顶管敷设 拉管就是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用导向钻具钻进小口径的导向孔,然后用回扩钻头将钻孔扩大至所需的口径,将待铺设的管道拉入孔内的非开挖施工。 顶管就是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液压顶进工作站从顶进工作坑将待铺设的管道顶入,从而在顶管机之后直接铺设管道的非开挖施工。 (4)隧道敷设 隧道采用混凝土结构(见图1b),消除了外力破坏的可能性,但投资成本相对大,适用于电缆回路多的区段。 (a)排管方式 (b)电缆隧道方式 图1 电缆敷设方式 从降低基建成本考虑,实现隧道多功能合理复用是一种国际趋势,已出现与桥梁设施、电信通道、水管通道等共用案例(图2),例如:西班牙某供水系统与电缆通道共用,水流通道还有环境冷却效果,有助于提高电缆载流量,日本和我国天津也采用了电缆和桥梁设施共享通道。 与供水系统共用通道 与桥梁设施共用通道 图2 隧道多功能合理复用方式 3.电力电缆施工技术 电缆的敷设和施工质量是保证电缆安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电缆敷设施工中的机械化和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电缆敷设施工方式包括直接牵引、带绑缚牵引、辊轴牵引、履带车或牵引机牵引等(见图3)。 电缆终端吊装 直接牵引 带绑缚牵引 图3 电缆常规施工安装图 机械牵引及敷设一体化是一种新型施工方法(见图4),可同时实现电缆的通道挖掘、三相敷设、土壤回填功能,具有施工效率高、完成质量好等优势,适用于直埋式电力电缆。 图4 机械牵引及敷设一体化施工 近年来,法国采用一种新的推-浮式电缆铺设方法(图5),将电力电缆敷设在土壤里的HDPE管道中,使用承压水的浮力辅助电缆敷设,减小摩擦阻力,防止电缆施工损坏,受到国际普遍关注。 图5 推-浮式敷设方式 为缓减城市电网建设中遇到的政策处理矛盾,造成工期滞后,近年来南京地区开始大量应用定向钻拉管技术。“定向钻”拉管技术就是利用水平定向钻机,在电缆通道规划路径上,每隔一定间距(不短于300m、500m较为理想)选择合适位置作为定向钻机的出土点或入土点,以非开挖的方式将钢质套管拖入地下,然后在钢套管内敷设HDPE或MPP内衬管、再在内衬管内敷设电力电缆。技术设计要点主要有管段长度、管径、曲率半径、场地条件、地质条件、机具等。 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6~9所示: 图6 定向钻孔 图7 扩孔 图8 拖管 图9 纵向连接 4.电力电缆运维技术 为保证电缆系统的安全运行,电缆线路带电检测和状态监测是电力电缆运行维护新的技术手段。 (1)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电缆线路的带电检测工作(见图10),新加坡、北京等地每年都开展电缆带电检测,发现并及时排除设备缺陷。带电监测方法主要有局部放电检测、红外检测等。 图10 电缆局放带电检测 (2)国内外已在中低压电缆状态检测中广泛采用了振荡波检测技术,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俄罗斯、瑞典、新加坡等国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线路中也开展了振荡波检测试验(见图11),国内北京、上海在超高压电缆中也逐渐开始应用。 图11 振荡波检测试验现场 (3)随着地下电缆日益广泛和密集,国内逐渐应用了电缆线路信息化管理系统。上海建立了基于GIS的电缆监测系统(见图12),北京实现电缆网络运行监控(见图13),天津在滨海新区通过在电缆上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了国内首个220kV直埋式智能化电缆工程。 图12 基于GIS的电缆监测系统 图13 电缆网络运行监控中心 (4)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对电缆线路全线温度实施监控(图14),实时监测电缆局部位置的导电线芯温度,为电缆线路负荷监督调整提供依据。 图14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二) 国内外管理经验做法 西安供电局具有电缆专业管理工区,全面负责该局35千伏及以上电缆线路、城区10千伏公网电缆线路(包括主干线、分支线路上落地的电缆线路及附属设备(开关站、分支箱、环网柜)和城区局属资产电缆沟(隧)道的运行检修管理。涵盖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等专业。 天津公司在电力电缆通道建设中,广泛应用“定向钻”拉管技术,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前提下,有效的缩短了电缆工作建设周期,降低了因开挖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制定了35千伏及以上电缆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